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高次谐波示波计时电位法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郑建斌  朱俊杰 《分析化学》1994,22(7):748-751
本文提出了高次谐波示波计时电位法。ET,dE/dt-t曲线的二次或三次谐波信号可以利用由双T滤波器构成的选频放大器获得,谐波幅值使用万用表测量,讨论了直流电流大小和溶解氧对高次谐小谐波幅值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谐波示波图的重现性良好,谐波幅值与去极剂浓度有线性关系。  相似文献   

2.
设计合成了三种具有不同主链化学结构的二阶非线性光学功能化环氧聚合物,并对其化学结构进行了表征,考察了聚合物近程结构对材料极化后二次谐波产生弛豫特性的影响。极化后线型聚合物链节的扭转弹性回复是二次谐波产生弛豫的主要原因,在温度处于Tg 以下或Tg 附近时玻璃化转变温度的高低决定了二次谐波产生弛豫的快慢;聚合物交联后有助于提高二次谐波产生的稳定性,但此时聚合物单个链节结构的柔顺性成为影响二次谐波产生弛豫的主要原因,刚性越大,材料将具有更稳定的二次谐波产生性能。极化聚合物的二次谐波产生弛豫过程非常复杂,需要综合考虑聚合物材料的近程和远程结构因素。  相似文献   

3.
报道了亚相中KI对纯的及混合的半花菁衍生物E-N-二十二烷基-4-[2-(4-二乙氨基)苯乙烯基]氢溴酸吡啶嗡单分子层膜的π-A曲线、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及二次谐波产生的影响,并探讨了其物理机制,当KI浓度加大时,分子有效二阶非线性极化率β随之增大并始终伴随着吸收峰的红移,分子电荷分布的改变及激发态能量的减小导致二次谐波近共振增强效应是分子有效β值增大的主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4.
设计合成了三种具有不同主链化学结构的二阶非线性光学功能化环氧聚合物,并对其化学结构进行了表征,考察了聚合和近程结构对材料极化后二次谐波产生驰豫特性的影响。极化后线型聚合物链节的扭转弹性回复是二次谐波产生驰豫的主要原因,在温度处于Tg以下或Tg附近时玻璃化转变温度的高低决定了二次谐波产和驰豫的快慢;聚合物交联后有助于提高二次谐波产生的稳定性,但此时取合物单个链节结构的柔顺性成为影响二次谐波产生驰豫的  相似文献   

5.
利用二次谐波产生(SHG)方法研究了中心对称分子稀土夹心双酞菁铥(TmPc2) Langmuir-Blodgett (LB)膜二阶非线性光学特性, 测量了二次谐波强度随入射基频光入射角的关系, 并对其二阶非线性产生机制进行了讨论. 实验结果表明, TmPc2分子LB膜具有较好的二次谐波信号, 二次谐波信号强度的最大值在基频光入射角为45°的地方, 其二阶非线性极化率χ(2)和分子超极化率β分别为1.152×10-8和1.905×10-30 esu. 通过测量样品二次谐波信号的偏振特性, 并与理论分析相比较, 得出其二阶非线性起源于电四极子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6.
创立了一种新的可以检测二甲硝咪唑含量的化学发光分析方法。此方法的检出限(3σ)为5×10^(-5)mol/L,二甲硝咪唑的浓度在5×10^(-5)~1×10^(-2)mol/L区间内与化学发光信号值呈现较好的线性关系。在优化实验条件下,测定11次相同浓度的二甲硝咪唑溶液含量,获得此方法的标准偏差为1.8%。采用该方法对重庆市大学城片区管网水进行加标回收,回收率为96.0%~103.0%。结果表明,此方法可以运用于二甲硝咪唑含量的检测。  相似文献   

7.
创立了一种新的可以检测二甲硝咪唑含量的化学发光分析方法。此方法的检出限(3σ)为5×10~(-5)mol/L,二甲硝咪唑的浓度在5×10~(-5)~1×10~(-2)mol/L区间内与化学发光信号值呈现较好的线性关系。在优化实验条件下,测定11次相同浓度的二甲硝咪唑溶液含量,获得此方法的标准偏差为1.8%。采用该方法对重庆市大学城片区管网水进行加标回收,回收率为96.0%~103.0%。结果表明,此方法可以运用于二甲硝咪唑含量的检测。  相似文献   

8.
采用分子动力学方法对不同温度(25-120 ℃)及碱浓度(1:100-1:5, 摩尔比)下NaOH和KOH溶液中的氧气进行了模拟. 本文考察了NaOH及KOH溶液中溶剂-溶剂、氧气-溶剂及氧气-溶质的径向分布函数, 并采用爱因斯坦方程从均方位移曲线中计算得到了氧气及溶质离子的扩散系数. 结果显示随着碱浓度的升高, 氧气扩散系数逐渐减少; 在相同条件下, 氧气在NaOH溶液中扩散系数小于在KOH溶液中的扩散系数; 溶质离子扩散系数的变化规律与氧气一致. 通过与现有实验结果对比, 发现了分子动力学方法的可靠性及用于研究实验受限领域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9.
李振  黄成  花建丽  黄兵  秦金贵  杨洲  叶成 《化学学报》2004,62(4):410-413
采用后功能化的方法合成了两种含有砜基吲哚二阶非线性光学发色团侧基的聚硅氧烷分子,通过核磁、红外、紫外-可见、示差扫描量热分析等手段对所得的聚合物进行了表征.此合成方法简便易行,易于产物的分离提纯,为二阶非线性光学材料的合成提供了一种新方法.通过二次谐波产生(SHG)方法测得该聚合物的二阶非线性光学系数d33值分别为21和17pm/V.  相似文献   

10.
Pt/Al2O3蜂窝状催化剂上NO选择性催化还原反应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多次涂层和浸渍法制备了蜂窝状Pt/Al2O3催化剂,并在高空速和大气体流量条件下对无梯度循环式反应器和积分反应器上催化剂的活性进行了比较。同时采用循环式反应器对动力学数据进行了测定。根据Langmuir-Hinshelwood模型和实验结果,推测了NO-C3H6-O2体系的SCR反应机理,并导出了NO和C3H6反应速率的数学表达式。据此所计算的理论模拟值能够与实验值很好地吻合。实验结果表明,氧气浓度对NO和C3H6的反应速率有明显的影响,二者均随着氧浓度c (O2)的增加达到峰值,再增加氧气浓度时,C3H6的反应速率r(C3H6)保持不变,而NO反应速率r (NO)却下降,而且下降的程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加剧。同时,随着氧气浓度增加,r (NO)达到最大值时的温度亦随之下降。  相似文献   

11.
研究了一种利用空气电极电化学制氧方法以及隔膜和阴阳极间距对氧气纯度的影响.试验中由KMnO4氧化法测定电解液中HO2-离子的浓度,铜氨溶液吸收法测定氧气纯度.实验表明,使用适当隔膜,在电流密度为80mA/cm2下,系统可连续运行500h以上,氧气纯度在99.8%以上,电化学反应包括4e历程和2e历程,其中2e历程约占31%~44%.  相似文献   

12.
白林  陈媛 《化学教育》2014,35(21):62-63
使用二氧化锰@氧化铝固载催化剂,在启普发生器中催化分解过氧化氢制备了纯净的氧气。研究了催化剂的制备方法、催化性能及重复使用,收到了满意的效果。该实验方法简便,制取氧气随机可调,为实验室制取氧气提供了一种绿色方法。  相似文献   

13.
高场非对称波形离子迁移谱(FAIMS)是一种利用非对称电场对气相分子进行分离检测的高灵敏度快速检测技术,超高的非对称波形电场是其迁移区的核心,非对称射频电场的幅值显著影响FAIMS的检测性能.实验以对二甲苯为样品,分析了非对称射频电场幅值对FAIMS检测性能的影响,实验表明随着射频电场幅值增大,检测灵敏度降低而分辨率增...  相似文献   

14.
从铜酞菁的衍生物(copper tetra-tert-butyl phthalocyanine, CuttbPc) LB 膜与金属(Al)界面处观察到较强的光二次谐波信号. 初步认为其原因是界面上所形成的空间电荷感应电场打破了分子原有的对称性. 运用四层物理模型来分析界面中的非线性光学过程, 计算出二次谐波信号强度与膜厚、偏振角及入射角的依赖关系, 与实验数据符合较好. 研究结果表明, 光二次谐波信号的产生与界面静电现象有密切关系, 可作为检测界面空间电荷感应电场、揭示其产生物理机制的有力工具.  相似文献   

15.
从铜酞菁的衍生物(copper tetra-tert-butyl phthalocyanine,CuttbPc)LB膜与金属(A1)界面处观察到较强的光二次谐波信号.初步认为其原因是界面上所形成的空间电荷感应电场打破了分子原有的对称性.运用四层物理模型来分析界面中的非线性光学过程,计算出二次谐波信号强度与膜厚、偏振角及入射角的依赖关系,与实验数据符合较好.研究结果表明,光二次谐波信号的产生与界面静电现象有密切关系,可作为检测界面空间电荷感应电场、揭示其产生物理机制的有力工具.  相似文献   

16.
邓罡华  王鸿飞  郭源 《化学进展》2012,(10):1865-1879
水及电解质溶液界面在物理、化学、环境及生物等各种过程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百年来科学家用各种实验及理论方法研究水及电解质溶液界面,试图理解其界面的结构及动力学。最近的实验和理论研究表明离子能够影响电解质水溶液界面结构,可极化性大的阴离子甚至会在界面富集。本文综述了我们研究组近年来利用二阶非线性光学方法--非共振的二次谐波与和频振动光谱研究水及电解质溶液界面的进展。首先我们研究了空气/纯水界面非共振二次谐波信号的来源,研究结果证明了空气/纯水界面非共振二次谐波信号完全可以归结为电偶极贡献,为此方法在电解质溶液界面的研究奠定了基础。同时,用偏振及对称性分析对空气/纯水界面和频振动光谱峰进行了归属,提供了纯水/空气界面结构新的物理图像。在此基础上,我们对几种电解质水溶液界面进行了深入研究,结果证明不仅可极化性大的离子会在水界面富集,并使界面层增厚,可极化性小的阴离子对界面层厚度也有影响,甚至阳离子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界面水分子结构。  相似文献   

17.
合成了一种含邻苯二胺的偶氮染料, 同时邻苯二胺在氧气存在条件下与一氧化氮(NO)反应生成苯并三氮唑结构, 可很好地吸附在纳米银的表面, 产生强表面增强拉曼光谱(SERS), 实现溶液中NO的检测. 实验中考察了染料浓度、纳米银溶胶团聚和溶液pH值等因素的影响. 实验结果表明, 随着NO的加入, 体系的SERS信号在1200~1700 nm之间发生了明显的变化, 其中在1300 nm左右新出现一个很强的峰. 该方法检测灵敏度可达到10-8 mol/L, 且适应的pH值范围在4.5~7.5之间, 符合生理环境要求.  相似文献   

18.
非相干的超瑞利散射(HRS)技术是20世纪90年代发展起来的用于测定分子发色团一阶超极化率β的有效工具。由于它与惯用的相干二次谐波发生(SHG)和电场诱导二次谐波发生(EFISHG)技术相比较,不受样品的尺寸、取向和/或电荷的限制,因此近四五年来被使用来测定无机纳米粒子的一阶超极化率,并取得了一些重要的结果。文章介绍了HRS技术的一般原理、实验装置及数据处理方法。根据目前报导的实验结果,并结合我们的工作,探讨了纳米粒子超瑞利散射的几种可能机制:表面贡献、类体相贡献、聚集体贡献、共振增强的贡献以及粒子表面静电场和溶剂场的贡献,其中特别强调了表面贡献。指出用HRS技术研究纳米粒子二阶光学非线性这一新的领域正逐步吸引越来越多的科学家的兴趣,将成为非线性光学和纳米科学交叉领域的一个热点。  相似文献   

19.
采用溶胶一凝胶法制备纳米TiO2薄膜电极,提出了一种简便、快速测量化学需氧量(COD)的方法.分别以葡萄糖、邻苯二甲酸氢钾(KHP)为COD检测的标准物,考察了TiO2薄膜的光催化行为,并与传统方法进行比较.实验结果表明,葡萄糖对紫外光几乎没有吸收,在葡萄糖的电解质溶液中,COD与光电流有很好的一元二次关系;KHP对紫外光有吸收,在KHP的电解质溶液中,当COD浓度大于50mg/L时,随着COD浓度的增加,光电流降低.引入了单位光强度引起的电流响应(E)这一变量,该传感器的单位光强度引起的电流响应E与COD值在15.0-300mg/L范围内有很好的一元二次关系,相关系数为0.9999,并且不同样品在薄膜电极上的E呈现很好的线性关系.该传感器对水样的测量结果与传统方法测量结果相吻合.  相似文献   

20.
李胜利 《广州化学》2019,44(1):30-35
为探究O_2/CO_2气氛下藻类生物质燃烧SO_2排放特性,对三种典型的藻类生物质进行了实验研究,着重分析了温度和氧气浓度对燃烧过程中SO_2排放特性的影响,结果显示总体上,在O_2/CO_2气氛下燃烧,三种藻类生物质SO_2的初始排放峰值和总的释放量均随着温度和氧气浓度的升高而升高。然而值得注意的是,在相同的氧气浓度下与空气气氛相比,SO_2生成量均得到了有效的降低,小球藻、浒苔和马尾藻的降低幅度分别为58%、47%、86%。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