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高三数学教学内容在第二轮复习阶段,往往以专题的形式出现,其目的是让学生对之前的第一轮复习的知识进行专题性整合、归纳及总结,熟练掌握基本方法和技能,提高学生解决问题能力.因此,如何提高高三二轮复习的实效是每位教师都要思考的问题.笔者在执教高三二轮复习探究型专题的过程中,由一道类比问题引发了一系列探究性思考,课堂因纵向、横向、逆向多角度的问题探究而精彩.  相似文献   

2.
2016年3月,我校与徐州市邳县中学联合举办了校际高三数学组备课活动,笔者有幸观摩了“高三数学二轮复习微课题——平面向量的数量积”一课.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紧紧把握高三复习课特征,以题导学,通过学生的积极活动、高效参与,使学生真正把握“求平面向量数量积”这一高考考点.整节课通过巧妙选题、变题,适时点拨,在教师精彩讲解下,知识点、解题方法及解题注意点围绕问题一一呈现,让学生的思维经历了主动思考、分析探究、实践挫折、再探重试、解决问题、成就真知的过程.这节课打破了高考题海战、难题战的复习旧框,呈现出新型高考复习模式.  相似文献   

3.
2011年8月16日笔者应邀到保定市美术中学听了一节高三数学复习课.保定市美术中学是以美术为特色的民办学校,学生都是美术特长生,这些学生的数学功底极差,被誉为"数学癌症晚期患者".给这样的学生上数学课能上成什么样呢?实在不敢想象.带着怀疑和好奇我来到美术中学.  相似文献   

4.
2016年1月8日,东营市孙庆民名师工作室举行教学研讨活动,笔者作为成员之一执教的"二次函数复习(基础知识)"受到了听课老师的一致好评,也收到了较好的课堂教学效果,为此将教学设计的简案、课堂精彩生成及磨课过程中的一些体会和感悟进行简单梳理,求教于大家,欢迎各位专家和老师批评指正.一、教学简案(一)学习目标  相似文献   

5.
“高三数学复习课怎么上”是数学教学的一个重要话题.本文记录了笔者高三复习课“函数与方程”的教学过程,并就此谈一些感受,供同行参考.不妥之处,敬请指正.1选题背景我校在三月份进行了一次高三数学模拟考试,选用的是南京市2008届高三第一次调研测试卷.其中第19题是:已知函数f  相似文献   

6.
高三测试较多,讲评如没有侧重,则难免时间紧迫,且高耗低效.笔者发现有些问题学生讲评前没有时间进行充分思考和运算,导致讲评中常常被动地接收解题方法和技巧,这样的教学效果显而易见是不好的.于是作以下尝试:选择一些有思考价值,探究价值,典型的错题,让学生再思考,隔天评讲,第二天评讲的时候往往有很多意外的惊喜.举一例说明:  相似文献   

7.
在我校组织的一次跨省校际高考数学复习研讨会上,笔者以一节“高三数列综合复习课”为载体,就“如何加强高考复习有效性”展开研究,期间经历了教学目标的确定、例题的选择、备课与磨课、教学实践与评课、教学反思与总结等一系列活动.在此过程中,与专家、同行的交流使我获益良多,解决了高考复习教学中的一些困惑与问题.  相似文献   

8.
在任务重,时间紧的高三数学复习中,有些老师为了加大训练量,课前检测卷、课后限时卷、周检测卷、强化卷、滚动卷、月考卷、联考卷……等等所谓的高效练习卷让学生喘不过气来.教学中对一些学生做错的小题往往匆匆而过,赶时间,赶进度成了这些高三数学课堂的常态.在这样的课堂中发展思维,培养能力的重任显然难以实现.教育是慢的艺术,笔者在本届高三复习中利用学生做过的小题,通过小题"慢"做,在培养学生主动探究方面做了一些尝试,下面结合三角函数复习的教学实践谈谈自己的体会.  相似文献   

9.
复习课,作为高三教学的一种常态课型,广大高三教师最为关注的是其有效性.然而,仔细审视高三课堂,不难发现,由于忽视学生的思维参与而导致的低效及无效的现象仍不时出现,下面就调研中发现的复习课中存在的一些普遍问题,谈一谈笔者的思考与建议,以期对提高高三复习课的有效性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10.
新课程把探究能力放在了突出的位置.在新课程背景下的高考命题中,探究性问题已成为改革的亮点.如何培养和提升学生的探究能力,是高三复习需要重点关注的.笔者在2016届高三复习中,曾以“阿波罗尼斯圆”为载体,引导学生探究,对此产生一些感悟.本节课的授课时间为80分钟(两节课连上),授课班级为南京市某重点高中高三理科班.学生数学基础好,思维灵活,有较强的运算能力、抽象概括能力和推理论证能力(在2016年江苏高考中,该班高考数学平均分为160分).  相似文献   

11.
一、问题的提出 考试是促进教学效果的重要辅助手段,而试卷讲评则是考试中的一个重要环节.试卷讲评是指学生在考试结束后,教师对试卷进行解剖、分析、点评,以达到帮助学生完善知识结构,提高审题和解题能力,掌握学习规律的教学活动. 高三数学课堂常见的课型就是试卷讲评.而实际教学中,很多教师并没有重视试卷讲评课,从而导致学生听课积极性不高,极大地影响了高三总复习的质量.  相似文献   

12.
刘新春 《中学数学》2012,(19):63-64
学生步入高三,复习了一段时间后,发现要想再有所提高则非常费力,学习遇到了"瓶颈",传统的做法是搞题海战术,其结果是学生苦不堪言,效果也不是很好,本文从问题的创设和解题反思两个角度谈谈高三数学复习应如何有效地突破"瓶颈".一、合理设置问题,增强课堂复习的紧凑感1.问题的设置应具有层次感案例1:笔者在和学生一起探究求函数值时,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出发,考虑到所教班级的实际情况,设计了一个具有梯度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数学研究性学习 ,是指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 ,从自身学习和社会生活、自然界选取研究课题 ,并用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 ,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 ,并解决问题的一种有效的学习方式 .笔者最近设计了“研究性学习”的一堂数学课 ,经课堂尝试取得了较理想的教学效果 .  一、背景上学期末我校高二年级数学试卷给出了这样一道附加题 :已知P是离心率为e的双曲线上任一点 ,设P到该双曲线中心的距离为d ,到两焦点F1 、F2 的距离分别为d1 、d2 ,求 d1 d2d 的取值范围 .(10分 )这是一道联系双曲线的基本性质和函数的单调性等有关知识的较综合的题目 …  相似文献   

14.
2013年末,笔者听了同课异构的两节高三抛物线第一轮复习课,主讲分别是教师A和教师B.两节课对基本知识进行了梳理,选取的题目有一定的密度、梯度和高度.无论是例题、练习还是训练题,基本的程序都是学生先做教师后讲,师生互动,结构完整,似乎无可挑剔.但是观完两节课的感受是复习题目的选取聚焦不够,课堂中学生的思维参与不足.由此,引发了笔者对高三数学复习课有效教学的进一步思考.  相似文献   

15.
宋宝琴 《数学通报》2007,46(3):32-33
2005年11月底,笔者在带领高三学生复习《直线与圆》一节内容时,学习了贵刊2000年第6期刊登的许卫华的《圆的切线方程x0x y0y=r2的教学尝试》的文章,深受启发,在教学中就引用了他的教学设计.但在课堂中经师生讨论后,发现用向量的观点解决其中的问题更为简捷.是以草就此文,以就教  相似文献   

16.
数学课堂涌现师生共同的智慧,因解决预设的数学问题而迸发出不同的思维火花.学生在思考中产生新的问题,有些问题是预知的,有些却是意外生成、始料不及的,这才是真实的课堂现象,数学课堂正因此而变得灵动、精彩.近日,笔者在讲授高三二轮复习课“解三角形与三角函数”时,精心地挑选了课堂的例题和练习,并且对课堂作出了预设.在一个例题和配套课堂练习结束后发生了课堂意外,引发了对余弦定理逆命题的讨论.笔者在此教学片断的基础上对正弦定理的逆命题也进行了思考,得到了一种证明正弦定理逆命题成立的方法.  相似文献   

17.
在近几年的高三数学复习教学中一直有这样的困惑:一个数学题目自认为讲清楚了,但下次遇到同类型的问题学生还是束手无策;也有些题目,知识点学生是明白的,老师也认为没问题,但一做还是错.常听见学生这样埋怨:我数学题做得不是不多,数学成绩却迟迟得不到提高!这就引起笔者的反思,特别是课堂上的题目讲评值得反思,必须讲得透彻.数学题目是知识由产生到应用的关键一步,然而很多时候只是简单讲解,解后并没有引导学生进行反思,因而学生的学习也就停留在题目表层,做题只会简单地模仿,那么出现上述情况也就不奇怪了.解后反思是一个知识小结、方法提炼的过  相似文献   

18.
孙伟刚 《数学通报》2007,46(6):60-61
2006年5月24日,锡山区教育局组织有关专家及老师对我校新课程下的课堂教学展示活动进行评估验收.经学校推荐,我有幸向专家及同行们上了一堂公开课《解直角三角形的应用——坡度问题》.自己精心的课堂教学设计,赢得了同行们的一致好评.我谈谈自己这节课的三点设计思路.1在情景导  相似文献   

19.
一、缘起——从讲解到探究为了优化育人模式,推进课改理念,我校在全校各班开设研修课堂,研修课堂的授课老师由各班班主任聘请.笔者有幸被高三(1)班聘为数学研修课堂的授课教师,每周六安排一次研修课,时间为2个连续课时,上课的方式以数学的问题探究为主.本文展示就是笔者最近一次研修课的课堂记录.一上课,笔者就抛出如下问题:问题1若集合A1,A2满足A1∪A2=A,则称(A1,A2)为集合A的一种分拆,并规定:当且仅当  相似文献   

20.
刘东升 《中学数学》2012,(20):25-27
一、写在前面笔者有机会于2012年9月15日赴贵阳上了一堂"有理数复习(1)"研讨课并讲学交流,这次复习课中一个生成片断引发笔者深入反思"通性通法"与"技巧解法",本文即是与之相关的个性化思考,供专家、同行们批评指正.二、研讨课的课堂生成片断在本课"学情反馈"环节,笔者设计了限时5分钟独立完成3道题,其中第3题仅四分之一的学生做出来了,有以下两种典型的解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