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用修正的Mie理论,模拟计算分析了(Ag,Cu)/SiO2、(Au,Cu)/SiO2、(Ag,Au)/SiO2合金纳米颗粒分散体系的理论吸收光谱。研究发现当二元金属纳米颗粒以合金形式存在时,在一个波段处出现SPR吸收峰,峰位与合金组元的相对含量相关。模拟出的理论吸收光谱与实验结果一致。  相似文献   

2.
Ru(bipy)_2(dppz)~(2+)与DNA相互作用的光谱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利用荧光和紫外可见吸收光谱研究了 Ru( bipy) 2 ( dppz) 2 +与 DNA之间的插入键合作用。结果表明 ,Ru( bipy) 2 ( dppz) 2 +是通过 dppz配体插入到 DNA的双螺旋结构中。而且 ,一定浓度的 Fe( CN) 4 - 6 和 Na Cl对 Ru( bipy) 2 ( dppz) 2 +- DNA复合物的荧光无猝灭作用 ,这一结果也证实了 Ru( bipy) 2 ( dppz) 2 +和 DNA之间的插入键合作用  相似文献   

3.
Ru(bipy)2(dppz)^2+ 与DNA相互作用的光谱研究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利用荧光和紫外可见吸收光谱研究了Ru(bipy)2(dppz)^2 与DNA之间的插入键合作用。结果表明,Ru(bipy)2(dppz)^2 是通过dppz要与体插入到DNA的双螺旋结构中。而且,一定浓度的Fe( CN)^4-6和NaCl对Ru(bipy)2(dppz)^2 -DNA复合物的 荧光无猝灭作用,这一结果也 证实了Ru(bipy)2(dppz)^2 与DNA之间的插入键合作用。  相似文献   

4.
Al掺杂对锐钛矿型TiO2光催化性能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平面波赝势(PWPP)方法进行密度泛函(DFT)计算,研究了Al掺杂对锐钛矿晶体能带、态密度的影响.分析发现掺杂后Al原子3s和3p轨道上的电子虽然对晶体的价带和导带贡献不大,却诱使导带发生较大程度下移,禁带宽度减小,理论预测可以发生红移.采用低温燃烧合成法制备了Al掺杂锐钛矿型纳米TiO2,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检测和甲基橙降解实验证明,Al掺杂TiO2光吸收强度增强,吸收带边界发生红移;光催化性能较纯TiO2有所改善.理论计算结果与实验结果相符.  相似文献   

5.
程文旦  黄锦顺 《结构化学》1993,12(6):445-448
比较了含有配位不饱和过渡金属原子簇合物Mo_2S_4(dtp)_2,(Ⅰ)和Mo_3S_4(dtp)_4·Py,(Ⅱ)的紫外—可见电子吸收光谱实验数据和半经验的量子化学方法INDO计算得到的电子跃迁能,讨论了(d-p)π型共轭作用对其电子吸收光谱位移的影响。结果表明,过渡金属簇合物中电子吸收光谱位移,与有机共轭体系有着类似的变化规律,即随着共轭π键数目增加,π-π电子跃迁的吸收光谱红移。  相似文献   

6.
用密度泛函理论中的B3LYP方法, 采用LanL2DZ基组, 对Mo2(form)4和[Mo2(form)4]+{其中(form)-=[(p-tol)NCHN(p-tol)]-)}, 进行了分子轨道计算, 明确了Mo—Mo键具有σ2π4δ2四重键的性质. 计算得到Mo—Mo间的分子轨道顺序为π<σ<δ<σ*<δ*<π*. 用单激发组态相互作用(CIS)方法计算了Mo2(form)4和[Mo2(form)4]+的电子吸收光谱, Mo2(form)4的最低能吸收光谱λ=390 nm, 是1A1g→1Eg跃迁产生的, 属于金属内部的电荷迁移. [Mo2(form)4]+的最低能吸收光谱λ=1 096 nm, 也是1Ag→1Eg跃迁产生的, 属于金属内部的电荷迁移.  相似文献   

7.
运用多重态计算方法研究了在正八面体对称性的晶体场中Co~(2+)离子的2p电子X射线L~(2,3)吸收边光谱,研究了Co~(2+)离子和周围的配位离子之间的正八面体(Oh)晶体场效应和相应的电荷转移效应对于吸收光谱的影响.系统讨论了在多重态计算中起作用的所有物理参数对CoO和CoCl_2的X射线吸收光谱特性的特定影响及其物理机制.将计算得出的光谱数据和同样具有O_h对称性结构Co~(2+)离子的CoO和CoCl_2实验光谱数据进行了对比,在实验光谱数据中发现的特征被确定为来自不同自旋态,并且光谱强度的变化与晶体场的强度相关,揭示了其中包含的电荷转移效应.本文为低对称性复杂系统的多重态计算提供了一个基础的参考标准,可以适用于含有钴元素或其它过渡金属的复杂体系的X射线吸收光谱的理论计算.  相似文献   

8.
利用Suzuki偶联反应,合成了2个新型的以吡啶环为端基的9-丙二腈芴类衍生物2a-2b,其结构经1 H NMR、13C NMR、MS分析确定.同时通过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光致发光光谱研究了其光物理性质.采用密度泛函理论(DFT)对2a-2b进行了结构优化,同时通过含时密度泛函(TDDFT)方法对吸收光谱进行了计算,发现理论计算结果与实验观察到的吸收峰数据相符合.  相似文献   

9.
本文测定八种2-(p-取代苯乙烯基)噻唑碘盐染料的电子光谱。研究其吸收光谱的λ_(max)与取代基常数σ之间的定量关系,以λ_(max)值对Δσ(σρ-σm)作图呈线性趋势。并发现这些染料吸收带的溶剂效应符合 Nicol 理论。  相似文献   

10.
稀土杂多酸盐EuHSiMo10W2O40·25H2O与BSA相互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23,自引:0,他引:23  
应用荧光光谱和紫外吸收光谱研究了稀土杂多酸盐EuHSiMo1oW2O40·25H2O(EuW2)与牛血清白蛋白(BSA)的相互作用,探讨了EuW2对BSA的荧光猝灭过程的猝灭机理,测定了不同温度下该结合反应的结合常数、结合位点数、结合热力学参数,并依据能量转移理论确定了给体-受体间的结合距离;用同步荧光技术考察了EuW2对BSA构象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用傅立叶变换光谱仪和激光腔内吸收光谱仪记录了H2SiCl2分子2000~9000和12000~12900 cm-1的红外吸收光谱.依据局域模理论的非谐性耦合非谐振子(ACAO)模型,分析并拟合了Si-H的对称伸缩振动和反对称伸缩振动,得到描述Si-H伸缩振动的Morse离解能De 、 Morse振子参数α和键振子势能耦合系数frr′.分析中忽略了SiCl2"基座"对Si-H伸缩振动的影响,拟合结果与实验值符合的很好,拟合方差小于 1 cm-1,表明这一近似是可取的.分析拟合结果表明, Si-H振动时"基座"SiCl2的有效质量为75.  相似文献   

12.
采用密度泛函理论(DFT)和含时密度泛函理论(TD-DFT)方法系统研究了过渡金属取代的Keggin型磷钨酸盐染料的电子性质、吸收光谱和相关性能参数.结果表明,与实验合成的[PW_(11)O_(39)Rh CH_2COOH]~(5-)(1)体系相比,[PW_(11)O_(39)MCH_2COOH]~(n-)[M=Ru~Ⅱ(2),Ir~Ⅲ(3),Os~Ⅱ(4),Co~Ⅲ(5)]体系的吸收光谱均有所红移,其中M为OsⅡ的体系4的吸收光谱在可见光区域有宽而强的吸收.此外,体系4具有较高的电子注入效率和光捕获效率,有望成为性能良好的染料敏化剂.  相似文献   

13.
一些晶体中渗入少量过渡金属离子杂质常常是人们非常感兴趣的研究课题。Reynold 在77K测定了ZnWO_4中杂质Ni~(2+)离子的吸收光谱。Borromei于1981年用偏振光分别在4.2K,77K和室温测定了ZnWO_4:Ni~(2+)晶体的吸收光谱,并根据晶体的对称性对谱带作了理论解释和标定。但是由于采用了简单的对称性近似,略去了一些重要的相互作用,且没有使用确定的波函数,仅是用多参数来拟合实验数据,使理论存在明显缺陷。本文联系晶体的真实几何构型,用改进的SCF-3d轨函,仅用共价参数N和电偶极子  相似文献   

14.
利用银盐与单氰胺水溶液的沉淀反应,通过共混不同质量分数的纳米TiO2粒子制备了TiO2/Ag2NCN复合光催化剂.使用X射线衍射仪(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傅里叶变换红外(FTIR)光谱仪和紫外-可见(UV-Vis)吸收光谱仪对复合光催化剂的结构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锐钛矿相TiO2纳米颗粒沉积在Ag2NCN表面形成异质结构,二者间以弱的物理作用力相结合.TiO2的掺杂使得复合颗粒的UV-Vis吸收光谱发生红移,带隙变窄.以亚甲基蓝(MB)为光催化降解对象,研究了TiO2/Ag2NCN复合颗粒的可见光催化活性.结果表明,与单一Ag2NCN相比,复合颗粒表现出增强的光催化性能.对TiO2/Ag2NCN复合颗粒的光催化反应动力学过程及光催化机理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5.
合成了Er^3 掺杂Li2O—CdO—Al2O3-SiO2玻璃,对其吸收光谱、红外及上转换荧光光谱进行了测试和分析。根据吸收光谱和Judd—Ofelt理论计算了该玻璃中Er^3 离子在不同能级间的实验与理论振子强度、辐射跃迁几率、荧光分支比和寿命等光谱强度参数,在798和975nm激光激发下,观察到强的1.53μm红外发射及绿色上转换发光现象,对其形成机制进行了分析。探讨了这种玻璃作为新的激光材料及上转换实用功能材料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6.
采用密度泛函理论(DFT),在B3LYP/6-31G水平上对2,7'-(乙烯基)-二-8-羟基喹啉(2,7'-Ethq2)及其3种金属M(M=Zn,Mg,Be)有机配合物M(2,7'-Ethq2)2的结构进行了全优化,并用ZINDO和TDDFT方法计算了它们的吸收光谱.同时,利用自然键轨道理论(NBO)对分子内氢键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光谱计算值与实验值基本符合,该类化合物均具有较大的电子亲和能,改变中心金属原子对配合物吸收光谱性质影响不大.和2,7'-Ethq2相比,M(2,7'-Ethq2)2的吸收光谱产生明显红移.2,7'-Ethq2及其M(2,7'-Ethq2)2分子内存在较强的氢键,氢键与环上的碳原子形成五元环,分子内氢键的存在使分子的稳定性增加.  相似文献   

17.
采用密度泛函理论(DFT),在B3LYP/6-31G水平上对2,7′-(乙烯基)-二-8-羟基喹啉(2,7′-Ethq2)及其3种金属M(M=Zn,Mg,Be)有机配合物M(2,7′-Ethq2)2的结构进行了全优化,并用ZINDO和TDDFT方法计算了它们的吸收光谱。同时,利用自然键轨道理论(NBO)对分子内氢键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光谱计算值与实验值基本符合,该类化合物均具有较大的电子亲和能,改变中心金属原子对配合物吸收光谱性质影响不大。和2,7′-Ethq2相比,M(2,7′-Ethq2)2的吸收光谱产生明显红移。2,7′-Ethq2及其M(2,7′-Ethq2)2分子内存在较强的氢键,氢键与环上的碳原子形成五元环,分子内氢键的存在使分子的稳定性增加。  相似文献   

18.
用光电化学方法和UV-vis吸收光谱研究了PbS和Rul~2(NCS)~2(L=2,2'--bipydine--4,4'-dicarboxylicacid)复合敏化SnO~2纳米晶多孔膜电极的光电化学行为.实验表明,复合敏化比用PbS或RuL~2(NCS)~2分别单独敏化的效果好,不仅使电极的光吸收拓展到可见光区,而且复合敏化显著提高了光电转换效率,并讨论了复合敏化电极的电荷传输机理。  相似文献   

19.
测定了2-羟基-4-甲氧基二苯甲酮(HMDB)和2-羟基-4-辛氧基二苯甲酮(HODB)在良溶剂和不良溶剂中的吸收光谱。在不良溶剂(乙二醇-水的混合溶剂)中,带长链的HODB发生簇集。由于簇集体内极性较小,HODB的吸收光谱与其在环己烷中相似。HMDB不发生簇集。  相似文献   

20.
用光电化学方法和UV-vis吸收光谱研究了PbS和Rul~2(NCS)~2(L=2,2'--bipydine--4,4'-dicarboxylicacid)复合敏化SnO~2纳米晶多孔膜电极的光电化学行为.实验表明,复合敏化比用PbS或RuL~2(NCS)~2分别单独敏化的效果好,不仅使电极的光吸收拓展到可见光区,而且复合敏化显著提高了光电转换效率,并讨论了复合敏化电极的电荷传输机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