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集合问题,看似细小,实则关系甚大.它不仅是高一新生学习的第一道门槛,同时,作为一种数学语言和数学思想方法贯穿整个数学学习过程,也是高考常考内容之一.许多创新型试题以它为载体,可以编制出具有一定深度和难度的创新题.如何正确地解决集合问题以及以集合为载体的数学其他问题,关键是读懂叙述该问题的集合语言.  相似文献   

2.
数学史是研究数学概念、数学方法和数学思想的起源与发展,及其与社会政治、经济和一般文化的联系的一门学科,它是数学学科体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作为数学学科体系中的一门学科,“数学史”一词对于多数中学教师来说并不熟悉,毕竟绝大多数教师在读大学时或在职学习时都未曾把它当作一个学科来研究或学习过.不过,如果把它作为一般的名词“数学的历史”来理解当然不会陌生.  相似文献   

3.
数学是一门工具性、实用性学科,随着科技的发展,社会的进步,数学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它可以为物理、化学、生物、地理、计算机等学科以及生产生活实际提供数学模型,从而解决这些学科以及生产生活实际的许多问题.我们在学习数学时应注意加强数学与其它学科以及生产生活实际的联系,培养建立数学模型,解决其它学科及实际问题的能力.本文举例说明物理问题数学化的几个数学模型,旨在抛砖引玉.  相似文献   

4.
“这是什么”和“它怎么样”是每一门科学中的两个基本问题.数学中经常用定义来界定一个概念,以此告诉人们“这是什么”;也经常用定理来阐述一个规律,以此告诉人们“它怎么样”.不仅如此,数学是一门重视推理过程的学科,不只是呈现“是什么”和“怎么样”的结果,而常常是将这两个问题串起来,形成“→怎么样→是什么→又怎么样→又是什么→”的一个变化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对象与变换是两个决定性的因素,它们确定了数学的具体内容.换句话说,数学所要解决的本质问题是数学对象在变换过程中的不变性.  相似文献   

5.
翻看新浙教版初中数学教材的章前图,发现它更具时代气息与生活气息.章前图的运用给教师教学和学生的学习开启了一个情景的起点,以这个起点为基点,展开这一章节的所学内容.章前图来源于生活,它在一定程度上使数学成为一门具有生活味的、不再生涩和枯燥的学科,从实际的生活经验出发,体验到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的过程,并且在数学解题中加以应用,对提高教学的有效性起到了一定作用,对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探究能力很有帮助.  相似文献   

6.
谈新课标下创设有效问题情境的途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指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当学习的材料来自于现实生活时,学生的学习兴趣会倍加高涨;当数学和学生的现实生活密切结合时,数学才是活的,富有生命力的.通过创设问题情境不仅能激发学生尽快地进入紧张愉快的课堂学习环境,  相似文献   

7.
张建 《数学通讯》2007,(9):25-26
集合是我们进入高中学习数学首先接触的重要数学概念之一.也是中学数学中最基本、运用最多的概念和数学工具之一.学好它,很有必要.本文介绍学习集合时必须注意的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8.
集合是我们进入高中学习数学首先接触到的内容,也是中学数学中最基本、运用最多的概念和数学工具之一,还是高考的必考内容之一,除此以外,与集合有关的问题大都是比较抽象的,从而给高一同学的学习带来了一定的困难,下面从2008年高考中的集合问题,谈一谈集合的学习,供同学们参考.  相似文献   

9.
函数的应用     
潘慧 《数学通讯》2014,(1):91-95
1.本单元知识点 数学应用是数学学习的一种新的方式,它为学生提供了自主学习的空间,有助于学生体验数学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价值和作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和其他学科的联系,体验综合运用知识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增强应用意识;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发展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相似文献   

10.
教学与“问题”及“问题解决”有着深厚的渊源,早在苏格拉底采用的“谈话法”中就可观察到教学的问题性现象.随着心理学的逐渐发展“问题”及“问题解决”的理论逐渐丰富起来.问题情境它是基于问题解决教学的环节之一,由于数学学科的特点本文提出的问题情境概念更偏重于它的问题性.  相似文献   

11.
数学的创造性思维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赵慈庚 《数学通报》1999,(6):1-3,33
数学是训练思维能力的学科,它所用的形式逻辑,只能在最初假设条件的内蕴范围里兜圈子,那么数学将无从开疆拓宇.必须配以创造性思维,才可使数学有所开发.数学的难题略有一点这样作用,傅种孙先生在三十年代说过,研究数学“攻乎异端,斯益也矣”.从儒家道德观来看,...  相似文献   

12.
《新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创设生动有趣的问题情境.”基于《新课程标准》所编写的数学新教材版式新颖,图文并茂,洋溢着时代的气息,充分体现了数学离生活很近,这给我们提供了丰富的情境.为了理解和把握新教材,充分挖掘新教材的内容,在数学的教学中,应以学生为本,充分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特别有必要强调数学问题情境设计.那么在数学课堂教学中,什么时候应创设问题情境呢?  相似文献   

13.
每一个学科都是一个知识的整体,数学也不例外.因此,在数学学习中,以一种整体的视角来理解所学的知识内容,看待遇到的数学问题,对学好数学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4.
按照新课标的总体要求,要初步学会运 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现实社会,去 解决日常生活中和其他学科学习中的问题, 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将物理学科的有关知 识与数学知识有机结合在一起,体现了新课 程的理念,淡化了学科界限,加强了课程内容 与现实生活和已有经验的联系,增进了学科 之间在知识和方法上的相互渗透.现以中考 中出现的一些题目为例予以说明,供同学们 在学习中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5.
李长军  徐毅 《数学通报》2005,44(8):33-34
解析几何的特点是用代数方程解决几何问题,是数形结合非常密切的一门学科,因此我们在学习解析几何的过程中应该充分发挥它的这一特性,让学生掌握解析几何的思想,理解解析几何的精髓,学会解析几何解题的基本方法,发挥解析几何的强大作用,展示解析几何的魅力.  相似文献   

16.
新课程高中数学研究性学习的若干选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倪红升 《数学通报》2007,46(6):31-33
数字是人类生活的工具,但我国的数学教学特别是高中数学教学仍未真正跳出应试教育的模式,教学中,重“知识”轻“能力”,重“考试”轻“实践应用”.新课程标准倡导发展学生的应用意识,强调自主探索、合作学习,力求使学生体验数学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作用,数学与日常生活及其他学科的联系,把研究性学习又提到了新的高度.为此我和本校的教师一起承担了宁波市基础教学研究立项课题——在生活中“寻找”数学.  相似文献   

17.
丰富多彩的数学游戏问题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黄新家 《数学通报》2005,44(7):56-57
《数学课程标准》强调“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因此提供一个具有挑战性的问题情境,或一个有趣的游戏情境,可以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自己的身边,激发学生学数学的兴趣.本文从2004年的中考试卷中选取一些取材于生活中丰富多彩的数学游戏问题,背景真实,内容鲜活,学生熟悉,  相似文献   

18.
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数学教育的根本任务是培养学生发现和提出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用数学的眼光观察问题,用数学的思维思考问题并能用数学的语言进行交流和表达.数学学科素养是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如何正确理解数学学科素养并在教学得以落实是当下亟需解决的问题之一,本文通过具体实例作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19.
《珠心算数学》是珠心算理论体系建设最新科研成果,它是珠心算与数学教育整合,运用珠心算原理解决现行小学数学教学难点、繁点问题的一本实用教材。对其进行学习研究,可以发现小学数学中的难点,在珠心算数学中变成了易点;小学数学中的繁点,在珠心算数学中却变成了简点。许多小学数学问题在珠心算数学中也因此得到了较好地解决。 在《珠心算数学》小学部分的编写中,渗透着心理学、脑科学理论,同时也凝结着珠心算意识实验的研究成果;更注重运用哲学思想和现代“三论”的指导。这些学科理论,在珠心算开发智力的教学中交叉运用,均在《珠心算数学》中得以体现. 为了实现珠心算与数学教育整合综合开发少年儿童智力的目的,我们从本期开始连载发表《珠心算数学》小学部分,真诚地希望广大读者多提宝贵建议.以进一步完善整合内容和不断提高教育的教学质量。[编者按]  相似文献   

20.
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离不开数学.生活为我们提供了丰富多彩的数学资源,数学帮助我们解决生活中各种各样的问题,因此学习数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