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本文报导了牛胰岛素A链的S-磺酸盐(Ⅰ)的合成以及自Ⅰ和天然B链S-磺酸盐(Ⅱ)组合为结晶牛胰岛素的半合成。十二肽酸Ⅴ脱N-保护基后,与九肽酰肼Ⅳ经迭氮化物法缩合得带保护基的A链(Ⅵ),粗产物经钠-液氨处理去保护基后,用乙酸缓冲液调至pH 3.8以除去部分杂质,然后进行S-磺酸化。经纸层析纯化的S-磺酸盐Ⅰ,其旋光率、纸电泳和纸层析的行为、氨基酸组成以及末端分析数据均与天然牛胰岛素A链S-磺酸盐的相符。产物Ⅰ与天然胰岛素B链S-磺酸盐经巯基乙酸还原和空气氧化后,得到的粗产物的生物活力相当于天然牛胰岛素活力的5—10%,经仲丁醇-乙酸柚提后,活力可提高5—10倍,抽提物再经含乙酸锌的丙酮-柠檬酸缓冲液纯化,可得结晶产物Ⅲ,其晶形与天然牛胰岛素相同,其活力(20—23国际单位/毫克)与后者相仿。上述结果及其他证据都证明我们已合成了牛胰岛素A链和所获得的半合成结晶产物就是结晶牛胰岛素。  相似文献   

2.
已知合成的胰岛素A链羧端带保护基的十二肽酯Ⅰ在不同条件下皂化,得十二肽Ⅱ,其物理性质略有差异,经制成牛胰岛素A链井进一步制成半合成牛胰岛素粗产物后,其生物活力相当于天然胰岛素的1—4%。根据二条不同的路线直接合成了带保护基的胰岛素A链羧端十二肽Ⅱ,路线一:由已知的四肽Ⅲ制成其酰肼衍生物,再转变为相应的迭氮化物后与脱N-苄氧羰基和γ-叔丁基的五肽Ⅴ(即Vb)缩合成九肽Ⅵ,Ⅵ经脱除N-保护基后与已知的三肽酰肼Ⅶ以迭氮化物法缩合郎得十二肽Ⅱ.路线二:三肽酰肼Ⅶ先制成迭氮化物再与脱N-保护基的已知二肽酯ⅩⅩⅢ反应成五肽酯ⅩⅩⅣ,再经肼解得五肽酰肼ⅩⅩⅤ,然后按迭氮化物法与脱苄氧羰基的二肽Ⅹ缩合成七肽酯ⅩⅩⅥ,再肼解得七肽酰肼ⅩⅩⅦ,最后通过迭氮化物法与五肽V_b缩合,亦得相同的十二肽Ⅱ.由这两种方法直接合成的十二肽Ⅱ,其质量较皂化所得为优,并已用于牛胰岛素A链的合成与结晶牛胰岛素的半合成和全合成。五肽Ⅴ和七肽ⅩⅩⅥ都曾各按二条不同的路线合成,而得到相同的产物,本文报导的合成肽段均经分析证明为化学纯的均一物质。  相似文献   

3.
MCArdle和Akker等人分别合成了[π-C_5H_5Ni(PPh_3)_2)SnCl_3·S[S=CH_2Cl_2,(CH_3)_2O)租[π-C_5H_5Ni(PPh_3)_2]F等化合物.本文报告七个新的氢硼酸根(B_(12)H_(12)~(2-)、B_(10)H_(10)~(2-)、B_(11)H_(14)~-、B_3H_3~-、B_(10)Cl_(10)~(2-)B_(10)H_2Br_8~(2-)、B_(10)H_4I_6~(2-))的π-一环戊二烯基双(三苯基膦)镍(Ⅱ)的合成和性质研究。  相似文献   

4.
本文叙述带保护基的牛胰岛素A链氨端五肽Ⅰ(N-苄氧羰基甘氨酰-异亮氨酰-缬氨酰-γ-叔丁酯谷氨酰-谷氨酰胺酰肼基甲酸叔丁酯)及九肽Ⅱ(N-苄氧羰基甘氨酰-异亮氨酰-缬氨酰-谷氨酰-谷氨酰胺酰-S-苄基半胱氨酰-S-苄基半胱氨酰-丙氨酰-丝氨酰脐)的合成。Ⅰ是由已知三肽Ⅲ(N-苄氧羰基异亮氨酰-缬氨酰-γ-叔丁酯谷氨酸乙酯)经二种不同的合成步骤分别缩合而得,五肽Ⅰ经三氟乙酸脱去γ-叔丁基和N-叔丁氧羰基后与已知四肽Ⅷ(S-苄基半胱氨酰-S-苄基半胱氨酰-丙氨酰-O-乙酰丝氨酸甲酯溴氢酸盐)借迭氮法缩合而得九肽酯Ⅸ再经肼解而得九肽肼Ⅱ。合成的三肽、四肽、五肽和九肽的化学纯度曾经纸层析、纸电泳、元素分析及氨基酸组成分析证明,其光学纯度(除九肽Ⅱ和Ⅸ外)皆曾经亮氨酸氨肽酶水解及水解物的氨基酸组成测定证明为L型,九肽Ⅸ是由光学纯L型的肽Ⅰ与Ⅷ经迭氦法缩合而成,因此Ⅸ以及Ⅱ很可能为光学纯L型。  相似文献   

5.
稀土十二氢十二硼酸与2,2′-联吡啶-N,N′-二氧化物反应,或稀土氯化物与2,2′-联吡啶N,N′-二氧化物及十硼十氢双四乙基铵或Et_4NB_(10)H_9NH_2COC_3H_7反应,制取八个新型稀土配合物。经元素分析、红外光谱、紫外光谱、摩尔电导测定及X射线衍射分析对配合物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2,2′-联吡啶N,N′-二氧化物以两个氧原子与稀土螯合。含[B_(10)H_9NH_2COC_3H_7]~-配合物中,它通过羰基氧与稀土配位。配合物热稳定次序为:[B_(12)H_(12)]~(2-)>[B_(10)H_9NH_2COC_3H_7]~->[B_(10)H_(10)]~(2-)配合物。  相似文献   

6.
钴(Ⅱ)-丁二酮肟-亚硝酸盐体系极谱催化波的机理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氨性底液(pH8)中,钴(Ⅱ)-丁二酮肟(DMG)-亚硝酸盐体系产生高灵敏的极谱催化波.利用吸附伏安法,测定下限可达1×10~(-11)mol·dm~(-3)Co.我们用多种电化学方法和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证明,吸附在汞电极表面的[NH_4]_2[Co(DMG)_2(NO_2)_2]是有很高电活性的混配化合物,在复杂的电还原过程中,不仅 Co(Ⅱ)和 DMG 被催化还原,而且 NO_2~-也被催化还原,从而产生很大的催化电流,本文再一次证明,“活性钴”在催化波的形成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La_6NiSi_2S_(14)与La_6CoSi_2S_(14)单晶是利用助熔剂法在1100℃下合成的。它们皆属于六方晶系,P6_3空间群。a=10.293(1)[10.290(2)] A,c=5.744(1)[5.763(2)]A,Z=1。627[629]条反射(I≥2.5σ(I))参加计算,R=0.0363[0.0781]。La在扭曲的二帽三角棱柱内,与S八配位,La-S平均键长为2.990[2.992]A。Ni[Co](处于B位)在三角反棱柱里,与S六配位,Ni[Co]-S健长三个是2.559[2.529]A,其余三个为2.650[2.679]A,其占有率约为1/6。Si(处于C位)在四面体内,与S四配位,在Si-S键长中三个是2.130[2.146]A.第四个键长是2.098[2.093]A。  相似文献   

8.
用溶剂热法合成了2个以5-(4-(2,6-二(2-吡啶基)-4-吡啶基)苯氧基)间苯二甲酸(H_2L)为配体的金属-有机配位聚合物:{[NiL(H_2O)]·H_2O}_n(1),[Cd L(phen)]_n(2)。通过X-射线单晶衍射,元素分析和红外光谱进行了结构表征。结构分析表明,在1中,L~(2-)配体的2个羧基氧原子桥连相邻的2个Ni(Ⅱ)离子,形成平行于a轴的一维链,链间则通过吡啶氮原子与金属离子连接,最终形成具有(4,4)-连接三维网络结构。在2中,Cd(Ⅱ)为七配位的单帽三棱柱几何构型,L2-配体通过2个羧基和1个吡啶基与3个中心金属Cd(Ⅱ)相连,形成(3,3)-连接的二维层面结构,又通过面间的π…π堆积作用形成了3D超分子结构。测定了配位聚合物的热稳定性和2的荧光性质。  相似文献   

9.
在水热条件下,以[PMo_(12)O_(40)]~(3-)为模板,合成了一个例新型二维层状化合物[Dy(BMBCP)(H_2O)_4]·[PMo(12)O_(40)]·2.75H_2O[HNU-7,H_2BMBCP·Cl_2=1,4-双(4-羧酸吡啶基-1-亚甲基)苯二氯],并通过X射线单晶结构解析、红外光谱(IR)、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光谱(ICP)、X射线粉末衍射(XRD)和荧光光谱对该化合物结构进行表征.由于客体分子[PMo_(12)O_(40)]~(3-)与配体BMBCP中的N+之间存在静电吸引力,导致了-Dy2簇-BMBCP-Dy2簇-交替排列的螺旋链的形成.左手螺旋链和右手螺旋链通过共同的Dy2簇进一步构筑成层状的4,4-网格结构.  相似文献   

10.
用1-丁基苯并咪唑和对苯二甲酸与Zn(NO3)2.6H2O或Cu(NO3)2.3H2O反应合成了两个锌(Ⅱ)和钴(Ⅱ)的一维配位聚合物[Zn(L)2(TP)]n(1)和[Cu(L)2(TP)]n(2)(L=1-丁基苯并咪唑,TP=对苯二甲酸根)。配位聚合物1和2通过C-H…O或O-H…O氢键形成了二维超分子层。测定了L,1和2的荧光发射光谱。  相似文献   

11.
甘氨酰甘氨酸-铜(Ⅱ)-多吡啶配合物合成、表征及SOD活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合成了2个三元甘氨酰甘氨酸-铜(Ⅱ)-多吡啶型配合物:[Cu(Gly-sly)(DPPZ)]·2H2O(1)和[Cu(Gly-gly)(TATP)]·2H2O(2)(Gly-gly=甘氨酰甘氨酸,DPPZ=二吡啶并[3,2-a;2',3'-c]吩嗪,TATP=1,4,8,9-四氮三联苯),并由元素分析、红外光谱、紫外.可见光谱以及摩尔电导率测定对其进行了表征.应用改进的氯化硝基四氮唑蓝光照还原法研究了这些配合物[Cu(Gly-gly)(Phen)]·3H2O(3)(Phen=1,10-邻菲咯啉)在水溶液中催化超氧阴离子自由基(O2)歧化分解(SOD)的活性,用循环伏安法研究了配合物的电化学性质.结果表明,3种配合物均具有良好的SOD活性,表观催化速率常数分别为1.08 × 107,1.11×107和1.20×107L/mol·S.  相似文献   

12.
端氨基聚(醚-氨酯-酰胺)配体及磁共振成像造影剂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设计合成了一种端氨基聚(醚-氨酯)PEU-((CH2)6NH2)2(Ⅱ),以Ⅱ为原料制备端氨基聚(醚-氨酯-酰胺)PEU/DTPA共聚物造影剂配体(Ⅲ).Ⅲ的特点为(1)大分子配体的端基为—(CH2)6—NH2,柔性间隔基较长,可克服较大的空间位阻,与靶向性物质(如靶向多肽、蛋白质)反应;(2)原料Ⅱ为采用聚氨酯反应制备,亲水亲油链段长短、种类可控性好,实验条件简单;(3)端氨基可以在温和条件下与多肽等反应.大分子配体Ⅲ与Gd3+络合制备了相应的Gd3+配合物(Ⅳ),研究了Ⅳ的弛豫性能,磁共振成像(MRI)结果表明,合成的造影剂Ⅳ纵向弛豫速率(R1)与医用造影剂钆喷酸葡胺Gd-DTPA相比提高了38.40%,在裸鼠肝脏内信号增强率在0.1、6、12、24 h分别是Gd-DTPA最大信号增强的1.5、3、1.8和1.3倍,在体内的半衰期明显延长.用IR、NMR、GPC、官能团滴定、ICP等方法表征产物.  相似文献   

13.
合成了五个以草酰胺为桥联的新型三核配合物[Cu(oxpn)]2Ln(SCN)_3·xH_2O,oxpn为N,N′-二(3-氨丙基)草酰胺根阴离子,Ln为Pr,Nd,Gd,Tb,Dy。测定了[Cu(oxpn)]_2Gd(SCN)_3·1.5H_2O的变温磁化率,求出交换积分J(Cu-Gd)为1.12cm~(-1)和J(Cu-Cu)为-1.62cm~(-1)。表明,Cu(Ⅱ)和Gd(Ⅲ)离子间有弱的铁磁性超交换作用。  相似文献   

14.
采用水热法合成了2个化合物{[Cu2(Hpimdc)(4,4′-bpy)]·H2O}n(1)和[Mn3(pimdc)2·6H2O]n(2)(H3pimdc=2-丙基-4,5-咪唑二甲酸,4,4′-bpy=4,4′-联吡啶),并对2个化合物进行了红外、元素分析、晶体结构和热稳定性分析。晶体结构分析发现化合物1之中的H3pimdc和4,4′-bpy交替与铜(Ⅰ)配位形成一维链线性铜(Ⅰ)配合物。沿a轴和(100)面去观察,2个一维链分子通过游离水连接而形成1个"U"型拓扑结构。而化合物2通过2-丙基-4,5-咪唑二甲酸链与锰(Ⅱ)连接为三维的网状结构。沿b轴方向,三维结构中存在交替的左/右手螺旋状二维结构。  相似文献   

15.
线型1,2-邻二萘醌-1-肟(1-nqo)钌配合物的合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报道了含C_(16)长碳链线型1,2-邻二萘醌-1-肟(1-nqo)钌配合物trans-,cis- 及cis-,cis-[Ru(1-nqo)_2(CO)(spy)] (3)及(4)含C_(18)长碳链线型1-nqo钌配合 物cis-,cis-[Ru(1-nqo)_2(CO)(opy)] (5),trans-,trans-[Ru(1-nqo)_2(opy) _2] (6)的合成。利用红外、FAB质谱、核磁共振氢谱及紫外-可见吸收光谱表征配 合物的结构,利用~1H-~1H偶合二维核磁技术对核磁共振峰进行指认。  相似文献   

16.
通过水热方法 ,采用3-羧基苯氧乙酸(3-H2CPOA=3-carboxyphenoxyacetatic acid)和phen(phen=1,10-phenanthroline)与Cd(OAc)2.2H2O反应,合成了一个具有一维双链结构的配位聚合物[Cd(3-CPOA)(phen)]n(1),并对其结构和荧光性质进行了研究。结构分析结果表明该聚合物的晶体属于单斜晶系,C2空间群。2个镉(Ⅱ)离子、2个3-CPOA2-配体和2个phen配体形成了1个[Cd2(3-CPOA)2(phen)2]环,这些环通过镉(Ⅱ)离子与3-CPOA2-配体的配位作用形成了1个一维双链结构。链与链之间又通过C-H…O氢键作用形成了1个三维的配位框架。研究表明,该聚合物在室温下能发出很强的蓝色荧光。  相似文献   

17.
合成了一种新的砷-钒-氧簇合物(H2en)6[As8V14O42(SO4)]28H2O(en为乙二胺),用元素分析、IR和TG-DTA等手段进行了表征,并用X射线衍射法测定了晶体结构。结果表明, 该晶体属单斜晶系,P21/c空间群,晶胞参数a = 20.9235(4),b = 11.9382(2),c = 43.5783(6) 牛琤 = 102.13,V = 10642.1(3) ?,Z = 4,Mr = 4678.01,Dc = 2.920 g/cm3,F(000) = 8944,m = 7.437 mm-1,R = 0.0735,wR = 0.1361。结构测定表明,结构中2个簇阴离子{[As8V14O42(SO4)]6-}与有机铵阳离子[H2en]2+之间靠静电作用相结合,同时与H2O通过氢键构成无限的三维骨架结构。  相似文献   

18.
本文合成了钼硫原子簇新化合物(NH_4)_4[Mo_3(NO)_4S_(13)]·3H_2O,并用X射线单晶衍射法测定了晶体结构.晶体属三斜晶系,空间群C_i~1—P_1~-,晶胞参数:a=9.535(2)A,b=9.740(2)A,C=15.795(4)A,a=89.85(2)°,β=91.80(2)°,r=99.37(1)°,V=1446.6A~3,Z=2.1903个衍射点参与修正,最终偏差因子R=0.075,R_ω=0.074.此化合物中硫和钼的结合状态是多种多样的.中心两个硫原子分别和三个钼成键,构成三角双锥.除了过硫配位基S_2~(-2)外,还有三个硫原子组成的多硫链.钼原子的配位数为7,采用稍有畸变的五角双锥构型.和钼配位的三个NO基,Mo—N—O是直线型的;和多硫链结合的NO基,S—N—O是弯曲型的。  相似文献   

19.
氨性底液中钴(Ⅱ)-丁二肟体系[Co(Ⅱ)-DMG]在汞电极上有一灵敏的还原峰.等解释此峰是Co(Ⅱ)和DMG的配合物Co(II)A_2作催化剂的氢催化波.Nurnberg等认为所述实验条件下氢的超电势降低这么多是值得怀疑的.最近Weinzierl等提出此峰是Co~(2+)催化了DMG的还原.这些作者均未对判断机理的重要论据(最终产物和中间产物)进行过研究.我们对此体系[0.1mol·dm~(-3)NH_3/NH_4Cl,1×10~(-4)mol·dm~(-3)DMG,Co(Ⅱ)]在悬汞电极(HMDE)上反应的反应物、中间产物、最终产物、可逆性及动力学参数进行了详细的研究.得出的机理与上述作者提出的不同.  相似文献   

20.
合成了3种新的纤维素苯基氨基甲酸酯类衍生物:纤维素-[2,3-二苯基-6(3,5-二氯苯基)]氨基甲酸酯、纤维素-[2,3-二(4-甲基苯基)-6-(3,5-二氯苯基)]氨基甲酸酯及[2,3-二(4-氯苯基)-6-(3,5-二氯苯基)]氨基甲酸酯,并将其涂敷在氨丙基硅胶表面制备 HPLC 手性固定相.利用<'1>H 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