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针对分析力学教学环节中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本文从2个典型的物理问题——降落伞与双摆模型入手,通过一题多解与对比学习的形式,呈现2种力学在处理相同物理问题时的差异.引导学生思维从经典牛顿力学向分析力学过渡,使其能够尽快融入到分析力学的学习中去.同时在教学过程中引入适当的数值计算,进一步加深学生对具体物理问题的理解.  相似文献   

2.
沈正杰 《物理通报》2023,(8):102-105
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高低,往往取决于学生将情境与知识联系的水平,而科学思维是学生学习和运用物理知识和方法的过程中必备的思维能力.以“牛顿第二定律”教学片段为例,论述了基于学科情境凸显科学思维的问题设计方案,以培育学生科学思维素养.  相似文献   

3.
陈佳俊  刘露云 《物理通报》2023,(3):32-33+38
光电效应作为高中物理光学中的重要知识点,在教学过程中,大部分教师仅仅会对概念、规律及光电效应方程做初步的讲解,只要求学生会做有关的习题,而没有理清光电效应中学生容易出现的困惑及问题.从这些问题中选取了4个进行探析,帮助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辅助学生理解光电效应背后的原理及知识,让学生知其然并知其所以然,充分发挥核心素养中的科学态度与责任.  相似文献   

4.
以某高校2019级物理学专业的学生“热学”线上教学为研究对象,分析线上教学过程,计算了期末试卷的信度、区分度、难度、学生平时线上测试成绩与期末考试成绩的相关性、离散程度,通过分析计算结果发现,线上教学存在着学生成绩分化严重及线上平时测试与期末考核相关性低等问题;紧接着,提出加强线上教学监督力度和提高师生互动等方面的建议.通过本文研究,为提高线上教学效果并促进教师自我发展提供了可行依据.  相似文献   

5.
提出问题与批判性思维密切相关,对社会民主体系顺畅构建与学生个体的长远发展都很重要.在教学中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是义务教育物理新课标的要求,是提升学生学科素养和表达能力的重要途径.认知冲突有较高的教学价值,利用学生学习中的矛盾,创设认知冲突,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动力,更可以从多个维度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6.
王发科 《物理通报》2012,(12):41-43
通过一个演示实验,使学生产生认知冲突,激发学生的内驱力,让学生自主体验,进而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培养了学生的问题意识.通过让学生设计实验方案,进行实验探究,得出压强概念,使学生获得情感体验并由此进一步深刻理解压强的物理意义和概念.通过一些与社会生活联系密切的事例,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关注自然,培养学生的社会公德意识和科学精神.  相似文献   

7.
提问是教师必备的教学技能,提问的有效性对教学质量具有重要意义.但在目前的物理教学实践中,提问在有效性方面存在着一些问题.如,设计的问题偏离教学主题;问题没有启发性等.本文就教师在有效问题的设计时应注意的几个方面作一探讨.1提问点的选择①在重、难点处设问教学过程中通常会在一节课的重、难点处设置问题.重点知识是要求学生必须要掌握的,教师就要在此处设置问题,一方面引起学生的重视,另一方面帮助学生进行深入的理解.难点是指学生不易理解的知识,或不易掌握的技能技巧.在此处设问,可以分解问题的难度,帮助学生搭建学习的阶梯.例如,在学习自由落体运动的时候,教师可以这样找到发问点.首先,让学生观察演示实验:一枚硬币和与其大小相同的纸片同时同地下落,提问学生得到什么结论,物体下落快慢与什么有关.然后,观察将纸片揉成纸团与硬币同时同地下落,提问学生有什么结论,为什么与前一个实验不同,再接着问学生:“此时,你们认为物体从同一高度由静止开始下落的快慢与哪些因素有关,有什么样的关系?如果完全忽略空气阻力影响结果又会是怎么样呢?”这样,通过问题和观察,学生逐渐清楚的知道,物体由静止下落的快慢与它受的空气阻力有关,与质量无关.  相似文献   

8.
石俊杰 《物理通报》2023,(11):128-132
为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机械运动的图像问题,借助Geogebra对复杂规律和物理意义进行直观化展示,对机械运动中追及问题的过程进行动态化模拟,创设了“测量平均速度”实验探究的可视化,增强情境的真实性,促进学生深度思考,提高课堂效率.  相似文献   

9.
学生观察和分析能力的培养是大学物理实验教学基本要求中的重要内容之一.作为学生实验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如何提高学生观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是摆在我们每一个实验教师面前的重要课题.在实验教学中,如何正确地观察和解释实验现象,如何分析与检查实验数据,如何分析与研究实验过程对结果的影响,培养学生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探索和创新精神,都需要教师认真研究.下面,就我们在物理实验教学中的做法谈一些体会和看法.  相似文献   

10.
镜像法是解析求解高对称性静电场边值问题的一种简便方法.本文研究劈形边界导电系统的镜像问题,此时导电劈的夹角α存在附加条件α=π/n(n=2,3,4,...),该附加条件是教学过程中学生的疑问点.镜像法求解静电问题的理论依据是唯一性定理,在保持边界条件与边值关系不变的原则下,推导导电劈夹角α的数学表述并解释分析其存在附加条件的原因.  相似文献   

11.
胡志伟 《物理通报》2023,(3):136-139
针对高中学生学习感应电动势出现的问题,结合教材的特点和教学现状,给出了一种教学思路,以期引导学生抓住规律的本质,正确理解规律,也为物理教师实施单元教学落实学科核心素养提供一定的思路参考.同时针对目前电磁感应内容命题的问题,提出关于命题的建议与思考.  相似文献   

12.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离不开问题的选择与设计;设计良好的物理问题不仅能给学生发现和提出问题提供一种导向,而且这种导向会使学生学会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从而提高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为使学生产生积极探究的欲望,主动参与问题解决的过程,从中学习科学知识,体验科学探究,形成良好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这就需要让学生面临一种真实的、新颖的问题情景.  相似文献   

13.
习题教学的目的并不只是让学生学会解题,而是通过让学生分析解决问题,培养其科学探究意识与能力.将中国传统的格物致知精神与习题教学结合,还原题目中的“乐器”,并利用手机phyphox软件指导学生对玻璃水瓶的发声音调进行实验探究.通过这种习题教学方式,使学生格物致知.  相似文献   

14.
针对低年级大学生学习存在的问题,以《电磁学》课程为例,将教学内容重新组织与设计,把《电磁学》分为讲授、自学和探究3个模块.通过这3个模块的设计与实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习得概念,促进学生主动学习,培养学生学会管理时间和自我监控,提高学生查阅资料、分析问题、深入探究的能力.  相似文献   

15.
唐绮  景鹏飞 《物理通报》2022,(6):116-119
基础物理实验课程是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实践能力、创新思维的重要基础课程,需要不断进行教学改革和探索.综合参课学生意见,总结了基础物理实验课程中一些典型的问题,并给出了基于问题导向的教学设计创新方式.  相似文献   

16.
许江荣 《物理实验》1997,17(2):78-79
实验是在理论思想指导下,利用科学仪器设备,人为地控制或模拟自然现象,使它以比较纯粹和典型的形式表现出来,然后再通过观察与测量去探索自然界客观规律的过程.普物实验是科学实验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并已成为一门独立的基础课程.通过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分析和对物理量的测量,使学生进一步掌握物理实验的基本知识、基本方法和技能,并能运用物理学原理、物理实验方法研究物理现象和规律,加深对物理学原理的理解;并从中学习对现象的观察与归纳能力,培养学生进行科学实验的素质,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实验教学将如何进…  相似文献   

17.
正教师真正了解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存在的疑惑和问题,是开展有针对性的教学的保障.传统答疑时学生主要问教师在课堂上讲解的某个知识点或某道例题,或者是在做作业中遇到的问题.这些问题是由于学生没有跟上教师的教学节奏而产生的疑惑,教师回答了这些问题只能保证学生解答对某道习题.实际上学生在学习时遇到的问题远不至于此.因此我们采用传统的答疑与网上"提问"相结合的方式,要求学生在网上提出的"有效"问题是在学习过程中对物理概念的"疑惑"和自己的"看法".把头  相似文献   

18.
惠斯通电桥问题的一题多解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行小帅 《大学物理》1994,13(6):12-14
本文讨论了惠斯通电桥问题的一题多解,这种讨论有益于拓宽学生的思路,启迪思维,贯穿所学过的知识与方法,能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19.
将常规实验考查转变为利用实验数据处理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考查,不仅考查了学生实验教学的实际获得情况,更考查了学生运用实际获得解决问题的能力,提升了试题考查的品质,体现了新高考改革的创新性特征,引导实际教学过程要注重情境创设背景下的能力培养,注重将实验探究与物理情境进行有效融合,注重学生视野的拓展等等.  相似文献   

20.
善于发现并提出问题是发明创造之源。美国著名学者布鲁巴克也很精辟地指出:“最精湛的教学艺术,遵循的最高准则就是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广大物理教师须认识到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重要性与紧迫性,并在教学中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来保护学生的好奇、好问心理,增强学生对物理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提高学生的提问能力,不断孕育学生的创新思维,培育具有创新精神的下一代,打造创新强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