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用Chou-Yang模型构造了一个用于=26GeV到22TeV的软强子非单衍相互作用MonteCarlo产生器.结合大横动量喷注产生过程的pQCD计算和相应的部分子强子化方案,较好地再现了高能区实验的结果.平滑地外推到超高能区,预言了非弹性度随能量下降的趋势.  相似文献   

2.
王海桥  蔡勖 《中国物理 C》1994,18(3):235-238
考虑到核碰撞几何,我们推导出高能诱发核反应中二阶阶乘矩与参加反应核子数涨落之间的关系.分析表明,在高能碰撞的射弹碎裂区,强子-核反应末态粒子的间歇性质决定于其强子-强子子过程的间歇特征;而在靶碎裂区,它却主要依赖于参加反应核子数的涨落.推广到核-核反应(B<相似文献   

3.
张阳  蔡勖 《中国物理 C》1993,17(9):822-828
本文用最小相对信息熵方法(MRIE)给出了高能强子-强子碰撞末态的单粒子半单举快度分布.发现Cluster效应导致了分布曲线峰位置的中心偏离.而且多重数越低,Cluster效应越明显.  相似文献   

4.
提出了一种在高海拔通过测量直达质子来确定质子和空气核(p-air)的非弹性作用截面的方法, 并通过Monte Carlo模拟, 研究了其可行性. 假定将一台类似于KASCADE的强子量能器设置在西藏羊八井ARGO探测器的中央,选择大气簇射(AS)轴心落在强子量能器内的事例, 用全覆盖ARGO阵列作AS的反符合,用强子量能器测量非伴随的高能强子,即能以已知的效率得到一个直达质子事例样本. 利用这个样本,本工作以1%—2%的精确度还原了Monte Carlo模拟中所使用的p-air非弹性作用截面, 从而证明了这一方法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5.
刘渊  李扬国 《中国物理 C》1984,8(4):426-430
关联核模型很好地描写了大角度处高能强子-核散射. 但在许多工作中, 忽略了和关联一样重要的非弹性道效应. 本文中, 在强子-核弹性散射过程中, 我们计入了两次非弹性过程并导出了一简单公式. 具体计算了1GeV P+C12的弹性散射. 结果表明: 非弹性效应在所观察的角度对定量结果的影响是很小的.  相似文献   

6.
核子(强子)结构和性质的QCD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核子 (强子 )是夸克、胶子的束缚态 ,由量子色动力学 QCD描述。由于 QCD的基本特性(高能标度下的渐近自由、低能标度下色禁闭及动力学手征对称性破缺 ) ,对核子 (强子 )结构和性质的 QCD图象是标度相关的 .在高能标度下描述强子的是与探测强子结构的硬过程相联系的QCD部分子模型 .强子的夸克、胶子结构信息通过 QCD部分子求和规则得到 .QCD微扰论是适用的理论 .在低能标度时 ,必须发展 QCD非微扰途径来描述核子 (强子 )物理 .这里简要地讨论各种非微扰途径 (格点 QCD、Dyson- Schwinger方程、有效场论、QCD求和规则 )的某些结果和进展 ,并指出 QCD真空结构在描述低能标度下强子物理中担任重要角色 . The nucleon (hadron) is the bound state of guarks and gluons, which is described by the quantum chromodynamics (QCD). Due to the basic properties of QCD (the asymptotic freedom at the high energy scale, the color confinement and the dynamical chiral symmetry breaking at the low energy scale), the QCD picture for the nucleon’s (hadron’s) structure and property is scale dependent. At high energy scale, the QCD parton model, which is relative to the hard process for testing the...  相似文献   

7.
从强子组分夸克具有结构的观点出发,根据高能强作用软过程中的最大非微扰强作用反应假定,提出了关于Reggeon(IR)的结构模型.高能时对撞强子中的一对组分夸克-反夸克在最大反应下有一定的几率先分解为非微扰胶子和旋量团(反旋量团).此旋量团对将进一步演化而放射出一系列的非微扰胶子(和夸克对)并最终湮没.将这种过程与其逆向(厄米共轭)过程并合,就可得出有关的IR的场论结构图象.它是以旋量团为竖线,胶子为横线的一系列切割梯形图之和所代表.本文在系统能量大而动量转移很小的多重Regge运动学区间和只保留Ins的领头阶近似下,计算了这组切割梯形图相应的散射振幅,求出了它们的总和,得出了与轻夸克介子对应的典型Regge极点轨迹的简洁表达式,对结果进行了简单的讨论.  相似文献   

8.
自从Gell-Mann[1]最早提出带分数电荷的夸克假设以来,用夸克理论统一解释强子谱和高能强子现象,获得了很大的成功[2].现在人们对于夸克已经不感到陌生了.在高能正负电子对撞实验中,观察到终态强子空间分布的双喷注现象,更明确地显示了夸克的“踪迹”. 人们迫切地希望直接观察到  相似文献   

9.
丁林塏 《中国物理 C》1990,14(5):399-406
在SppS能量,分析了强子相互作用的碎裂区是否存在Feynman scaling的问题.讨论了碎裂区scaling破坏的证据以及破坏的程度.对宇宙线超高能现象研究中经常使用的几类模型进行了检验和讨论.  相似文献   

10.
采用核碰撞几何和强子作用二分量模型,建立了p-N和p-A作用的MOnte-Carlo产生器.用这个产生器,研究了p-A作用的非弹性度分布和平均非弹性度,以及它们对靶核质量的依赖关系.  相似文献   

11.
利用最大熵方法研究了强子-强子碰撞的高能极限.定义了不同类型的熵并着重讨论了物理约束的作用.对高能极限下的平均多重数和这一极限与现有实验数据之间的内插作出了确定的预言.  相似文献   

12.
宇宙线高能强子强度随高度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小型乳胶室在6500米高山上观测了高能强子的强度,并结合甘巴拉山(海拔5500米)乳胶室和云南站(海拔3200米)乳胶室等数据,给出了高能强子强度随高度的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13.
本文修改了Landshoff-Nachtmann的软玻密子(Pomeron P)场论模型.从强子组分夸克具有结构的观点出发,根据高能强作用软过程中的最大非微扰强作用反应假定,提出了有关软P新的结构图像.对撞强子中的一对组分夸克被分解为裸夸克和一系列非微扰胶子(和夸克对).与此相应,软P的结构是由胶子形成的一系列切割梯形图之和所代表.在系统能量s很大而动量转移|t|很小的多重雷吉(Regge)运动学区间,并在保留lns的领头阶近似下,计算了这组切割梯形图之和所对应的散射振幅和总截面.它们的表达式出现了对s的Regge型幂次因子,得出了软P轨迹的简洁表达式.简单说明了按本文提出的方案可以讨论那些相关的强作用过程.  相似文献   

14.
在对超高能区宇宙线产生的广延大气簇射的模拟计算中注意到,质子—空气核碰撞中的受伤核子数分布和非弹性截面对于簇射的纵向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本文依据符合现有加速器能区的有关质子—质子作用截面的经验公式,对超高能区的质子与空气核碰撞的受伤核子数分布和非弹性截面做了计算.  相似文献   

15.
在非常数性K因子的情况下,根据核Drell-Yan过程的高能强子h同原子核A碰撞和高能轻子l同原子核A深度非弹性碰撞的实验数据,在考虑QCD非微扰效应对深度非弹性散射部分子分布的影响及Drell-Yan过程中的能量丢失效应,计算确定价夸克分布和海夸克分布核效应函数RAυ(x2),RAS(x2)的变化,深化了对原子核内夸克分布受核效应影响的认识  相似文献   

16.
预期在高海拔测量宇宙线空气簇射(AS)轴心中的高能强子成分能提供对宇宙线膝区成分灵敏的一些新的AS观测量。 假定在羊八井ARGO阵列的中央设置一台类似于KASCADE所使用的强子量能器, 记录AS轴心区的高能强子, 模拟计算分析表明, 采用适当的事例选择条件, 能在有效运行1—2 a的观测数据中, 选出有合理大小的、 初能在膝区的、 由AS轴心区高能强子组成的事例样本, 并给出对膝区成分灵敏的许多新观测量的分布。 It is shown that measuring the high energy hadrons in air shower cores at high altitudes (like Yangbajing) can provide some new observables which are sensitive to the cosmic ray composition at the knee region. Assuming a hadron calorimeter (like KASCADE calorimeter) is set up at the center of ARGO array, the event selection conditions are studied for that the primary energies of the selected events range just around the knee. The sample has a reasonable size for 1—2 years’ exposure and a number of observables are shown to be sensitive to the composition.  相似文献   

17.
一、引 言 基本粒子并不是最终粒子,它是具有内部结构的,是由比它更基本的其他粒子所构成的.这是目前由强子的复合模型理论得出的公认的结论.直到五十年代末,所发现的基本粒子只有二十几种,但由于高能加速器实验技术的迅速发展,从六十年代起陆续发现了大量的强相互作用粒子,至今发现的基本粒子已达300余种. 在高能碰撞实验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强子质谱学表明,这些强子中的大多数是激发态强子,这完全类似于处在激发态的原子. 进入七十年代,1974年末美国BNL的丁肇中和SLAC的Richter各自独立地发现了J(■)粒子,它是属于介子类的矢量介子.1976…  相似文献   

18.
本文利用强子-强子碰撞的PYTHIA模型, 模拟了质心系能量为s=22, 200GeV的质子-质子碰撞. 研究了快度空间中末态粒子在固定bin和任意bin中, 以及相邻bin中的关联花样. 结果发现, 相邻bin的快度关联在中心快度区最强, 向边缘区逐渐减弱; 固定bin和任意bin的关联在固定bin取不同快度位置时, 具有不同的花样.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仔细分析了高能强子-强子碰撞中,间歇程度对矩阶数、多重数和横动量的依赖性通过考虑α模型对多重数的依赖发现,只要在低能时间歇程度对多重数具有与高能情况相反的依赖性,那么,间歇程度对矩阶数在高能和低能时具有不同依赖性的实验现象便能得到很好的理解,这一事实可能表明:间歇程度更基本地依赖于横动量,本文的预言可以从低能实验数据的分析中得到检验.  相似文献   

20.
吕龑  杨利建  杨丽平  毛田 《中国物理 C》2001,25(11):1077-1083
在喷注“圆锥判定法”的基础上,对高能强子–强子碰撞中产生的喷注(微喷注)的性质进行了蒙特卡洛研究.采用以喷注动量为z轴的“喷注坐标系”,给出了表征喷注性质的各物理量在新坐标系中的分布情况.结果表明,圆锥判定法能够作为一种有效手段来对高能强子–强子碰撞和相对论重离子碰撞中发生的硬和半硬过程开展实验研究.由有喷注事件和无喷注事件的多重数分布可以看到,Et=2GeV是用圆锥法确定喷注的合理的横能截断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