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乳状液膜法分离水中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报道了用乳状液膜法分离镉的研究。在此分离体系中,以煤油作为膜溶剂,span80为表面活性剂,磷酸三丁酯(TBP)为载体,液体石蜡为膜增强剂。详细讨论了制乳时间、混合时间、搅拌速度,span80、TBP以及液体石蜡的浓度,乳水比和油内比,内相氨水和外相HCl溶液的浓度对分离的影响,确立了最佳分离条件。  相似文献   

2.
镍在乳状液膜体系中的迁移行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了镍在乳状液膜分离体系中的迁移行为。在此分离体系中,以煤油作为膜溶剂,span80为表面活性剂,磷酸三丁酯(TBP)为载体。详细讨论了制乳时间和混合时间、span80和TBP浓度、乳水比和油内比、内相NH。和外相HCl的浓度对镍迁移率的影响,确立了最佳分离条件。  相似文献   

3.
报道了谷氨酸在乳状液膜体系中的迁移行为,采用失水山梨醇单油酸酯(span80)-乙基己基琥珀酸酯磺酸钠(AOT)为表面活性剂,对氨基苯磺酸(APS)为载体,煤油为膜溶剂,氯化钾为内相试剂.讨论了制乳时间和乳液与外相混合时间、表面活性剂和流动载体浓度、内相试剂浓度、水乳比和油内比对分离效果的影响.确定了最佳分离条件为制乳...  相似文献   

4.
乳状液膜法迁移及分离钯(Ⅱ)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采用以叔胺N7301为流动载体、span 80为表面活性剂、煤油为膜溶剂、EDTA作内相试剂的乳状液膜体系迁移分离钯(Ⅱ)。确证了其迁移机理。实验表明在所筛选出的适宜制乳及迁移分离等最佳条件下,96%以上的Pd(Ⅱ)迁入内相,并能有效地与Cu2+、 Zn2+、Cd2+、Pb2+、Ni2+、Fe2+等离子分离。  相似文献   

5.
乳状液膜分离技术具有快速高效、选择性强、富集比大等优点[1-4],但该技术目前大多还处在实验阶段,要实现工业化则必须解决液膜稳定性、有毒试剂的使用及二次污染等问题.表面活性剂对于乳状液膜的形成和稳定至关重要[5-7],而在液膜体系中采用复合表面活性剂,能改善液膜性能,提高膜稳定性及传质效率[8].本文研究了铜(Ⅱ)在span80-SDS-NH3液膜体系中的迁移行为.体系中无流动载体,利用内、外相中被分离物的浓度梯度促进物质迁移.当Cu2+进入内相时,与NH3产生络合反应,使内相中游离的铜离子浓度趋于零而促使其由外相进入内相,实现Cu2+与外相溶液的分离.  相似文献   

6.
用Cyanex 272-Span 80-甲苯乳状液膜研究了Zn2+的迁移行为,在适宜条件下,5min内锌的迁移率达95%以上。而在此条件下,与锌性质相近的镉、铜、钴、镍、汞等金属离子不迁移或迁移率很低。因此,用此乳状液膜体系可将锌与镉及其它常见离子分离。  相似文献   

7.
乳状液膜法分离水中的铬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乳状液膜法由于其独特的物理化学性质,已广泛用于金属离子的萃取分离[1~3]。本文以span80-煤油-NaOH液膜体系分离水中铬。不加流动载体,利用内、外相中被分离物的浓度梯度实现物质迁移。当Cr2O2-7进入内相时,与内相的NaOH发生反应,在内相高浓度的NaOH存在下,可保持Cr2O2-7在液膜两侧有最大的浓度梯度,促使Cr2O2-7的迁移,实现Cr2O2-7与外相溶液的分离。1 实验部分1 1 仪器与试剂D40-1型电动搅拌器(杭州仪表电机厂),78-1型磁力加热搅拌器(江苏金坛新一佳仪器厂),721型分光光度计(上海第三分析仪器厂)。铬标准溶液(100ml/L):准…  相似文献   

8.
研究了氯化钠-硫氰酸铵-十六烷基氯化吡啶(钅翁)-水体系浮选分离锌(Ⅱ)的行为及其与常见离子分离的条件. 结果表明,在1.0 g固体NaCl存在下,当硫氰酸铵(0.1 mol/L)和十六烷基氯化吡啶(钅翁)(0.01 mol/L)溶液的用量均为2.0 mL时,控制pH值为4.0,Zn(Ⅱ)可被该体系浮选,而Cd(Ⅱ)、Co(Ⅱ)、Ni(Ⅱ)、Mn(Ⅱ)、Fe(Ⅱ)、Al(Ⅲ)不被浮选,可实现Zn(Ⅱ)与这些离子的定量分离,对合成水样的定量浮选分离,结果满意.  相似文献   

9.
氯化钠-硫氰酸铵-结晶紫体系浮选分离锌(Ⅱ)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氯化钠-硫氰酸铵-结晶紫体系浮选分离锌(Ⅱ)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膜分离技术在环境治理方面得到广泛应用。本文研究了铜在span80-TBP(磷酸三丁酯)-煤油-NH3液膜分离体系中的迁移行为。用TBP作为载体,在溶液中迁移时,在外相与膜相界面上形成中性络合物后穿过膜相,在膜相与内相界面上络合物再与NH3反应,生成铜氨络离子,释放出来的TBP又返回膜相。  相似文献   

11.
以铋膜电极为工作电极,采用微分脉冲阳极溶出伏安法直接测定食品样品中痕量铅、镉和锌。在富集电位-1.4V,富集时间180s,铋膜质量浓度150μg·L-1的条件下,铋膜电极对铅、镉和锌的氧化溶出具有良好的电化学响应。铅(Ⅱ)、镉(Ⅱ)和锌(Ⅱ)的质量浓度在5.0~40μg·L-1的范围内与其阳极溶出峰电流呈线性关系,铅(Ⅱ)、镉(Ⅱ)和锌(Ⅱ)的检出限(3S/N)分别为0.80,0.65,0.58μg·L-1。对25μg·L-1铅(Ⅱ)、镉(Ⅱ)和锌(Ⅱ)溶液用铋膜电极连续测定15次,相对标准偏差分别为6.2%,5.1%,7.1%。方法应用于食品中痕量重金属的测定,测定结果与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的测定值相符。  相似文献   

12.
研究了硝酸钠-碘化钾-甲基绿-水体系液-固浮选分离铋(Ⅲ)的行为及其与常见离子分离的条件。结果表明,控制pH 7.0,在1.0 g硝酸钠存在下,当0.1 mol.L-1碘化钾溶液和1.0×10-3mol.L-1甲基绿溶液的用量分别为1.0,1.5 mL时,铋(Ⅲ)可被定量浮选,而铜(Ⅱ)、镉(Ⅱ)、锌(Ⅱ)、锰(Ⅱ)、钴(Ⅱ)、镍(Ⅱ)、铝(Ⅲ)等在此条件下不被浮选,实现了铋(Ⅲ)与常见离子之间的定量分离,对合成水样进行定量分离测定,结果满意。  相似文献   

13.
氯化钠-硫氰酸铵-十六烷基氯化吡啶鎓-水体系浮选分离锌(Ⅱ)  相似文献   

14.
温欣荣  涂常青 《应用化学》2002,19(8):776-779
氯化钠-硫氰酸铵-十六烷基氯化吡啶鎓-水体系浮选分离锌(Ⅱ)  相似文献   

15.
读者园地     
问:进行铜合金检测中,遇到锰黄铜中锌的测定,发现终点难辨不稳定,如何解决?读者———童万全答:在《金属材料化学分析方法(第三分册)》一书中对含锰、镍的黄铜中测定锌提出了两个方法:硫氰酸盐萃取分离-EDTA滴定法和HEDTA直接滴定法。在微酸性(pH5.5左右)条件下用螯合滴定法测定锌时,锰与镍的干扰较难解决。在前一方法中利用在稀盐酸介质中锌(Ⅱ)与硫氰酸盐所生成的络阴离子可被4-甲基戊酮-2(MIBK)萃取的性质达到锌(Ⅱ)与铜(Ⅱ)、镍(Ⅱ)、锰(Ⅱ)、铁(Ⅲ)、镉(Ⅱ)等元素的定量和选择性的分离。然后在pH5.5的六胺缓冲介质中用EDTA标准…  相似文献   

16.
用双(2,4,4-三甲基戊基)膦酸-Span 80-甲苯乳状液膜体系研究了汞的迁移行为,确定了用此种乳状液膜迁移分离汞的适宜条件,汞在5min内可迁移96%以上。在同样条件下,一些常见过渡金属离于如Co~(2+)、Ni~(2+)、Cu~(2+)、Cd~(2+)等通过此乳状液膜的迁移率很低,因此汞可与这些元素得到很好的分离。  相似文献   

17.
研究了(H4)2SO4-Zincon(锌试剂)-Tween 80体系萃取分离金属离子Cu(Ⅱ)、Co(Ⅱ)、Ni(Ⅱ)、Zn(Ⅱ)、Cd(Ⅱ)、Mn(Ⅱ)的行为.试验表明,Cu(Ⅱ)、Co(Ⅱ)、Ni(Ⅱ)在pH 6~9范围内,与Zincon形成的螯合物可被Tween 80相完全萃取,而Zn(Ⅱ)、Cd(Ⅱ)、Mn(Ⅱ)基本不被萃取,进而实现了Cu(Ⅱ)、Co(Ⅱ)、Ni(Ⅱ)与Zn(Ⅱ)、Cd(Ⅱ)、Mn(Ⅱ)混合离子的定量萃取分离.  相似文献   

18.
乳状液膜体系分离提取铜离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Span80-对氨基苯磺酸(APS)-NH3液膜体系分离提取Cu2+。最佳分离条件为:制乳搅拌速度3500r/min,制乳时间及乳水混合时间分别为10min和20min,乳水比和油内比分别为0.38和0.44,APS、Span80和液体石蜡浓度分别为11%、4.4%和2.2%,内相NH3和外相HCl浓度分别为4.0mol/L和0.5mol/L。用该体系分离提取了模拟样中的Cu2+。  相似文献   

19.
用Cyanex272-Span80-甲苯乳状液膜研究了Zn^2+的迁移行为,在适宜条件下,5min内锌的迁移率达95%以上,而在此条件下,与锌性质相近的镉、铜、钴、镍、汞等金属离子不迁移或迁移率很低。因此,用此乳状液膜体系可将锌与镉及其它常见离子分离。  相似文献   

20.
钴(Ⅱ)、锌(Ⅱ)离子选择电极研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钴(Ⅱ)离子选择电极的研制,国外已有一些报导,但PVC膜钴(Ⅱ)离子选择电极研制较为成功的是Burger和Pethösup[1];锌(Ⅱ)离子选择电极的研制,可达实用的报导不多[2-4],PVC膜锌(Ⅱ)离子选择电极国外未见报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