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相位物体的激光再现演示实验南昌陆军学院孙维瑾,杨维坚一、引言对光波而言,物体可分为两类:一类是物体各部分细节对光强的透射或反射不同,从而能被人眼直接观察到,这类物体称之为振幅型物体;另一类物体对光强透射或反射均匀,透射或反射光波只有相位不同,人眼无法...  相似文献   

2.
谢嘉泳 《物理通报》2022,(8):105-107
文章针对热透镜效应进行探究,使用波长为632.8nm的低功率(P<5mW)氦氖激光作为光源,以酱油为材料,通过调节,从两个方面上对热透镜现象进行演示.第一,通过拍摄,从视觉上观察到光斑大小的变化;第二,采用光阑法,使用RS232光电型功率计测量样品池放置样品前后,光屏上光斑半径的大小,在本实验中观察到放入样品后光斑半径减小.最后,对热透镜效应的大小与样品池的厚度进行探究,发现在一定范围内,热透镜效应随着样品池的厚度的增加而增强,随着氯化钠溶液浓度的增大也增强.  相似文献   

3.
基于共轴双光束干涉法设计了激光热透镜效应及其等效焦距测量装置.使用厚度约为200μm的薄酱油层样品作为观察热透镜效应的介质,将其置于半导体激光器的汇聚点上,可以在光屏上观察到同心衍射圆环,定性演示激光热透镜效应,并对热透镜的等效焦距进行定量测量.实验结果显示:薄酱油层在半导体激光照射下产生的热透镜效应可等效为凹透镜;基于共轴双光束法的热透镜等效焦距测量较为准确,利用Origin软件对8组实验数据进行线性拟合,相关系数为0.997.  相似文献   

4.
针对反射型微小物体,设计了一种可在三维形貌测量中实现微小物体分层记录的短相干光源无透镜傅里叶变换数字全息记录系统,并利用该系统对锥形微孔壁实现了分层记录.该系统可通过调节待测物体的位置,改变全息记录中的物光光程,从而获得重构三维物体所需要的一系列子全息图.该系统具有光路简洁,系统的附加误差小的特点.实验测量的轴向误差约为3.5%,横向误差约为2.6%.此外,在三维重构的过程中,为避免因散斑噪声较大而无法利用位相信息进行三维重构的情况,采用了最小二乘多项式拟合方法,将微小物体的一系列再现强度图像进行三维重构.由于避免了复杂的相位展开,所以不但运算简单,而且具有较强的抗散斑噪声能力.  相似文献   

5.
利用激光全息干涉测量梁的微小位移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王秋芬 《物理实验》2006,26(8):8-12
全息干涉测量利用二次曝光记录物体在不同载荷状态下的相对位移场.通过在干板上记录和比较不同状态产生的光波的干涉,可以得到在不同载荷时干涉条纹随物体位移的变化情况,实现对物体微小变形、微小位移量的测量.本文利用激光全息干涉技术测量了金属梁的微小位移量,计算得到金属梁的弹性模量和挠度.  相似文献   

6.
提出一种数字全息定量测量半导体激光二极管侧面泵浦Nd∶YAG晶体热透镜效应的方法。CCD采集Nd∶YAG晶体在不同泵浦电流下的数字全息图,通过数值重建得到热透镜效应引起的相位分布及其变化过程。再由相位分布计算得到对应的热透镜焦距。实验结果表明,利用数字全息技术可以准确和有效测量热透镜效应及热透镜焦距。  相似文献   

7.
飞行光学导光系统中的空气热透镜效应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王智勇  陈凯  陈涛  雷訇  左铁钏 《光学学报》1999,19(5):65-671
研究了激光加工用大功率CO2激光束在飞行光学导光系统中传输所产生的空气热透镜效应。实验发现当飞行光学导光系统中的空气静止时将产生空气热透镜效应,而充以一定压力的压缩空气却可以消除空气热透镜效应,实验表明无热透镜效应时,光束遵循高斯光束传输规律,而秀热透镜效应时,光束偏离高斯光束的传输规律,并影响到激光束聚焦焦点的大小和位置。另外通过激光空气热透镜效应的非线性模型计算了热透镜效应所引起的光束传输相对  相似文献   

8.
余祥  刘凯 《强激光与粒子束》2016,28(9):091004-39
为了解决传统三维重建需要依赖系统标定信息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相位图的不需要系统标定信息的三维视觉重建算法。首先使用结构光测量技术获得被测物体表面的相位图,再利用相位图的横向和纵向空间扭曲特性计算物体表面相对深度信息,最后实现被测物体的三维视觉重建。这种方法可以用在无法进行标定或无法获取标定信息的场合。实验结果表明,当被测物体表面结构简单时,这种方法的三维视觉重建效果较好。并通过对比传统三维重建结果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9.
光强传输方程相位测量系统常使用激光作为光源或者借助商业显微镜搭建,存在成像质量受相干噪声影响、系统体积大及成本高等问题。为解决以上问题,提出一种基于LED照明的光强传输方程定量相位测量系统。使用LED照明,避免了激光散斑噪声的影响。在显微成像模块中,利用移动导轨调节并标定透镜位置,使得切换不同倍率显微物镜时均能与透镜构成4f成像系统,满足不同物体的测量需求。实验结果表明,所提系统可准确实现定量相位测量,具有系统紧凑、成本低、操作性强等优点。  相似文献   

10.
提出了一种利用方形孔径微透镜阵列和微图形阵列产生的二维叠栅条纹测量微小角度的方法。分析了不同尺寸阵列产生的二维叠栅条纹的节距变化规律,推导了微小旋转角度的表达式,对叠栅条纹的节距与阵列夹角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理论分析与实验测量。研究结果表明,当微图形阵列的窗口边长小于微透镜阵列的透镜元宽度时,叠栅条纹的节距变化较平缓,且对微图形与微透镜阵列间的夹角θ的变化较敏感,这有利于提高测量结果的准确性;当微图形阵列的窗口边长为0.3mm,微透镜阵列的透镜元宽度为0.4mm时,节距与夹角θ间关系的实验结果与理论结果总体一致。  相似文献   

11.
提出基于传像束传像和双目结构光相结合的三维测量系统,实现对无法直接成像场景,如爆轰、冲击等环境下的小视场物体三维面形测量。测量时,结构光直接投影到待测物体表面,变形条纹图像首先被成像到传像束前端面,再被传递到传像束后端面,并最终被成像到相机像平面,再由三频相位展开技术计算出对应相位分布后,即可根据双目匹配计算出待测物体高度。实验表明,传像束系统能完成高精度的微小物体三维形貌重建,且由于传像束的引入,增加了测量系统的灵活性。  相似文献   

12.
陈飞虎  唐志列  陈萍  王娟  付晓娣 《光学学报》2012,32(7):709001-109
为实现对相位物体的无损检测和成像,克服数字同轴全息相位物体成像技术在消除零级像和孪生像的干扰时存在的系列问题,提出一种基于Stokes参量的新的数字同轴全息技术。该方法区别于传统的利用干涉光场来记录原始像项的数字全息方法,通过测量物参光合成光束的Stokes参量来分别得到这两束光的振幅和相位差,从而准确、唯一地获得原始像项;再利用数字再现即可重构物光的振幅和相位信息。实验中对弱吸收的相位样品进行了测量,得到样品清晰的振幅和相位分布。结果表明,采用该方法对相位物体进行数字全息再现,可以克服传统同轴全息图中零级像和共轭像对相位物体信息的严重干扰,对于提取相位物体的振幅和相位信息是可行和有效的。  相似文献   

13.
用532 nm基模高斯光束对2-甲氧基5-丁氧基取代聚对苯撑乙烯的氯仿溶液进行激光诱导衍射实验及光限幅特性的研究.实验发现,当高斯光束通过样品溶液时,在远场处出现衍射环;随着入射功率的增大,衍射图案会发生显著的变化.理论分析表明,该现象可以用光克尔效应、热效应作用下的附加相位孔对入射光束的衍射行为来解释.还进一步研究了532 nm激光作用下样品溶液的光限幅特性,根据实验结果分析得出:由热效应引起的自衍射是产生光限幅特性的主要机制.  相似文献   

14.
为了通过结构光投影的方法测量微小物体,构建了一套微小物体三维形貌测量系统,视场范围可达1.8 cm×1.6 cm。这套测量系统利用了Light Crafter 4500数字投影组件的高速投影、立体显微镜的低畸变缩放、远心镜头的大景深与低畸变成像的特性。先利用立体显微镜对Light Crafter 4500投影的相移条纹图进行低畸变缩小,再投影到待测物体表面,采用配有远心镜头的相机同步记录受到物体表面形貌调制而发生形变的条纹,利用三步相移法计算出条纹对应的截断相位图,再根据可靠路径跟踪相位展开算法求取连续的相位分布,重建被测物体的三维表面形貌。实验成功重建了以BGA芯片为代表的微小物体表面三维形貌。实验结果表明,系统测量精度达到11 μm,系统的有效深度测量范围为700 μm。  相似文献   

15.
数字全息显微术中重建物场波前的相位校正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数字全息显微术克服了传统光学显微术无法直接提取样品相位信息的缺点,可以对活体细胞组织等相位型生物样品进行定量测量和有效观察。但在数字全息显微成像过程中,像场弯曲会对再现像相位分布的测量和观察产生影响。提出一种采用相位相减来校正数字全息再现像像场弯曲的方法。通过在样品加入前后两次拍摄全息图,并对数值重建像分别进行去包裹运算再令其相减,即可实现对像场弯曲的有效校正,对蝉翼和大蒜表皮细胞等相位型物体进行测量,并采用数值校正和相位相减两种方法对像场弯曲进行校正。与现有的数值校正方法相比,利用相位相减获得样品三维相位信息的方法更为简单、可靠,是校正像数字全息再现场弯曲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6.
本文利用飞秒激光频谱相位整形技术和偏振调制技术,对罗丹明B溶液中双光子荧光的相干控制进行了研究。通过对飞秒激光脉冲进行π相位扫描和余弦相位调制,实现了罗丹明B溶液中双光子荧光的相干控制,荧光强度能够被有效操控。经过理论模拟与分析,证实罗丹明B溶液中双光子荧光强度的变化由双光子跃迁过程中不同量子路径之间的干涉相长和干涉相消引起的。对激光脉冲进行偏振调制的实验,罗丹明B溶液中双光子荧光强度呈现出周期性变化;经过理论模拟计算,发现这种变化是受激光偏振的影响产生的。  相似文献   

17.
设计了一个表征样品非线性特性的基于虚拟仪器的z扫描实验系统。利用Labview控制数字示波器TDS3012采集两路光强信号,并结合对微位移平台的控制实现Z扫描。以Nd:YAG飞秒放大器产生的800nm的飞秒激光作为探测光,经透镜聚焦后通过薄介质样品;用数字示波器测量样品在透镜焦点附近的透射光强,经过数据处理得到样品的非线性折射率和非线性吸收系数。利用该实验系统,对标准非线性吸收样品Rhodamine 6B进行了测量,计算得到其双光子吸收截面为σ^2=6.8GM(GM:10^-50cm4s photon^-1 molecule^-1),该结果与其他文献利用不同测量方法得到的结果接近,证明该实验系统的测量结果是正确的,可满足非线性测量的精度要求。  相似文献   

18.
透射显示双屏偏折系统解决了传统方法无法测量非连续镜面三维形貌的难题,其使用透明显示屏,既增大了测量视场又减小了系统结构的复杂性。但透明显示屏的折射效应会导致三维测量结果产生误差。在分析透射显示双屏系统中折射光路的基础上,提出一种透明显示屏折射误差补偿方法。首先分析透射显示双屏系统测量原理及折射误差产生原因。在参数标定过程中,从相位角度对透明显示屏引入的折射误差进行补偿。在所研制的测量系统上验证所提出的折射误差补偿方法。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消除了折射效应带来的误差,提高了镜面物体三维形貌测量的精度。  相似文献   

19.
折射率是反映物质信息的重要物理量,在化学、生物、医药等领域中,经常需要将样品制成低浓度溶液进行化学或物理反应,通过对其折射率微小变化的检测来测定样品的各种性质及参数。为此,提出了一种利用表面等离子体共振传感原理测量液体介质折射率的激光相位测量方法,采用Kretschmann结构并建立模型。理论分析表明,在1.333~1.336的折射率变化范围内,反射光p、s分量相位差的变化与折射率变化呈近似线性关系,并由此得到测量公式。设计并搭建了基于双频激光外差干涉光路的折射率测量系统,系统具有良好的共光路结构,抗干扰能力强,信号处理采用相位调制方法,光路结构简单,测量精度较高。通过甘油溶液折射率测量实验表明其与理论分析结果一致,且与其他方法的结果吻合,两者的相互误差小于2.0×10-5。该方法可广泛应用于生物检测、化学分析、环境污染研究、医学诊断、食品卫生检测等领域。  相似文献   

20.
激光热透镜光度分析方法(综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激光热透镜效应是1964年Gordon等人首次报道的。他们在研究分子拉曼散射时发现了这一现象,并预言可用于测量溶液中痕量物质的微弱吸收。经过Fang、Swoffod、及Hu等人的努力,使得激光热透镜效应的理论得到了充实和发展,为其在分析领域中的应用打下了基础。1979年Dovichi和Harris首次发表了应用激光热透镜效应进行定量分析,用He-Ne激光为光源建立了单光束实验装置,对Cu-EDTA体系进行了测定。Imasaka等人于1980年采用双光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