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陈木法 《数学通报》2006,45(11):9-9
50多年前《数学通报》在我的母校福建省惠安一中就已经是一份非常流行的杂志,在学校图书室里,常常是难求-阅且被翻阅得“满脸皱纹”.60年代初读高中时,经常身无分文的我竟然不可思议地订了一份《数学通报》,要知道作为一个乡下穷孩子,要克服困难支付这一“高额”费用,绝非易事,这已经足以表明我对《数学通报》的执著了.当时我特别喜欢:其中的“学习园地”和“问题征解”栏目,从中学到了:不少东西.事实上,这是我整个学生时代所订购的唯一一份杂志.时至今日,它也依然是我每期必读的少数刊物之一.  相似文献   

2.
感悟与建议     
笔者从1980年开始订阅通报,受益最多的栏目首推数学问题解答栏.多年来,坚持解答通报中的数学问题成为我提高解题能力的重要途径,也是我的一个重要爱好.我每年都要向数学尖子生和爱好者大力推荐这个栏目,以至于每届都要培养出几名"铁杆题迷",解答通报中的问题成为他们的一大趣事.  相似文献   

3.
愿《数学问题解答栏》地久天长──纪念《数学通报》创刊六十周年徐肇玉(齐齐哈尔师范学院数学系161006)《数学通报》是我最喜欢的杂志,所以也是我最喜欢的数学杂志.如果问我最喜欢《数学通报》的哪个栏目,我说,我最爱《数学问题解答栏》(以下简述为《解答栏...  相似文献   

4.
尊敬的编委、同行评议专家、作者为快速向外界通报国内外优秀的原创性数学成果,《数学杂志》决定于2020年开设一档新的英文栏目Research Announcements,其具体功能和录用规则如下:(1)Research Announcements用以通报纯粹数学和应用数学领域内优秀的研究成果,即为研究成果通报.其功能主要是创建这样一个平台,使之能将一些重要的原创性成果快速向外通报.  相似文献   

5.
保继光 《数学通报》2006,45(11):16-16
各位领导,各位专家:大家好!《数学通报》在中国数学会、北京师范大学的支持关怀下,在数学家、数学教育工作者和广大作者、读者的爱护下走过了70年历程,迎来了她创刊70周年的喜庆日子.我们非常高兴的看到今天有那么多关心、热爱《数学通报》的新老作者和读者,高等院校的教师、各  相似文献   

6.
张继平 《数学通报》2006,45(11):15-15
各位前辈数学家、各位老师、各位同学,在《数学通报》创刊70周年之际,请允许我代表中国数学会致以最热烈的祝贺.同时也代表中国数学会向《数学通报》的历届主编、编委和读者、投稿者为《数学通报》的发展做出的贡献表示衷心的感谢.《数学通报》是中国数学会主办的第一个刊物,已  相似文献   

7.
黄化宇 《数学通报》2007,46(6):63-63
数学通报《数学问题解答》专栏经常提出一些颇有兴趣的数学问题,刊载一些独到的解题技巧不仅对中学师生帮助很大,对我们也有很大的参考价值.几十年来数学通报保留了这一特色栏目,越来越起到了对全国的初等数学教学促进和指导的作用.最近看到2006年第6期上《一个“数学问题”的简解》一文,为了把《数学问题解答》这个栏目办得更具特色,想提一个建议:  相似文献   

8.
三个祝愿     
三个祝愿单热烈祝贺《数学通报》创刊六十周年!六十年来,《数学通报》成绩卓著,为我国数学的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这是有目共睹,有口皆碑的.作为数学通报的一名读者,谨效法华封,提出三个祝愿:一祝《数学通报》的读者日益增多,影响日益扩大.我记得三十多年前,...  相似文献   

9.
笔者近日发现数学通报《数学问题》栏目中的两个问题1283(2000.11期)、1287(2000.12期)有惊人的相似之处,这引起了笔者的兴趣.相似的问题预示着应有相似的解法.实际上两个问题的提供者给出的解答方法就是相同的,都是引进辅助角借助三角变换完成解答或证明,而过程繁琐,令读者望而生畏,失去阅读下去的勇气和兴趣。  相似文献   

10.
袁缵芹 《数学通报》2006,45(11):10-10
在上个世纪六十年代,我在江苏省扬州师范学校读书.大概在1962年左右,我有幸在数学老师那儿第一次见到《数学通报》,虽然许多文章看不明白,但凭着对数学的爱好和兴趣,竟喜爱上这本杂志,特别是其中解题的文章和一些短文,屡屡从老师那儿借来看,有时候几个同学一起研读.那时候我参加了学校的课外数学小组,时隔40多年,活动的许多内容都不记得了,唯有模仿《数学通报》办我们自己的刊物——《数学小报》的情形还恍如昨日.这份小报是在老师的指导之下,同学们自己创办的,报头中的“数学”和“报”三个字也是从《数学通报》的刊名中拓下来的.我们自己写稿,有谈学习数学的方法和体会,有具体的解题技巧,有专题研究,等等,最后由老师把关.《数学小报》是32开本,我们自己刻写、油印.在学习《数学通报》和编写《数学小报》的过程中,我对学习数学的兴趣日渐浓厚.《数学小报》大概出了十多期,我们就毕业了.可惜的是,毕业后我把《数学小报》和其它书本都寄存在一位亲戚家,文革中再去寻找时都已经散失了.  相似文献   

11.
黄其华 《数学通报》2012,51(6):57+62
《数学通报》2011年第12期上有篇文章《数学问题1885的推广与再研究》,两位作者对《数学通报》第1885号数学问题作了深入研究和推广,得到的结果非常有意义,笔者仔细拜读之后,受益匪浅,但是,同时也发现了该文中的一些错漏,特撰文指出.1二次型半正定的等价条件  相似文献   

12.
《数学通报》2017,(12):54-54
《数学通报》是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管,中国数学会和北京师范大学主办的数学普及和数学教育的专业学术期刊,是全国中文核心期刊.它的前身《数学杂誌》是中国数学会创办的第一份全国性数学普及刊物,1936年8月在上海正式出版发行,旨在"介绍新知,促进吾国之数学".1951年新中国中国数学会成立后,恢复出刊,更名为《中国数学杂志》,毛泽东主席亲自题写了刊名.1953年改为现名《数学通报》,  相似文献   

13.
我与数学通报徐鸿迟(江苏泰州三中225300)我是《数学通报》的老读者了.还是在读高中的时候,教代数的老师就常在课外把《数学通报》上的文章介绍给我阅读,以培养我学习数学的兴趣、引导我领略大千数学世界的无限风光.以后我又省下零用钱和几个爱好数学的同学一...  相似文献   

14.
由于种种原因 ,我于 40岁才从事中学数学教学 ,直到退休 ,也才有 2 0年的教龄 ,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 ,但现在仍然是坚持在教学第一线上不断学习的一名教育战线上的老兵 .现借《数学通报》的《寄语数学青年》栏目和青年教师谈谈我的几点体会 .1 勤奋我国著名数学家华罗庚先生说过 :“勤能补拙是良训 ,一分辛苦一分才 .”其实 ,不论是“拙” ,还是“聪”都需要勤奋 ,勤奋是干任何事业取得成功的必要条件 .因此 ,华先生又有“天才在于勤奋”之语 .1 1 学而不倦我有二癖 :一为读书 ,一为买书 ,一日不读书 ,就感到缺少点什么 ;虽然每年积蓄很少…  相似文献   

15.
《数学通报》2004年第12期刊登了李明老师对1525号数学问题的证明,由于证明的技巧性较高,《数学通报》2006年第10期发表了刘永钦老师的一个简便证明,但刘老师的证明方法具有局限性,不易推广.为此,本文介绍解决这类问题非常有效且十分简明的证明方法.  相似文献   

16.
结合笔者学习、研究《通报》的“数学问题解答”栏目的体会 ,谈谈对该栏目的一些看法和建议 :1 “数学问题解答”栏目为中学教师进行数学竞赛辅导提供了一批有一定新意和较强针对性的数学问题 .“数学问题解答”栏目每期都给出 5道数学问题 ,并同时给出上期 5道问题的解答 ,这些问题不仅比较新颖 ,而且也基本符合高中数学竞赛的要求 ,具有较强的针对性与实用性 ,因此 ,为从事中学数学竞赛辅导的教师提供了很好的资料 .如《通报》 2 0 0 3年第 9期给出的、由丁勇老师提供的数学问题第 1 4 5 2题与 2 0 0 3年 1 0月份举行的全国高中数学联赛…  相似文献   

17.
新年寄语     
《中学生数学》扩版两年来,增加了多个新栏目,得到了很好的反响。我们衷心感谢读者的支持与厚爱。近年来,学术界和教育界对于精英教育的呼声日益强烈,因为很多人感觉到这个问题的迫切性。没有一个成功的国家不重视精  相似文献   

18.
程汉波 《数学通讯》2014,(11):63-65
作为《数学教学》的一个备受关注的栏目,双月刊精选适合中学师生的有趣、新颖、深浅适度且富有启发性的5道数学问题,供读者思考探究,多年来它已成为启迪思维、开发智力的小智囊,也为初等数学研究提供了一些很好的素材.  相似文献   

19.
一类不等式的证明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所给出的这组不等式都是来自<数学通报>数学问题与解答栏目的,这些问题的题型与解答,反映了出题者的构思精巧,读者获益匪浅.本文试图从另外一个角度给出这组数学问题的证明,问题的证明也简化了原来的证明.  相似文献   

20.
读刊体会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符必轲  王薇 《数学通报》2006,45(7):58-59
《数学通报》中的“数学问题解答”栏,对数学竞赛训练和解题方法研究很有指导意义.笔者引其中几题,谈谈学习体会.1问题新颖,具有探究性在“问题解答”栏中,问题新颖,有代表性.有的问题还为我们提供了探索情境,在学习中引导读者探究.例1467题(2003年12月号问题):如图,四边形ABC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