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初中物理"探究晶体非晶体熔化实验"这类实验中,由于实验条件苛刻,实验现象不理想,导致真实的实验较难开展.文章以这一实验教学为例,将信息技术融合到日常教学之中,采用NOBOOK物理实验软件的虚拟仿真实验模式,探究海波与石蜡的熔化特性.模拟利用普通温度计与温度传感器测量晶体与非晶体熔化时的温度变化规律.虚拟仿真实验既克服了传统实验的不足,又极大地提高了课堂效率和实验的教学效果,能为线上教学提供较理想的参考方案.  相似文献   

2.
针对晶体熔化和凝固实验的难点及不足,采用间歇式加热的方法来探究晶体熔化和凝固实验.通过实验数据可以看出,晶体在熔化和凝固时,温度保持一段时间不变,基本上揭示了晶体熔化和凝固时的客观规律.  相似文献   

3.
苏科版八年级物理第二章第三节"熔化和凝固"一节中安排了探究活动———"探究冰、蜡烛的熔化特点"的实验,可是"冰熔化"实验并不容易成功.首先在于实验的背景,按照教学进度,此节内容  相似文献   

4.
吴爱华 《物理通报》2012,(11):81-82
物理实验是学生感受物理思想、领悟物理科学精髓的最主要、最有效的途径之一,让全体学生参与并自主完成相关物理实验是教材编撰者及物理教师的努力目标,《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二章第3节"熔化和凝固中探究熔化和凝固的特点"是初中物理教学中比较难做的实验之一,许多教师都把这个实验改成了演示实验.原因是该实验的目的是使学生通过  相似文献   

5.
张之麒 《物理实验》2002,22(5):34-34
对晶体熔化和凝固实验的实验装置和加热方式进行了改进,提出了控制实验时间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晶体熔化实验的一种新设计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介绍了用冰做晶体熔化实验的新方案.  相似文献   

7.
学生亲自观察体验晶体在熔化与凝固的过程中虽然吸热或放热但并不升温或降温这一事实很有意义.然而,这个实验不易成功,主要原因是萘受热不均匀.因此,常采用搅拌或加入热的良导体等办法解决这一问题.改进之后,实验虽有所改善但还是不甚理想.下面介绍一个制作容易,操作简单,实验可靠的改进实验.  相似文献   

8.
针对萘熔化和凝固实验的不足,采用了在萘中掺入金属丝的方法使萘均匀传热,并用热电传感器控制实验温度,得到了萘熔化和凝固过程温度随时间变化的数据,较好地反映了晶体的熔化和凝固规律.  相似文献   

9.
"纳米晶体性能"实验研究性教学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介绍了围绕玻璃中CdSeS半导体纳米晶体的生长、量子受限效应和光学非线性等系列实验组成的"纳米晶体性能"研究性实验教学模块的内容、教学要求和教学理念.  相似文献   

10.
陈晓艳 《物理通报》2015,34(11):83-84
本文采用D I S数字化信息系统对晶体的熔化与凝固实验进行了研究. 在按照初中物理教材的实验安 排, 用海波水浴加热法测量晶体的熔化曲线的基础上, 本文做了两个改进, 一是选择用水替代海波, 先让水凝固成 冰, 然后再利用空气浴法让冰在空气中自然熔化, 从而测量冰的凝固与熔化过程温度 时间曲线( 即凝固曲线和熔 化曲线) , 全程观察冰的凝固与熔化过程其温度及状态的变化; 二是采用D I S温度传感器来替代液体温度计人工测 量温度, 实时记录了冰的凝固曲线和熔化曲线. 实验结果表明, 采取上述改进后, 既提高了该实验的准确性、 可靠性 和直观性, 也增强了实验的说服力  相似文献   

11.
宋凌蕊 《物理通报》2009,(10):59-60
观察晶体的熔化实验是中学物理的重要实验之一.笔者从事初中物理教学工作十多年,多次利用海波做该实验,但是几乎很难成功.许多老师将原因归结为:一是海波在加热搅拌时受热不均匀;二是该晶体纯度不够.难道该实验不成功真的是以上两个原因导致的吗?笔者通过查阅资料和多次实验,对以往失败原因进行探究.  相似文献   

12.
利用海波代替萘做晶体熔化实验,避免了禁蒸气对师生健康的影响.由于海波不是常见物质,一般中学制备并不容易.霜是水的晶体,制备比较容易,用它来代替海波做晶体熔化实验效果也很好.实验的方法是:将从冰箱冷冻室得到的软霜约20克迅速加入一预先放有温度计的试管内,调整温度计位置,使玻璃泡处在霜的正中,用手握住试管下部给霜加热.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霜的温度达到0℃吸热熔化,熔化过程中吸热(手感到发凉),但温度计示数不变.霜全部熔化后,温度计示数才上升.实验表明,晶体的温度升高到熔点才吸热熔化,整个熔化过程中吸热温…  相似文献   

13.
韩一龙 《物理》2013,42(3):160-169
晶体的熔化和结晶尽管有上百年的研究历史,但还缺乏基础层面上的理论,实验上则难以看到晶体内部单分子的运动.近二十年来,均匀微米大小的胶体粒子为研究这些问题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实验平台.通过光学显微镜可以直接观察胶体粒子组成的晶体的表面和内部,研究相变在最初小尺度上的成核过程,并用图像处理得到单个粒子的运动轨迹,为复杂的结晶和熔化过程提供了丰富的微观信息.  相似文献   

14.
实验探究是科学课堂的重要组成部分,让学生通过对实验的设计、操作和分析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技能水平,是科学教学的重要手段.然而,面对许多随堂实验在多种不利因素下产生局限陛时,教师不得不舍本逐末,寻找其他替代的方法.就"物质熔化和凝固"的实验部分教学而言,普遍存在如下两种现象:(1)日常教学用"嘴巴实验"或"媒体实验"代替;(2)公开课,基于本演示实验现象能见度差、可以自圆其说的特点,用"演示实验"配合媒体进行.  相似文献   

15.
张志 《物理通报》2009,(7):63-63
在研究固体熔化过程规律的实验中,常由于冰或海波熔化太快,实验读数实时性差,导致实验结果存在较大误差.  相似文献   

16.
李科敏 《物理通报》2011,40(7):55-57
以覆杯实验为探究对象,设计并组织了一次科学探究.在探究的过程中,学生不仅可以获得科学知识、训练实验技能、体验探究过程,还可以通过相互合作与交流,培养团队协作精神和提高语言表达能力,从而促进"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教学目标的和谐统一.  相似文献   

17.
董永华 《物理通报》2012,(10):92-94
评估是物理探究实验中不可缺少的一个环节,是学生对整个实验过程的反思.通过评估,学生要能够发现探究过程中的错误和不足,能对实验进行改进并提出新的问题.新课程标准对评估能力的基本要求是,学生要有"评估探究过程和探究结果的意识,能注意假设与探究结果间的差异,能注意探究活动中未解决的矛盾并发现新的问题,尝试改进探究  相似文献   

18.
一、晶体各向异性的实验现用高中物理教材甲种本第二册73页,有如图1所示的甲与乙两个实验.图(甲)是云母片上熔化了的石蜡成椭圆形;图(乙)是玻璃板上熔化了的石蜡成圆形。两个实验对比,说明晶体(云母)在不同方向上的导热性是不相同的,  相似文献   

19.
基于固体的熔化和凝固实验的传统做法,结合现代测量技术对其进行了改进,对晶体海波和非晶体石蜡的熔化和凝固进行了全程监控,取得了很好的实验效果并节省了实验时间,提高了实验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20.
本文使用分子动力学方法对金属钨的熔化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分析了钨在熔化过程中的结构、系统内能变化以及表面熔化过程固-液界面变化情况,初步分析了表面熔化现象的机理。模拟过程采用嵌入原子模型(EAM)描述原子间相互作用,模拟结果表明,嵌入原子模型适合于计算固-液相变过程,表面熔化过程是由表面处最外层原子的不稳定性触发的。对于均匀熔化过程,晶体在4700 K下发生固-液相变;对于表面熔化过程,计算获得了不同温度(3800~4800 K)下的熔化速度,拟合出熔化速度公式,得到的表面熔化热力学熔点与已有实验结果基本符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