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建立了LaNi4.7Al0.3Dx去氚化过程中热,质传输的二维数学模型。该模型考虑了气相和固相之间存在的温差以及氚化的密度和比热的变化。计算了金属氚化的在去氚化过程中气-固相温差,组分和密度的分布,以及热导率和加热流体温度对气-固相温差的影响,并考察了模型的适用性。计算结果表明:热导率及加热流体温度对气-固相温差影响显著,最大温差随热导率的增加而减小,随加热流体温度的升高而增大;金属氚化物中组分和密度的分布与气-固相温差有关;根据数学模型获得的反应分数与实验值具有很好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2.
钠的两个性质实验的创新设计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赵东洋 《化学教育》2008,29(6):58-59
钠是典型的金属元素,在中学阶段,研究钠的化学性质主要包括2个方面:一是钠与非金属(主要是氧气)的反应,即钠在空气中燃烧;二是钠与水的反应.钠在空气中燃烧的实验多数教材采用的方法是在石棉网上加热,这种方法不仅实验成功率低,而且会损坏石棉网,造成不必要的浪费;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1(必修)>采用的方法是钠在坩埚中燃烧[1],用这种方法实验,学生不容易观察到实验现象,演示效果较差.钠和水的反应,不容易收集到反应时生成的气体,气体产物的检验成为实验的难点,3套新课程标准高中化学教材中都略去了该项实验操作.为了克服以上困难,我们对上述2个实验进行了改进.  相似文献   

3.
利用同位素跳跃技术,对CO/Rh体系详细研究了不同温度下,气相压强使表面达饱和吸附时的绝对脱附速度与表面覆盖度的关系以及表面饱和覆盖度与表面温度的关系。首次找到了此条件下表面饱和覆盖度与表面温度的函数关系。发现了绝对脱附速度随饱和覆盖度的降低而增加的经验规律。由于在此条件下,绝对脱附速度等于绝对吸附速度,从而推导出绝对脱附速度与表面饱和覆盖度的关系。文献中未曾报导过把脱附动力学与化学吸附平衡相关联的实验结果。获得的经验规律对探讨吸附过程中的吸脱附以及交换机理提供了强有力的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4.
李炬  杨森  孙建军 《电化学》2023,(9):41-49
近年来,电加热微电极在电分析化学中得到了广泛的关注。研究表明,在高温下促进质量传输和反应动力学通常会导致电流信号增加。然而,目前还没有关于微电极内部传热的研究,这对于微传感器的设计和操作是必要的。本文利用有限元模拟软件(COMSOL)来分析影响表面温度(Ts)的因素,这对线圈加热的微盘电极的加热能力至关重要。电极表面和加热铜线底部之间的距离也与Ts (R2=1)有良好的线性关系。考虑到成本,25 mm长的金丝足以获得相对较高的Ts。此外,当电极材料为金且金盘直径为0.2 mm时,可以获得最高的Ts。本文还研究了不同温度下加热铜线直径与电流的关系。仿真结果有望为电加热微传感器的设计和实际应用提供重要帮助。  相似文献   

5.
报道了四元体系Ns2B4O7-Na2CO3-NaHCO3-NaBO2-H2O在0,15,25,35及45℃时的等温溶度,通过数据拟合等温截面无变点溶度数据与温度的关系,给出了相应的溶度-温度关系式,绘出了该体系0-45℃时的多温关系图,这些结果有助于揭示含硼碱湖的固体盐矿成因,给出了有关盐卤存在的反应2Na2CO3+Na2B4O7 H2O=4NaBO2 2NaHCO3的相化学揭示。  相似文献   

6.
梯度温度分布下半焦/焦炭收缩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利用炉侧安装了移动测量标尺的加热炉 (φ150mm×300mm),分别以三种加热速率(1.0℃/min、1.5℃/min和3.0℃/min)及两种堆密度(880kg/m3和1080kg/m3)模拟工业炼焦,研究了1500g的炼焦用煤在焦化过程中径向收缩与焦化时间、中心温度、焦化升温速率及梯度温度的关系。结果表明,中心温度为280℃~360℃时煤柱开始收缩,900℃左右收缩结束,径向收缩值5mm~8.5mm,收缩率7%~12%;加热速率和堆密度增大,煤柱径向温度梯度增大,径向收缩值减小;加热速率增大,开始收缩时的中心温度降低,第二收缩高峰逐渐减弱,各梯度温度降低,煤柱收缩系数减小;堆密度大,开始收缩时的中心温度和各梯度温度均较高,对收缩系数及收缩高峰无明显影响。在焦化的不同时期,煤柱不同位置的升温速率不同。  相似文献   

7.
YSZ中温燃料电池的稳态模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林子敬  顾晔  张晓华 《电化学》2002,8(4):445-451
依据同时考虑电化学及热平衡耦合的二维模拟软件 ,计算了薄膜钇稳氧化锆 (YSZ)中温燃料电池在不同工作条件下的稳态特性 .通过电流~电压关系参数进行自拟合实验 ,格点选取由平衡收敛性和计算效率而得 ,研究了不同连接体、气流流向设计等工作条件下的温度场 ,给出了不同工作温度下输出功率及电池效率与工作电压的关系 .对温度场的分析表明 :电池板内最高温度及最大温差以并流为最小 ,交叉流为最大 ,并流是最好的气流流向设计 .与以陶瓷材料作连接体相比 ,使用金属连接体能显著减小热应力和电池板内最高温度 ,受益最大的是交叉流 ,其最高温度及最大温差均小于陶瓷连接体的并流设计 .不同的气流流向对于输出功率及电池效率影响很小 ,对并流和金属连接体组合 ,给出了工程设计的燃料分布、电流密度、Nernst势及温度梯度在典型工作条件下的情形  相似文献   

8.
5种烯丙基芳醚衍生物在无溶剂、无催化剂的条件下进行Claisen重排反应,采用了微波加热和常规加热方式,比较了同等温度下微波加热和常规加热反应速率的差异.结果表明微波加热可以显著提高烯丙基苯醚Claisen重排反应的速率.反应温度为190℃时,微波加热下反应速率可提高5~10倍.微波加热是一种无催化剂、高产率的Claisen重排反应的方法.  相似文献   

9.
利用Hummer氧化法制备了氧化石墨烯,并对氧化石墨烯的NaBH4化学还原法和乙二胺溶剂热还原法进行了比较,发现用乙二胺还原后可在石墨烯表面引入含氮基团,增加片层间的距离,提高分散性。采用乙二胺溶剂热还原法,发展了一锅法制备CdSe量子点负载石墨烯的简易方法。对CdSe量子点负载石墨烯的表征分析结果显示,氧化石墨烯在负载CdSe量子点的同时自身被还原,氧含量显著减少,而还原后的石墨烯表面引入了含氮基团。考察了反应温度及反应时间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反应温度的变化对氧化石墨烯的还原过程影响不大,而反应时间的影响相对明显。随着反应时间的延长,石墨烯的还原程度越高,石墨烯表面负载的CdSe则由量子点由颗粒逐渐长大成为纳米棒和支化的星状纳米结构。通过调控反应条件可在控制氧化石墨烯还原程度的同时改变石墨烯表面所负载CdSe量子点的形貌,这为形貌可控的CdSe量子点负载石墨烯的制备提供了一种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0.
煤油自点火特性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在加热激波管中利用反射激波点火,采用壁端压力和CH*发射光作为点火指示信号,测量了气相煤油/空气混合物的点火延时,点火温度为1100-1500K,压力为2.0×105和4.0×105Pa,化学计量比(Φ)为0.2、1.0和2.0.分析了点火温度、压力和化学计量比对点火延时的影响.结果显示,化学计量比为1.0和2.0时活化能几乎是相同的,但与化学计量比为0.2时的活化能差异很大,拟合得到了不同化学计量比条件下点火延时随温度变化的关系式.点火延时与已有的动力学机理进行对比,实验结果与Honnet等人的动力学机理吻合得很好.对不同化学计量比条件下的反应进行了敏感度分析,结果表明在化学计量比为0.2时,对点火延时敏感的关键反应与化学计量比为1.0时的有很大差异.  相似文献   

11.
利用氯化铕(EuCl3)、苯甲酸(BA)、菲咯啉(Phen)和2, 2'-联吡啶(Bipy)为原料合成了Eu(BA)3Phen和Eu(BA)3Bipy两种配合物, 并将两种配合物分别掺入甲基丙烯酸甲酯(MMA)中, 在过氧化苯甲酰(BPO)作用下引发聚合, 获得不同探针分子的两种温敏漆Eu(BA)3Phen/PMMA和Eu(BA)3Bipy/PMMA。利用红外光谱、紫外吸收光谱和荧光光谱对两种探针分子及温敏漆的特性进行了表征, 分析结果表明, 探针分子Eu(BA)3Phen的荧光强度明显强于Eu(BA)3Bipy, 相对应的两种温敏漆Eu(BA)3Phen/PMMA与 Eu(BA)3Bipy/PMMA均有较好的温度猝灭特性, 但是对比分析发现在25~35 ℃和35~45 ℃温度区间内温敏漆Eu(BA)3Phen/PMMA的灵敏度较高, 而在45~55 ℃和55~65 ℃温度区间内温敏漆Eu(BA)3Bipy/PMMA的灵敏度较高, 可见温敏漆在不同温度区间的测温灵敏度是不同的。  相似文献   

12.
利用氯化铕(Eu Cl3)、苯甲酸(BA)、菲咯啉(Phen)和2,2′-联吡啶(Bipy)为原料合成了Eu(BA)_3Phen和Eu(BA)_3Bipy两种配合物,并将两种配合物分别掺入甲基丙烯酸甲酯(MMA)中,在过氧化苯甲酰(BPO)作用下引发聚合,获得不同探针分子的两种温敏漆Eu(BA)_3Phen/PMMA和Eu(BA)_3Bipy/PMMA。利用红外光谱、紫外吸收光谱和荧光光谱对两种探针分子及温敏漆的特性进行了表征,分析结果表明,探针分子Eu(BA)_3Phen的荧光强度明显强于Eu(BA)_3Bipy,相对应的两种温敏漆Eu(BA)_3Phen/PMMA与Eu(BA)_3Bipy/PMMA均有较好的温度猝灭特性,但是对比分析发现在25~35℃和35~45℃温度区间内温敏漆Eu(BA)_3Phen/PMMA的灵敏度较高,而在45~55℃和55~65℃温度区间内温敏漆Eu(BA)_3Bipy/PMMA的灵敏度较高,可见温敏漆在不同温度区间的测温灵敏度是不同的。  相似文献   

13.
The determination of the thermodynamic equilibrium melting point of a polymer (T) by the extrapolation of the melting temperature of its oligomers has been extensively studied in the case of n-alkanes. Nevertheless, a recent publication1 underlines the difficulty to realize this extrapolation. A new method is presented here, leading to an acceptable extrapolation of PE. The equation proposed may give a better value of Tm because the premelting phenomena is being considered in its development. Moreover, this method can be easily extended to a larger number of polymers, such as PEO, PEEK, PPS, etc.© 1998 John Wiley & Sons, Inc. J. Polym. Sci. B Polym. Phys. 36: 2563–2571, 1998  相似文献   

14.
朱亮  许旭  林炳承 《色谱》1999,17(1):21-25
对毛细管电泳中的温度效应及温度梯度的应用作了较为详尽的论述,51篇。  相似文献   

15.
利用氯化铕(EuCl_3)、二苯甲酰甲烷(DBM)和联吡啶(Bipy)为原料合成了Eu(DBM)_3Bipy探针分子,并将探针分子掺入到甲基丙烯酸甲酯(MMA)中,在过氧化苯甲酰(BPO)引发剂的作用下聚合,获得温敏漆Eu(DBM)_3Bipy/PMMA。采用红外光谱仪、紫外吸收光谱仪、扫描电子显微镜和荧光光谱仪对探针分子的结构、形貌、发光性能和温敏漆的温度猝灭性能进行了表征。红外及紫外吸收光谱分析发现稀土离子Eu3+与配体配位成键,成功合成Eu(DBM)_3Bipy探针分子;扫描电镜及能谱分析表明Eu(DBM)_3Bipy探针分子呈碎片状,大小约为150 nm,且主要由C、N、O和Eu四种元素组成;荧光光谱表明,在367 nm激发下,Eu(DBM)_3Bipy探针分子的最佳发射波长位于612 nm,且第二配体Bipy对Eu(DBM)_3的荧光发射具有增益作用。在不同温度下测试温敏漆的荧光发射特性,发现温敏漆Eu(DBM)_3Bipy/PMMA在40~90℃温度区间内具有良好的荧光温度猝灭特性,测温灵敏度最高的温度区间位于40~60℃。  相似文献   

16.
利用氯化铕(EuCl3)、二苯甲酰甲烷(DBM)和联吡啶(Bipy)为原料合成了Eu(DBM)3Bipy探针分子,并将探针分子掺入到甲基丙烯酸甲酯(MMA)中,在过氧化苯甲酰(BPO)引发剂的作用下聚合,获得温敏漆Eu(DBM)3Bipy/PMMA。采用红外光谱仪、紫外吸收光谱仪、扫描电子显微镜和荧光光谱仪对探针分子的结构、形貌、发光性能和温敏漆的温度猝灭性能进行了表征。红外及紫外吸收光谱分析发现稀土离子Eu3+与配体配位成键,成功合成Eu(DBM)3Bipy探针分子;扫描电镜及能谱分析表明Eu(DBM)3 Bipy探针分子呈碎片状,大小约为150 nm,且主要由C、N、O和Eu四种元素组成;荧光光谱表明,在367 nm激发下,Eu(DBM)3 Bipy探针分子的最佳发射波长位于612 nm,且第二配体Bipy对Eu(DBM)3的荧光发射具有增益作用。在不同温度下测试温敏漆的荧光发射特性,发现温敏漆Eu(DBM)3Bipy/PMMA在40~90℃温度区间内具有良好的荧光温度猝灭特性,测温灵敏度最高的温度区间位于40~60℃。  相似文献   

17.
18.
Summary Gun propellants are per definition instable substances. During their lifetime a slow decomposition process is going-on. During this decomposition process the heat that is generated accelerates the process, which could result to an unsafe situation, or an unexpected explosion of the material. The temperature to initiate the explosion of a propellant is of importance for the storage conditions of such a substance. The method used so far to evaluate this temperature is based on an extrapolation of the Kissinger equation at zero heating rate. A new proposal is the use of the invariant kinetic parameters (IKP) method to determine the iso-kinetic temperature and extrapolating it to zero heating rate as an alternative method. The results are discussed for some examples.  相似文献   

19.
Gallagher  P. K.  Blaine  R.  Charsley  E. L.  Koga  N.  Ozao  R.  Sato  H.  Sauerbrunn  S.  Schultze  D.  Yoshida  H. 《Journal of Thermal Analysis and Calorimetry》2003,72(3):1109-1116
Magnetic transition temperatures, Tc, are measured by simultaneous TM/DTA for Alumel, cobalt, nickel, and three alloys of Ni and Co. The observed values of Tc are corrected using the values for the melting temperatures of pure metals used to define the International Temperature Scale. These corrections are based on the simultaneous melting of these pure metals alongside, but separate from, the magnetic sample. Nine investigators, using a wide variety of instrumentation, have made these measurements utilizing a standard protocol. The results are compared for several heating rates. It is planned to make these same magnetic materials ultimately available to the public for calibration of temperature of their TG instruments. This revised version was published online in July 2006 with corrections to the Cover Date.  相似文献   

20.
不同实验条件对DSC峰形的影响以及相变温度的确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通过深入分析实际的DSC过程,阐述了DSC曲线上各个特征点以及这些点所对应的物理意义。在理论上分析各种不同的实验条件对DSC曲线形状的影响,指出目前在DSC分析中所用的确定试样熔点的方法以及用高纯金属DSC变曲线上熔融峰峰前沿的斜率修正试样相变温度所存在的问题,指出DSC相变曲线刚开始偏离基线的那点所相应试样盒的温度即为试样的熔点,本文还提出了通过提高试样,试样盒以及试样支座之间的热导率,来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