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李燕燕 《技术物理教学》2009,17(4):48-48,F0003
1风能发电的趋势 ①风能发电是新能源发展的重要途径风能作为一种可再生能源,具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无污染的特性.风力发电相对太阳能、生物质等可再生能源技术更为成熟,成本更低,对环境破坏更小.在过去20多年里,风力发电机技术不断取得突破,规模效益日益明显.使用风能发电已成为世界可再生能源发展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2.
当今世界,随着社会发展,能源是经济之本,是人类生活的依存。本项目对地铁隧道风力发电展开研究,从了解地铁隧道风能的特征入手,通过理论分析结合实验验证,制作实体模型辅助研究,做出初步可行性分析,认定方案可行,然后提出有效利用地铁风力发电的创新设计方案,其中包括羽状风叶、差速装置和机械蓄能装置,并以此为基础设计了整套地铁隧道风力发电设计。该设计是对室内环境风力发电的率先探索,通过研究可得出:利用地铁隧道风力发电设计是一种新的能源利用形式,并有一定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3.
 被称为“蓝天白煤”的风力资源,是一种取之不尽,又不会产生任何污染的可再生能源.人类早在远古时代便开始利用风力,但直到19世纪末丹麦才建成全球第一个风力发电装置.由于风力发电与火电、核电、水电等其他发电方式相比有诸多优点,所以,本世纪80年代以来,世界风电装机容量迅猛增长.1981年为15兆瓦,1992年已达2652兆瓦,13%的年增长率使风力发电成为世界上增长最快的能源之一,目前仍保持着快速发展的势头.1999年10月5日,欧洲风能协会在布鲁塞尔发表了一项国际能源研究报告.报告称,风力发电到2020年可提供世界电力需求的10%,创造170万个就业机会.  相似文献   

4.
黄建群 《物理实验》2012,32(8):11-14,18
研制了风力发电实验仪,并利用该实验仪探究了风速、风机转速、发电机输出电动势之间关系,测量了风机的风能利用系数,展示了风力发电涉及的工程技术问题,即:在额定风速之下,采用追踪最佳叶尖速比的调节方法可最大限度利用风能;当风速超过额定风速,用变浆距调节方法可实现风力发电平稳输出.  相似文献   

5.
利用风力发电原理,制作简易定桨距风力发电实验装置。测量风力发电装置输出功率及风能利用系数,利用测量结果探究同风速下风力发电机有关运行参数随桨距角改变的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6.
《光谱实验室》2007,24(1):76
赫斯是森林护林员的儿子,1906年在格拉茨大学获得博士学位。从1911年起,有一些科学家开始把气球放到6英里(约9.7km)的高空,去探测高空中的背景辐射。赫斯也进行了这项工作。赫斯惊奇地发现,在高达6英里的高空中,背景辐射的强度是地面辐射强度的8倍。虽然别人也观测到过这种现象,但赫斯是第一个正视了这种结果。米立肯把这种辐射取名为“宇宙射线”。宇宙射线是非常重要的。  相似文献   

7.
为验证地面紫外探测系统是否能对臭氧层以上的高空高速再入目标探测成像,分析了高空高速再入目标产生紫外辐射的机理以及进行地面紫外探测的可行性,并在国内某多用途飞船缩比返回舱实验中,利用自研紫外光学成像验证设备开展验证实验,获取了40km以上高空高速再入目标的地面紫外探测图像,依托地面平台成功获取臭氧层以上高空高速目标紫外图像。实验表明,在稀薄大气条件下,高空高速目标可以产生强烈的紫外辐射,利用地面紫外探测器完全可以实现对高空高速再入目标的探测成像,并且能够从背景中有效分离和提取成像目标。对于进一步开展空间紫外探测的实际应用研究和深化紫外探测理论具有十分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8.
运用太阳能和风能是解决能源问题的根本和长期的途径,但是,传统的能源可以根据需要调节供应,而太阳能和风能是间歇性的而且不能随需要来控制,要有效地运用太阳能和风能,能量储存是必须的,大规模长期储存能量是非常昂贵的,解决这个问题的一种方案是太阳能和风能的短期分散储存,所谓短期,是指十几小时至几天,相当于太阳能和风能的变化周期.所谓分散,是指以单个建筑为单位,并且以多种不同的方式储存能量,从产业发展的角度看,太阳能和风能的短期分散储存的没备会形成一个新的大规模的工业部门.  相似文献   

9.
小型风光互补发电演示装置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研制了适用于大学物理演示实验教学的小型风光互补发电演示装置,该装置由叶片、风力发电机、光伏太阳能电池板、控制器、蓄电池、逆变器、负载等几部分组成.整个系统以光电互补控制器为核心,经由风力发电机与光伏太阳能电池板将风能和太阳光能转变为电能,并将其储存于蓄电池中供负载使用.该装置展示了风力发电系统的组成,演示了风力发电原理和相关空气动力学原理.  相似文献   

10.
环境与能源问题一直伴随着我国的经济发展.近年来,清洁能源成为了国民关注的热点.生活中大量未能被利用的风能更加成为热门.本文采用经典物理的基本定律——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利用薄膜在气流中的振动原理将风能转化为机械能,进而转化为我们能使用的电能,并进行实物模拟,计算其可行性与发展价值.  相似文献   

11.
简要介绍了风能的起源和其物理解释,以及风能与电能之间的转换方式与转换效率等实际工程中的一般性问题.同时述及了风能作为商业化最成功的可再生能源,其在我国和世界范围内的发展情况与发展规划.  相似文献   

12.
 随着全球的化石能源资源逐渐短缺、气候变化等环境压力也日趋增大,太阳能、风能以及生物质能等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已被世界各国政府作为重要的战略替代能源。  相似文献   

13.
正维生素对强壮骨骼和维护健康有很好的作用,它们也是生产电池的好材料。在最新一代有机流体电池中,携带电荷的碳基有机化合物取代了金属离子,科学家引入一种类似维生素B2核心的分子。就像其他流体电池一样,它在两种液体中储存能量并生成电流,随着液体的相互流动,通过隔膜交换电子。因为液体可被封装在一个大罐中,所以这些电池能够储存来自风能和太阳能这类可再生能源几天的能量。以往这些  相似文献   

14.
<正>一、百年之谜1912年,维克托·赫斯携带着自己设计的能够承受高空大气温度和气压变化的验电器,首先在维也纳的一片牧草地上测量了地面辐射强度,然后乘坐气球升到5300米的高空,测量到大气中的辐射强度是地面上的9倍,得出结论:高穿透力的辐射不是来自于地球,而是来自太空。13年后,  相似文献   

15.
一、填空题 1.跳伞运动员从高空落下的过程中,他看到地面不断往上升起。这是以_为参照物而言的。地面上的人看到他越来越接近地面,这是以_为参照物而言的。 2.在匀速直线运动中,速度在数值上等于运动物体在_内通过的_。  相似文献   

16.
高空低压低温环境航空发动机燃烧室熄火特性实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航空发动机高空熄火是非常严重的安全威胁,高空燃烧稳定性与可靠再点火是航空发动机燃烧室的普遍要求.文章介绍了高空低压低温条件下航空发动机燃烧室模拟实验设备方案和调试结果,实现了对地面状态到高空10 km处环境条件的模拟.研究表明,随着高度增加,贫油熄火极限油气比不断增大.地面状态的贫油熄火油气比为0.016,高空10 km条件下,熄火油气比为0.071,增大3倍以上.低压低温环境下,火焰锋面位置不断向喷嘴收缩,燃烧释放热区域缩小到燃油喷嘴头部附近,CH*发光强度不断衰减.在模拟高度4 km时,火焰开始转为淡蓝色,10 km时燃烧室内为淡蓝色火焰,燃烧趋于不稳定.   相似文献   

17.
新型液化空气储能技术及其在风电领域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介绍了新型液化空气储能技术的研究现状及其与风电场的匹配方法,同时对风能/液化空气储能系统的经济效益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液态空气储能技术具有储能密度高,不受地理条件限制以及初投资较低等优点,这使其在风电的规模存储中具备很好的应用前景,为日益突出的风力发电与输电问题提供了一种具有吸引力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18.
 历史上每一次人类社会的重大进步都伴随着能源的变革。化石能源的利用给人类社会带来极大便利的同时,也对我们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造成了巨大破坏,发展绿色、清洁、高效的可替代能源是当代科技工作者肩负的重要使命。当前,各国都在加大对核能、太阳能、风能、生物能、水能等清洁能源的开发力度,大量的人力和物力投入到这一能源变革之中。  相似文献   

19.
王静  盛文巍  刘睿智  翟宇  郭军 《应用声学》2017,25(12):15-15
传统伺服地面能源系统的远程控制主要通过模拟量来实现,其自动化程度低、抗干扰能力差。为了解决以上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PLC的地面能源远程控制方案,其分别采用了基于Profibus现场总线的分布式PLC控制技术、基于高压输出反馈的闭环控制技术、OPC Server与PLC远程通讯技术,实现了伺服地面能源系统的远程自动化控制功能,用基于虚拟仪器技术的人机交互界面取代模拟器件,用基于MODBUS协议的数字式网络传感器取代模拟传感器,实现了伺服地面能源系统数字化,提高了伺服地面能源系统的抗干扰能力。  相似文献   

20.
《工程热物理学报》2021,42(5):1113-1118
本文提出了以太阳能、风能和生物质能为能源输入的离网混合可再生能源系统建模及优化设计框架,综合考虑了偏远农村地区能源供需和用电模式的独特性。对离网混合可再生能源系统进行了建模,并给出其技术经济性评价体系。通过对中国西部某村庄的实例分析,验证了该框架及模型的有效性。结果表明,相比于电网延伸,在偏远农村地区发展离网混合可再生能源系统具有显著的经济、环境效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