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马广恩  王定志  陈金秋  黄慧珠 《化学学报》1989,47(11):1128-1130
本文报导从安徽产三尖杉弱碱部份分得五种高刺桐类型生物碱, 其中两种新生物碱经UV, IR光谱分析分鉴定为:2-O-乙基表福建三尖杉碱(2-O-ethglepicephalofortuneine)和2-O-乙基福建三尖杉碱(2-O-ethylcephalofortuneine)。  相似文献   

2.
本文将报道从安徽产三尖杉(Cephalotaxus fortunei Hook f.)弱碱部分分得五种高刺桐类型生物碱,其中两种新生物碱经光谱分析分别鉴定为:2-O-乙基表福建三尖杉碱(2-O-ethylepicephalofortuneine)(1)和2-O-乙基福建三尖杉碱(2-O-ethylcephalofortuneine)(2);另三种已知的生物碱为:taxodine(Schelhammera alkaloid B)(3);O-methyltaxodine(Cephalotaxus alkaloid VI,3-epimethylschelhammericine B)(4)和3-epischelhammeri-cine(5).3为第一次从该植物中分到。  相似文献   

3.
本文报导了三尖杉中分离得到的四种微量生物碱的理化性质.三尖杉碱-9(Ⅰ)、三尖杉碱-3(Ⅱ)分别鉴定为已知生物碱,11-羟基三尖杉碱和表-台湾三尖杉碱.三尖杉碱-15为一种新生物碱,命名为福建三尖杉碱(cephalofortuneine),经光谱分析(红外、紫外、核磁共振和质谱)推测其化学结构为Ⅳ.三尖杉碱-2的结构未定.  相似文献   

4.
直缘乌头中新的C19—二萜生物碱的结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直缘乌头(Aconitum transsectum Diels.)根中分离得到4个新的乌头碱型 C_(19)-二萜生物碱。由光谱法(IR, ~1H NMR, ~(13)C NMR, 2D-NMR, MS)确定其 结构为:8-O-乙基滇乌碱(8-O-ethylyunaconitine) (1)、去氮乙基查斯曼宁(N- deethyl chasmanine)(2)、直缘乌碱丁(transconitine D)(3)和直缘乌碱戊( transconitine E)(4)。  相似文献   

5.
用醇钠催化的酯交换方法合成了草酸单乙酯三尖杉碱酯(4),并用4和格氏试剂反应,得到合成三尖杉酯类生物碱的关键中间体α-酮酰基三尖杉碱(2),简化了已报道的一些三尖杉酯类生物碱的合成方法。  相似文献   

6.
从表台湾三尖杉碱(epiwilsonine)(3)合成福建三尖杉碱(cephalofortunaine)(4)时, 发现3在稀醋酸中子0℃加1:10溴-四氯化碳混合试剂能直接生成2-O-乙酰基福建三尖杉碱的一对2-C差向异构体1与2(9:1), 产率及两个产物比例随着温度而变化。同时报道了类似物5, 6, 10和11的半合成与这类化合物^1H NMR中质子的归属。  相似文献   

7.
本文用高分辨质谱法研究了由三尖杉属植物分得的高刺桐碱类和三尖杉碱类的质谱裂解规律.高刺桐类生物碱的质谱中有三类特征性离子:(1)(M-15)离子;(2)C环的(RDA)及(RDA-H)反应产生的离子;(3)B环裂解的产物离子.三尖杉碱类化合物则依C环上双键位置的不同,经不同的中间离子,再重排得相应的质谱峰.阐明这两类生物碱的质谱裂解规律,将有助于同类型未知生物碱的结构推断.  相似文献   

8.
海南粗榧抗肿瘤有效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自海南粗榧树皮中共分离出11种生物碱,其中9种生物碱经鉴定分别为脱氧三尖杉酯碱(Ⅰ)、异三尖杉酯碱(Ⅱ)、三尖杉酯碱(Ⅲ)、高三尖杉酯碱(Ⅳ)、三尖杉碱(Ⅴ)、桥氧三尖杉碱(Ⅵ)、脱甲基三尖杉酮碱(Ⅶ)、3-表西哈灭里辛碱(Ⅷ)、表三尖杉碱(Ⅺ),碱Ⅸ为一种新生物碱,碱Ⅹ的结构尚待进一步研究.动物试验结果表明碱Ⅰ、Ⅱ、Ⅲ和Ⅳ能延长白血病小鼠 L_(615)的生命,碱Ⅴ、Ⅵ、Ⅶ和Ⅹ则无明显活性.碱Ⅰ、Ⅱ、Ⅲ和Ⅳ已经临床试用,初步观察到碱Ⅲ对急性和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有一定疗效.碱Ⅰ、Ⅱ和Ⅳ的疗效正在观察中.  相似文献   

9.
薄层色谱可以方便地用于脱氧三尖杉酯碱(1)及其差向异构体表脱氧三尖杉酯碱(1'),高脱氧三尖杉酯碱(2)及表高脱氧三尖杉酯碱(2'),三尖杉酯碱(3)及表三尖杉酯碱(3')各对差向异构体的分离和分析鉴定。黄文魁等及黄量等曾使用1%羧甲基纤维素钠硅胶薄层分离1与1',3与3'。章观德等提出用1%盐酸配制酸性薄层分离3与3'的盐酸盐,但由  相似文献   

10.
异三尖杉酯碱系三尖杉属植物中所含具有抗肿瘤活性的四种生物碱之一,其本身的合成已有三种不同的方法[1-3]先后获得成功。但是,在这些合成中,生成的异三尖杉酯碱都是立体异构体的混合物。据报导[4.5]异三尖杉酯碱及其某些类似物对癌细胞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为了考察这类化合物的结构与抗癌活性之间的关系,并为异三尖杉酯碱立体异构体构型的确定提供依据,我们进行了(2R,3R)-酒石酸甲酯三尖杉碱酯Ⅵ和(2S,3S)-酒石酸甲酯三尖杉碱酯Ⅶ的合成。  相似文献   

11.
徐文豪  薛智 《化学学报》1984,42(9):899-905
从芸香科植物贡甲(Acronychia oligophylebia Merr.)的根中分得了九个生物碱1~9和β-谷甾醇(10),其中吴茱萸春(1)、香草木宁(3)、原茵芋碱(4)、茵芋碱(5)和斑点弗林定(6)是已知生物碱,1,4,6三个生物碱是第一次从山油柑属植物中分得.贡甲定碱(2)和贡甲辛定碱(9)是两个新化合物.贡甲辛碱(7)和贡甲碱(8)是首次从植物中分得.用光谱方法推断了2,7,8,9的结构,由合成证明7,9的结构. 7和8具广谱抗真菌作用,但作用较弱.  相似文献   

12.
由三尖杉属植物中分离得到的脱氧三尖杉酯碱(Ⅰ)生物碱具有显著的抑制肿瘤P-388的作用。本文报导由α-酮酸(Ⅳ)与三尖杉碱(Ⅴ)经Reformatsky反应缩合而成脱氧三尖杉酯碱(Ⅰ)。用同样方法制得脱氧三尖杉酯碱(Ⅰ)的类似化合物Ⅱ、Ⅲ。  相似文献   

13.
从臭水仙(Narcissus papyraceus Ker-Gawl)的鳞茎中分离和鉴定了六个已知生物碱:石蒜碱(1)、多花水仙碱(2)、加兰他敏(3)、力可拉敏(4)、假石蒜碱(5)和maritidine(6).此外还分到一种新生物碱臭水仙碱(Papyramine),根据化学和光谱(UV,IR,ORD,NMR)数据证明其化学结构为7.  相似文献   

14.
高脱氧三尖杉酯碱的合成及其差向异构体的分离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2′-氧-6′-甲基-庚酰基-三尖杉碱(简称α-酮酰基三尖杉碱)(4)与α-溴代乙酸甲酯进行Reformatsky反应,得到一种新的三尖杉酯类生物碱——高脱氧三尖杉酯碱(5)及其差向异构体表高脱氧三尖杉酯碱(6)的混合物,产率67%.两者通过苦味酸盐分级结晶得纯品,它们的结构由IR、~1H NMR和MS推定.同法,由外消旋α-酮酰基三尖杉碱(±4)制得外消旋高脱氧三尖杉酯碱(±5)及外消旋表高脱氧三尖杉酯碱(±6),它们的IR、~1H NMR和MS分别与5和6一致.同时,还得到了少量副产物3-氧-(甲氧羰甲基)-三尖杉碱(7)及其外消旋体±7,它们的结构也由IR、~1H NMR和MS证明.  相似文献   

15.
2-氧代-6-甲基庚酰基三尖杉碱(3)与0-(1-甲氧基异丙基)羟基乙酸甲酯(4)在强碱性试剂二异丙胺锂(LDA)存在下,起亲核加成反应,反应中间体5在室温用酸性丙酮水解,得到一种新的三尖杉酯类生物碱一一高异三尖杉酯碱(6c)及其立体异构体(6a、6b、6d)的混合物,产率56%、通过制备薄层层析分得这四个立体异构体,它们的1H NMR和异三尖杉酯碱及其立体异构体的1H NMR类似,推定了它们的绝对构型。初步药理试验表明,高异三尖杉酯碱及其立体异构体的混合物对白血病L7712的DNA合成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6.
在气相色谱-串联质谱(GC-MS/MS)多反应监测(MRM)模式下,建立了对尿液中八角枫碱、芦竹碱、毒扁豆碱、毛果芸香碱、哈尔碱、氧化苦参碱、黄华碱、钩吻素子、钩吻碱、延胡索乙素、吴茱萸碱、血根碱、白屈菜红碱、士的宁和马钱子碱15种有毒生物碱的定性定量分析。对样品前处理、色谱、质谱条件进行了优化。在优化条件下,毒扁豆碱、哈尔碱、钩吻素子和士的宁在20~800μg/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其余生物碱在40~800μg/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均不小于0.993 2。在高、中、低3种加标水平下,除八角枫碱的平均回收率为60.0%~68.3%外,其余14种生物碱的平均回收率为81.9%~114.4%,各生物碱的相对标准偏差(RSD)不大于17.6%。方法的检出限(LOD)为4~20μg/L,定量下限(LOQ)为10~40μg/L。该方法操作简便、快捷、灵敏,适用于中毒患者尿液中有毒生物碱成分的检测。  相似文献   

17.
粪箕笃生物碱化学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粪箕笃的根茎中分得五种莲花氏烷型生物碱,其中两种为新化合物,分别命名为粪箕笃碱(2)及粪箕笃酮碱(3)。其他三种分别鉴定为已知的stephaboune(1),stephabyssine(4)及prostephabyssine(5)  相似文献   

18.
为了研究地不容的生物碱成分,采用硅胶柱层析和Sephadex LH-20柱层析进行化合物的分离纯化,采用HRESIMS,NMR以及比旋光度测定等方法对化合物结构进行鉴定。从地不容中分离鉴定了7个化合物,包括3个吗啡型生物碱:青藤碱(1),sinomenine N-oxide(2)和青风藤碱(3);4个原小檗碱型生物碱:四氢巴马汀(4),紫堇单酚碱(5),千金藤定碱(6)和异紫堇单酚碱(7)。其中化合物2和7为首次从地不容中分离得到,化合物3对乙酰胆碱酯酶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IC50=3.03μM)。  相似文献   

19.
应用荧光光谱法研究三种原小檗碱类生物碱: 盐酸小檗碱(Berberine hydrochloride)、药根碱(Jatrorrhizine)和盐酸巴马汀(Palmatine hydrochloride)与抗凋亡蛋白Bcl-2之间的相互作用, 探讨了这三种生物碱对Bcl-2蛋白的荧光淬灭机理, 分别测定其结合常数和结合位点数. 实验结果表明, 盐酸小檗碱、药根碱和盐酸巴马汀等三种原小檗碱类生物碱都能够使Bcl-2蛋白的内源性荧光发生淬灭, 其荧光淬灭过程是静态淬灭过程. 通过比较三种生物碱与Bcl-2蛋白的相互作用, 发现随着分子柔性增强, 其与Bcl-2蛋白的结合能力增强. 因此, 增强生物碱的分子柔性有可能增强其靶向Bcl-2蛋白的能力.  相似文献   

20.
本文报道10个三尖杉碱类生物碱的圆二色谱(CD), 我们将Kuriyama等提出的用于石蒜碱类生物碱的苯环^1Lb带的八区规则推广应用于测得的Cotton效应(CE)符号确定该化合物的立体结构, 并用该类化合物结构中的"双键"生色团的"八区规则"作了验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