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12 毫秒
1.
针对知识在研发项目间的动态传播问题,本文基于传染病(SIR)模型构建了知识的动态传播模型。首先,在项目团队间沟通网络构建的基础上,采用依赖结构矩阵(DSM)方法利用节点间的关联强度测度项目间的知识传播概率;然后,依据对项目间知识传播过程的分析,将知识传播过程中的项目团队界定为四种状态,并分析了知识传播导致的项目在各状态间的转变;进一步,分别测度知识传播导致的项目处于不同状态的概率和项目的知识水平;最后,利用传染病模型构建项目集网络中知识传播的动力学模型,对知识的动态传播过程进行求解与仿真分析。  相似文献   

2.
组织内个体之间的知识传播存在不同的模式,传播模式会影响传播效果,反过来传播模式会随着传播的进行而发生演化,反作用于知识传播,进而影响组织绩效和创新。基于此,本文先归纳了六种知识传播模式之间的演化规则,然后对应不同类型的组织,利用复杂网络设置了多组仿真实验,模拟了传播模式不断演化时组织知识传播的动态过程。对比分析实验结果发现:专家对组织知识传播至关重要,专家能够大大提高组织知识储量;顺畅的沟通机制不仅能显著提高组织知识储量,还能让知识传播更兼顾公平;组织内个体的知识分享习惯是其获取知识的关键,越懂得分享的人越能获取更多的知识。  相似文献   

3.
知识传播是产业集群内知识资源动态累积的过程,是新时期产业集群竞争优势的重要源泉之一。本文根据企业规模及其在产业集群内地位的差异将集群企业划分大小两类异质企业,构建了基于传染病模型的产业集群内异质企业间的知识传播模型,通过模型分析推导出了知识传播再生数的一般表达式,验证了知识传播平衡点的存在性与稳定性。进一步结合仿真分析发现,企业间接触率、学习成功率、大小企业比例均会影响到知识传播的再生率,进而影响集群知识传播的平衡点,且在知识传播再生数大于1的情况下,随着集群内大企业占比的上升,知识传播再生数将相应下降,集群内知识交流氛围的活跃性也将下降。  相似文献   

4.
本文采用小世界网络模型模拟现实组织结构,构建了组织内部基于个体策略选择的知识传播模型,探讨了个体策略选择和网络结构对组织内部知识传播效果的影响。研究发现组织中无条件传播知识的个体的数量与平均知识水平成正比,对知识传播起促进作用;在网络结构方面,小世界网络对知识传播更加有利;组织规模较小时,更换策略的时间间隔对知识传播有较大影响。研究结果为组织有效地促进知识传播提供了支持。  相似文献   

5.
吴江宁  刘娜 《运筹与管理》2013,22(1):208-215
本文从组织内攻关任务的多种知识需求出发,考虑跨部门团队成员在完成任务过程中的知识交流与共享行为,构建了基于任务需求——团队知识相匹配的知识传播模型.模型中定义了任务知识需求矩阵、团队成员知识传播规则、知识协同生成规则以及任务需求与团队知识匹配规则,并通过计算机仿真的方法考察了不同知识交流策略对团队内部知识传播与任务完成效果的影响.仿真结果表明,基于关系的知识交流策略有利于知识在团队内部的快速传播,但不利于知识的广泛传播,在后期容易产生传播停滞现象,而基于知识的交流策略则具有明显的后发优势.混合策略不仅能够确保知识的快速传播,而且当混合策略中基于关系的知识交流概率较小时,知识传播效果甚至优于“基于知识”的交流策略.相应的管理策略是任务初期宜采用基于关系的知识交流策略,而在后期,采取基于知识的交流策略有助于团队顺利、有效地完成任务,与单一的采用基于关系或基于知识的交流策略相比,采用混合交流策略来完成团队任务具有明显的优势.  相似文献   

6.
网络节点的感染概率直接对蠕虫的传播过程产生影响,而攻击行为的相关性会加大节点的感染概率。基于此,本文提出了考虑攻击相关性的STIR蠕虫传播模型。根据攻击相关性的特点,给出感染概率的更新计算方法,并利用状态转移概率法对传播过程进行数学描述,推导传播临界值的计算公式,最后在无标度网络中进行仿真分析。实验结果验证了数值推导出的传播临界值的正确性。与未考虑攻击相关性的蠕虫传播模型相比,STIR模型能够更好地模拟蠕虫的传播过程。同时在研究中还发现,感染概率初始值、感染变化率和传播概率的增加都会加大蠕虫的传播速度和传播规模。  相似文献   

7.
利用辛数学方法分析了质量-弹簧非线性周期结构链中弹性波的传播问题.首先利用能量方法得到频域动力方程,随后通过小量变换将非线性动力方程线性化,得到辛矩阵,进而通过求解辛矩阵的本征值问题来研究波的传播性能.质量-弹簧模型中的弹簧刚度非线性对结构链的传播特性影响很大,研究发现非线性明显改变了周期结构的传播性能,而且不同于线性结构,非线性结构的传播特性与入射波强度有关.数值算例表明随着非线性强度及入射波强度的增大,传播通带宽度逐渐减小,禁带宽度逐渐增大.当入射波强度增大到一定值时,弹性波无法在结构中进行传播.与一般递归方法的比较分析,验证了辛数学方法在非线性周期结构波传播问题中的有效性与优越性.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比分析传染病传染机制与隐性知识的转移过程,引入SIR模型,根据隐性知识转移的特点对SIR模型进行改进,并在组织遗忘视角下,将员工知识遗忘细分为主动遗忘和被动遗忘,建立知识密集型企业隐性知识转移模型.而后,通过Matlab对该模型的演化函数进行模拟,分析知识接收方占比、知识转移能力、知识遗忘率及核心员工流失率对知识...  相似文献   

9.
梁晶  吴江宁 《运筹与管理》2010,19(4):150-153,159
本文从市场中客户对企业提出的各种需求出发,建立了一个面向客户需求的知识传播网络,并通过计算机仿真模拟了企业集群在此网络中的知识传播过程,考察了集群的平均知识水平和知识方差在传播过程中的动态变化。通过仿真发现: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对客户需求的满足,集群的平均知识水平呈单调递增趋势,知识传播效率呈现先增后减规律;集群知识方差在传播前期会出现剧烈震荡现象,而后期则会逐渐收敛;此外本文对市场规模以及知识维度对知识水平的影响也做了简单的考察,发现小规模市场有利于企业集群的初期发展,而过高或过低的知识维度都不利于企业集群平均知识水平的提高。  相似文献   

10.
随着网络化社交工具的日益普及与应用,研究社交网络中的舆情传播行为与机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际应用意义.通过对微信用户(含公众号)网络行为的分析,重点研究网络中谣言的传播行为,并提出了一种在SIR模型基础之上的改进模型-S1S2IR双S谣言传播模型.其核心改进思路是将"普通用户(S)"细分成受微信公众号影响的用户子集和受微信好友影响的用户子集,该划分从数学建模的角度来讲是切实可行的,并得出平均场方程且对其稳定性进行分析和验证.利用MATLAB进行模拟仿真,对传播过程进行数值模拟,分析在谣言传播过程中,不同参数的变化,对谣言传播过程的影响.最后得出政府部门不仅要对微信用户之间的交流接触进行管理,同时对于微信公众账号也要进行严格的审核和管控,减少谣言在微信中的传播,维持社会的稳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