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用一根2米×4毫米螺旋形不锈钢色谱柱,分段装入3%XE—60和3%OS—138固定相,氮作载气,在半小时内可将鼠李糖、岩藻糖、来苏糖、阿拉伯糖、木糖、甘露糖、葡萄糖和半乳糖等糖腈乙酰酯分离开。4,4′—二异丙基联苯作内标,配制已知浓度的阿拉伯糖、木糖、甘露糖、葡萄糖、半乳糖和内标的吡啶溶液,在不同反应条件下制备糖腈乙酰酯,测定各单糖糖腈乙酰酯对4,4′—二异丙基联苯的相对S′值,研究反应条件对糖腈乙酰酯得率的影响。定量分析了不同碱浓度抽提得的蔗渣半纤维素的糖组成,指出蔗渣半纤维素中除绝大部分为阿拉伯木聚糖外,尚有少许的阿拉伯半乳聚糖和葡萄甘露聚糖。  相似文献   

2.
实验用缓和亚氯酸钠法制备台糖134蔗渣综纤维素,用热水,1%、3%、5%、17.5%、24%等浓度的KOH以及17.5%的NaOH+4%的硼酸等分级抽提半纤维素。当碱浓度为5%时,近70%的半纤维素被抽出;碱浓度达17.5%时,半纤维素抽出量达90%。半纤维素的总含量占综纤维素的43%,占苯醇抽提后蔗渣的35%。分级碱抽提的半纤维素聚合度为78—150。各级的百分含量及其单糖组成表明,蔗渣半纤维素除绝大部分为阿拉伯木聚糖外,尚有少许的阿拉伯半乳聚糖和葡萄甘露聚糖及半乳葡萄甘露聚糖。  相似文献   

3.
柑橘果肉果胶的流变和结构特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柑橘果肉为原料,采用稀酸提醇沉法提取果胶粗品,研究了果胶溶液的浓度及热处理温度对果胶溶液流变学性质的影响.采用DEAE Cellulose-52柱对柑橘果肉粗品进行洗脱得到3个多糖组分(P-0,P-1和P-2),对其分子量、半乳糖醛酸、单糖组成及酯化度等进行分析,并利用红外光谱及核磁共振氢谱等对各组分进行结构特性分析.结果表明,柑橘果肉果胶为典型的剪切稀化型非牛顿流体;P-0,P-1和P-2组分分子量存在显著差异;柑橘果肉果胶为富含糖醛酸的酸性多糖,且是发生部分乙酰化的低酯果胶,其单糖组成以半乳糖醛酸、半乳糖、阿拉伯糖、鼠李糖和岩藻糖居多,且均以Ⅰ型聚鼠李半乳糖醛酸(RG-Ⅰ型)结构为主;3种组分糖环类型均是吡喃糖,糖苷键既有α型,又有β型.  相似文献   

4.
生漆多糖的分离与结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生漆用丙酮提取不溶解物,除去其水不溶部分、依次进行732阳离子交换树脂和SephadexG-100柱层析、得到白色粉末漆多糖.分子量12.5×10 ̄4.其组成为D-半乳糖、D-葡萄糖醛酸、L-阿拉伯糖和L-鼠李糖.摩尔比为7.7:1.8:0.4:0.1.经羧基还原、甲基化反应、高碘酸盐氧化、Smith降解和GC-MS、IR、 ̄1H-NMR、 ̄13C-NMR分析、结果表明,漆多糖为多分支结构、分子主链由β(1→3)D-半乳糖基构成.部分半乳糖基C_6位有支链,另有部分半乳糖基以(1→6)键连接,其中β(1→3)与β(1→6)甙键糖基组成比为1.83:1.分子的支链由葡萄糖醛酸基、阿拉伯糖基、鼠李糖基组成,并且葡萄糖醛酸基构成分子的末端基.  相似文献   

5.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烟草中淀粉和果胶含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烟草中的淀粉和果胶用盐酸水解,水解产生的葡萄糖和半乳糖醛酸以Waters Sugar Pak Ⅰ钙型阳离子交换柱为固定相,0.05 g·L-1 EDTA钙钠溶液为流动相进行分离,示差折光检测器检测葡萄糖和半乳糖醛酸的含量。由葡萄糖和半乳糖醛酸含量换算为淀粉和果胶含量。方法检出限为葡萄糖2.0 mg·L-1、半乳糖醛酸1.0 mg·L-1,方法用于几种烟草样品中淀粉和果胶含量的测定,结果的相对标准偏差为1.4%-1.8%,标准回收率在96%-105%之间。  相似文献   

6.
1 引言。发展多年生饲料用灌木不仅可获得充足的饲料源,还可防止水土流失,保护生态环境。淀粉和果胶是饲料用灌木中的重要营养成分,其含量测定对饲料用灌木营养评价具有重要意义。为了快速准确地测定饲料用灌木中的淀粉和果胶,研究了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测定淀粉和果胶的方法;样品中淀粉和果胶在盐酸介质中被水解为葡萄糖和半乳糖醛酸,然后用高效液相色谱分离测定葡萄糖和半乳糖醛酸含量,再换算成淀粉和果胶含量。由于淀粉和果胶可同时测定,和常规方法相比,该方法更为简便快速。  相似文献   

7.
对当归多糖ASP3的水解特征及其水解产物的组成和红外光谱特征进行了研究。分别采用0.05、0.2和0.5mol/L三氟乙酸(trifluoroacetic acid,TFA)和内切-α-(1→4)-聚半乳糖醛酸酶对ASP3进行部分酸水解和酶水解,并研究其水解特征;结合GC、FT-IR等方法对其水解产物的组成和红外光谱特征进行分析。实验结果表明,ASP3是一种果胶多糖,主要由光滑区(半乳糖醛酸聚糖)和毛发区(富含中性糖侧链的鼠李半乳糖醛酸聚糖)两部分组成:GalA和Rha位于多糖分子的主链,由于Rha含量较低,大部分GalA相连形成半乳糖醛酸聚糖光滑区;Gal、Ara、Man及Glc位于多糖分子的支链,其中Gal以较高的聚合度(半乳聚糖)与主链相连,Ara以还原性末端或低聚寡糖的形式与主链相连或与半乳聚糖末端相连形成阿拉伯半乳聚糖。  相似文献   

8.
用不保护或少保护的糖基受体合成寡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孔繁祚 《化学进展》2003,15(4):295-318
用不保护或少保护的葡萄糖、甘露糖、鼠李糖作为糖基受体,经由糖原酸酯的中间体,能高区选和立体选地合成寡糖. α-(1→6)-连接的甘露寡糖、β-(1→6)-连接的葡萄寡糖、3,6-支化的甘露寡糖及葡萄寡糖用此方法能用很简单步骤合成,如具有重要生物活性的寡糖植保素激活剂葡萄六糖、具有抗肿瘤活性的香菇多糖的活性片段,以及一些具有重要生理功能的多糖的重复单元等.本文同时简述了用少保护的半乳糖和氨基葡萄糖为糖基受体合成寡糖的进展.  相似文献   

9.
通过DEAE-纤维素和凝胶过滤柱色谱对桑叶碱提粗多糖进行分级分离, 获得均一多糖SJB, 进行结构鉴定. 采用蛋白酪氨酸磷酸酯酶PTP1B体外模型对SJB进行降血糖活性测定. 结果表明: SJB的相对分子质量为5.4×104, 由鼠李糖、阿拉伯糖、葡萄糖、半乳糖、半乳糖醛酸组成的酸性杂多糖; 主链由1,2-、1,2,4-连接的鼠李糖和1,4-、1,3,4-连接的半乳糖醛酸组成; 侧链包括末端、1,5-、1,3,5-连接的阿拉伯糖; 末端、1,4-连接的葡萄糖以及末端、1,3-、1,4-、1,6-连接的半乳糖, 主要通过鼠李糖的O4位和半乳糖醛酸的O3位与主链相连. 该多糖为首次从桑叶中获得的酸性杂多糖. 20 μg/mL SJB对PTP1B的抑制率为31.7%.  相似文献   

10.
以分离纯化得到的白骨壤酸性多糖HAM-3-Ⅱb-Ⅱ为研究对象, 采用高碘酸氧化-Smith降解、部分酸水解以及甲基化分析等技术对该多糖的结构进行分析. 结果表明, HAM-3-Ⅱb-Ⅱ为典型的鼠李半乳糖醛酸聚糖I 型酸性果胶类多糖, 主链骨架包括: 1,4-连接的α-D-GalpA构成的无分支的半乳糖醛酸聚糖(光滑区)和通过α-D-GalpA的O4位与1,2-和1,2,4-L-Rhap的O2交替相连构成的含有较多分支的鼠李半乳糖醛酸聚糖(毛发区). 由T-、1,6-、1,3,6-、1,4-、1,4,6-D-Galp和T-、1,2-、1,3-、1,5-、1,2,5-、1,3,5-Aaraf聚合成的AGⅠ型阿拉伯半乳聚糖、AGⅡ型阿拉伯半乳聚糖、半乳聚糖以及阿拉伯聚糖, 构成了HAM-3-Ⅱb-Ⅱ的侧链部分, 通过Rha残基的O4位与主链相连.  相似文献   

11.
利用1-苯基-3-甲基-5-吡唑啉酮柱前衍生化-高效液相色谱法,优化10种常见单糖的色谱分离条件,并用于不同等级的自制刺梧桐胶多糖的单糖组成分析.对自制刺梧桐胶多糖的单糖组成分析结果表明,自制刺梧桐胶多糖由葡萄糖醛酸(GlcUA)、鼠李糖(Rha)、半乳糖醛酸(GalUA)、半乳糖(Gal)、阿拉伯糖(Ara)和岩藻糖...  相似文献   

12.
柱前衍生化高效液相色谱法分析当归多糖的单糖组成   总被引:24,自引:0,他引:24  
采用1-苯基-3-甲基-5-吡唑啉酮(PMP)柱前衍生化反相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建立了9种常见单糖的分离模式,并成功地用于当归多糖的单糖组成分析,具有良好的重复性。结果表明,当归多糖由甘露糖、鼠李糖、葡萄糖醛酸、半乳糖醛酸、葡萄糖、半乳糖及阿拉伯糖7种单糖组成,其摩尔比为0.57:1.00:0.13:3.06:8.16:7.17:12.69。该HPLC方法是简单、快速、灵敏、方便的分析技术,可用于当归多糖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13.
采用高温酸法提取甜菜果胶(SBP), 经强阴离子交换柱层析分离, 获得甜菜果胶水洗脱组分(SBPW)和盐洗脱组分(SBP3). 单糖组成分析和分子量表征结果表明, SBPW主要由半乳糖(Gal)、 阿拉伯糖(Ara)和半乳糖醛酸(GalA)组成, 分子量为1100; SBP3则以GalA为主, 分子量为41450. 通过顺序酶法降解, 应用多孔石墨化碳柱-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PGC-Triple-Tof MS)联用技术分析鉴定了SBPW和SBP3寡糖的精细结构. 结果表明, SPBW的主链为[→4)-α-GalA-(1→2)-α-Rha-(1→]重复单元构成的Ⅰ型聚鼠李半乳糖醛酸(RG-Ⅰ果胶), 鼠李糖O-4位被中性糖侧链[α-(1→5)阿拉伯聚糖和β-(1→4)半乳聚糖]所取代. SBP3由α-1,4链接的聚半乳糖醛酸(HG)和RG-Ⅰ构成, HG和RG-Ⅰ通过α-1,4糖苷键直接相连, 并发现了α-GalA(1→2)α-Rha(1→4)α-Rha(1→4)α-GalA(1→2)α-Rha的新特征结构.  相似文献   

14.
茯苓菌丝体多糖的分离及结构分析   总被引:23,自引:0,他引:23  
由茯苓菌种在培养基中于 2 5℃下培养一周得茯苓菌丝体 .分别用 0 9%NaCl水溶液、热水、0 5mol/LNaOH和 88%甲酸从该茯苓菌丝体中提取出四种多糖 ,编号为PCM1 ,PCM2 ,PCM3和PCM4 .用红外光谱 (IR) ,高效液相色谱 (HPLC) ,气相色谱 (GC)及13 C 核磁共振 ( 13 C NMR)等方法分析了它们的组成和结构 .结果表明 ,PCM1 ,PCM2为酸性杂多糖由D 鼠李糖、D 木糖、D 甘露糖、D 半乳糖、D 葡萄糖及葡萄糖醛酸组成 .PCM3主要为线型 β ( 1→ 3 ) D 葡聚糖 ,其产率占茯苓菌丝体总量的 55 8% .PCM4由D 葡萄糖和葡萄糖醛酸组成 .茯苓菌丝体化学组成和结构基本同于茯苓菌核多糖 ,随提取过程进行葡萄糖含量逐渐增加的变化规律也相同 .  相似文献   

15.
桑白皮为桑科植物桑Morus alba L的干燥根皮, 是临床上常用的中药. 采用沸水提取获得桑白皮中的多糖, 用乙醇沉淀、阴离子交换柱层析、凝胶过滤层析等方法进行分离和纯化, 从水提粗多糖中得到均一多糖CMA-a-1, CMA-a-5和CMA-b1-1. 应用糖组成分析、甲基化分析及IR, NMR等光谱学方法研究桑白皮多糖的结构及性质. 结果表明, CMA-a-1, CMA-a-5均为淀粉类多糖, 前者结构类似于支链淀粉, 但O-6位上取代的支链中含有1,6-连接葡萄糖, 平均链长为23; 而后者更接近于直链淀粉, 平均链长为30. CMA-b1-1为以1,2-连接的鼠李糖及1,4-连接的半乳糖醛酸为主链的RG-I型果胶类多糖, 具有多种形式的由阿拉伯糖、半乳糖、木糖等构成的支链. CMA-b1-1对SMMC7721肝癌细胞生长具有抑制作用, 对L02正常肝细胞生长则没有抑制作用. 本研究表明桑白皮水提多糖中主要是淀粉类和果胶类多糖.  相似文献   

16.
采用超声波辅助提取,乙醇沉淀,三氯乙酸去蛋白的方法提取新疆8种桃胶中的多糖,将所得多糖用三氯乙酸进行水解并用1-苯基-3-甲基-5吡咯啉酮进行衍生化处理,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紫外检测法研究桃胶多糖的单糖组成。结果表明,8种桃胶多糖主要由阿拉伯糖、半乳糖和木糖组成,还含有少量的葡萄糖醛酸、鼠李糖及甘露糖,不同品种的桃胶其多糖的单糖组成及含量存在一定差异。该方法简便,重现性良好,适合进行桃胶多糖的成分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17.
山茱萸多糖SZYP-2的结构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从中药山茱萸(Fructus Corni)中分离得到多糖组分SZYP-2,它的糖基组成为鼠李糖、阿拉伯糖、半乳糖和葡萄糖,单糖间的摩尔比是1:3.3:3:3.8,通过部分甲基化、部分乙酰化后的气相色谱分析确定了各单糖间的连接点。  相似文献   

18.
以大粒车前子来源阿拉伯木聚糖为研究对象,采用完全酸水解结合高效阴离子色谱-脉冲安培法测定单糖组成,系统优化酸的种类和浓度、水解温度和时间、水解后样品放置时间等水解条件.结果表明,将车前子多糖置于2 mol/L H2 SO4、120℃常压油浴条件下水解2 h时,效果较好,但水解后稀释液放置时间不宜超过6 h.大粒车前子多糖主要由阿拉伯糖(8.89%)和木糖(41.52%)组成,同时检测出半乳糖醛酸(0.73%)、葡萄糖醛酸(3.44%)和微量的半乳糖、葡萄糖,结果重现性良好.利用上述最优条件水解黍子壳、燕麦麸皮和青稞来源阿拉伯木聚糖并分析单糖组成,均获得较好结果.本研究为分析各种来源阿拉伯木聚糖的单糖组成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9.
防风多糖化学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从中药防风Saposhnikovia divaricata(Turcz.)Schichk中分离得到两种酸性杂多糖SPSa和SPSb,经凝胶渗透色谱证实为均一组分.UV-Vis光谱证实两种多糖中不含蛋白质.采用薄层色谱和毛细管电泳色谱确定了SPSa和SPSb中单糖的组成及摩尔比,SPSa:半乳糖:阿拉伯糖:鼠李糖:半乳糖醛酸=1:2.3:0.15:4.8;SPSb:半乳糖:阿拉伯糖:鼠李糖:木糖:半乳糖醛酸=1:1.5:0.8:0.2:10.2.采用IR光谱对多糖进行了初步结构研究.与现有的防风多糖的组成相比较,确定出SPSa和SPSb为新的防风多糖.  相似文献   

20.
几种齐墩果酸糖缀合物的合成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曲峰  李英霞  张一纯  臧静 《有机化学》2003,23(3):249-257
报道了齐墩果酸与四种单糖和二糖(葡萄糖、半乳糖、乳糖及葡萄糖醛酸)进 行糖苷化制备糖缀合物的方法。在合成过程中首先将葡萄糖、半乳糖及乳糖转化成 相应的全苯甲酰三氯亚胺酯糖基供体(10a-10c),将葡萄糖醛酸转化成为1-溴代 乙酰葡萄糖醛酸甲酯糖基供体(10d);在齐墩果酸的28-位羧基上进行酰胺化引入 ω-氨基羧酸甲酯得到其衍生物6。然后10a-10c在TMSOTf的催化下与化合物6的3-位 羟基进行β-糖苷化;10d在AgOTf的催化下与6进行β-糖苷化,最后脱掉保护基得 到相应的糖缀合物13a-13d,所有目的化合物均为新化合物,其结构经IR,^1H NMR,^13C NMR,2D-COSY,HMQC,DEPT及HRMS进行了确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