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通过固相法以(NH4)6Mo7O24·4H2O为钼源, 在氮气气氛下合成出掺杂Mo的LiFePO4正极材料. 采用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扩展X射线吸收精细结构(EXAFS)和正电子湮没进行结构表征, 通过不同放电倍率研究掺Mo的LiFePO4电化学性能. 结果表明, 掺Mo的LiFePO4呈橄榄石结构, Mo6+同时占据着Fe位及Li位, 提高了LiFePO4的电导率, 1C放电可逆容量为141 mAh·g-1, 表现出良好的电化学性能.  相似文献   

2.
铜掺杂五氧化二钒的制备及电化学性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沉淀法于300 和600 ℃制备了结晶状的Cu0.04V2O5材料. 扫描电镜显示, 300 ℃时制备的样品具有多孔特征, 而600 ℃时制备的样品具有很高的结晶度. X射线研究表明, 少量铜掺杂不会改变V2O5的正交晶体结构. 红外光谱研究表明, 300 ℃时制备的Cu0.04V2O5样品含有少量水. 热失重分析确定了样品中所含水分是以吸附水的形式存在, 1 mol材料分子吸附水的摩尔数约为0.18 mol. 铜掺杂显著改善了V2O5的结构稳定性, 进而提高了材料的充放电循环性能. 于600 ℃制备的样品在C/5.6倍率下具有160 mAh·g-1的可逆比容量, 但提高放电倍率明显降低了材料的循环性能. 于300 ℃制备的样品在C/5.6倍率时的循环性能不如600 ℃样品, 但该材料在C/1.9倍率时仍具有100 mAh·g-1左右的可逆比容量. 两种材料在电化学性能上的差异与材料的微结构有关. 低温样品在较高放电倍率时良好的循环性能得益于其多孔的微结构, 而高温样品由于其较高的结晶度而表现出优异的低倍率充放电性能.  相似文献   

3.
溶剂热法控制合成规则的LiFePO4颗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溶剂热法在H2O和异丙醇的混合溶剂中合成橄榄石结构的磷酸铁锂(LiFePO4). 场发射扫描电镜(FESEM)结果表明, LiFePO4产品的形貌与导电添加剂密切相关, 当改变导电添加剂的种类(蔗糖、碳黑和石墨)时, 分别得到了棒状和方块状的LiFePO4颗粒. TEM和选区电子衍射(SAED)的结果表明, 棒状的LiFePO4晶体沿着[201]方向取向生长. 取向机理可能在于添加剂对晶体生长的吸附阻止作用. 充放电测试表明, 溶剂热法合成的LiFePO4(添加蔗糖)具有145.2 mAh·g-1的可逆容量和良好的循环保持能力, 且表现出优良的倍率放电性能和高温特性, 其4C放电容量为98.1 mAh·g-1, 保持了0.1C容量的67.6%, 且放电电压平台仍保持在3.12 V(vs Li/Li+).  相似文献   

4.
以三甘醇为还原剂,Li2CO3和三价铁源FePO4为原料,通过多元醇还原法在低于300℃下直接制备了结晶良好的纯相LiFePO4,无须后续热处理。0.1C首次放电比容量为140.5mAh·g-1。为了进一步改善纯相LiFePO4的电导率,以聚乙烯醇为碳源,在700℃下热处理进行了碳包覆改性,获得了LiFePO4/C复合正极材料。合成的LiFePO4/C在0.1C下放电容量为155mAh·g-1,5C倍率下放电比容量保持在125mAh·g-1,具有很好的倍率性能和循环稳定性。  相似文献   

5.
采用水合氧化钛溶胶为原料, 多孔炭为模板剂, 设计制备了一种新型准纳米晶锂钛复合氧化物, 并用SEM、XRD、恒流充放电及交流阻抗测试表征了材料的形貌、结构和电化学性能. 结果表明, 该氧化物晶粒尺寸约200 nm, 为典型的尖晶石Li4Ti5O12结构. 在0.5C(1C=0.2 mA·cm-2)电流条件下的首次嵌脱锂效率为99.8%, 嵌脱锂电位平坦, 可逆容量为117 mAh·g-1; 当电流从0.5C增至5C时, 其可逆嵌锂容量仍在100 mAh·g-1以上, 容量保持率大于86%, 倍率充放电性能优异. 交流阻抗测试结果表明, 模板剂多孔炭的应用使合成的尖晶石Li4Ti5O12具有更佳的导电性能, 且多孔特征明显.  相似文献   

6.
新型碳热还原法制备复合正极材料LiFePO4/C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素琴  龚本利  张戈 《合成化学》2007,15(2):147-149,164
以FePO4为前驱体,采用碳热还原法合成了复合正极材料LiFePO4/C。考察了煅烧温度、煅烧时间,碳含量等因素对LiFePO4组成和电化学的影响,结果表明,600℃煅烧24 h,碳含量为10%时,LiFePO4具有最佳的电化学性能,其首次放电容量为146 mAh.g-1,循环15次后容量还维持在141 mAh.g-1。  相似文献   

7.
以纳米级锐钛矿型二氧化钛(TiO2)和氢氧化锂(LiOH)为原料,利用水热法合成了尖晶石型Li4Ti5O12材料,并研究了LiOH浓度、水热反应时间及热处理温度对Li4Ti5O12样品结构和电化学性能的影响,分析了Li4Ti5O12的形成过程.采用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镜(SEM)、透射电镜(TEM)分析样品材料结构,观察材料形貌.结果表明,LiOH浓度0.2 mol.L-1、水热反应时间12 h及煅烧温度700℃可得到纯相尖晶石型Li4Ti5O12,该样品1C倍率放电比容量为146.3 mAh.g-1,40C高倍率其放电比容量仍有101.3 mAh.g-1.  相似文献   

8.
古宁宇  何兴华  李洋 《电化学》2013,(2):146-150
由LiH2PO4和FeC2O4.2H2O作原料、柠檬酸为碳源,用水溶-蒸发法制备了LiFePO4/C正极样品.采用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镜(SEM)和透射电镜(TEM)分析、观察样品.用充放电曲线和电化学交流阻抗(EIS)谱图测试LiFePO4/C电极.结果表明,700℃焙烧的LiFePO4/C样品(碳量3.03%,by mass)结晶度高、无杂相、颗粒粒径100 nm,其表面包覆约5 nm碳层.该电极0.5C、2C、5C和10C(1C=170 mA.g-1)倍率放电,其比容量分别为148.2 mAh.g-1、142.4 mAh.g-1、127.4 mAh.g-1和108.5 mAh.g-1,循环寿命曲线稳定.  相似文献   

9.
微乳液法合成LiFePO4 / C正极材料及其电化学性能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采用微乳液方法合成了纳米LiFePO4 / C正极材料。制备样品分别用XRD和SEM进行表征,充放电测试其电化学性能。600 ℃制备样品为单一物相,平均粒径90 nm,在室温2.0~4.0 V (vs Li) 放电电压范围和15 mA·g-1放电速率下,首次放电容量达到159 mAh·g-1。制备样品同样展现良好的循环性能。在15 mA·g-1速率下40次循环后,制备样品放电容量仍保持首次放电容量的98.9%。优异的电化学性能得益于样品颗粒的纳米尺寸、均匀分布以及表面碳层包覆提高了活性材料的电子电导率。  相似文献   

10.
Nb 掺杂LiFePO4/C 的一步固相合成及电化学性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固相法一步合成了Nb掺杂的LiFePO4/C复合材料, 研究了Nb掺杂量对材料电化学性能的影响. 结果表明, Nb掺杂后LiFePO4/C复合材料的电化学性能明显提高. 在0.5C、1C和2C充放电倍率下, 名义成分为Li0.96Nb0.008FePO4/C正极材料的比容量分别为161、148和132 mAh•g−1, 已达到实用化水平. 阻抗谱和循环伏安特性测试显示, Nb掺杂有效地降低了复合材料电极的阻抗和极化, 说明Nb掺杂的主要作用是提高了LiFePO4的电子电导率.  相似文献   

11.
采用溶胶凝胶法合成前驱体,再在空气气氛中分别于400℃、500℃和600℃下焙烧,得到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1-2x)MgxMnPO4/C(0≤x≤0.1);利用X射线衍射分析、环境扫描电镜分析、恒流充放电、阻抗测试等分析了产物的结构、形貌和电化学性能.结果表明,合成的(1-2x)MgxMnPO4/C颗粒呈球形,具有橄榄...  相似文献   

12.
微波合成法制备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Li2FeSiO4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研究了一种制备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Li2FeSiO4的新方法.采用机械球磨结合微波热处理合成了Li2FeSiO4正极材料.通过XRD、SEM和恒流充放电测试,对样品结构、形貌和电化学性能进行了表征和分析.与传统固相法合成的材料在晶体结构、微观形貌以及充放电性能方面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微波合成法可以快速制备具有正交结构的Li2FeSiO4材料;在650 ℃时处理12 min,获得了纯度高、晶粒细小均匀的产物,该产物具有较高的放电比容量和良好的循环性能.在60℃下以C/20倍率(电流密度,1C=160mA·g-1)进行充放电,首次放电容量为119.5 mAh·g-1,10次循环后放电容量为116.2 mAh·g-1.与传统高温固相法相比,微波合成法制备的材料具有较高的纯度、均匀的形貌和较好的电化学性能.  相似文献   

13.
褚道葆  李艳  宋奇  周莹 《物理化学学报》2011,27(8):1863-1867
以富含植物蛋白的豆浆作为碳源, 以FePO4·4H2O和LiOH·H2O为原料, 采用流变相方法合成了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LiFePO4/C. X射线衍射(XRD)和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的表征结果显示, 样品具有良好的结晶性能, 平均粒径约200 nm, 颗粒表面有均匀网络状的碳包覆. 充放电循环研究结果表明: LiFePO4/C具有稳定的电化学循环性能, LiFePO4/C正极材料在0.1C倍率下首次放电比容量达到156 mAh·g-1, 首次充放电效率达到98.7%; 循环40次后, 放电比容量为149 mAh·g-1, 电池容量保持率在95%以上, 1C倍率下首次放电比容量达到134.7 mAh·g-1, 显示出较高的电化学容量和优良的循环稳定性.  相似文献   

14.
石墨烯掺杂LiFePO4电极材料的合成及其电化学性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水热辅助法合成石墨烯改性的LiFePO4多孔微球电极材料.并对材料进行了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傅里叶变换红外(FT-IR)光谱,充放电等表征.从结果可以看出在2 mol·L-1LiNO3电解液体系中单纯包碳的LiFePO4微球在1C、50C倍率时的比容量分别为137、64 mAh·g-1,而石墨烯改性的LiFePO4微球的比容量分别为141、105 mAh·g-1,表现出较好的倍率特性.恒流循环充放电测试60次后两种材料容量保持率分别为70.2%、83.7%.说明掺杂石墨烯构成的三维导电网络能明显改善LiFePO4的电化学性能.  相似文献   

15.
采用喷雾干燥-高温固相法制备纳米LiFePO4与LiFePO4/C正极材料,用X-射线衍射,扫描电镜等对合成材料进行了表征,并对以LiFePO4为正极的电池进行了电化学性能测试。结果表明:材料合成最佳煅烧温度为600 ℃;合成过程中由于碳对LiFePO4晶型的生长有一定的抑制作用,相对于纯LiFePO4材料,LiFePO4/C材料粒径更小;并且,在此最佳合成温度下合成的LiF  相似文献   

16.
由半固相法制得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Li4Ti5O12,并研究了Li4Ti5O12的碳包覆改性.采用XRD、SEM、TEM以及HRTEM观察和分析产物的相结构与形貌.采用恒流充放电、循环伏安法和交流阻抗技术测试了材料的电化学性质.结果表明,Li4Ti5O12因颗粒团聚电化学性能严重下降,该电极在0.1C和0.5C首周期放电容量分别为121.7和87.6 mAh·g-1;碳包覆Li4Ti5O12/C材料呈球形分布,能抑制颗粒团聚,该电极倍率<0.5C时的放电比容量大于180 mAh·g-1,超过Li4Ti5O12的理论放电比容量(175 mAh·g-1);在1C、5C和10C倍率下,其容量仍保持在136、79.9和58.3 mAh·g-1,碳包覆改性材料具有优异的循环寿命和高倍率性能.  相似文献   

17.
以间苯二酚甲醛树脂作碳源,由固相法合成LiMnPO4/C复合材料.研究不同合成温度和时间对产物形貌、结构以及电化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600℃热处理3 h制得的LiMnPO4/C粒径细小且分布均匀,一次颗粒粒径100~300 nm.0.02C下首次放电容量达到121.6 mAh.g-1,充放电循环20次仍可维持在1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