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 毫秒
1.
合成并表征了聚(苯乙烯(S)-丙烯酸(A))镨配合物(SAAC·Pr)。红外光谱表明它具有双配位结构:Pr?C—R。计算了共聚物中单体单元的序列分布。苯乙烯和丙烯酸单元长序列分布随其在共聚物中含量的增加而增加。当丙烯酸长序列分布高时,配合物的催化活性低。苯乙烯和丙烯酸的平均链长分别为ns=3,nA=1时,配合物的催化活性最高。  相似文献   

2.
丙烯酸羟乙酯,甲基丙烯酸羟乙酯,丙烯酸羟丙酯和甲基丙烯酸羟丙酯是丙烯酸系—β羟烷酯中最重要的四种化合物。它们广泛用于涂料、水凝胶、透明薄膜、弹性材料和生物化  相似文献   

3.
KF-Al2O3催化丙烯酸-β-羟乙酯合成高大彬伍伟夫(大连大学化学化工系大连116622)关键词丙烯酸-β-羟乙酯KF-Al2O3催化中图分类号O623.612丙烯酸-β-羟乙酯(HEA)是一种用途广泛的有机单体,可用于纤维加工、涂料、粘接剂、橡胶...  相似文献   

4.
N—[1-(2-吡咯烷酮基)甲基]丙烯酰胺类的聚合及其水凝胶于淑艳,李福绵(北京大学化学系,北京,100871)关键词N-[1-(2-吡咯烷酮基)甲基]丙烯酸胺、氧化-还原引发体系、超高分子量、平衡吸水率N一【l一(2一毗咯烷酮基)甲基]丙烯酸胺(P...  相似文献   

5.
研究了乙醇-丙烯酸体系在低剂量下的γ辐解产物H_2、2,3-丁二醇及乙醛的生成.结果表明,乙醛不是在α-羟乙基自由基的歧化反应中生成的,而是来源于刺迹中的快反应;在该体系中丙烯酸(未与溶剂化电子反应)可清除H原子,其反应速率常数k_4=7.5×10~(9)mol~(-1)s~(-1);2,3-丁二醇由α-羟乙基自由基的再结合反应生成,动力学方程可表示为:G=G_0—[k_(11)/2(k_10)~(1/2)](G/K'D)~(1/2)[AAH].  相似文献   

6.
赵邦蓉  许昌华 《分析化学》1996,24(9):1043-1045
本文对5个交联的聚甲基丙烯酸甲酯进行热裂解-色谱-质谱分析研究。裂解温度370℃,用OV-1石英毛细管柱分离,鉴定了交联聚甲基丙烯酸甲酯中少量的共聚单体和助交联剂:甲基丙烯酰胺、氰脲酸三烯丙酯、二甲基丙烯酸-缩二乙二醇酯和二甲基丙烯酸新戊二醇酯。  相似文献   

7.
选用聚乙烯-丙烯酸(EAA)为接枝母体,首先摸索出2-乙基-2-恶唑啉阳离子开环聚合的规律,得到高转化率端基为活性翁离子的聚(2-乙基-2-恶唑啉)(PEOX),再与EAA羟基侧基进行接枝反应,考察了开环聚合条件及接枝反应条件对接枝率的影响,在一定的条件下得到了接枝率〉25%的聚乙烯-丙烯酸与聚(2-乙基-2-恶唑啉)的接枝共聚物(EAA-g-PEOX)。该接枝物用于聚对苯二甲酸丁醇酯/聚丙烯(P  相似文献   

8.
离子交换树脂催化合成丙烯酸—β—羟乙酯的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732~#强酸型离子交换树脂催化合成丙烯酸-β-羟乙酯进行了动力学研究。测定并推算出反应级数、反应速率常数及活化能,提出了反应机理。  相似文献   

9.
研究了以高锰酸钾和硫脲组成的氧化还原引发体系,在水介质中,引发丙烯酸接枝共聚尼龙的共聚反应。考察了丙烯酸浓度、引发剂浓度及温度等因素对接枝共聚反应的影响。红外光谱分析和X射线衍射图谱证明了接枝反应的存在及对聚合物结晶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丙烯酸系橡胶的综合性能仅次于氟橡胶,成本较低,若制成可重复加工的热塑性弹性体则更有价值。前人曾用阴离子聚合法进行过合成试验,均因副反应太多等原因而未能获得满意的结果。基团转移聚合(GTP)是八十年代建立的合成高分子新方法,在室温下进行“活性聚合”是其重要特征。本文利用GTP方法、单官能团引发剂,仅通过适当控制加料次序和时机就合成了软段居中的三元共聚物,为合成全丙烯酸系热塑弹性体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1.
GPC法用于丙烯酸脂类聚合物分子量分布的测定国外已有报导。本文着重探索多孔填料、检测器和淋洗液的选择,在此基础上,测定了喷水浆料、有机玻璃二大类型的丙烯酸脂聚合物样品,并用定义法通过编制Basic程序在P—E3500型数据站上计算出分子量和分布宽度指数。  相似文献   

12.
系列的谪分子量水溶性丙烯酰胺/丙烯酸/2-丙烯酰胺-2-甲基丙磺酸(AM/AA/AMPS)三元共聚物(P3A)由相应的(AM/AMPS0二元共聚物通过部分水解方法制得。聚合物的结构和组成使用电位滴定和^13C-NMR谱测定,得到的结果指出,在设定的试验条件下,水解过程中,高分子链上AMPS单元具有充分的稳定性,而丙烯酰胺基平稳地转变为丙烯酸。在所有不同聚合物(P2A)情况下,由于阴离子基团的OH^  相似文献   

13.
合成了端丙烯酰胺基聚(β-胺基两酸)大分子单体,用端基滴定法和1H—NMR法测定了大分子单体的分子量,用13C—NMR和氢氧化钠水解法测定了支化度.在水溶液中用硫酸亚铁/异丙苯过氧化氢氧化还原引发体系引发丙烯酸胺、丙烯酸钠与聚(β-胺基丙酸)大分子单体的共聚反应,合成了聚(丙烯酰胺-co-丙烯酸钠)-g-聚(β-胺基丙酸)接枝共聚物.用1H—NMR和滴定法测定了接枝共聚物的组成.溶液性质的数据表明,与部分水解聚丙烯酰胶相比,聚(β-胺基丙酸)含量较高的接枝共聚物具有较好的耐盐性和优异的贮存稳定性.  相似文献   

14.
丙烯酸高级醇酯的合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丙烯酸高级醇酯是制备多种涂料、助剂与粘合剂的重要原料,酯交换反应是目前合成这类酯的主要途径。为了改进现有方法,我们以甲醇镁Mg(OMe),为催化剂,2,2,6,6-四甲基-4-羟基哌啶氮氧自由基(TMHPO)为阻聚剂,利用酯交换反应合成丙烯酸C_8—C_(16)正构偶数碳醇酮,获得了良好结果。本法具有操作简便、催化剂活性高、阻聚剂用量少、反应时间短、丙烯酸高级醇酯产率高等特点。  相似文献   

15.
一、实验内容1.产品的合成:以呋喃甲醛和乙酸酐为原料,在碱性条件下经Perkin反应制得粗产品,再经纯化得到3 -呋喃基丙烯酸纯品,干燥并计算产率。2.产品的分析:用中和滴定法测定产品纯度。3.完成实验报告。二、主要仪器、试剂及材料1.主要仪器3.2乙酸酐相对分子质量102.1无色有刺激气味液体,沸点139℃,遇水水解。3.3 3 呋喃基丙烯酸相对分子质量138.1无色针状晶体,熔点137℃~138℃,难溶于水,易溶于碱液中。3.43 a 呋喃基丙烯酸钠易溶于水。3.5邻苯二甲酸氢钾相对分子质量…  相似文献   

16.
通过芳香酰氯、丙烯酸酰氯或二甲基氯化膦与中间物Et_3NH[(μ-CO)(μ-RS)Fe_2(CO)_6](1)的原位反应,合成了十一个混合配位桥联的六羰基二铁配合物2a—2d,3a,3b和4a—4e,它们的结构皆经元素分析、IR和~1H NMR证实。对于含二甲膦系列的配合物4a—4e,还测得~(31)P NMR谱,并根据其~1H及~(31)P NMR数据进一步推断出这类配合物所具有的可能构象。  相似文献   

17.
该文以二乙烯苯和双丙烯酸多缩乙二醇酯为交联剂,制备了部分不解聚多孔载体。用电镜,压汞仪,红外,X射线衍射仪等测定了载体的结构与孔结构。  相似文献   

18.
用于X—射线防护的含钡含铅聚合物的合成与表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首先制备了丙烯酸钡和丙烯酸铅。用红外、核磁及元素分析对它们进行了表征,然后将它们与苯乙烯及丙烯酸进行自由基共聚,得到含钡和/或含铅聚合物,研究了共聚物吸收X-射线的能力与金属含量的关系,发现吸收本领随金属盐含量的增加而增加。并且,含钡和铅两种金属的聚合物比只含相同量单种金属的聚合物能更好地吸收X-射线。和不含金属的聚合物相比,含金属的聚合物的力学强度有较大改善,还用红外、抽提等手段对聚合物进行了表征,对聚合物接受长期X-射线后的宏观变化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9.
研究了甲基丙烯酸—丙烯酸—二乙烯基苯接枝聚丙烯(PP-g-P[MAA-co-AA-co-DVB])、甲基丙烯酸—丙烯酸—双甲基丙烯酸三甘醇酯接枝聚丙烯(PP-g-P[MAA-co-AA-co-TGDMA])和甲基丙烯酸—二乙烯基苯接枝聚丙烯(PP-g-P[MAA-co-DVB])等系列制成的笼形聚羧酸钠在水溶液中的溶胀行为。PP-g-P[MAA-co-AA-co-DVB)/Na笼形树脂的溶胀度与交联密度的平方根成反比。PP-g-P(MAA-co-AA-co-TGDMA)/Na笼形树脂的溶胀度与交联密度关系比较复杂,可能是交联链的构型在一定的交联密度范围内最有利于水分子的吸留,但仍能保持交联网络结构不发生扭转缠结。PP-g-P(MAA-co-DVB)/Na笼形树脂的溶胀度测定结果表明,树脂的溶胀度不但随交联密度发生变化,而且和树脂上羧基的分布密度有关,认为是同荷离子相互排斥所引起的网络扩张的结果。  相似文献   

20.
本文研究了聚丙烯接枝甲基丙烯酸—丙烯酸—二乙烯基苯共聚物(PP—g—P[MAA—co—AA—co—DVB])、聚丙烯接枝甲基丙烯酸—丙烯酸—双甲基丙烯酸三甘醇酯共聚物(PP—g—P[MAA—co—AA—co—TGDMA])和聚丙烯接枝甲基丙烯酸—二乙烯基苯共聚物(PP—g—P[MAA—co—DVB])等系列制成的笼形聚羧酸钠在水溶液中的溶胀行为。PP—g—P(MMA—co—AA—co—DVB)/Na笼形树脂的溶胀度与交联密度的平方根成反比。PP—g—P(MAA—co—AA—co—TGDMA)/Na笼形树脂的溶胀度与交联密度关系比较复杂,可能是交联链的构型在一定的交联密度范围内最有利于水分子的吸留,但仍能保持交联网络结构不发生扭转缠结。PP—g—(MAA—co—DVB)/Na笼形树脂的溶胀度测定结果表明,树脂的溶胀度不但随交联密度发生变化,而且和树脂上羧基的分布密度有关,认为是同荷离子相互排斥所引起的网络扩张的结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