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3 毫秒
1.
In the axial tensile failure process of intraply hybrid composites, the breakage of some fibers may lead to interfacial damage, thus directly influencing the local stress concentrations near the sites of breakage. A modified shear-lag model, in which the interfacial damage is considered, is proposed. Based on the model, the influence of interfacial shear strength on the stress concentrations and the lengths of interfacial damage zone is first studied. The present results also provide an important theoretical basis for investigating the failure mechanism and hybrid effects for such kind of composites. Project supported by the National Natural Science Foundation of China (No. 199902004) and Guangdong Provincial Natural Science Foundation (No. 000391).  相似文献   

2.
In this paper, the effect of time-dependent deformations (such as shrinkage and creep) on the interfacial stresses between an RC beam and FRP plate is presented. For this end, a closed-form solution for such stresses in externally FRP plated RC beams including creep and shrinkage effects is presented. The developed model is formulated to predict the interfacial stresses at time ‘t’, in which the RC beams have been already subjected to creep and shrinkage effects. The adherend shear deformations have been included in the present theoretical analysis by assuming a parabolic shear stress through the thickness of the RC beam and the FRP panel. Contrary to some existing studies, the assumption that both RC beam and FRP panel have the same curvature is not used in the present investigation. This research is helpful for the understanding on mechanical behavior of the interface and design of the FRP-RC hybrid structures.  相似文献   

3.
含孔平面编织混杂铺层层合板压缩破坏仿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ANSYS软件平台进行了二次开发,建立了平面编织混杂铺层层合板损伤累积有限元模 型,对含孔平面编织混杂铺层层合板的压缩破坏行为进行了仿真计算. 研究结果表明,所建 模型能够较好地仿真含孔平面编织层合板的损伤破坏过程,并能准确预测层合板的 损伤类型、损伤扩展以及破坏强度;同时提出并验证了适合该类型层合板的损伤判 据和衰减准则. 该模型所给结果形象直观,适合工程应用.  相似文献   

4.
SMA纤维混杂层合梁的材料阻尼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研究一类由形状记忆合金(SMA)和普通纤维混杂而成的层合梁的阻尼特性,基于最大应变能理论提出SAM混杂层合梁的等效材料阻尼预测的数学模型,其中,单层材料的弹性性能和阻尼性能分别采用多胞模型及其阻尼细观力学分析模型确定,利用正交各向异性层合梁的铁木辛柯理论分析梁的变形,通过数值算例分析了SMA含量,纤维铺设角对梁的等效阻尼比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采用解析和数值方法研究FRP-混凝土杂交梁的界面应力问题。提出了杂交梁的新的力学模型和假设,克服了以往的分析模型中界面应力表达式非常复杂和界面应力的解析解与数值解相差较大的缺点,本文得到的FRP板加固梁的界面剪应力表达式与数值结果符合很好,并且具有简捷的表达式。利用有限元法研究了杂交梁各物理参数对界面剪应力的影响。研究表明,界面剪应力在FRP板的端部存在应力集中或应力奇性,这是造成杂交梁界面破坏的主要原因。这项研究对进行杂交结构的工程设计具有理论指导和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6.
网络科学中统一混合理论模型的若干研究进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方锦清  李永 《力学进展》2008,38(6):663-678
复杂网络的理论模型研究一直是网络科学的最重要课题之一.首先概述网络科学理论发展史上的3个里程碑以及有权演化网络的发展概况.为了全面反映确定性与随机性混合的真实世界的统一性、多样性和复杂性,使网络理论模型更加接近实际网络的全面特性,着重评述近年来发展的统一混合网络理论模型的3部曲:和谐混合择优模型、统一混合网络模型和统一混合变速增长网络模型,总结和评述了混合理论模型3部曲的不同特点和相互联系,揭示了统一混合网络的复杂性与普适性及其错综复杂的转变关系.最后指出, 该理论在多层次高科技网络等实际网络中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7.
一种三维体罚平衡应力杂交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主要研究三维体罚平衡杂交元理论并建立相应的单元模型,采用罚平衡方法可以在不增中自由度的前提下,有效地扼制寄生应力,从而大幅度提高畸变网格下的计算精度,所给算例对8节点空间六面体单元(DM8)、优化杂交元和该文得出的单元进行了比较,证明了这一点,文中还尝试将该文 于方板和不可压缩问题的计算,得出了令人满意的结果。  相似文献   

8.
采用Abaqus有限元软件建立新型外包加强型混合节点模型,在验证模型正确性的基础上对其进行拟静力作用下的非线性分析,深入研究各个加载阶段的受力性能及破坏机制,并进行了相关参数对节点抗震性能的影响分析。结果表明,新型节点的最终破坏形态为梁端塑性铰破坏,外包混凝土及扩大包脚的嵌固作用使塑性铰远离节点核心区域,可以有效保护节点核心区和传力路径的连续性;滞回曲线较为饱满,具有较好的耗能能力和塑性变形能力;适当增大扩大包脚立面高度和水平长度,可以提高节点的初始刚度与承载力等性能,并根据相关参数研究给出了合理的设计建议范围,以便为工程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本文首次从解析角度建立了低速冲击激励下嵌入黏弹性阻尼芯层的纤维金属混杂层合板动态响应预测模型. 首先,结合经典层合板理论和冯$\cdot$卡门假设,建立了嵌入黏弹性芯层的纤维金属混杂层合板弹性损伤本构关系. 然后,将层合板受冲击时的变形分成接触和拉伸两个区域,在接触区域内,对金属层采用 Von Mises 失效准则,纤维层采用 Tsai-Hill 失效准则和对黏弹性层采用指数 Drucker-Prager 失效准则判断层合板损伤情况. 考虑不同材料层对冲击动态响应的贡献来修正两个变形区域的位移公式,进而计算结构因弹性变形产生的应变能,以及接触区域因塑性变形消耗的能量,实现每次失效事件发生后各层材料的能量、位移和冲击接触力的理论求解,并给出了结构动态响应分析的具体流程图. 最后,以嵌入 Zn33 黏弹性芯层的 TA2 钛合金混杂 T300 碳纤维/树脂层合板为研究对象,开展落锤冲击实验. 验证结果表明,理论预测与测试获得的冲击接触力、位移响应以及冲击载荷-位移曲线吻合较好,且关注的峰值点计算误差最大不超过 9%,进而验证了所提出的理论模型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0.
本文首次从解析角度建立了低速冲击激励下嵌入黏弹性阻尼芯层的纤维金属混杂层合板动态响应预测模型. 首先,结合经典层合板理论和冯$\cdot$卡门假设,建立了嵌入黏弹性芯层的纤维金属混杂层合板弹性损伤本构关系. 然后,将层合板受冲击时的变形分成接触和拉伸两个区域,在接触区域内,对金属层采用 Von Mises 失效准则,纤维层采用 Tsai-Hill 失效准则和对黏弹性层采用指数 Drucker-Prager 失效准则判断层合板损伤情况. 考虑不同材料层对冲击动态响应的贡献来修正两个变形区域的位移公式,进而计算结构因弹性变形产生的应变能,以及接触区域因塑性变形消耗的能量,实现每次失效事件发生后各层材料的能量、位移和冲击接触力的理论求解,并给出了结构动态响应分析的具体流程图. 最后,以嵌入 Zn33 黏弹性芯层的 TA2 钛合金混杂 T300 碳纤维/树脂层合板为研究对象,开展落锤冲击实验. 验证结果表明,理论预测与测试获得的冲击接触力、位移响应以及冲击载荷-位移曲线吻合较好,且关注的峰值点计算误差最大不超过 9%,进而验证了所提出的理论模型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1.
用杂交应力法导出一系列新的八节点、四边形轴对称实体迴转元,对每种元,边界二次位移插值函数相同,内部应力场各异,对两类不同选择假定应力场的方法进行了对比研究,以內压力作用下的厚壁筒及厚球为例,对各种应力场进行了数值比较,并选出了一种较好的元,该元给出了远较传统的八节点轴对称假定位移元准确的应力分布。  相似文献   

12.
By the aid of the penalty function method, the equilibrium restriction conditions were introduced to the isoparametric hybrid finite element analysis, and the concrete application course of the penalty function method in three-dimensional isoparametric hybrid finite element was discussed.The separated penalty parameters method and the optimal hybrid element model with penalty balance were also presented. The penalty balance method can effectively refrain the parasitical stress on the premise of no additional degrees of freedom. The numeric experiment shows that the presented element not only is effective in improving greatly the numeric calculation precision of distorted grids but also has the universality.  相似文献   

13.
复杂无粘流场数值模拟的矩形/三角形混合网格技术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张来平  张涵信 《力学学报》1998,30(1):104-108
建立了一套模拟复杂无粘流场的矩形/三角形混合网格技术,其中三角形仅限于物面附近,发挥非结构网格的几何灵活性,以少量的网格模拟复杂外型;同时在以外的区域采用矩形结构网格,发挥矩形网格计算简单快速的优势,有效地克服全非结构网格计算方法需要较大内存量和较长CPU时间的不足.混合网格系统由修正的四分树方法生成.将NND有限差分与NND有限体积格式有机地融合于混合网格计算,消除了全矩形网格模拟曲边界的台阶效应,同时保证了网格间的通量守恒.数值实验表明本方法在模拟复杂无粘流场方面的灵活性和高效性.  相似文献   

14.
<正>Absolute phononic band gaps can be substantially improved in two-dimensional lattices by using a symmetry reduction approach.In this paper,the propagation of elastic waves in a two-dimensional hybrid triangular lattice structure consisting of stainless steel cylinders in air is investigated theoretically.The band structure is calculated with the plane wave expansion (PWE)method.The hybrid triangular Bravais lattice is formed by two kinds of triangular lattices. Different from ordinary triangular lattices,the band gap opens at low frequency(between the first and the second bands)regime because of lifting the bands degeneracy at high symmetry points of the Brillouin zone.The location and width of the band gaps can be tuned by the position of the additional rods.  相似文献   

15.
结构与颗粒材料相互作用广泛存在于各工程领域,其研究过程中涉及的连续-离散耦合计算方法面对诸多挑战.本文提出了粘接-映射混合算法来研究连续体与离散介质耦合动力学问题.将连续体模型划分为内部区域及与颗粒接触的边界区域.边界区域采用粘接算法模拟连续体外部形状并使用高效的球形接触判断准则;提出一种包含Rayleigh阻尼映射的有限元映射质点弹簧算法来精确计算连续体内部区域内力和变形.二者相结合构成粘接-映射混合算法,并引入计算机集群和GPU(图形处理器)并行技术,对埋没于颗粒材料中受激振动固支方板的连续-离散耦合动力学问题进行了数值仿真研究.结果表明,粘接-映射混合算法有利于双层级并行算法的程序实现及优化,并在连续-离散耦合界面进行快速接触判断的同时实现对颗粒材料中方板位移、变形、振动形态等参数的研究.通过定幅扫频和定频变幅方式考察激振力频率和幅值对振动板非线性动力学行为的影响并观察到二倍周期现象,同时给出了该连续-离散耦合系统中颗粒体系的能量耗散特性.   相似文献   

16.
复合材料加筋结构可作为航空结构中的承力部件,其损伤与破坏对航空器的结构安全和服役性能至关重要.本文通过试验和数值仿真手段研究了短柱型复合材料结构压缩失效机理和极限承载力.通过短柱型单加筋板的轴向压缩破坏试验,分析梳理出界面脱粘和材料压溃两种典型失效形式;分别建立加筋板壳单元模型和实体单元模型,引入内聚力模型和Hashi...  相似文献   

17.
陈万吉 《力学学报》1995,27(4):459-469
选择新的三类变量建立了放松单元间连续性条件的用于非线性有限元分析的泛函,并由此建立了基于不协调模式的非线性广义杂交元方法。  相似文献   

18.
采用压电和粘弹性材料的杂交控制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杂交阻尼控制技术是许多工程结构减振和改善性能的重要方法之一.本文主要从杂交阻尼结构的几个特征方面:阻尼结构形式、建模假设、黏弹性材料建模、响应分析方法、控制方法、参数研究和结构选择来研究杂交阻尼结构的研究进展和主要研究成果.研究发现绝大多数的文献只局限于研究梁板的问题.因此很有必要加强对壳体等复杂结构的研究.最后文中指出了有关杂交阻尼结构继续发展的有待深入研究的几个方面.图0参72  相似文献   

19.
邵帅  李明  王年华  张来平 《力学学报》2018,50(6):1470-1482
间断Galerkin有限元方法(discontinuous Galerkin method, DGM) 因具有计算精度高、模板紧致、易于并行等优点, 近年来已成为非结构/混合网格上广泛研究的高阶精度数值方法. 但其计算量和内存需求量巨大, 特别是对于网格规模达到百万甚至数千万的大型三维实际复杂外形问题, 其计算量和存储量对计算资源的消耗是难以承受的. 基于“混合重构”的DG/FV 格式可以有效降低DGM 的计算量和存储量. 本文将DDG 黏性项离散方法推广应用于DG/FV 混合算法, 得到新的DDG/FV混合格式, 以进一步提高DG/FV混合算法对于黏性流动模拟的计算效率. 通过Couette流动、层流平板边界层、定常圆柱绕流, 非定常圆柱绕流和NACA0012 翼型绕流等二维黏性流算例, 优化了DDG 通量公式中的参数选择, 验证了DDG/FV 混合格式对定常和非定常黏性流模拟的精度和计算效率, 并与广泛使用的BR2-DG 格式的计算结果和效率进行对比研究. 一系列数值实验结果表明, 本文构造的DDG/FV混合格式在二维非结构/混合网格的Navier-Stokes 方程求解中, 在达到相同的数值精度阶的前提下, 相比BR2-DG格式, 对于隐式时间离散的定常问题计算效率提高了2 倍以上, 对于显式时间离散的非定常问题计算效率提高1.6 倍, 并且在一些算例中, 混合格式具有更优良的计算稳定性. DDG/FV 混合格式提升了计算效率和稳定性, 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0.
何政  蒋碧聪 《力学进展》2012,42(6):804-820
将现代结构地震性能模拟与试验分为整体结构模拟试验和子结构模拟试验两类. 在此基础之上详细 讨论了混合模拟试验的基本概念背景及其应用与发展现状. 结合面相对象有限元程序OpenSees 的高层程序 架构和并行计算程序架构, 详细论述了基于OpenSees 的4 种混合模拟试验系统, 并简要介绍了多尺度一体化 混合建模的概念与应用. 证明基于商业或非商业有限元软件平台开展混合模拟试验是可行的; 混合模拟试验 所要处理的核心问题是如何将不同的有限元软件平台以及各个试验站点的设备联系起来, 并实现相互之间的 协同工作. 混合模拟试验在强震作用下结构连续倒塌问题的研究中具有一定的优势. 指出混合模拟试验这一 新技术的实质性发展离不开目前所强调的多学科之间的无缝融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