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课标提出:问题是探究的起点,一切数学教学都应该从问题出发,到更高一级问题的产生.问题中心是指课堂教学中教师、学生围绕问题所形成的系统,课堂藉以问题形式展开,学生通过问题学习,教师经由问题组织教学.其核心是教学始终把问题作为学生发展的载体,用基本问题及其解决来建构知识,让学生自觉、主动地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探究问题、形成问题意识.1.问题情境教学的含义以问题为中心组织教学,强调把学习设置到有意义的问题情景中,这就需要教者尽心设计问题情境.所谓问题情境教学,就是教学中将数学课程本身与现实生活中所熟悉的问题或学生个…  相似文献   

2.
新课标提出:问题是探究的起点,一切数学教学都应该从问题出发,到更高一级问题的产生.问题中心是指课堂教学中教师、学生围绕问题所形成的系统,课堂藉以问题形式展开,学生通过问题学习,教师经由问题组织教学.其核心是教学始终把问题作为学生发展的载体,用基本问题及其解决来建构知识,让学生自觉、主动地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探究问题、形成问题意识.……  相似文献   

3.
新课标提出:问题是探究的起点,一切数学教学都应该从问题出发,到更高一级问题的产生.问题中心是指课堂教学中教师、学生围绕问题所形成的系统,课堂藉以问题形式展开,学生通过问题学习,教师经由问题组织教学.其核心是教学始终把问题作为学生发展的载体,用基本问题及其解决来建构知识,让学生自觉、主动地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探究问题、形成问题意识.……  相似文献   

4.
数学转化思想是“把问题元素从一种形式向另一种形式转化的能力”.就解题的本质而言,解题既意味着转化,既把生疏问题转化为熟习问题,把抽象问题转化为具体问题,把复杂问题转化为简单问题,把一般问题转化为特殊问题,把高次问题转化为底次问题;把未知条件转化为已知条件,把一个综合问题转化为几个基本问题,  相似文献   

5.
考察了哥尼斯堡七桥问题,最小生成树问题,旅行推销员问题,分派问题,最大流问题,中国邮递员问题和四色问题等著名图论问题的历史背景.  相似文献   

6.
对于一类具有广泛应用背景的非单调互补问题,我们构建了这类问题的Canonical对偶问题。其对偶问题可以写成和原问题类似的互补问题。我们给出了对偶问题和原问题解之间的对偶关系,并且将对偶问题转化成一个一维优化问题,这不但可以方便的求解这类问题,也为研究这类问题性质提供了一个非常直观的研究工具。最后,本文给出了几个算例来演示对偶问题的性质。  相似文献   

7.
货郎问题(TSP)是研究计算复杂性理论的经典问题.在货郎问题的基础上,提出"数学家货郎问题"(MTSP).经过研究发现,数学家货郎问题是一个典型的NP类问题,但它却不属于P类问题.因此,数学家货郎问题是一个NP类问题与P类问题不相等的例证.  相似文献   

8.
游兆永  陈小君 《计算数学》1985,7(3):247-252
将一个大的主问题分解成若干个小的子问题,一方面对子问题寻优,一方面逐步调整主问题与子问题之间、子问题与子问题之间的关系,最后达到主问题最优,这就是解大规模规划问题的主要手段之一——分解-调协法。本文将一个大规模规划问题分解成由若干个子规划组成的多目标规划的序列,并在后一问题的解集合序列上求出前一问题的最  相似文献   

9.
立体几何问题的解决方法主要是运用转化与化归的思想,将空间问题转化为平面问题,将未知问题转化为熟知问题,将几何问题转化为代数问题.转化,可以说是解决立体几何问题的“金钥匙”.  相似文献   

10.
<正>整体思想,就是在解决有关数学问题时,通过观察问题的整体形式、整体结构、整体特征,从而对问题进行整体处理的解题方法.从整体上去认识问题、思考问题,常常能化繁为简、变难为易.转化思想是解决数学问题的一种最基本的数学思想,我们通常是将未知问题转化为已知的问题,将复杂的问题转化为简单的问题,将抽象的问题转化为具体的问题,将  相似文献   

11.
所谓"问题情境",是把学生置于新的未知的问题气氛之中,使学生能够提出问题、思考问题并且能够解决问题,使学生在一个动态过程中学习数学.课堂问题情境,其中包含的不仅仅有问题,更重要的是包含着教师对问题的设计,以及学生对问题的应激状态.让课堂最初由问题引起,最终远远胜过问题本身  相似文献   

12.
正则Dirichlet形式的正则子空间问题,即存在性及其刻画等问题,是作者关注近20年的问题,该问题来自第二作者对于Markov过程的Killing变换的Dirichlet形式刻画问题的研究,这个问题是Dirichlet形式理论的一个基本问题,在最近10年中取得了一点进展.本文将主要叙述问题及其背景,并介绍围绕该问题得到的一些结果与遗留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转化思想是解决数学问题的一种最基本的数学思想,在研究问题时,我们通常是将复杂的问题转化为简单的问题,将抽象的问题转化为具体的问题,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在正多边形与圆的计算中,正多边形的边长、半径、边心距和中心角的有关计算问题,一般转化为解直角三角形问题.下面略举几例解析如下,谈谈正多边形与圆中的转化思想,供同学们参考.  相似文献   

14.
数学问题提出研究综述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问题提出是指通过对情境的探索产生新问题 ,或在解决问题过程中对问题的再阐述(re formulation) (E .A .Silver,1 994) .仅就问题解决的一个周期而言 ,问题提出是问题解决的端始 ,而对数学家或好的问题解决者来说 ,一个问题的解决往往孕育着新问题的产生 .因而 ,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提出较高层次的问题解决较高层次的问题提出更高层次的问题……如此形成一个螺旋上升的“问题链” ,而问题提出和解决是此链中的一个个结点 ,有时很难界定它们之间的包容关系 .对问题提出的研究大都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 :1 将问题…  相似文献   

15.
装卸工问题是从现代物流技术中提出的一个实际问题,这个问题的雏形早在上个世纪60年代中国科学院数学研究所就提出和研究过.现代物流技术迅速发展,促成和推动装卸工问题的提出和研究.装卸工问题是一个新的NP困难的组合优化问题,首先介绍装卸工问题及限制情况下装卸工问题的数学模型,然后分析限制情况下的装卸工问题的性质,最后给出该问题的所有最优解.  相似文献   

16.
周丽 《数学之友》2014,(12):17-18
问题是学生学习新知的源头,无论是创新行为,还是创新成果,其实都源于问题.数学的本质就是问题,笔者认为初中数学应该将重点放在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方面,以兴趣为诱导,逐渐让学生建立数学中的问题观念.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创设问题情境,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进一步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17.
本文考虑一阶非线性超定组的拟Riemann-Hilbert问题,首先考虑全纯函数的拟R-H问题,得到解的表达式,然后考虑线性问题的拟R-H问题,把问题化为标准化形式,指出一部分指标对讨论拟R-H问题已失去作用,最后讨论非线性问题,利用Schwartz公式及不动点定理,证明了在一定条件下问题是可解的。  相似文献   

18.
本文考虑一阶非线性超定组的拟 Riemann-Hilbert 问题,首先考虑全纯函数的拟 R-H问题,得到解的表达式,然后考虑线性问题的拟 R-H 问题,把问题化为标准化形式,指出一部分指标对讨论拟 R-H 问题已失去作用,最后讨论非线性问题,利用 Schwartz 公式及不动点定理,证明了在一定条件下问题是可解的.  相似文献   

19.
应用性问题     
应用性问题是以生产、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为背景编制的,需要经过抽象来建立数学模型(方程模型、不等式模型、函数模型等)加以解决的一类问题,这类“化归-建模-问题解决”型的问题有利于考查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近几年来,全国各地的中考数学试卷对应用性问题的考查力度逐年有所增加,应当引起足够的重视,解决实际问题的关键在于把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问题。  相似文献   

20.
华建忠 《中学数学》2012,(20):80-81
数学思想是数学知识的升华,是解决数学问题的灵魂,它渗透于整个数学的学习过程.数学思想方法理解掌握的好,对于提高我们的教学效果,促进学生解题能力的提升都有着不可小觑的作用.转化思想是解决数学问题的一种最基本的数学思想,在研究问题时,我们通常是将未知问题转化为已知问题,将复杂的问题转化为简单问题,将抽象的问题转化为具体问题,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下面就转化思想在教学中的应用作具体阐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