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正交平衡区组设计(或者广义正交表)是一种类似于正交拉丁方(或者正交表)的新设计,但试验次数大幅减少.通过对正交平衡区组设计统计分析模型参数估计的分布特征进行了深入研究.研究发现,在试验数据正态性的情况下,各种参数估计也服从正态分布,并且各种参数的最小二乘估计都是无偏的,得到了各种参数估计的方差和独立性性质.  相似文献   

2.
数学物理方程中的分离变量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讨论了数理方程中的分离变量法,说明了分离变量法实质上是将解按特定的完全正交函数系展开,从而说明直接将解按待定的完全正交函数系展开,然后依方程和边界条件来确定待定的正交函数系及其系数,从而得到其解,用这种“待定函数法”有助于对这种方法的数学本质的认识.  相似文献   

3.
为了更好地搞好这次交流会,促进优化方法与正交设计在四个现代化中发挥出更大的作用.应有关工作者的要求,将在本次交流会上举行评奖和咨询活动,为使大家有充分的时间进行准备,会议将延期半年,到明年春季举行,征文的截止日期也将推迟到92年11月30日。征文启事可参看本刊91年第 6期和92年第 1期,内容不变。评奖和咨询启事的具体内容将刊登在本刊92年第4期上,特此通知.一九九二年四月最优化与正交法交流会延期通知@最优化与正交法交流会筹备组  相似文献   

4.
本文讨论了零件参数的最优设计问题.假定标志产品性能的某个参数y由零件参数的标定值和容差决定.本文首先给出了零件参数和产品性能参数的统计模型,然后根据三次设计的思想和方法进行标定值和容差设计:先利用直积法做正交试验,得到不同试验条件下的信噪比和y值,综合考虑这两项指标,找出较优的零件参数水平,并通过方差分析,确定显著和不显著因素.通过对显著因素的调整,使y值更接近于目标值,同时使其均方差保持在较小的值上,这样就兼顾了y值的准确性和稳定性,然后再作容差设计。 模型求解用C语言编程实现,并用随机模拟法对结果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本文所建模型是稳定、准确、可靠的.最后得到的零件参数设计与原设计相比,使单位产品总费用由3165元降低到422元。  相似文献   

5.
第二届日中统计讨论会于1986年11月4日至10日在日本福冈九州大学举行.会议共收到论文105篇,详细摘要汇编成册.其中中方提供43篇,日方提供66篇.这些论文可分九个方面:估计与假设检验(30篇)、多元分析(21篇)、经济与社会统计(14篇)、时间序列(7篇)、试验设计(8篇)、生物统计(7篇)、计算统计(7篇)、应用(6篇)、数据分析(5篇),中方代表一行34人在中方组织委员会主席江泽培教授带领下于11月3日抵达福冈市,受到日方组织委员会委员长浅野长一郎教授与日本统计学会理事长林知己夫教授的热烈欢迎。这次会议在日本福冈市举行,由九州大学负责筹备.日方对这次会议很重视,日本文部省和一些企业都给予资助.会议于11月4日上午举行开幕式.福冈县长代表、九州大学校长都  相似文献   

6.
1.第四届全国概率统计计算学术讨论会 1991年4月2日至6日在广东省佛山市举行,参加这次会议的有来自全国的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工矿企业和国防单位的50多位代表。会议收到的学术论丈有60篇,在会上报告了44篇,这些报告涉及统计软件、多元分析计算、统计预测技术、蒙特卡洛方法、数字时间序列分析等统计计算的诸多领域,及其在生物医学、地质气象、石油化工、经济预测、企业管理、社会科学等众多方面的应用。  相似文献   

7.
一、什么是回归正交试验法 回归分析法与正交试验法是两种比较行之有效的数理统计方法,现都非常广泛地使用在各种科学领域之中。 古典的“回归分析”本身存在一定的缺点,为了获得充分的信息,不得不盲目增加试验次数以致于在多因素问题上有时达不到试验目的,对所求的回归方程的精度也较差,近20年来,由于实践的需要,将两者有机结合起来,而发展成“回归正交试验法”。 回归正交试验法就是利用“正交试验法”的“正交性”这一特点,利用“均衡分散性”与“整有可比性”这两条基本原理,合理的、科学的、有目的在正交表上按排试验,以较少的试验次数…  相似文献   

8.
正交平衡区组设计(或者广义正交表)的数据分析类似于正交拉丁方(或者正交表)的数据分析,但试验次数大幅减少.引入了相遇平衡区组设计矩阵象的概念,定义了一种基于正交相遇平衡区组设计(或者广义正交表)的统计分析模型,根据这个模型,推导得到了参数的最小二乘估计.  相似文献   

9.
本文用BASIC语言编制了在IBM—PC及其兼容机上运行的二次回归正交组合设计试验的回归计算及统计检验软件.运行本软件时,只需输入试验因素个数,中心试验点重复试验次数和每个试验点的试验结果,就能迅速得到所有回归系数和统计检验的各种参数值,解决了这一优良的试验设计方法所存在的计算繁冗和容易出错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本刊讯]三月十日大连现场统计研究会,举行了一次正交设计学术讨论会,参加讨论会的有交通,化工,机械和冶金等方面的工厂,学校和研究所的代表18人,会上有15人发言。会议由学术委员会主任委员张盛开同志主持,秘书长钱祖尼同志作了总结。 与会同志一致认为正交设计是一种试验方法,  相似文献   

11.
关于正交表的特性、造法与唯一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前言 在毛主席的革命路线指引下,我国的科学实验运动蓬勃发展,用正交表来安排试验的方法(即所谓正交设计,又叫正交试验法)得到了广泛的采用.实践表明,这种方法应用范围广,操作简单,效果显著. 在正交设计的普及推广应用工作中,越来越多的同志想了解正交表的特性.正交表的行数和列数有什么联系?常用的正交表是怎样造出来的?正交表中的交互列是怎么回  相似文献   

12.
1.引言。 参数设计是是日本田口玄一博土(Dr.Genichi Taguchi)创立的优化方法。主要内容为探求参数的最佳搭配,提高产品性能的稳定性。 均匀设计是我国王元教授和方开泰教授共同提出的。其关键是将数论方法应用于试验设计,以均匀分散为标准,使试验点均匀地分布在试验范围内,使每个试验点有充分的代表性。这样,均匀设计的试验点比正交设计的试验点分布得更均匀,又由于不再考虑“整齐可比”性,而大大减少了试验次数,也就大大减少了试验费用。  相似文献   

13.
全国第二届时间序列分析会议于1987年10月22日至25日在武汉华中工学院召开.来自全国53个单位的与会代表118人参加了会议,其中35岁以下的青年代表占50%以上.会议还邀请了来自英国、美国和日本的一些时间序列分析专家. 会议共收到学术论文摘要103篇,全文51篇,除四个在大会报告外,其余报告分四个组进行交流,各种报告充满了热烈的学术讨论气氛.从这次报告的论文的情况可看出,这几年来,国  相似文献   

14.
中国现场统计研究会华北五省市协作组第三届年会于1988年10月19日至21日在天津市(铁道部电气化研修中心招待所)召开,出席会议正式代表58人,列席代表25人,代表除来自河北、山西、内蒙、北京、天津五省市外,还聘请了山东、陕西,湖北,江苏,浙江,广西学会的代表参加,会议交流论文43篇. 交流的论文无论是数理统计方法研究的深度,还是应用所涉及到的学科领域的广度,均较前两届年会有很大的发展和提高. 论文中应用的数理统计方法有多元分析及分层法,正交试验及三次设计,线性及非线性规划模型.统计分布检验及判据、网络分析等;特别是非线性模型问题…  相似文献   

15.
本文运用“正交设计试验法”解决型材的表面质量处理.同时对处理多约束问题中加权的确定作了初步的探讨,取得了一定的效果.既减少了试验次数,缩短时间和避免了盲目性,又能得到好的结果.使我公司的型材表面质量处理的工艺水平,达到了国际水平.  相似文献   

16.
对称正交表和混合正交表不仅在试验设计中有着重要的应用价值,而且它们也是构造其他组合构形的强有力工具.本文首先讨论了强度为3的差阵,得到了一些差阵的新结果,并且利用差阵和Hadamard矩阵给出了强度3的混合正交表的新的构造方法.作为应用,本文得到了一批新的强度3的混合正交表,并且有一部分是紧的.  相似文献   

17.
由上海市数学会批准并资助的1991年上海市概率统计学术交流会于6月15日在华东师范大学召开。华师大数理统计系负责筹备这次会议,来自全市的高等院校、工矿企业等27个单位98位代表参加了这次学术交流会。会议历时一整天。会议共收到论文摘要51篇,内容涉及概率论、随机过程、数理统计理论,试验设计、可靠性  相似文献   

18.
广义正交表是一种类似于正交表的新设计.它是正交表的推广,可以像正交表一样进行试验设计和数据分析,但试验次数大幅减少.方差分析是统计推断的内容之一,本文从自由模型出发考虑方差分析,采用矩阵象技术,给出了广义正交表方差分析的矩阵计算形式,借助SAS软件可以方便快速的实现.  相似文献   

19.
最小二乘法在实际中有着大量的应用,为解决其结果易受误差影响的问题,利用试验设计的思想,借助正交表得到了其稳定近似解的求解方法,使结果得以改进,并通过实例予以验证.  相似文献   

20.
拟因子法是正交设计中的一个重要的方法,特别是在二水平的正交表中安排多个三水平因子时,几乎都使用拟因子法.然而,现在流行的各种书刊中介绍拟因子法时,一般都没有讲清道理.在重视数学推理的书籍中,例如[1],则完全没有提到拟因子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