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贾艳君 《化学教育》2010,31(Z2):166-168
1指导思想和理论依据《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在课程的性质中指出,高中化学课程应有助于学生主动构建自身发展所需的化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有利于学生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学习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加深对科学本质的认识,增强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相似文献   

2.
有一种意见认为恩格斯著《自然辩证法》中有关化学的论述较少,本文持见不同,浅述于后。恩格斯在《自然辩证法》和《反杜林论》的哲学篇中涉及化学的论述共有数十处之多。从内容上可概括为三个问题:一、从化学方面论证宇宙的物质性;二、化学中的辩证法问题;三、化学中辩证思维的重要性。这些问题构成了化学辩证法的基本内容。  相似文献   

3.
以一线教师对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4《化学反应原理》教材的"化学电源"教学中关于学生认识发展的教学困惑为切入点,做了基于核心概念的中学化学"电化学基础"教学内容分析,并由此梳理出从初中化学到高中选修4学段学生对该内容的学习进程。以"化学电源"教学的再设计,说明厘清核心概念及其学习进程对促进学生认识发展的教学价值。  相似文献   

4.
化学实验是化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实验教学,启发学生积极思维,有助于提高中学化学教学质量。一、培养学生正确的学习方法学习化学要通过认真做实验,精心观察实验现象,获取感性材料,再通过分析思考,使认识产生飞跃,掌握化学概念,学习化学理论,也就是要运用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依据《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新增了官能团--酰胺基,融入深度学习的理念,选取嫦娥四号月球探测器上五星红旗的材质--聚酰亚胺作为学习对象,从聚集态结构和分子结构2个维度建立研究高分子的耐热性的认识角度,参考科技工作者研究耐热高分子的思维过程设计学习过程,在学习核心知识的同时发展学生自身的化学学科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6.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化学教学大纲》明确指出,实验教学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帮助学生形成化学概念;获得化学知识和实验技能;培养观察能力和实验能力;还有助于培养实事求是、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的学习方法.因此,加强实验教学是提高化学教学质量的重要一环,也是评价教学质量的下个重要方面.  相似文献   

7.
用马克思主义占领自然科学阵地,是科技战线实行无产阶级专政的一个重要方面。引导学生学习自然辩证法,以逐步形成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培养学生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化学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这里刊登的两篇学习自然辩证法心得体会的短文,是四川省会东中学高七四级化学试卷的一部分。这样的答卷是旧中学所不能比拟的。因此,也是对教育界、科技界右倾翻案风一个有力的回击。  相似文献   

8.
《全日制中学化学教学大纲》在培养学生能力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笔者从多年的教学实践观察到,学生学习化学,存在着多种的心理障碍,这些心理障碍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学生能力的培养。我们经常可以发现,学生会把很容易的问题答错或使答案走了弯路。究其原因不全在基础知识不扎实,而有的是由于心理抑制。化学教师如能充分重视,引导学生认识和消除心理障碍,则必能事半功倍地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心理发展水平。  相似文献   

9.
王丽 《化学教育》2005,26(Z1):123-124
选择《化学与生活》模块中的“食品添加剂”作为选修课题,让学生认识化学与生活的重要关系,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促进科学素养的全面提高。在教学实践中实施探究学习的教学方法,获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0.
1.《化学学报》是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为指导的一种化学科学的综合性期刊。它的宗旨是支持化学学科中的新生事物,破除迷信,解放思想,批判有关化学领域内的资产阶级思想和修正主义路线;宣传用唯物辩证法指导化学研究;报导我国化学方面的科学研究成果和进展,促进化学科学技术的发展,为巩固无产阶级专政服务,为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服务。  相似文献   

11.
《高分子通报》2021,(1):80-83
《高分子化学》是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高分子化学中融入了大量的基础化学理论知识,因此在《高分子化学》教学中适当地引入相关基础化学理论知识,将有利于帮助学生克服畏难心理,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有助于学生对重点难点的理解,有效提高教学效果。本文根据教学实践,介绍了自由基、活化能、过渡态等基础化学理论知识有效融入高分子化学教学的一些实例和心得体会。实践表明,通过以"旧知求新知"可以明显提高"教"与"学"的效果。  相似文献   

12.
1 对《发展》的评介。《化学通报》2001年第11期“化学史”栏目载文“从诺贝尔化学奖看20世纪化学的发展”(以下简称《发展》),提出了三个问题:“化学奖主要集中在那(哪)些化学分支领域?同一领域的获奖有那(哪)些内在联系?未来化学各分支学科将如何发展?”该文用翔实的化学史实,回答了前两个问题。这是符合该文命题本意的,也是《化学通报》多年来坚持开辟“化学史”栏目,为读者又一次提供了弥足珍贵的参考资料。在此,我们谨向《化学通报》以及《发展》的作者表示诚挚的感谢。  相似文献   

13.
黄素雯  戴光宏 《化学教育》2018,39(11):15-22
根据胡久华著的《化学课程与学生认识素养发展》中提及的促进学生认识素养发展的5点教学策略展开实证研究,以多个课堂教学案例进行阐述,强调发展学生认识素养的重要性,教学必须关注认识方式的建构。介绍了在教学实践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实施的调整措施,进行有目的、有策略的学生认识素养的培养,从而建立学生终身受益的基本化学观念和认识。  相似文献   

14.
有机化学实验的绿色化路线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引入绿色化学的观念,把绿色化学融合到有机化学实验教学中。设计了2个有机化学合成实验,与传统的实验相比较,达到了在实验中减少环境污染的目的,让学生有机会了解化学发展的趋势,认识绿色化学研究的思想方法和技术路线,同时培养了学生的绿色环保意识。  相似文献   

15.
美国高中教材《社会中的化学》(ChemCom)第6版于2011年6月修订出版。新版教材由原来的7个学习单元变更为8个,新增了"认识社会中的化学"单元,并调整了部分单元的顺序和学习内容,更为注重化学与社会、生活、环境间的紧密联系,并采取了问题导向与学习目标定向相结合的编排方式,不仅保持了化学与社会密切联系的特色,而且重视化学概念和探究技能的学习。  相似文献   

16.
溶液复习课     
李炜 《化学教育》2010,31(Z2):169-172
1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教育部2001年颁布的《全日制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实验稿)》明确提出"义务教育阶段化学课程中的科学探究是学生积极主动地获取化可以学知识、认识和解决化学问题的重要实践活动","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也是义务教育阶段化学课程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7.
唐代陆羽撰写的《茶经》被誉为“茶叶百科全书”,是中国乃至世界上最早关于茶文化的史料,也是保留最完整、最全面的茶学专著。通过探析《茶经》中蕴含的育人价值,挖掘《茶经》中的化学课程资源。在化学教学中,将《茶经》中与化学知识契合的传统文化内容作为情境载体建立学习桥梁,从化学角度对传统文化内容进行再认识,从文化视角感受化学中蕴含的人文底蕴,帮助学习和理解化学知识,增强文化认同感和民族自豪感。依据新课标中的情境素材建议与要求,梳理了《茶经》中可与高中化学教科书相联系的内容,为创设真实的情境提供素材,利用古代茶器具与中学化学实验仪器之间的相似性创设情境。并且提出了关于中学化学教学中有效融入传统文化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8.
编辑同志:读了贵刊关于热力学第二定律的两篇文章(《熵与混乱度》、《热力学第二定律从物理说法导出数学说法》,1974年第5期),有些看法。这两篇文章毫无批判地向我国读者介绍西方科学家的这些观点,是不适宜的。毛主席早就教导我们,对于一切外国的东西,必须“把它分解为精华和糟粕两部分,然后排泄其糟粕,吸收其精华,……决不能生吞活剥地毫无批判地吸收。”(《新民主主义论》)毫无疑问,对于化学知识方面,我们也应当采取这一正确的方针。克劳胥斯(Clausius)对热力学第二定律所做的片面概括和推论,对于读过《自然辩证法》的同志来说,是熟悉的。恩格斯尖锐地指出:“克劳胥斯的第二原理等等,无论以什么形式提出来,都不外乎是说:能消失了,如果不是在量上,那也是在质上消失了。熵不可能用自然的方法消灭,但可以创造出来。宇宙钟必须上紧发条,然后才走动起来,一直达到平衡状态,而要使它从平衡状态再走动起来,那只有奇迹才行。”(《自然辩证法》261页)克劳胥斯不承认自然界运动形式的质的多  相似文献   

19.
化学史上描述化学反应的诗真是太少了, 可是明代于谦(1398-1457)的名诗《石灰吟》却其是一首地道的、别具一格的化学诗。作者虽然不懂化学, 但以其新颖的选材和独到的观察, 到今天仍对我们学习化学很有启迪。  相似文献   

20.
恩格斯在《自然辩证法》中“札记和片断”部分,简要地写着:“化学中的新时代是从原子论开始的(所以近代化学的始祖不是拉瓦锡,而是道尔顿)”。臆测性的哲学原子说虽早在两千多年前就产生了,可是原子学说成为颠扑不破的科学理论,却是在十九世纪初由英国科学家道尔顿进行实验,并通过严格的逻辑推导而建立起来的。科学的原子论指导着化学走出了杂乱的、看不出内在联系的、仪属描述自然现象的阶段,进入了现代化学的新时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