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针对基础无机化学教学存在的普遍问题,在课堂教学中引入互动反馈教学系统。重点从课堂设计、课堂互动模式、课后测试、课程分析总结等4个方面介绍了课堂互动反馈教学系统的具体应用;互动教学模式对无机化学教学的促进作用显著,整个学期平均到课出勤率达到99%,95%以上的学生认为这种互动教学方式能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习兴趣,愿意接受基于课堂投票表决器构建的互动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2.
时凯歌  王朝阳  杨光 《化学教育》2022,43(10):52-57
针对传统化学专业英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从化学专业词汇入手详细阐述思维导图在该课程教学中的应用,有利于帮助学生发现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加深对专业知识的理解,从而提高师生互动度和课堂效率。  相似文献   

3.
结合本校化学教学论实验的教学现状,融合云教学及翻转课堂理念对教学进行重构,设计并实施以“蓝墨云班课”云平台为师生互动桥梁的翻转课堂云教学。以中学化学数字化实验教学为例,让化学师范生以“学习者”和“未来教师”的双重角色体验翻转课堂云教学的学习过程,并利用SERVQUAL模型评价法对云教学进行数据分析、反馈完善。通过进一步问卷分析,了解到学生不仅熟练地掌握了所学知识内容,而且对翻转课堂模式与实施细节有了更为深刻的理解,最后对翻转课堂云教学及师范生教学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4.
以化学课堂及信息技术的互动分析编码系统(CCITIAS)为研究工具,对专家型化学教师的一节实验课堂的教学行为进行分析研究。发现专家型化学教师在课堂中灵活运用多种行为组合,促进师生高效语言互动,凸显课堂“留白”艺术,创设“时空化”实验课堂。  相似文献   

5.
以弗兰德斯互动分析系统为理论基础,构建了具有化学学科特征的课堂互动双编码分析模型。以获得安徽省高中化学优质课大赛一等奖的1名优秀新手型教师和1名专家型教师的课堂为例,从课堂互动矩阵、动态折线图、课堂互动变项、教师表征转换水平等4个方面的比较与分析入手,全面介绍了该双编码模型在课堂分析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6.
使用电子白板提高化学教学有效性的实践与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房宏 《化学教育》2009,30(1):61
电子白板是高科技电子教学系统,在化学教学中应用它可以提高教学有效性,体现师生互动、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新课程理念,实现信息技术与化学课程的整合,为师生的双向沟通和反馈提供平台。  相似文献   

7.
正实景课堂是指通过信号采集设备,将工厂和企业的真实场景传送到学校教学课堂,也把课堂实时情况反馈给工厂和企业的实景老师和专家,从而实现学生、授课教师、实景老师以及现场专家多方互动交流的"多讲师"教学新方法[1-2]。1化学实景课堂教学流程以"乙醇"实景课堂为例:课前,实景老师联系工厂和企业的工程师或专家,准备好介绍内容;授课教师提前准备好授课教案以及学生学案;课程开始之前1小时,技术人员提前进行连线调试,确  相似文献   

8.
蔡玲玲  林海斌 《化学教育》2021,42(21):47-51
有机融合学生生活中的经验与体验和化学学习中的认知与思维,可优化课堂进程,提高学习效率,让化学知识建构的过程同时成为化学学科核心素养发展提升的过程。在“铁及其化合物的应用”的教学中,以“笔·墨”为情境生成真实问题,在互动、探究、体验中整合物质性质,建构思维模型,并应用模型解决问题,发展科学探究、证据推理、模型认知等化学学科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9.
施致雄  黄沛力  王晖 《化学教育》2016,37(22):52-56
将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引入到预防医学专业卫生化学实验课中,以“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饮料中的山梨酸与苯甲酸”为例分析翻转课堂设计过程,包括任务单设计、教学视频制作、课堂组织、课后评价等诸多环节。实践表明,翻转课堂的应用,激发了非化学专业学生对卫生化学实验的学习兴趣,调动了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使学生由被动接受者变为主动探究者,而教师则由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学习促进者和指导者,有利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合作精神。  相似文献   

10.
模块化结构的我国中学化学课程标准和新教材,需要寻求教学规律与课堂教学的组成、结构模型来支持课程目标的实施,将课堂教学视频案例研究作为新的研究方法,成为关注的热点。研究采用了课堂教学视频案例采集和教学结构维度的分析方法,选取了6个优秀化学理论课堂教学视频案例,应用“Videograph”视频分析软件从学生学习行为、教师教学行为和师生互动3个主要维度对案例进行分析、解读与比较。对教师课堂导入、新内容讲授(区分为教师启发式讲授和教师直接知识讲授)、师生课堂探究(区分为教师演示实验探究和学生自主探究)、师生课堂探究讨论(区分为学生小组探究讨论、师生互动问答讨论)、课堂练习、课堂小结、其他活动等7个部分进行了编码分析和特征解读。初步提出了化学理论课堂教学结构的时间模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