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7 毫秒
1.
对一种串列式多级加热增湿除湿型太阳能海水淡化装置进行了稳态实验测试,介绍了三级装置的结构和工作过程。选用多孔球作为填充材料来提升蒸发器的传质过程。通过改变不同喷淋温度、进水流量和空气流率等控制参数,研究了不同运行参数下的系统性能。实验结果表明,在实验给定参数范围内,随着进水流量和喷淋温度的增加产水量增加。当运行温度90℃、进水流量为2 t/h,产水量达到182.47 kg/h。在运行温度达到85℃时,性能系数能达到最大值2.65。单位装置体积的产水量达到22kg/(m~3h)。单级加热的性能系数最高达2.27。通过实验发现,串列式多级加热型增除湿海水淡化技术仍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相似文献   

2.
水分布对蒸发式冷凝器传热传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蒸发式冷凝器具有节水、节能、结构紧凑等优点而在工业制冷等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在蒸发式冷凝器性能测试实验平台基础上,测试了水流参数如喷淋密度和水温对蒸发式冷凝器传热传质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满足最小喷淋密度后,喷淋密度对蒸发式冷凝器传热传质性能影响很小;在稳定的操作条件下,蒸发式冷凝器水盘中的水温可以保持恒定;循环冷却水水温降低1.1~2.0℃,在相同的操作条件下,蒸发式冷凝器传热传质系数可以分别提高7.2%~16.9%和34.5%~63.4%.  相似文献   

3.
为提高固体吸附式制冷系统中吸附床的有效传热,本文提出了一种具有较高导热系数和较快吸附速度的固化块状活性炭,并对其物性和吸附性能进行实验研究.针对采用不同材料配比的块状活性炭,测试了活性炭-甲醇在吸附温度35℃,蒸发温度3~5℃条件下的吸附性能曲线,对比分析了粘结剂比例、固化密度及不同的床换热条件对吸附性能的影响,并由此给出了块状活性炭作吸附剂时的合适的粘结剂比例、固化密度、吸附制冷循环中的循环吸附量和循环时间.  相似文献   

4.
循环床中气固两相局部传热传质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对含湿颗粒在循环床中干燥过程的传热传质规律进行了实验研究。本文发展的一种利用双热电偶参考标定法,获得了气、固两相沿床高的局部温度。对气体表观流速,固体循环率,颗粒初始含湿量对传热传质的影响进行了分析和讨论。所获得的循环床中传热传质系数的实验关联式,可供干燥颗粒、造粒、粒面包裹等工业设计参考使用。  相似文献   

5.
蒸发式冷凝器传热性能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立了蒸发式冷凝器传热性能测试实验台,着重研究了在传热实验台上蒸发式冷凝器管外水膜的传热性能.通过调节不同影响参数,测试了冷却水量和冷却风量对蒸发式冷凝器管外水膜传热系数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当喷淋密度为0.061kg/(m·s)和迎面风速为4.9m/s时,从经济性和安全性方面考虑,蒸发式冷凝器传热性能达到最佳状态.此...  相似文献   

6.
喷淋蒸发翅管式冷凝器传热传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铁军 《低温与超导》2006,34(4):299-302
采用蒸发式冷凝器可以降低制冷装置不可逆传热损失,提高机组效率。该文提出在制冷装置中采用喷淋蒸发翅管式冷凝器,分析了喷淋蒸发翅管式冷凝器的传热过程,建立其传热传质数学模型和设计计算方法,简要分析了环境温湿度、管翅结构、风速、淋水量等一些主要因素对传热传质性能的影响,为该种冷凝器的设计和应用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7.
蒸发式冷凝器管外流体流动与传热传质强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蒸发式冷凝器是一种高效散热设备,能源危机和水环保促进了它的应用.提出了扭曲管强化管外水和空气流动及传热传质,测试了圆管、椭圆管、扭曲管等三种水平管蒸发式冷凝器的流动与传热传质性能,结果表明,扭曲管间为有序的可控制水流,分布均匀,脱落速度快,更易形成柱状流,管表面水膜厚度比现有圆管和椭圆管小;传热传质系数随冷却水喷淋密度及风速的增大而增大,但冷却水喷淋密度增大至一定值后,对传热传质系数基本没有影响;扭曲管的传热传质系数高于椭圆管,特别是圆管,总结了扭曲管传热传质系数经验式.  相似文献   

8.
针对盘管表面喷雾冷却,通过实验方法研究迎面风速、喷嘴进水流量及辅助空气压力对系统传热传质的影响。研究表明,随着迎面风速的增加,系统的传热传质系数逐渐增大,当风速达到1.5 m/s时,部分液滴未能与盘管进行换热就被排出系统,使有效液滴数量降低,传质系数增长速度减慢;随着喷嘴进口水流量的增加,系统的传热传质系数增加,但流量过大会在盘管表明生成较厚液膜形成热阻,使传热传质能力下降;随着辅助空气压力的增大,系统传热传质系数增大,但进水流量一定时,压力过大会使得喷雾流量下降,传热传质增长速率下降。  相似文献   

9.
迎面风速和喷淋密度会影响蒸发式冷凝器的传热传质效率。本文搭建了R404A制冷系统实验台,测试了不同的迎面风速和喷淋密度下系统的冷凝压力、制冷量和能效比,并对数据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对于蒸发式冷凝器制冷机组,喷淋密度的控制较迎面风速更为重要;机组存在最佳迎面风速(3.1~3.3 m·s-1),在迎面风速增加到最佳值之前,风速每增加1 m·s~(-1),EER增加0.3~0.37,当迎面风速超过最佳值后,管外水膜将遭到破坏,蒸发式冷凝器的换热性能趋于稳定,因此冷凝压力和制冷量趋于稳定;最佳喷淋密度为0.057 kg·m~(-1)·s~(-1),在喷淋密度增加到最佳值之前,喷淋密度每增加0.01 kg·m~(-1).s~(-1),EER增加0.27~0.31,当喷淋密度超过最佳值后,管外水膜变厚,水膜热阻增加,蒸发式冷凝器的换热性能减弱,因此冷凝压力升高明显,制冷量下降明显。  相似文献   

10.
填料型绝热吸收器影响因素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研究绝热吸收器内溴化锂溶液降膜吸收水蒸汽传质强化过程,本文首先建立了溴化锂溶液降膜绝热吸收循环实验台,然后分析了喷淋溶液温度、喷淋溶液流量、喷淋溶液浓度和吸收压力等参数变化对吸收过程传质系数的影响,并得出有指导意义结论.  相似文献   

11.
对液幕式吸收塔脱硫性能进行了实验研究,研究了烟气流量、循环浆液量、浆液浓度,喷嘴阵列形式等参数对脱硫性能的影响,合理选择装置结构和运行参数时,脱硫效率可达90%以上;提出了液幕式吸收塔中当量传质面积的计算方法,建立了液幕式吸收塔的传质模型,得到了液幕式吸收塔的传质系数关于气相和液相雷诺数及喷嘴阵列的经验关系式。  相似文献   

12.
采用实验的方法,在鼓泡流化床燃烧装置中研究了低浓度煤层气在床内的流动和燃烧特性,考察了床层温度、气体浓度、流化风速及床料颗粒特性等操作条件变化对甲烷转化率和燃烧产物的影响。研究表明:床层温度升高,甲烷转化率显著增加;增加流化风速及进气甲烷浓度,甲烷转化率减小;颗粒粒径增加,甲烷转化率增加;CO排放浓度随床层温度的升高先增加后降低,并在床层温度约850℃时达到其最大峰值,沿流化床轴向高度CO的排放浓度先增加后降低,呈钟型分布。  相似文献   

13.
基于球床堆积实验和离散元数值模拟对包层中球床的堆积性能做了初步研究。圆柱形一元(单尺寸颗粒)球床的堆积性能的结果显示随着球床直径与颗粒直径比的增大,球床的平均堆积因子逐渐增高,实验与模拟结果一致;采用二元颗粒(双尺寸颗粒)、提高颗粒粒度比可以显著提高球床的堆积因子,二元球床的堆积因子随着大颗粒体积分数的增加先增加后减小,在大颗粒体积分数约为60%~80%时达到最大。优化了二元球床的填充工艺,最终二元球床的堆积因子基本达到0.8,但球床的均匀性欠佳。  相似文献   

14.
在不同风机频率及导流罩进出风口弧度半径下对冷风机进行实验测试,得出不同进出风口导流罩弧度半径对冷风机风量及迎风面均匀性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导流罩进风口更换为弧度半径R_(a,i)为0.1圆弧接口,不同频率下风机风量的提升幅度均10%,且在R_(a,i)为0.3时冷风机的风量达到最大,增幅均13%;迎风面的风速标准偏差随导流罩进风口弧度半径的增大而减小;导流罩出风口弧度半径R_(a,o)为0.4时冷风机的风量达到最大,整体增幅约8%,略低于进风口弧度半径对冷风机风量的影响;在导流罩出风口弧度半径R_(a,o)为0.4时,冷风机迎风面风速均匀性达到最佳。因此,增加导流罩进出风口弧度半径可不同程度增加冷风机风量,提高风速均匀性,改善冷风机性能。  相似文献   

15.
压力循环流化床中的传热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从理论与试验上研究压力循环流化床中床-壁面传热系数的变化规律。对常压循环流化床中的传热模型进行修正,发展了压力循环流化床中的传热模型。试验测试了床内传热系数随床内固体颗粒浓度、颗粒径和运行风速的变化规律。提出计算床-壁面传热系数的无量纲经验公式。  相似文献   

16.
本文模拟了自然对流及恒壁温边界条件下含内热源可燃填充床内最高温度随时间的变化;计算了侧面和端面取不同换热系数时填充床内的温度分布;分析了对流换热系数、堆积状态等对床内最高温度的影响。计算结果表明:各边界取不同换热系数时对最高温度的影响不大;在环境温度低于383.15 K,或壁面温度低于381.15 K的条件下,多孔床不会发生自燃。对流换热系数较大、堆积密度较小时多孔床也不易自燃。  相似文献   

17.
波纹板片上降膜吸收过程的传热传质数值仿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立了在连续的竖直波纹板上降膜吸收过程的传热传质数学模型,并进行了无因次化处理和仿真数值计算。给出了溶液液膜内流场、温度场、质量分数分布的计算结果,比较了交叉双尺度波纹板片和当量平板上的吸收传热和传质系数随不同溶液喷淋密度的变化结果,显示出前者具有更好的性能,并讨论了波纹节距对传热和传质系数的影响关系。  相似文献   

18.
描述了提氚气体(氦气)进入氚增值区后被正硅酸锂(Li4SiO4)小球加热的过程。通过现有实验包层(TBM)设计参数完成的提氚气体温升理论计算和三维数值模拟验证计算得到提氚气体经过球床时温度可以很快从20℃升到500℃。因此,在进行提氚系统设计优化时,中国设计的实验包层模块不需要增加额外设备对提氚气体进行预热。  相似文献   

19.
为了测试混合吸附剂基质材料石墨的传热传质特性,设计了吸附剂渗透率与导热系数测试装置,首先用平板热源法测试了散装石墨在不同膨胀温度及不同膨胀时间下的导热系数,优选出了石墨的最佳膨胀工艺,然后采用最佳膨胀工艺下的石墨进行固化,以氮气作为气源对固化石墨进行了渗透率研究,以稳态热源加热法对固化石墨进行导热系数测试,结果表明,当...  相似文献   

20.
中国氦冷球床包层(CH HCSB TBM)初步采用Li4SiO4陶瓷小球作为氚增殖材料,实验研究了Li4SiO4陶瓷小球的中子辐照产氚性能。将冷冻成型法制备的Li4SiO4 陶瓷小球置于反应堆中辐照100min,然后在离线释氚实验平台上进行退火行为研究。实验结果表明,在用He +1% H2为载气,流速为100mL•min-1,升温速率为5K•min-1的实验条件下,氚气(HT+T2)是Li4SiO4陶瓷小球的主要释氚形态,占总氚的70%左右(不包括自由氚中的氚气),在400℃~700℃范围内出现两次释氚峰;氚化水(HTO+T2O)所占比例小于20%,主要在300℃~500℃的低温段进行释放;氚在800℃前基本释放完,小球退火后的残氚量小于1%。冷冻成型干燥法制备的Li4SiO4陶瓷小球在300℃~700℃范围内有较好的释氚性能,氚残留量低,在聚变堆固态氚增殖包层设计中具有一定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