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28 毫秒
1.
插图是化学教科书的一种重要的表达形式,图文并茂是新课标化学教科书的重要特点之一。本文比较了图表和文字在表达教学内容时的差异,从不同的角度分析了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必修)》的插图的特点及类型,并提出了在化学教学中有效运用插图的策略。希望广大化学教师在化学教学过程中,能重视插图,用好插图。  相似文献   

2.
教科书插图是一种将对象属性、数据特征等直观、形象地“可视化”的手段。中学化学教科书插图中隐含着丰富的隐性知识,常成为学生学习的难点和盲点。在对国内外教科书插图隐性知识研究进行梳理的基础上,本文对鲁科版《化学1》和《化学2》插图中的隐性知识进行统计分析,并提出了外显化、情境化和直观化等教学策略。  相似文献   

3.
肖常磊  李琼 《化学教育》2009,30(7):44-46
采用态度测量等调查方法进行高中学生对化学教科书插图态度的研究,发现除插图的物理特征、图像内容信息、图文结合等方面以外,教师引导对中学生的态度还有显著影响.调查结果表明,为方便学生学习,化学教科书插图设计尚需加强从"教材"向"学材"转变.  相似文献   

4.
教科书插图的不同呈现形式对学生的视觉感官刺激及相关内容的学习效果影响不同。笔者根据学生视觉认知特点,结合认知心理学相关理论和问卷调查,将化学教科书插图的呈现形式分成照片类插图、平面二维图、三维轮廓图、三维立体模型图4类,对此进行对比研究,总结出不同文本内容插图的有效呈现形式,以体现出插图设计的有效性、实用性。  相似文献   

5.
麦裕华 《化学教育》2011,32(3):9-12
采用文本分析法对人教版和鲁科版高中《化学反应原理》教科书中微观表征插图的使用情况进行分析。结果显示,2种版本教科书出现的微观表征插图数目均较少,微观表征插图主题内容均偏重“过程”,均只体现到部分重要主题,而且均缺乏“宏观-微观“表征插图。对如何合理认识微观表征插图的意义及系统规划微观表征插图的使用作出讨论。  相似文献   

6.
微观表征插图是重要的化学教学素材,是学生对三重表征在头脑中加工内化的重要认识媒介。为了能在“化学反应原理”模块教学中更好地发挥微观表征插图的价值,通过内容分析法,对中国人教版高中化学教科书和美国高中化学教科书Chemistry: Concepts and Applications在此模块的微观表征插图设计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显示,2种版本教科书中的微观表征插图在该模块插图总数中的占比较少,呈现最多的主题内容均为过程微观表征;缺少“化学反应的方向、限度和速率”主题的微观表征插图;2者表征的形式水平较高,但美版教材更好地融合了“宏、微、符”3类表征。最后,基于分析结果对教科书“化学反应原理”模块中微观表征插图的设计与使用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7.
廖志刚  袁鑫 《化学教育》2019,40(3):23-28
通过对我国人教版高中化学教科书与美国高中化学教科书《化学:概念与应用》(Chemistry:Concepts and Applications)中“物质结构与元素周期律”部分内容的插图功能进行比较,分析2版教科书中插图的编排特点、呈现方式及功能意图的差异性,为我国后续教科书的插图编排方式改革及形式创新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化学教科书的功能与结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毕华林  刘冰 《化学教育》2001,22(12):5-8,12
本文在分析化学教科书功能的基础上,以现代课程观为指导,从宏观和微观 2个层面对化学教科书的结构进行了初步构建。  相似文献   

9.
曾兵芳  蔡彩芳 《化学教育》2019,40(21):90-95
运用内容分析法对我国改革开放以来40年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6套高中化学教科书中的化学史内容进行分析,研究化学史的总体数量、图像、呈现位置、呈现形式、篇幅、涉及的区域及年代等方面的变化,获得我国高中化学教科书中的化学史在各方面的变化趋势,为教科书中化学史的编写及教学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毕华林  卢巍 《化学教育》2004,25(6):19-23
本文介绍了山东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初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的编写指导思想和特点,并从理论与实践两方面对教科书体系的构建、教科书内容的选择及其组织进行了深入分析。  相似文献   

11.
以目前出版的3种版本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实验化学》为范例,对独立形态的化学实验教科书内容的选择与组织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2.
麦裕华  陈徽  钱扬义 《化学教育》2009,30(8):22-24,80
"图像类比"是通过日常事物或生活情景图像实现类比科学概念的有效学习工具.使用文本分析法探讨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模块教科书中图像类比的使用情况,发现图像类比的使用率低和使用范围狭窄,内部结构简单而良好,具有充分的解释性语句.提出在化学教科书中使用图像类比的3项原则及使用图像类比进行教学活动的建议.  相似文献   

13.
刘竟男  宫丽红 《化学教育》2020,41(13):11-16
以人教版高中《化学1》《化学2》为研究对象,将化学教科书中“潜台词”分为文字中的“潜台词”、表格中的“潜台词”、插图中的“潜台词”3类,对教科书中“潜台词”的作用与功能、类型与呈现知识的方式进行了说明与分析。  相似文献   

14.
通过实验深入研究并解释了教科书普遍介绍的标准氢电极示意图存在的科学性问题。同时指出,教科书中一些代表性的插图或示意图存在印刷错误,含糊不清,甚至严重缺乏科学性等问题,并予纠正。  相似文献   

15.
江家发  曹雨 《化学教育》2020,41(10):105-109
上海文明书局1906年出版的“蒙学系列教科书”是我国第一套完善的蒙学系列教材,对于中国近代教科书的诞生具有里程碑意义。《蒙学化学教科书》作为该系列中的一册,代表着当时化学启蒙教育的最高水平。对该书的出版背景、内容、编排体系及进步意义等方面进行研究,管窥清末化学启蒙教育,对于我国初等化学教育发展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李俊 《化学教育》2003,24(9):12-14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 (九年级 )》(人教版 )继在全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区进行教育实验之后 ,已陆续在全国很多地区推广试用。科学探究是新化学课程标准提倡的重要理念之一 ,因此 ,使用新教科书的许多教师对教科书中如何落实“科学探究”给予了高度的关注。本文结合参加教学实验的教师的反馈信息 ,对教科书中有关科学探究的编写思路、内容与形式进行简要解析 ,并对教学实践中实施科学探究提几点不成熟的建议。1 教科书中“科学探究”的编写思路为了落实科学探究理念 ,教科书的编著者在编制过程中遵循了如下的思路。1.1 …  相似文献   

17.
刘江田 《化学教育》2002,23(10):12-16
本文在研究《全日制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课程标准》)的基础上,对中学化学国家课程标准研制组编写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九年级上册、下册)(以下简称《标准组化学》)的体系结构、体例与栏目、特点与启示等进行了分析,并对教科书的编写和修订提出了建议。《标准组化学》从学生的发展需要构建教科书内容体系,体现化学与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的关系,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加强科学探究活动,提倡多样化的学习方式。这些新的尝试体现了化学课程改革的新理念,反映了《课程标准》的精神和要求,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全面地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相似文献   

18.
清末民初,西方近代化学通过西方传教士和中国学者翻译的化学教科书向中国传播,构建了一个完整的具有各种分支学科的化学体系。  相似文献   

19.
陈徽  钱扬义  邓峰 《化学教育》2007,28(9):15-17,23
重点讨论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化学教科书北京科学和广东教育版中实验探究的呈现方式和教学功能,并对新版教科书今后的编写提出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20.
毕华林  杜明成 《化学教育》2007,28(10):11-13,61
化学基本观念的构建影响着学生理解和应用化学知识的水平,对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具有重要价值。化学教科书的设计,应突出基本观念的构建,精选典型事实和核心概念,引导学生通过深层次的思维活动,促进知识的理解和观念构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