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用物体的透射光做物光波,分时分区照明,并采用二次曝光,拍摄了透射漫反射混合型物体的全息图.  相似文献   

2.
《光谱实验室》2007,24(1):3-3
阿尔哈曾是中世纪最重要的一位物理学家,最感兴趣的领域是光学。他正确地认为,人能看见物体是光由太阳或其他发光体发射出来后,通过被看见的物体反射入人眼所致,而不是托勒密等人认为是靠眼睛发射出的光线被物体反射的结果。  相似文献   

3.
尚庆虎 《光学技术》2005,31(3):437-440
分析了利用掺铁铌酸锂晶体作介质的简并四波混频及其在干涉计量术中应用的原理,描述了被测透明样品的表面各光波及其干涉形成的透射条纹及反射条纹,利用光折变晶体的介电驰豫特性,求得透射条纹和反射条纹的对比度随时间变化的公式及各参数的相互关系。对由透射条纹及反射条纹计算被测透明物体样品折射率和厚度不均匀性的方法作了数学分析,提出一种新型四波混频实时测量透明物体的光学不均匀性的方法和实验光路,对相关参数对测量过程及测量结果的影响作了探讨,得到了平板玻璃样品的干涉条纹图像,计算出实验结果。  相似文献   

4.
分光计调节新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 引言 高等学校开设的《普通物理实验》,用分光计测棱镜折射率和光波波长.学生对分光计的调节具有一定的难度,通过望远镜寻找平面半反射镜反射的绿色十字叉丝像是难点.由于刚开始调节时,载物台的转轴与望远镜轴线偏离垂直状态较远,反射镜反射的绿色十字叉丝像一般会在望远镜视场之外,因而人眼观察不到.本人根据多年的实践经验得出,通过用平行光管狭缝的透射像作辅助标志物,使调节过程中寻找反射绿十字叉丝像变得非常简单,从而使分光计的调节变得容易.  相似文献   

5.
根据光波在介质内的散射、折射特点,分析了脉冲链在参与性介质内经界面反射和介质散射后的叠加机理.导出了脉冲链入射非散射性半透明平板时透射比和反射率的解析解.利用间断有限元法和时间平移叠加法计算了脉冲链在一维散射性介质平板内传输的透射比和反射率.结果表明由于介质内部入射光与介质的相瓦影响,脉冲链受界面的反射和内部介质的散射,分裂成一系列时滞不同的子光波.经过不同的光学行程后,子光波叠加成离开平板的反射光波和透射光波.叠加效果随介质散射系数、脉冲宽度和脉冲时间间距发生变化.通过调节脉冲链的脉冲宽度和脉冲时间间距可得到不同波形的反射波和透射波.  相似文献   

6.
刘宸  孙宏祥  袁寿其  夏建平  钱姣 《物理学报》2017,66(15):154302-154302
研究基于热声相控阵列的宽频带声聚焦效应.设计新型热声相位控制单元,通过改变单元的空气温度控制声波波速,实现声波透射与反射相位延迟覆盖2π区间.设计四种不同类型的热声相控阵列聚焦透镜,采用8种或2种热声相位控制单元分别实现了透射与反射声聚焦效应.与其他类型的声聚焦透镜相比,热声相控阵列聚焦透镜具有宽频带、高聚焦性能、设计方案简单等优点.  相似文献   

7.
利用有限光束在薄介质板结构中多次反射及其重构揭示有限波束透射光束反常侧向位移产生的物理机制;证明了物理上有限光束出现反常侧向位移的限制条件与稳态相位法成立的数学条件是一致的.通过数值模拟表明,透射光束的反常侧向位移是因为有限光束在薄介质板结构中每个经过多次反射后具有不同相移的平面波分量重构的结果.对于整个波束而言,透射光束的反常侧向位移是薄介质板结构中多次透射或反射的波束相干叠加产生的.  相似文献   

8.
宋哲  于伟行  张琳  李琳  吴晶  丁一 《大学物理》2017,(10):16-20
通过几何作图法,分析了光轴取向任意时,光波在两个单轴晶体分界面上的双反射和双折射.考虑到入射光波、反射光波、折射光波在界面上相位相等和晶体折射率面的定义,采用斯涅尔作图法,直接在图上得到了两条反射光波和两条折射光波.根据晶体的光学各向异性,进一步讨论了各光波对应的光线方向和振动方向,并通过几何分析,给出了各反射光波、折射光波、反射光线和折射光线位置的一般表达式.斯涅尔作图法简单直观,可以直接获得光波的方向,结果具有普遍性.  相似文献   

9.
生活中有许多微小透明物体,当光通过它们时,因为其折射率与周围空间不同而产生相位差,但不会产生振幅差,无法被人眼和普通显微镜观测。实验中提出一种利用透镜成像滤波系统实现对微小透明物体观察并测量其大小的方法。当高斯连续激光作用在吸收溶液上时,溶液会吸收激光中部分能量,产生热透镜效应。利用此效应,使吸收溶液能够模拟传统昂贵的相位滤波器,对透过相位物体的光线进行调制,将人眼无法观测到的相位变化转化为可被CCD接收的光强变化,从而实现对微小透明物体的观察及测量。选取已知大小的透明SiO_2薄片作为待测样品,实验结果表明测量值与样品实际大小非常接近。  相似文献   

10.
提出了一种在相移数字全息中提取相移角的方法.该方法通过在相移数字全息中引入随机相位板对物光波的相位进行调制,使得物光波在全息面上的相位分布成为近似理想的随机分布,进而根据这种随机分布的统计性质对相移角进行提取.计算机模拟结果表明,该方法提取出的相移角与设定的相移角之间的相对误差小于千分之一.同时,经过对比采用随机相位板和不采用随机相位板的计算结果发现,物体衍射光波在全息面上的相位分布具有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1.
基于随机相位调制的数字全息相移量提取方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巩琼  秦怡  马毛粉  吕晓东 《光子学报》2012,41(6):732-736
提出了一种在相移数字全息中提取相移角的方法.该方法通过在相移数字全息中引入随机相位板对物光波的相位进行调制,使得物光波在全息面上的相位分布成为近似理想的随机分布,进而根据这种随机分布的统计性质对相移角进行提取.计算机模拟结果表明,该方法提取出的相移角与设定的相移角之间的相对误差小于千分之一.同时,经过对比采用随机相位板和不采用随机相位板的计算结果发现,物体衍射光波在全息面上的相位分布具有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2.
用于相位突变界面的广义的反射定律和折射定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孙彦彦  韩璐  史晓玉  王兆娜  刘大禾 《物理学报》2013,62(10):104201-104201
考虑到位于两物质界面上的Metasurface对光线传播行为的影响, 从费马原理和边界条件连续两种角度出发, 推导了可用于相位突变界面的广义反射与折射定律. 该定律在界面对光波的相位改变量为零的情况下, 回归为通常的反射定律和折射定律. 利用广义的折射定律和反射定律讨论了介质折射率、界面上的相位梯度等因素对光传播行为的影响, 发现利用广义的折射定律和反射定律很容易实现反常反射和反常折射行为, 并给出了出现反常反射和反常折射的条件, 以此为基础可以实现对光波的随意控制. 依据广义的折射定律和反射定律分析了一维相位掩模板对光场传播行为的影响. 关键词: 超材料 相位突变界面 反射定律 折射定律  相似文献   

13.
双轴晶体主平面上倍频的相位匹配参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胜利 《光学学报》2002,22(10):159-1164
根据折射率椭球方程及双光轴晶体中光波的传播与偏振特性,分析双轴晶体在主平面内激光倍频相位匹配的特性与方法,导出光波在主平面上传播时倍频的相位失配关系;给出双轴晶体中容许相位匹配倍频的相位匹配角及混频的有效非线性系数deff的表达式。利用可相位匹配的类型、相位匹配角公式和有效非线性系数deff表达式的表,容易对任意一具体晶体在一给定波长求出实际能实现相位匹配的类型或偏振组合,算出相位匹配角,比较不同的相位匹配类型或偏振组合的有效非线性系数,选择最佳的相位匹配类型与方向。从相位失配关系可以计算晶体主平面内倍频的接收角、接收光谱宽度等特性参量。  相似文献   

14.
论述一种物体颜色的快速光电识别新方法,即利用透射谱或反射谱中二特殊色光的光电压比值来确定物体颜色类别。着重分析其工作原理,给出实验方法及实验结果。该方法与计算机技术及机械手结合能实现识别智能化,起到代替传统手工识别的目的。  相似文献   

15.
李春芳 《大学物理》2003,22(2):15-16,20
讨论了在被称之为受阻全内反射的隧穿过程中发生在由光疏介质到光密介质界面上的一种全反射现象,指出隧穿过程中的隧穿能流密度是隧穿区域内的入射波和反射干涉的结果,进而给出了隧穿区域和透射区域光波的多次反射的表达式。  相似文献   

16.
采用光学信息处理的方法获取相位物体的可见像,使相位物体的对比度从0提高到人眼可见的0.1以上,通过直接测量声光栅的光栅常量得到液体中的声速.该方法与采用衍射方法测量的结果基本符合.  相似文献   

17.
折射光强可以大于入射光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学习有关光波在两种透明均匀介质界面上反射和折射的菲涅耳公式时,往往疏忽了下面两种有趣的情况: 1.折射光波的振幅可以大于入射光波的振幅,即透射振幅比ts或tp可以大于1.注脚“s”和“p”分别表示光振动垂直和平行于入射面的振动状态. 2.折射光强可以大于入射光强. 假如认为,折射光波是从入射光波中“分振幅”分出来的,它的振幅和光强一定小于入射光波,那是极为错误的. 设入射光波的振幅是一个单位,则透射振幅比t的数值就是折射光波的振幅值. 光强的定义是垂直照射在单位面积上的光功率,设在折射率为。;介质中人射光强为一个单位,则上(t…  相似文献   

18.
亚波长周期结构光栅具有传统光栅所不具有的特殊性质。针对通信中常用的1.55μm光波,采用严格耦合波理论分析了亚波长光栅的偏振分光特性,设计了对应的偏振分束光栅。所设计的光栅在入射角为56°时,透射消光比和反射消光比都大于9000,且在1.27μm~1.67μm全光波段内,入射角在51°~57°之间时,透射消光比和反射消光比都大于100,达到了宽带宽、宽角度以及透射消光比和反射消光比都较高的要求。  相似文献   

19.
近场是指局域在物体表面附近亚波长范围内的空间区域。倏逝波存在于近场区域,可利用其与物质的相互作用特性对位于近场区域的某些介质样品进行高分辨率成像,及对样品物性变化进行高灵敏度测量,其中,基于全内反射和表面等离子体共振的近场成像与测量方法已在许多领域获得广泛应用。将数字全息术与这类近场测量方法相结合,可进一步有效解决自近场区域反射光波的相位分布的高精度全场动态测量问题。重点介绍基于全内反射数字全息术和表面等离子体共振全息显微术的近场成像方法与测量应用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20.
计算关联成像是利用成像物体的反射或透射信号与结构化的参考光进行多次关联成像,具有了灵敏度高、抗干扰能力强等优点。当物体和计算关联成像系统存在相对运动时,在成像过程中物体的反射或透射信号与参考光的光场涨落失去关联性,进而会产生运动模糊。从二阶关联函数的角度推导了运动成像导致模糊的原因以及追踪补偿原理;恢复计算关联成像系统中参考光和桶探测器收集的光强值的关联性,实现了计算关联成像中的追踪补偿策略;计算机仿真解释了计算关联成像光路中对物体平移干扰进行补偿的策略,证实了该追踪补偿方法对运动物体成像的有效性,克服了物体与成像系统之间的相对运动引起的成像质量下降。方法为关联成像对运动物体的识别、跟踪、遥感和实时在线成像提供了技术手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