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对非晶态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膜片经在Tg以上单轴拉伸然后淬冷至室温的试样,其物理性质的各向同性或各向异性进行了研究.实验结果说明这种分子链大尺度高度取向而小尺度接近无规取向的非晶态(GOLR态)其折光指数和小形变的拉伸模量是接近各向同性的,而热导率和微波介电常数很可能是各向异性的.  相似文献   

2.
在Tg以上30℃对无规聚苯乙烯(a PS)薄膜进行了热拉伸,然后用各种实验方法测定的结果表明,该试样在红外二向色性,光学双折射及广角X 光衍射(WAXD)方面表现出各向同性;但是在热膨胀、溶剂溶胀以及应力 应变行为方面表现出显著的各向异性.以上结果表明,该试样小区域基本上无取向,而各向异性的性质是和试样中存在的大区域取向相联系的.  相似文献   

3.
用动态力学损耗温度谱作为测试手段,研究了非晶态PET膜片在78—112℃温度范围内的单轴拉伸。实验结果说明,在较低温度下所得结晶的拉伸试样,完全由于应变诱发结晶,发生在应力-应变曲线的屈服后应力开始上升的阶段。在较高温度下(90℃或更高)拉伸可得非晶态而且光学各向同性的试样,是由于分子链的小尺度取向在拉伸过程中已完全热松弛所致,而分子链的大尺度取向要通过高弹态流动而松弛,其速率较慢,用拉伸后试样两端固定时的应力松弛进行了观察。在较低温度下应力松弛后仍为非晶态,在较高温度下应力松弛到起始应力的1O%下才开始结晶。FTIR研究表明在这种状态下的结晶有一结晶诱导期,其时间尺度与应力松弛阶段相当。  相似文献   

4.
弄清取向非晶态聚合物在热处理过程中的收缩和伸长的变化规律,以及所对应的结构变化,有较大的实用意义和科学意义。 对于取向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的热收缩和热伸长已有很多研究,但对于拉伸热历史对取向PET在热处理过程中的尺寸变化的影响尚缺乏系统的研究。在热拉伸的过程中发生分子链的取向、热弛豫和结晶三个相互竞争的过程。因此,改变拉伸条件可以得到具有各种不同取向和结晶的PET试样。当非晶态PET膜片在80-105℃以较低  相似文献   

5.
拉伸取向是合成纤维生产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几乎所有的合成纤维都须要经过拉伸过程。至目前为止,对高聚物本体结晶过程的研究已有了很多的工作,但有关拉伸取向后的纤维结晶过程却研究得很少.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的分子链比较刚性,当它从熔融状态骤冷淬火时容易得到完全透明的非晶态聚合物(薄膜或纤维).有许多工作业已证实,  相似文献   

6.
溶液中分子的快速弛豫过程直接反映了溶液中溶质和周围溶剂分子间的相互作用[1-3].在液相体系中分子取向通常是随机分布的.当溶质分子被线偏振光激发至激发态时,其分子取向将由原来各向同性的球形分布瞬间变成各向异性的椭球分布.由于溶质分子周围大量溶剂分子的存在,通过二者之间相互作用,激发态溶质分子在一定方向上的取向优势将很快弛豫掉.这种溶液中的取向弛豫过程通常是几个到几百皮秒[1-3].  相似文献   

7.
为得到具有更高拉伸强度和模量的半晶聚合物纤维,需要使分子链充分结晶和取向,然而这种高度取向样品受热时,随着温度的升高,取向的非晶态分子链熵力增大,解取向可以自发进行.在外加张力较小时,纤维产生热收缩;在定长状态下,表现为外加张力增大,此过程被视为取向材料中"冻结"内应力的释放,通常将这种内应力称为热收缩应力。  相似文献   

8.
超高分子量聚乙烯凝胶膜超高取向过程的几个不同阶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X射线衍射、平板照相、扫描电镜等方法观测超高分子量聚乙烯凝胶/结晶膜取向过程中的结构形态变化,并根据PE片晶分子动力学模拟结果,提出UHMWPE凝胶膜在热拉伸取向过程中明显存在3个不同阶段,即:初期片晶转动或滑移,b轴优先垂直于拉伸方向取向;随着拉伸比增大,片晶的c轴平等于伸方向,同时,分子链的解折叠开始,部分非晶链也进入伸直链区取向,当拉伸比达到极限倍率时,分子链已经接近完全伸展成为比较刚直  相似文献   

9.
纤维具有声学的各向异性,声波通过纤维的速度与纤维中高分子链的取向程度有关。测定声波沿纤维轴方向的传播速度可以计算纤维的取向度α: α=1-C~2_u/C~2其中C及C_u分别为声波通过取向及无规取向纤维的速度。 实验仪器采用每秒100次的脉冲电流输至高音喇叭的音圈,纤维通过弹簧夹子与喇叭振膜的中心相耦合。脉冲电流激发喇叭振膜振动系统,使产生逐渐衰减的固有频率振动(约4000赫)。离振源200厘米处的纤维另一端有拾音器,其输出讯号接至由脉冲电压触发扫描的脉冲示波器,从示波器可以观察到从振源到拾音器的距离间声波在纤维中的传播时间,由此计算出声波通过纤维的速度。 纤维的吸湿性与所受张力不同对其力学性貭均有影响,因此研究了相对湿度与张力对纤维中声速的影响,并选择了在室温(约30℃),相对湿度为60%和在小于纤维的临界杨氏模量的作用张力下进行声速法测定纤维的取向度。 研究了不同拉伸程度单纤维样品的声波传播速度,并外推到长度拉伸比为1时作为声波通过无规取向纤维的速度。实验结果表明,尼龙6纤维的取向度经拉伸与后处理逐渐增大至80%左右。 测定了不同品种的尼龙6纤维的取向度,具有较大强度的纤维其取向度较大。  相似文献   

10.
非晶Co-Pt合金纳米线有序阵列的制备及其磁学性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直流电沉积方法,以多孔阳极氧化铝(AAO)为模板,在室温下成功制备出一维非晶态Co-Pt合金纳米线有序阵列. SEM和TEM分析表明:纳米线长度均约10 μm,直径35 nm;纳米线在阳极氧化铝模板孔内互相平行. XRD结果表明,制备的纳米线为非晶态结构,经过700 ℃退火处理后则转变为面心立方(FCC)多晶结构. 采用VSM(振动样品磁强计)对退火处理前后样品的矫顽力和剩磁比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当外加磁场与纳米线平行时,非晶态Co-Pt合金纳米线的矫顽力高达1700 Oe,剩磁比为0.83,表现出明显的垂直磁各向异性;而退火处理则使其优秀的磁学性质消失. 退火前后不同的磁学性质源于其不同的微观结构. 非晶态的Co-Pt合金纳米线由于无磁晶各向异性竞争,进而使得由纳米线一维形态引起的形状各向异性起主导作用,使其显示了很好的垂直磁各向异性;而多晶样品由于磁晶各向异性与形状各向异性竞争,导致矫顽力和剩磁比迅速降低.  相似文献   

11.
以聚铝碳硅烷(PACS)为先驱体, 采用先驱体转化技术制备出耐超高温的连续SiC纤维. 研究了制备过程中纤维结构和取向的演变及其对纤维性能的影响. 研究结果表明, 耐超高温连续SiC纤维制备过程中纤维结构的演变随温度变化分为分子间交联(≤600 ℃)、基本无机化(600—800 ℃)、完全无机化(800—1300 ℃)和结晶重排(1300—1800 ℃) 四个阶段; 纤维的取向随着结构的演变而改变, 连续PACS纤维沿轴向具有的微弱取向, 经热分解后演变到1300 ℃的产物中, 1300 ℃后随着结晶重排的发生, 纤维由各向异性转变为各向同性; 结构和取向的转变对于纤维性能具有很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本文对1500—5000米/分纺速的PET预取向丝进行动态力学试验,其α内耗峰表现为三种情况:α_1、α_2单峰及介于这两者之间的α_1、α_2峰的速加峰。这反映了随纺速增加,预取向丝非晶态结构从自由非晶态-双重非晶态-网络间非晶态的结构变化。 为了把预取向丝的分子运动与纤维成形、结构与力学性质联系起来,我们引入了分子运动参数ψ,并定义ψ=H_(max)~?W~(-b)T_(max)~(-c)。实验结果表明,分子运动参数甲与其结构参数、力学性质有很好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3.
硬弹性聚丙烯晶相和非晶相分子链取向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用力学-振动光谱研究了硬弹性聚丙烯(HEPP)晶区和非晶区分子链在拉伸时取向的变化.我们发现在红外光谱中,1130—1190cm~(-1)波数范围内存在着三个峰,其中1167cm~(-1)处的峰是与结晶相长螺旋分子链相关的构象谱带,其谱带的强弱变化是与998cm~(-1)结晶谱带在拉伸时的变化趋势一致的.1159cm~(-1)谱带能够被归属于无定形谱带.而1152cm~(-1)处的峰也许是与短螺旋分子链构象谱带相关的.我们用计算机的二次微分、解卷积以及分峰程序测定了拉伸时HEPP晶区和非晶区分子链的取向函数,结果发现HEPP无定形分子链取向随拉伸比增加而增加,而晶区分子链的取向随拉伸比的增加先下降,直至拉伸比为1.5(第二次屈服点)后才逐渐增加.  相似文献   

14.
用超高分子量聚丙烯的对二甲苯溶液中冷却析出的结晶沉积压制成的结晶垫,经热拉伸制备了不同拉伸倍数的薄膜.与用低分子量聚丙烯制备的结晶垫或熔融结晶物不同,超高分子量聚丙烯的结晶垫显示出极高的拉伸变形性能,因而制得了高达69倍的拉伸样品.WAXD照片表明在未拉伸的结晶垫中,微晶的c轴沿结晶垫法线方向择优取向,但仅经2-4倍的拉伸,微晶即发生破裂,且产生的较小的折叠链微晶已转向沿拉伸轴方向取向;晶区取向因子在拉伸过程中迅速增加并在较低拉伸倍数下即接近于理想取向.但非晶区取向因子在整个拉伸领域中增加缓慢.随拉伸倍数的增大,晶粒尺寸D_(110)及D_(040)逐渐减小;而长周期L逐渐增加.这表明在高倍拉伸样品中存在着折叠链被从片晶中拉出并部分形成伸直链结晶的转变.  相似文献   

15.
本文应用计算分峰的原理,用系数不同的不对称高斯函数去分别表征PET纤维的中介态和无取向非晶态的X衍射,并在实验上设法把这两种衍射区分开来,从而建立了能够测算纤维中晶态、中介态和无取向非晶态的相对含量的方法。用这方法研究了高速纺PET拉伸丝在各温度下热处理时的结构,结果表明,纤维的结晶度随热处理温度升高而相应增加,但中介态含量、无取向非晶态含量及许多性质在130—160℃之间出现转折。作者从中介态在热理处时可能发生解取向松驰和发生结晶的综合变化加以解释,DSC的研究结果符合上述观点。  相似文献   

16.
 用超高分子量聚丙烯的对二甲苯溶液中冷却析出的结晶沉积压制成的结晶垫,经热拉伸制备了不同拉伸倍数的薄膜.与用低分子量聚丙烯制备的结晶垫或熔融结晶物不同,超高分子量聚丙烯的结晶垫显示出极高的拉伸变形性能,因而制得了高达69倍的拉伸样品.WAXD照片表明在未拉伸的结晶垫中,微晶的c轴沿结晶垫法线方向择优取向,但仅经2-4倍的拉伸,微晶即发生破裂,且产生的较小的折叠链微晶已转向沿拉伸轴方向取向;晶区取向因子在拉伸过程中迅速增加并在较低拉伸倍数下即接近于理想取向.但非晶区取向因子在整个拉伸领域中增加缓慢.随拉伸倍数的增大,晶粒尺寸D110及D040逐渐减小;而长周期L逐渐增加.这表明在高倍拉伸样品中存在着折叠链被从片晶中拉出并部分形成伸直链结晶的转变.  相似文献   

17.
大区域取向对非晶态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结晶的影响林辛,吴永升,高金贵,范庆荣(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北京100080)关键词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溶剂诱导结晶,大区域取向Slonimsky等’‘’“最早注意到区分小区域取向和大区域取向的概念,钱人元等”’对...  相似文献   

18.
研究了拉伸取向尼龙 10 10的抗张回复现象 .残存应变ε′表征了由链滑移而产生的永久形变 ,回复应变(ε -ε′)表征了键角变化和链段取向产生的形变 .当拉伸温度T=18℃ (T 相似文献   

19.
橡胶拉伸取向和应变诱导结晶被公认为是天然橡胶和一些合成橡胶(如氯丁橡胶、丁基橡胶、氢化丁腈橡胶等)高效自增强的关键所在,研究该现象和行为规律对理解橡胶增强机理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总结了常用于研究橡胶拉伸取向和应变诱导结晶的表征方法,对其原理、特点和适用范围进行了对比分析;综述了纳米填料(炭黑,二氧化硅,黏土,碳纳米...  相似文献   

20.
DyTiFe_(11)为铁磁性物质。晶体结构为ThMn_(12)型体心四方结构。室温下易磁化方向为晶体C轴,大约在175K发生自旋再取向。用实验确定了Fe次晶格对磁晶各向异性的贡献,用单离子模型计算了Dy次晶格对各向异性的贡献。研究表明,自旋再取向是两种次晶格磁晶各向异性竞争的结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