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杭州市区主要河道水质评价及评价方法的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杭州市7条主要河道21个监测断面1循环年的水质监测数据为依据,运用污染指数法和模糊评价法对市区主要河道水质进行综合评价,同时探讨2种水质评价方法的评价效果.结果表明:①杭州市区主要河道均存在不同程度的污染,主要污染物是TN、NH+4-N和TP,即氮磷营养盐,而有机污染相对较小;②污染指数法评价结果与实际水体的标准差距较小,与真实情况吻合较好;③当水质为劣V类时,模糊评价结论偏保守,而当某项指标严重超标时则易使评价结果偏重;④污染指数法更适合杭州市区河道水环境的评价.  相似文献   

2.
从2011~2015年对鄱阳湖丰、枯水期湖区、出湖口及流入鄱阳湖的5大支流进行采样,测定各项水质指标,运用聚类分析法分析水质时空变化特征,采用因子分析法定性识别了流域水质污染的主要污染源。结果表明,鄱阳湖整体水质呈下降趋势,总氮、总磷含量逐渐上升,鄱阳湖枯水期各项水质指标高于丰水期,枯水期污染更加严重;出湖口、赣江南支以及饶河入湖口污染相对严重,修水入湖口水质较好;因子分析结果表明,造成鄱阳湖流域水质污染的污染物主要来源于市政污水、化学工业废水、天然污染源、采砂作业和湖上养殖,丰水期农业生产引起的农业非点源排放以及暴雨径流引起的非点源排放也占有一定比例。更多还原  相似文献   

3.
苕溪污染物入湖通量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根据2005~2010年苕溪入湖河流小梅港、长兜港和大钱港的水质监测资料以及杨家埠和杭长桥2个水文基点站的径流量数据,计算CODMn、NH3-N、TP和TN等污染物的入湖通量来明确苕溪入湖的主要污染及通量的关键影响因子.采用单因子指数法进行水质评价并计算水质的污染分担率,表明苕溪的入湖河流水质总体为Ⅲ类,首要污染物为TN;统计逐日流量数据,计算2005~2010年入湖水量为9.15×108~17.85×108 m3;对污染物年通量进行等标计算,发现总氮的等标入湖量最高,年均入湖通量为3 415 t;对水质、水量与通量进行相关性分析,水量与通量的相关系数远高于水质,且两者之间呈现季节性响应关系.因此,总氮是苕溪入湖的主要污染,水量是通量的关键影响因子.  相似文献   

4.
鄱阳湖水体和底泥重金属污染特征与评价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通过测定鄱阳湖湖区、入湖口及出湖口13个点的水体及底泥,测定其中的Zn、Cu、Pb和Cd重金属的含量水平,并运用地积累指数法对鄱阳湖底泥重金属的污染进行评价.结果表明,鄱阳湖水体中重金属含量较低,远低于国家标准,而重金属在鄱阳湖底泥中积累较严重.除部分地区Cd低于背景值外,各地区底泥Zn、Cu、Pb、Cd的含量均超过背景值,其最大含量分别为背景值的9.0、33.8、7.0、5.9倍.结合水流从入湖口-湖区-出湖口流动方向来看,水体中重金属因种类不同其分布规律存在较大差异,而底泥中不同重金属分布规律一致:湖区>入湖口>出湖口,可见重金属在湖区有明显的沉降作用.地积累指数方法评价表明,全湖底泥平均污染水平属偏重度污染.重金属污染呈现种类和区域的差异性,种类特征:Cu>Pb≈Zn>Cd;区域特征:三江口污染等级最高,污染最轻是湖口.  相似文献   

5.
基于2010年春季(5月)、夏季(8月)、秋季(11月)和2011年冬季(2月)对岱衢洋海域进行的4个航次网采浮游植物的调查资料,对该海域浮游植物的种类组成、优势种、细胞丰度分布以及生物指数与环境因子的相关性进行调查研究,并用富营养化指数、水质综合指数、浮游植物多样性指数进行水质状况评价.经初步分析,共鉴定出浮游植物50属116种,其中硅藻门37属92种,甲藻门10属20种,绿藻门和蓝藻门各2种.全年浮游植物优势种主要为硅藻门的琼氏圆筛藻(Coscinodiscus jonesianus)、星脐圆筛藻(Coscinodiscus asteromphalus)和中肋骨条藻(Skeletonema costatum).浮游植物种类数呈现由近岸向远岸递减的趋势,季节差异极显著(p=0.008<0.01),春季最少(33种),冬季最多(71种).浮游植物细胞丰度呈北高南低的趋势.夏季浮游植物细胞丰度最高,达67.66×106 cells·m-3,春季最低,为0.12×106 cells·m-3,两季节差异极显著(p=0.003<0.01).夏季靠近衢山岛一侧的D03和D05站位,尖刺拟菱形藻(Pseudo-nitzschia pungens)大量增殖,但未达到赤潮水平.冬季岱衢洋海域的浮游植物多样性指数最高,物种较丰富.春季均匀度指数最高,多样性指数也较高,但丰富度指数最低.相关性分析表明,浮游植物群落分布与水温、盐度、透明度、叶绿素a及营养盐等环境因子存在一定的相关性.富营养化指数表明,整个海域夏冬季多数站位均未发生富营养化,春秋季均处于富营养化状态,且春季富营养化最严重,多数站位处于中度富营养化状态.水质综合指数表明,整个海域处于轻污染状态,且夏冬秋季水质明显优于春季.浮游植物多样性指数表明,该海域除秋季处于重中度污染状态外,其他季节均处于轻中度污染状态.  相似文献   

6.
利用2004~2009年深圳市空气监测网络的监测结果,对深圳地区近6年空气质量及污染物浓度进行了统计分析,并利用2005~2008年深圳常规地面气象观测资料对污染物扩散条件及其成因机理进行了研究。同时对2008年12月15日到2008年12月20日深圳空气污染系数连续偏高的现象进行了特征分析。分析研究表明:深圳近6年首要污染物为可吸入颗粒物,次要污染物为NO2;南山、宝安空气质量较其它区域差;深圳大气污染物的扩散与温度、降水量呈正相关,与气压、静风频次呈显著的负相关,而与日照相关性相对较小;2004~2009年深圳空气质量状况总的来说良好,环境空气污染指数(API)值呈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7.
洪湖水环境特征与湖泊湿地净化能力研究   总被引:26,自引:0,他引:26  
通过对洪湖湿地水环境的监测调查,分析了洪湖水环境质量状况,结果表明:洪湖湖水除化学耗氧量和总磷略为超标,总体上达到地面水二类标准,保持着良好的水质.洪湖水生植物在生长过程中能够不断地吸附、吸收、分解水中的营养盐和污染物,大量水生植物对水体产生净化作用.湖水溶解氧较丰富,平均为7.403mg/L;洪湖水体氮、磷含量都比较低.洪湖小港出水口水质浓度一般比进水口子贝渊水质浓度要低,特别是NH4^ -N,N02^--N,P04^3 ,TP等指标、其浓度的减少率一般在10%一50%之间.  相似文献   

8.
鄱阳湖子湖泊浮游动物多样性及水质生物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鄱阳湖子湖泊浮游动物多样性的变化趋势,并利用生物指示法评价子湖水质状况,于2012至2016年的春季(4月)、夏季(7月)、秋季(10月)和冬季(次年1月)对鄱阳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辖区内子湖泊——沙湖的浮游动物进行了定量采样调查,计算浮游动物的多样性指数,并通过多样性指数法、指示生物法和生物指数法对沙湖的水质进行评价。调查共采集到浮游动物130种,其中轮虫种类数最多,有97种。浮游动物的优势物种共有15种,其中轮虫有9种。利用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和Margalef丰富度指数评价沙湖的水质状况,结果显示五年调查期间沙湖的水质均处于清洁-中污水平,夏季丰水期的水质最好,春季水质最差。通过指示生物法评价,发现沙湖水质一直维持在寡污和中污之间,夏季水质良好,春季和冬季水质较差。采用生物指数法(Q值)对沙湖水质进行评价,结果同样显示沙湖的水质在夏季丰水期最好,处于寡污-中污状态,未发生富营养化。  相似文献   

9.
随着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的推进,鄱阳湖水环境保护问题引起了各方高度关注。通过建立水质数学模型,用计算机进行模型求解、模拟和预测,以及设计相应的水质模拟仿真软件来进行水污染扩散仿真,是水污染控制和水环境管理的有效手段。鉴于国外三维水质数据模拟软件价格高、使用受限以及鄱阳湖三维水质数据模拟的特定应用研究需求,利用软件工程的结构化方法和图形可视化技术,设计了一个面向鄱阳湖三维水质数据模拟和分析的软件工具WSAT/H3D-PYH。通过使用该软件进行BOD和DO扩散模拟和趋势预测实验表明,软件具有较好的预测精度,并能以可视化形式直观分析和预测未来一段时间湖区水质浓度的变化趋势。此外,软件还可对局部点污染源扩散进行动态模拟,以便于对突发污染事件可能造成的后果进行提前的估计,为后续治理方案措施的制定提供很好的依据。  相似文献   

10.
水泥池养殖条件下虎斑乌贼的生长特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体重、胴长、墨囊重和壳重4个指标变化情况,研究了水泥池养殖条件下虎斑乌贼(Sepia pharaonis)的生长特性.结果表明:体重呈指数增长,日均增重量(0.09~2.78 g)不断增加,瞬时增重率(11.86%~1.03%)呈下降趋势;胴长呈直线增长,日均增长量(0.03~0.13cm)不断波动,瞬时增长率(4.99%~0.35%)呈下降趋势;墨囊重呈指数增长,日均增重量(0.01~0.09g)呈上升趋势,瞬时增重率(11.95%~1.68%)呈下降趋势,墨囊指数3.06%~4.25%;壳重呈指数增长,日均增重量(0.01~0.13 g)呈上升趋势,瞬时增重率(10.73%~1.02%)呈下降趋势,壳指数为5.06%~7.65%.成活率在日龄0~45d(90.69%~95.25%)和60~150d(95.73%~98.89%)时平稳上升,而在日龄45~60d(饵料转变过程中)下降至最低(50.01%).体重和胴长、墨囊重、壳重之间均具有显著相关性.  相似文献   

11.
宁波市城区内河水质与沉积物污染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9~2011年分阶段对宁波市城区不同类型内河进行了水质和底质(沉积物)污染特征研究,结果表明:目前宁波市内河水质总体属劣Ⅴ类,主要污染因子为TN、NH3-N、TP、CODMn;主要景观河道的水质好于一般河道,城中村河道水质最差,但差异并不大;内河水质的电导率、CODMn、TN、NH3-N、TP和Chla之间的相关性显著(R2=0.64~0.97),水体pH值受控于蓝绿藻,呈夏季高冬季低;连续降雨对水体水质有不同程度的稀释作用,短暂的水量补充对提高内河水质分类等级作用不大;清淤整治后水质有明显好转,其中CODMn、TP指标下降明显,TN指标虽然下降了21%仍超标严重;内河沉积物的主要污染因子为有机质、氮、磷,沉积物的耗氧量非常大,这是导致水质二次污染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2.
湿地水质与水系浮游细菌多样性关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市湿地水质受人类活动影响,其水系浮游细菌群落多样性也因水质状况不同而变化.以杭州西溪湿地国家公园为研究区,分析人类活动特征差异对河道水质及浮游细菌群落多样性的影响,测定溶解氧、氨氮、硝氮、总氮、总磷等主要理化指标,运用聚合酶链式反应与变性梯度凝胶电泳(PCR-DGGE)技术,分析各水样中浮游细菌群落多样性,通过主成分分析与典型对应分析等统计手段,比较各项理化指标与细菌群落结构的相关性.研究结果表明:湿地河道水质受人类活动影响显著,呈中度~重度富营养化;河道水域内细菌群落总体多样性较高,且多样性指数与硝态氮、总氮、TSI指数、电导率呈极显著负相关(r<-0.7,p<0 .01),与水温呈极显著正相关(r>0.8,p<0.01),相较于硝态氮、总氮等单项指标,综合营养状态指数与细菌多样性指数间具有最高负相关性(r=-0.90,p<0.01).浮游细菌群落结构变化受多种理化指标共同影响,其中限制性营养元素氨氮为主要调控因子.  相似文献   

13.
基于WASP水质模型与基尼系数的水污染物总量分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科学合理的水体污染物总量控制方案是流域水体污染控制的关键. 以太湖重要入湖河流苕溪入湖口区域为研究对象,探讨基于水质分析模拟程序(WASP)模型与基尼系数的总氮总量分配方法. 根据不同水质改善目标估算相应的水环境容量,建立与经济、社会、自然因素相协调的单因子基尼系数模型,在按不同区域、不同污染源类型进行污染负荷总量削减分配的基础上,预测区域水质的变化趋势,验证水质达标的可行性. 研究表明,入湖口区域总氮为劣Ⅴ类水质,总量削减压力较大. 根据污染负荷分配结果,入湖口水质总氮近、中和远期控制目标分别确定为Ⅴ、Ⅳ和Ⅲ类水质,对入湖水体总氮污染的有效控制是一个长期过程.   相似文献   

14.
枯水期鄱阳湖水体富营养化状态评价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对鄱阳湖水体氮、磷等营养盐的分析测定,采用综合营养状态指数水体富营养化评价法,对枯水期鄱阳湖水质进行了富营养化水平分析。研究结果显示,不论从单个指标,还是从综合营养状态指数进行评价,枯水期鄱阳湖的水质处于富营养化水平。与已有文献中的数据比较,近年鄱阳湖的水质没有明显恶化。根据不同采样地点的情况分析,判断其氮、磷等有机物主要来源于面源污染。  相似文献   

15.
科学合理的水体污染物总量控制方案是流域水体污染控制的关键.以太湖重要入湖河流苕溪入湖口区域为研究对象,探讨基于水质分析模拟程序(WASP)模型与基尼系数的总氮总量分配方法.根据不同水质改善目标估算相应的水环境容量,建立与经济、社会、自然因素相协调的单因子基尼系数模型,在按不同区域、不同污染源类型进行污染负荷总量削减分配的基础上,预测区域水质的变化趋势,验证水质达标的可行性.研究表明,入湖口区域总氮为劣Ⅴ类水质,总量削减压力较大.根据污染负荷分配结果,入湖口水质总氮近、中和远期控制目标分别确定为Ⅴ、Ⅳ和Ⅲ类水质,对入湖水体总氮污染的有效控制是一个长期过程.  相似文献   

16.
根据1960~2014年云贵地区49个站点的逐月降水量和气温资料,利用标准化降水指数、Mann-Kendall突变检验及小波分析等方法研究了季尺度和年尺度的气温和降水量的变化特征及旱涝演变趋势.结果表明:(1)1960~2014年云贵地区气温呈明显上升趋势,且上升速率冬季秋季春季夏季,1997年出现了气温突变现象.(2)降水量呈下降趋势,其中,秋季降水量下降最快,冬季最慢,且降水呈现14a和28a的周期变化.(3)1960~2014年云贵地区呈现偏旱的趋势,且夏秋两季干旱趋势较为明显.(4)从空间尺度分析,云贵地区整体上趋于干旱(SPI倾向率小于0),在云南与贵州交界处,偏旱现象较为严重,仅在云南省北部出现偏湿现象.因此近55a云贵地区气候呈暖干化趋势.  相似文献   

17.
水资源是人类生存之根本,是社会发展之命脉,随着水危机的日益加剧,水资源短缺已成为全球关注的热点问题.使用生态足迹模型评估了2003~2012年西藏自治区的水资源状况,结果表明:西藏水资源生态足迹2003~2008年间由0.015 4上升至0.021 2hm2·人-1,2009~2012年逐渐下降;10年平均水资源生态承载力和生态盈余分别为1.217 0和1.198 6hm2·人-1,2003~2012年,生态承载力和生态盈余均呈下降趋势.西藏第一产业水资源生态足迹比例高达90%,第二产业最低为1.07%.藏东南地区的水资源生态盈余明显高于藏北地区,其中拉萨与阿里地区最低;2003~2012年各区人均水资源生态盈余均呈下降趋势,林芝、山南、昌都下降较为显著.经模型预测,西藏2013~2017年的生态盈余仍呈下降趋势,西藏的水资源保护及可持续利用工作应尽快提上日程.  相似文献   

18.
利用遥感技术与实地调查数据,分析了台特玛湖漫溢区地表植物多样性、植被覆盖度变化特征,探讨了台特玛湖面积、植被覆盖度、湖水水质等指标与来水量间的关系,深入探讨了植被多样性变化的原因,主要结果为:(1)2001―2017年台特玛湖面积与塔里木河下泄水量、台特玛湖面积与车尔臣河径流量间的相关系数分别是0.72和0.67,台特玛湖面积受车尔臣河来水的影响,但更依赖于塔里木河生态输水.(2)台特玛湖湖水矿化度、Ka+、Na+、Mg2+、Cl-、SO24-离子浓度值与湖面积、塔里木河下泄水量呈负相关关系(相关系数分别为-0.639~-0.353、-0.645~-0.427).(3)台特玛湖周边地下水位随着生态输水的进行呈抬升趋势,随着生态输水的进行,台特玛湖漫溢区、地下水位抬升区植被覆盖度呈增加的趋势.从时间上来看,台特玛湖在输水初期(2000―2002年)植被覆盖度增加不明显,随着时间的推移植被覆盖度逐渐增大.从空间上来看,生态输水前10年(2001―2010年),植被盖度增加的区域主要发生在台特玛湖以北,后期特别是自2014年开始,台特玛湖以北植被盖度继续增加、以南的裸地开始出现植被.(4)2001年漫溢区植被多样性Simpson指数、Shannon-Whiere指数值仅为0.07和0.12,在生态输水作用下,土壤水盐条件得到改善,植物多样性指数逐渐增加,2005年以上两个指数值分别达到了0.79和1.67;但随着生态输水的持续进行,植物多样性又呈下降趋势.2011―2017年,芦苇(Phragmites australis)成为漫溢区的优势种,该时期内植物多样性水平一直较低.  相似文献   

19.
江西省与部分省份汉族大学生体质动态对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数理统计方法,对江西省汉族大学生的体质状况进行了调查分析。在身体形态发育水平总体指数上形成良好的增长趋势,在身体素质水平指数方面呈下降趋势,其中,耐力素质和速度素质尤为突出。表明了当前体育教育还存在着待解决的问题。提出特别要重视农村中、小学校的体育基础教育工作,深化改革现有的体育教育模式。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水污染事件频发, 给人类饮用水安全带来巨大隐患, 而生物监测法能够从生物学角度对水质状况做出综合分析. 选取斑马鱼作为受试生物, 当水质发生变化时, 鱼群在毒性物质作用下产生应激反应, 此时运用图像处理技术量化鱼类群体行为参数; 并用带特征染色体的遗传算法与支持向量机相融合的方法进行特征选择和SVM参数优化, 分析影响水质预警的关键量化参数. 结果显示, 新方法与网格搜索法、不带特征染色体的遗传算法与SVM结合的方法相比较, 有更高的准确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