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伴随着课程改革的推进,涌现出一批以“导学案”为代表的能给教师教学带来极大便利的教学“抓手”.“导学案”,以问题引领教学,让知识和技能在学生的自主探究中生成.文1中呈现的导学案例,结构清晰,思路严谨.笔者将这节“导学案”与一些同题“导学案”进行了对比分析,发现文1的“导学案”中不仅关注学生对新知生成和应用的过程的体验,还特别注重数学认知共性方法的体验.在教学中,如果能紧扣文1中“导学案”的亮点,同时适度调整案例中的教学细节,这则“导学案”的教学应用是应该能够取得较好成效的.现将笔者阅读该文后发现的“导学亮点”及一些建议呈现如下,希望能给您的“导学案”设计带来启示.  相似文献   

2.
张义 《中学数学》2023,(2):89-90
初中数学教学中使用“导学互动”模式在调动学生兴趣、增强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方面有一定的积极作用.本文中对“导学互动”模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应用的必要性及应用路径进行了分析,旨在为教学工作提供一些借鉴.  相似文献   

3.
苏教版高中数学教材“探究·拓展”栏目配置了一些“阅读题”,文章从三个层次阐述了提升“阅读题”教学地位的必要性:关注阅读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选题新颖,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数学热情;最后链接高考,有利于凸显“阅读题”的教学地位.  相似文献   

4.
导学案是引导学生自主求知的方案.而在日常教学中,学案的使用大多成为了一张学生解题的试卷,或者为教材的“分段”翻版,有听课时用一用,没有听课的就扔到了一边,这种流于形式上的导学案现象,造成教与学的脱节,违背了导学案设计的初衷.导学案不单单是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的一个知识流程图,更要承载学生对所学知识产生浓厚好奇心的效能,产生一种揭开神秘“面纱”的驱动力,通过引导学生通过算一算、议一议、推一推等环节经历知识的探究和形成过程,从中有感、有悟,在反思中升华其中蕴含的思想、方法,力求收到授人  相似文献   

5.
沈雯 《中学数学》2023,(22):84-85
在优化教学设计的道路上,教师要善于创造性整合教学内容,通过巧妙的借“题”发挥,促进学生数学思维的自然生长.文章倡导有的放矢微“创”教材,借“题”发挥发展思维,以“三角形的中位线”的教学为例,为发展学生数学思维、提高数学核心素养提供有效的现实路径.  相似文献   

6.
在课程改革全面推进和深入实施的背景下,我校也积极践行课堂教学改革,探索小组合作学习下的导学案教学模式.在教学实践中,教师会遇到一些突出的问题,如,(1)导学案的编写习题化,新知识的生成过程简单直接,学生缺乏深度的思辨;(2)导学案容量大,加重学生的学习负担;(3)课堂上留给学生动笔的时间少.究竟什么样的导学案才能助力高效课堂?什么样的导学案才更符合学生的实际,能让学生真正融入课堂,思维得到发展,数学素养得到提高?这是教师在课堂教学改革中不得不思考的问题,笔者以人教版必修5第二章“数列”复习为例,旨在探究小组合作学习下高中数学复习课的导学案编写策略.  相似文献   

7.
乔凤楼 《中学数学》2012,(20):42-43
数学教学,是以新课程标准为准绳,以教材为依据的教学活动,《新课程标准》中对教师提出明确要求:理解教材的编写意图,体会其中所蕴含的数学思想、方法,抓住时机对学生进行思维训练和辩证唯物主义的教育.而教材的容量有限,是在新课程标准下精选的内容,因此,教师在备课、设计导学案时,就应该认真研读教材,深挖教材,体会编者的意图,挖掘教材中例题,对例  相似文献   

8.
杨琪琪 《数学之友》2023,(14):25-26
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高速发展,课程改革成为了近年来的热门话题,对教学模式进行不间断创新.小学阶段作为大多数学生的启蒙教育阶段,打下良好的基础十分重要.对于“导学互动”而言,是近年来出现的一种以学生产生良性互动的教学方法,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改善学习态度,保证学生能够得到全面的发展.本文基于此,对“导学互动”的教学方法进行了研究,并且以小学数学教学为例,探讨了“导学互动”教学方法在小学数学教学课堂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9.
赵韬 《中学数学》2020,(6):16-17
最近观摩某教研活动,教学内容为七年级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求几何图形的面积.由于这节课是一节专题课,并没有相对应的教材内容,组织方将其定位为习题课教学.执教者把精心准备的导学案在课前发给学生,很多学生拿到导学案之后就埋头进入了"刷题"状态,课堂上虽然也有不少师生互动,但多数停留在比较单一的师生单向对话,属于核对答案式的课堂对话.虽然课后的评课环节是"抬轿戴帽"式的"点赞一片",但笔者总感觉这样的课有点儿封闭,没有实现郑毓信教授所倡导的"深度教学"和"开放教学".以下先简要摘引教师印发给学生的这份导学案中的封闭式问题及教师随后的封闭式教学,然后从这些习题呈现方式谈一些评课意见与相关思考.  相似文献   

10.
郭跃龙 《中学数学》2023,(24):85-87
优秀的班本作业能很好地服务本班教学,符合“双减”政策“减量提质”的理念.班本作业设计讲究源于教材又新于教材、高于教材,关注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针对本班学生现状,兼顾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和兴趣,契合中考需求,能有的放矢、有效地解决“用题量来围堵知识点”的诸多弊端.  相似文献   

11.
用现代数学观把握教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国正 《数学通报》2000,(10):11-12
众所周知 ,教学大纲和教材是教学的主要依据 .教师能否通晓并驾驭教材 ,则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一个关键 .实践证明 ,只有运用现代数学观 ,才能高屋建瓴把握教材 ,搞好中学数学的教学与研究 .平面几何课本有这样一个命题 :“在直角三角形中 ,如果一个锐角等于 30°,那么它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 .”有的教师片面理解课本中“每个命题都是由题设、结论两部分组成” ,以及一些参考资料中 :“‘如果’前面有题设”的说法 ,将上述命题的逆命题写成“如果三角形一个角的对边是另一边的一半 ,那么这个角是直角三角形的一个 30°的角” ,与课本中…  相似文献   

12.
沈震 《中学数学》2021,(3):88-89
对于一线数学教师来说,题组练习应该是热点名词,各个版本的数学教材中都能找寻到它的身影.但笔者发现,在一些研讨课和示范课上,不少教师都能恰到好处地设计题组练习,最大限度地发展学生的数学思考能力,提升学生的思维,而在一些常态课上,题组练习的设计和运用都不尽如人意,有的教师将教学中的“题组”视为一个个孤立的问题,采取蜻蜓点水式教学,无法发挥题组的价值.  相似文献   

13.
数学证明与数学发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些年来 ,人们谈论比较多的是 ,通过观察、实验、归纳、类比等方法获得新的数学命题 .正如波利亚评论数学的二重性时所阐述的那样 :“在创造过程中的数学看来却像一门实验性的归纳科学”[1 ] .国内在中学数学教学中也开始研究“如何教猜想” ,提倡“发现式”教学 ,许多中学数学教学杂志刊登了大量这方面的文章 ,不容置疑 ,这是对传统教学思想的冲击 ,对于提高学生的数学素质 ,培养学生具有一定的创造能力是十分必要的 .但是人们在如何获得数学发现的认识上还存在片面性 ,例如文 [2 ]中说到 :“在即将进入 2 1世纪的今天 ,人们进行研究创造 …  相似文献   

14.
所谓的“导学”策略是指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引导学生主动、热情、高效地投入学习的教学过程.在数学教学中,即体现为根据学生的实际来创设具有启发性、能激发学生求知欲的问题背景,使学生用自己的思维方式来积极思考、主动探索、创新数学知识 目前我校正着力打造智慧课堂,重点以“导学策略”为突破口,有效促动教师加强对导学的研究,让课堂变得更加高效.  相似文献   

15.
<正>1 问题提出在新课标、新教材、新高考的“三新”背景下,基于新教学改革理念的逐步深入,教学改革不断延续创新,课堂教学越来越重视学生的中心地位,关注学生的自主学习,因此倡导学生的深度学习,新的教学形式方案——“学历案”应运而生.“学历案”在继承与发展“教案”“学案”“导学案”等传统教学方案优点的基础上,更多地融入学生自主学习的经历与过程,关注学生的参与度与思维性,逐渐成为“三新”背景下课堂教学与学习中的一种更加科学、合理的文本方案,  相似文献   

16.
我校数学组从 1 998年秋季开始运用“数学学案导学法”的课堂教学模式 ,至今进行了近三年的教改实验 ,取得较好的效果 .本文就课堂教学的模式与实践作一些总结 .1 “数学学案导学法”的界定与理论依据 所谓“数学学案” ,是教师依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和知识经验指导学生进行主动的知识建构而编写的学习方案 .“数学学案导学法”是一种借助数学学案引发学生的自主学习 ,以促使学生主动地进行知识建构的教学模式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 ,学生学习的本质是学生在一定的社会环境下通过自己的经验能动地建构它对客体的认识 .基本观点是 :(1 )学习…  相似文献   

17.
所谓“新概念题”是从教材中引申一些新的概念、符号,要求学生运用所给的新概念或符号作一步的运算、分析、推理来解决问题,需要学生有较强的阅读理解能力、知识迁移能力及综合应用知识的能力.新概念题既能考查学生的运算能力、逻辑推理能力,也能考查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独立获取数学知识的能力,符合“能力立意”的命题思想.另外新概念题还能反映学生进一步学习的潜能,体现了高考的选拔功能.  相似文献   

18.
胡艳 《数学通讯》2023,(5):1-4+7
“说题”是学生通过口头表达对数学问题的认识、理解、解决问题的方法,促进学生对问题进行深入的思考,达到深度学习,学会用数学的语言表达现实世界.课题组成员从数学课堂中的学生“说题”、学科活动中的学生“说题”、假期作业中的学生“说题”三个方面进行了实践探索,改变教学的方式,促使学生深度学习,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减负.  相似文献   

19.
开放型试题在 2 0 0 1年各地中考卷中非常普遍 ,从基础题、解答题到压轴题都有 .这种开放型试题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促进学生更生动、更活泼、更主动地学习 .但是 ,这种题目在我们现行的九年义务教育课本中很少有 ,我在教学中采用变“传统题型”为“开放题型”上做了一点尝试 ,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几何解题能力 ,下面是我在课堂教学中的一些做法 ,仅供大家参考 .1 变条件为开放型条件开放型试题 ,一般可用逆向思维 ,由结论出发 ,逆推出结论成立的条件 .如教材中有这样一个平面几何题“证明 :顺次连接四边形四条边的中点 ,所得…  相似文献   

20.
怎样教学生解数学题,一直是数学教育工作者所思考的重点之一.最近,笔者阅读了某杂志刊登的“自然解法”系列文章,其大多是一题多解的解法介绍,笔者认为大多数学生最近发展区认知水平来源于教材及一些基础题,教师应利用教材及基础题,引领学生对一些综合问题自然生成解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