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ICP-AES)分析溶液中Cu含量,并建立数学模型,对实验过程中不确定度各分量如回归方程、样品定容和样品称量进行评定,最后得到溶液中Cu含量的合成标准不确定度和扩展不确定度.  相似文献   

2.
一、液体分子的扩散及扩散速度跟温度的关系以前我们演示液体分子的现象时,系将试管内先注入清水,用玻璃管吸入一段过锰酸钾溶液,小心的将玻璃管插入试管中,然后慢慢地将玻璃管取出,但插入和取出玻璃管时总不免有过锰酸钾溶液的痕迹停留在清水中,以致清水和过锰酸钾液层的界线不够明显。现在我们是这样作的:用两个短试管,先注入一半清水,用医生用的注射器吸入过锰酸钾溶液,吸入的量不可过多,只需注射器容积的二分之一左右,当针头从瓶中取出后,因为尚留有一些溶液,可先将针头外部拭干,再吸  相似文献   

3.
曹叶霞  张继  林威 《光谱实验室》2012,29(2):721-724
用非完全消解法处理虾皮样品,即在低温下用浓硝酸-过氧化氢(3+1)混合酸消解样品,再用乳化剂OP溶解未消解的油脂而配制成无色透明的溶液,将此溶液用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其中铁、铜、锌和锰元素的含量。建立了快速测定虾皮中微量元素的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对样品处理条件、混合酸中杂质及共存OP的干扰进行了实验,铁、铜、锌和锰的检出限(3S/k)分别为0.021、0.047、0.008、0.026m g.L-1。该法测定虾皮中铁、铜、锌和锰的含量,所得结果与灰化法测定结果一致。  相似文献   

4.
水中铜离子的高选择性检测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铜离子在碱性介质中能极大地增敏鲁米诺-过氧化氢体系的化学发光,结合铜离子印迹固相萃取技术,建立了高选择性地检测铜离子的固相萃取-流动注射化学发光分析法.本实验考察了该铜离子印迹聚合物-聚4-乙烯吡啶的选择性以及稳定性,并将其制备成固相萃取柱,置于流动注射流路中,对样品中的铜离子进行富集分离,用HCl溶液进行在线洗脱,利用化学发光分析法进行铜离子含量的测定.将本法用于合成水样中铜离子的测定,结果比较满意.  相似文献   

5.
研究了高效的在线流动注射编结反应器预富集火焰原子吸收系统直接测定水样中的痕量铜和镉。实验中将样品溶液和作为沉淀剂的氨水溶液输入编结反应器中,产生的铜和镉的氢氧化物沉淀被吸附在反应器壁内,然后通入一段空气流,再用硝酸洗脱并直接输送至火焰原子化器。在pH 5条件下,样品流速为4.4 mL·min-1,经90 s预富集,测定铜和镉的灵敏度分别提高34倍和36倍,检测限达1.9和0.3 μg·L-1。对铜和镉含量分别为30, 20 μg·L-1的溶液连续测定11次的相对标准偏差分别为2.3%和2.6%。此法用于饮用水和环境水样中痕量铜和镉的测定,获得了满意的结果。  相似文献   

6.
酞菁铜染料的反饱和吸收动力学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杨淼  李淳飞  王惠  张雷  王玉晓 《光学学报》1993,13(11):045-1048
本文用速率方程研究了酞菁铜染料氯仿溶液的反饱和吸收的动力学过程,并用YAG倍频调Q脉冲激光入射该样品,验证了理论.通过理论曲线与实验结果的拟合,估算出酞菁铜三重态激发态的吸收截面为2.6×10~(-17)cm~2.  相似文献   

7.
李淳飞  王惠  杨淼  张雷  王玉晓 《光学学报》1993,13(3):219-223
酞菁铜溶液在波长532nm调Q激光作用下,实验获得反饱和吸收特性.在稳态条件下,用速率方程理论推得分别描述薄样品和厚样品的反饱和吸收特性的两个解析式,理论分析与实验结果一致.  相似文献   

8.
王浪  冯伟  杨连乔  张建华 《物理学报》2014,63(17):176801-176801
铜作为一种在化学气相沉积法制备石墨烯中被广泛采用的衬底材料,其表面形貌和质量对石墨烯的品质有较大的影响.提出了一种简单有效的铜衬底预处理方法,在生长石墨烯前,将铜衬底在浓度为1 mol/L的硝酸铁水溶液中进行预刻蚀,研究了不同刻蚀时间的影响.发现当预刻蚀时间为90 s时,经石墨烯生长后得到了相对平整且无杂质颗粒的表面;与盐酸预刻蚀及电化学抛光方法进行了比较,实验结果表明,硝酸铁溶液预刻蚀的效果优于盐酸处理,可与电化学抛光效果比拟,且操作更为简单快捷.经过不同型号铜衬底实验验证,此方法具有普遍适用性.  相似文献   

9.
减量分光光度法测定高含量铜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测定高含量铜时,加入定量的掩蔽剂EDTA来掩蔽体系中绝大部分的铜,控制剩余铜量符合在郎伯-比耳定律的范围内,再在缓冲溶液体系下,加入双环己酮草酰二腙溶液使其显色,测定吸光度.建立了高含量铜的减量分光光度法.实验结果准确,精密度高.  相似文献   

10.
用水抽提试样中的游离α-氨基酸,在四硼酸钠溶液中,α-氨基酸与水不溶性磷酸铜反应,生成可溶性的氨基酸铜复合物,用致密滤纸过滤分离不溶物。以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滤液的铜量,间接地求α-氨基酸含量。本文对铜离子与氨基酸摩尔浓度比作了浅解。用本法测得题示试样中的α-氨基酸含量与茚三酮比色法相一致。  相似文献   

11.
测定了H2SO4-CuSO4溶液中,超声频率为24kHz时,超声功率对铜电化学阴极沉积过程速率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在超声作用下铜电化学阴极沉积过程的电流密度明显提高,即超声作用能提高过程的沉积速率。超声对铜电化学沉积过程速率强化程度随超声功率的增加而增大;在相同温度和超声功率下,超声强化速率的效果从反应控制区域(低操作过电位)向传质控制区(高操作过电位)过渡时而更加显著;在其它条件相同的情况下,超声对铜电化学沉积过程速率的强化程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超声强化速率的效果与溶液中铜离子的浓度基本无关。  相似文献   

12.
本文是以ICP-AES法测定金属铬中微量的铜。描述了以2%HCl介质的铜标准溶液及1克/升铬(Ⅲ)溶液引入ICP焰中,以WPG-100型光栅摄谱仪分光,EMI9789QB型光电倍增管接收,采用TI-59可编程序计算器数一、实验部分1.仪器装置及工作条件实验仪器装置及工作条件见表1。  相似文献   

13.
以一台2匹的柜式空调为实验平台,利用量热计法对两台铜翅片蒸发器进行了制冷性能测试实验,一台未做处理,另一台做亲水处理,处理方法是把铜翅片蒸发器在配制好的化学溶液中浸泡一段时间.实验分别在低湿、标准、高湿三种不同的室内空气条件下进行.实验结果表明:(1)化学处理法是一种有效的改善铜翅片蒸发器表面湿润性的方法;(2)经过亲水处理的蒸发器与未处理的蒸发器的制冷量相当;(3)制冷量随室内空气湿度的增加而增加.  相似文献   

14.
王惠  李淳飞 《光学学报》1994,14(6):95-598
本文研究了有机材料基于反饱和吸收的瞬态无腔光学双稳特性,以有机材料酞菁铜为例,理论计算得到了基于反饱和吸收的无腔光学双稳回线,实验上首次观察到酞菁铜溶液的增强吸收型无腔光学双稳态,理论计算与实验结果一致。  相似文献   

15.
王琦  毕喜平 《波谱学杂志》1991,8(2):237-243
用核磁共振方法测量高聚物体系的自扩散系数是一种有效而直接的方法。本文报告了用核磁共振方法测量高分子在溶液中自扩散系数实验方法的研究结果,并对聚苯乙烯良溶液体系和θ溶液体系的自扩散现象进行了研究和比较,为半浓溶液范围的de-Gennes的"蠕动"理论提供了实验验证。  相似文献   

16.
对测量空气密度和气体普适常量实验装置进行改进,用圆柱形有机玻璃密度瓶代替玻璃密度瓶,用高精度指针式真空表代替热偶真空规式真空计,利用橡胶管和密度瓶接口处的缓慢增气特性来改变空气压强,用电子物理天平称量气体质量,改进后的装置较适合学生实验.  相似文献   

17.
为使学生更深入的掌握照相实验原理和洗印过程,使实验内容反映现代洗印技术,在利用现有通用器材基础上,自制几件简易设备,开出了彩色照相实验.经过两个班的学生实验,证明效果良好,深受学生欢迎. 彩色照片冲洗槽如图所示,是用有机玻璃和塑料板粘成的.由一能容30公升水的恒温水槽和三个装药的小冲洗槽等组成.由小电动机驱动,用塑料板粘制的离心水泵促进液体循环,以保证冲洗槽温度均匀.  相似文献   

18.
对落球法测量液体黏度实验进行改进,充分利用物理天平称量精度较高的特性,采用称量及求比值的方法求出小球在液体中受力的大小.该方法避免了一些计算误差和测量误差,可提高测量精度.  相似文献   

19.
以杠杆悬臂传感梁为基础,设计了支点可调式称量传感单元,通过调节支点位置实现不同量程的称量传感灵敏度可调控制,并且可以实现温度误差补偿.理论分析表明,结构一定的传感单元,支点与支座间距离存在临界阈值,当支座间距离等于该阈值时,称量传感灵敏度等于零;随着支座间距离的增大灵敏度逐渐减小并趋向于稳定.实验表明,在0~200g的范围内,称量传感的平均线性度大于0.998,理论灵敏度与实验灵敏度之间的平均相对误差为6.46%,可满足不同量程的不同灵敏度的称量应用.  相似文献   

20.
石墨炉原子吸收法测定全血中的铜和锌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张源  罗文鸿  陈玲  李慧 《光谱实验室》2000,17(2):204-206
研究了石墨炉原子吸收法测定全血中铜和锌的方法。提出了用0.1%Triton X-100溶液作稀释剂,按1:50体积比稀释血样,采用校准曲线法就可测定全血中的铜和锌,方法简单,快速,并与基体匹配的校准曲线比较,结果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