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采用几何模型的两种图象,即独立的N-N碰撞与参加者图象,分析了HELIOS合作组最近发表的高能p-A碰撞中横能分布的新数据,讨论了模型中参量选取对结果的影响.并与A-A碰撞中的结果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2.
刘福虎  孙汉城 《中国物理 C》1994,18(12):1073-1077
基于三火球模型和强子共振态衰变图象,得到了相对论性重离子碰撞中负粒子的横动量和赝快度分布,并与200和60GeV/N 16O与An相互作用的有关实验结果作了比较.  相似文献   

3.
基于参加者-旁观者图象,本文应用多源模型,计算了相对论重离子碰撞中的零度能分布和入射碎裂区的横能分布,以及零度能与横能的联合几率分布.对于60A GeV和200A GeV入射核16O与不同靶核的碰撞,计算结果与西欧中心WA80组的新实验数据符合很好.  相似文献   

4.
王子修  郭勤 《计算物理》1992,9(2):119-126
本文简要地介绍了二维流体-弹塑性流FE-89程序的方法特点,给出了检验模型的计算与实验结果的比较,模拟计算了厚组合飞片与薄壁园筒的高速碰撞问题,给出了基本图象和部分定量结果。  相似文献   

5.
在高能轻子-核碰撞中,基于二源发射图象描述了簇射粒子多重数和赝快度分布,计算结果与3-210GeV的中微子-核乳胶碰撞的实验数据符合.  相似文献   

6.
李盘林  吴华  许梦杰 《中国物理 C》1997,21(10):918-925
数值求解了(1+1)维的,包含有夸克碎块效应源项的相对性流体力学方程,分析了极端高能下核碰撞时可能产生的相变过程中特征物理量:体系的能量密度、流速快度和重子数密度的演化. 源项中的夸克碎块效应则是通过唯象SU(3)弦模型味动力学进行描写的. 数值结果与Kajantie等人的结果进行了比较,也即间接地与实测结果相一致,模型物理图象清晰,结果表明了这种唯象自治理论模型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7.
离子与原子碰撞中多电子转移的经典描述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讨论了几各地独立电子模型(IEM)描述离子与原子碰撞中电子转移的经典模型,即Bohr-Lindhardt模型,过垒模型OBM和分子库仑垒模型MCBM。较详细阐述了描述碰撞过程的经典物理图象,着重讨论了MCBM描述的多电子转移过程,分析了几各模型的特点和适用性,最后在考虑了入射离子量子数亏损和出射过程电子束缚能移动的修正后,给出了修正后的MCBM的计算结果,并与Niehaus的计算结果玫实验结果进行  相似文献   

8.
Ta及Nanbu库仑碰撞模型数值对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王辉辉  杨超  刘大刚  蒙林  刘腊群  夏蒙重 《物理学报》2013,62(1):15206-015206
深入研究库仑碰撞,对两种库仑碰撞模型-Ta模型与Nanbu模型在理论上进行了对比分析,详细阐述了两种模型中散射角大小的区别.在已有的采用Ta模型的全三维粒子模拟/蒙特长罗(PIC/MCC)算法基础上,采用Nanbu模型对电子间库仑碰撞计算模块重新进行了算法设计.分别应用Ta模型、Nanbu模型和无库仑碰撞的全三维PIC/MCC算法对国外热门负氢离子源JAEA 10A中的电子能量沉积进行了模拟分析.模拟结果与实验结果的对比分析发现:1)库仑碰撞使电子能量分布更接近于麦克斯韦分布;2)相对于传统的Ta模型,Nanbu模型的散射角考虑了多体碰撞的累加效果从而具有更高的期望值,按其模拟得到的电子温度具有更高的精度.这些为国内外学者设计相关算法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9.
在高能轻子-核碰撞中,基于二源发射图象描述了簇射粒子多重数和赝快度分布,计算结果与3-210GeV的中微子-核乳胶碰撞的实验数据符合.  相似文献   

10.
湍流边界层中重粒子弥散的随机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重粒子轨道模型的基础上,引入了Saffman力,并考虑了粒子-固壁碰撞和粒子-粒子碰撞的影响,建立了重粒子运动方程,耦合湍流脉动的随机方程,发展了重粒子弥散的随机模型,并在湍流边界层中考察该模型.将数值计算结果与实验结果进行比较,同时考察了Saffman力和粒子碰撞对计算结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高能重离子碰撞中的参与者数和核子-核子碰撞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姜志进 《物理学报》2007,56(9):5191-5195
采用核-核碰撞的Glauber模型, 给出了高能重离子碰撞中的参与者数和核子-核子碰撞数随碰撞参数的分布方程, 并用其讨论了\{sNN\}1/2=200GeV的Au+Au碰撞中的参与者数与核子-核子碰撞数随对心度的变化关系, 所得结果与PHENIX合作组所给出的实验结果符合得很好. 关键词: Glauber 模型 参与者数 核子-核子碰撞数  相似文献   

12.
将强子-核碰撞的独立源模型推广到核-核碰撞,给出了核-核碰撞末态产生粒子横能量分布方程,将其与CERN的NA35合作组得到的实验数据相比较,模型较好地解释了实验结果.  相似文献   

13.
王韶舜  吴冲 《中国物理 C》2000,24(4):285-289
对400GeV/c pp碰撞多粒子产生的实验数据作了不稳定性分析.计算了新的不稳定性参数.将它们与曹珍和华家照利用软相互作用模型ECOMB模拟NA22能量范围的强子一强子碰撞实验所得到的结果相比较,相似性清楚可见.这表明ECOMB模型是一个软相互作用多粒子产生模型.它能重现高能强子碰撞末态事例结构的涨落.  相似文献   

14.
针对astroblaster多体碰撞过程,运用分离碰撞模型和同时碰撞模型进行分析,对分离碰撞模型给出了计算公式,对同时碰撞模型则进行了计算机模拟.首先,采用刚性分离模型研究二体、三体碰撞物体的运动速度、弹射高度与碰撞体质量之间的关系,得到弹射高度最大化的条件;其次,利用计算机模拟建立同时碰撞模型,研究物体弹性性质对碰撞的影响,分析物体在碰撞时加速度的变化情况,给出在同时碰撞模型下弹射高度最大化的条件.  相似文献   

15.
数值求解了(1+1)维的,包含有夸克碎块效应源项的相对性流体力学方程,分析了极端高能下核碰撞时可能产生的相变过程中特征物理量:体系的能量密度、流速快度和重子数密度的演化。源项中的夸克碎块效应则是通过唯象SU(3)弦模型味动力学进行描写的。数值结果与Kajantie等人的结果进行了比较,也即间接地与实测结果相一致,模型物理图象清晰,结果表明了这种唯象自治理论模型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16.
在KIVA-3V中增加了油滴碰撞热多孔介质壁面的碰撞模型、传热模型及空心喷雾的线性不稳定性液膜破碎模型(LISA).在多孔介质结构简化描述的基础上,详细模拟了实心喷雾与空心锥形油雾与热多孔介质之间的碰撞过程.针对Senda等人的实验进行了数值计算,油束碰壁后油滴和油蒸汽分布的数值计算结果与实验结果吻合得很好.计算结果表明油雾在碰撞到热多孔介质后,油束会发生分裂,为油滴的快速蒸发和油蒸汽与空气充分混合创造了前提.油滴初始动能相同的条件下,空心喷雾的油滴穿越多孔介质的可能性比实心喷雾要小.  相似文献   

17.
我们建立了一个以AlXI和AlXII离子为主的碰撞一辐射模型,模型中考虑了碰撞电离和复合,碰撞激发和退激发,辐射复合和自发辐射跃迁等原子过程.本文还分析了该模型的计算结果,包括离子丰度分布,辐射损失,及诊断的特性.  相似文献   

18.
乔秀梅  段春贵  厉光烈 《中国物理 C》2002,26(10):1036-1040
利用色偶极模型,在靶静止系中计算了800GeV质子与原子核碰撞的Drell-Yan过程的微分截面,并与E772实验结果进行了比较.结果发现:不考虑能量损失,只计及p-A碰撞中的核遮蔽效应,理论计算就与实验数据甚好符合.  相似文献   

19.
分析离子源中电子所参与的碰撞,利用电子与其它粒子间的空碰撞模型,研究电子之间的库仑碰撞,采用不同的存储和调用机制研制了两种碰撞模型的蒙特卡罗碰撞处理模块,将数值模块添加到粒子模拟软件CHIPIC中,对离子源JAERI 10A进行模拟验证,通过对模拟结果的分析,表明所设计的三维MCC算法正确.  相似文献   

20.
刘希明 《中国物理 C》2006,30(5):435-440
按照夸克随机组合的简单组合模型, 本文通过分析得出重子反重子比率与夸克反夸克平均产生几率的关系. 进一步计算了相对论重离子碰撞过程中各种反粒子与粒子的比率, 不需要任何额外假定, 预言的比率与RHIC加速器√SNN=130GeV时Au+Au碰撞STAR实验的结果基本一致. 表明夸克组合模型能够解释相对论重离子碰撞过程的反粒子与粒子比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