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绪言无论从石油或从固体燃料生产马达燃料时,原料中氢的不足都限制着希望得到的产品的收率.应用加氢就有更多的可能使收率提高,甚至能使燃料全部得到加工,例如,石油就可以经这样的加工完全变成透明的石油产品.此外,加氢还能除掉不需要的含氧、氮、硫的化合物,这就大大地改善了产品的品质.但是,高压设备和氢气的较高的成本妨碍了加氢的广泛应用.因此,燃料加氢方法发展的特点就表现在这些情况的相互联系和矛盾上.这个矛盾引起了世界各国科学家  相似文献   

2.
正密度或黏度较大的天然石油或常规石油中的重质组分在石油工业界通常被称为"重质油".重质油是未来世界石油能源的主要来源之一,也是非常重要的化工资源,高效利用重质油是国家石油资源发展战略的重要方向.重质油国家重点实验室是一个以重质油加工利用为主要研究内容的国家重点实验室.实验室建设在中  相似文献   

3.
油页岩是一种含油有机质的沉积岩,从油页岩提炼可得到页岩油,是石油的部分替代能源.随着原油储量的日趋减少,油页岩的研究及利用将会受到更多的重视.油页岩热加工得到的页岩油类似天然石油,但与石油相比,其不饱和烃和杂原子化合物含量较高,定性极差,但这些非烃化合物是宝贵的化工原料.对页岩油的烃类、非烃类杂原子化合物进行深入的研究,对页岩油的进一步加工以及非烃化合物的综合利用,都是非常必要的.  相似文献   

4.
石油,古代又称做石漆、石脂水、石脑油、猛火油、石烛、火井油、雄黄油、硫黄油、泥油等。科学地命名为石油,是著名科学家沈括在《梦溪笔谈》中第一次提出的,宋以后虽也还有些别的名称,后来逐渐统一,一直沿用至今。自从批林批孔运动以来,已有一些文章从儒法斗争的角度论述了我国古代发现和利用石油、天然气的历史,反映了我国历史上劳动人民在这方面的卓越成就。本文根据所见到的我国历史上关于石油的一些记载,作了初步整理。从这些记载可以看到,从汉代起就已有关于石油的确切具体记载,直到清代,在陕西、甘肃、新疆、四川、广东、台湾、浙江、安徽、辽宁等地区,都曾发现石油。在宋代已有石油加工作坊,储存石油的油池。至迟于明代中叶,已在官方主持下大规模钻井采油。通过开采和利用石油的实践,劳动人民了解并掌握了石油的许多性能和应用。  相似文献   

5.
叶芬  李浩春  卢佩章 《色谱》1988,6(5):304-305
石油开采过程中引入的CS_2对石油进一步加工影响甚大,三废处理中也遇到油中CS_2的检测问题。为解决这一问题,我们采用线性检测器ECD研究了CS_2的定量及各种因素对该定量的影响。 在ECD检测器上测得CS_2对烷、烯、芳烃的选择性分别为5.8×10~5,1.2×10~5,10~5。即5%的烷烃或1%的芳、烯烃与0.1ppm的CS_2会产生等同的响应。实验结果还表明:  相似文献   

6.
溶致液晶体系研究及其在三次采油中的应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研究了石油磺酸盐/正戊醇/水的三元体系和石油磺酸盐/癸烷/正戊醇/水的拟三元体系相图中的液晶区域,揭示了不同组分对液晶区域大小的影响以及液晶的流变性和液晶的结构.在三次采油中,用六角状溶致液晶体系代替三元复合驱体系进行化学驱油,虽然驱油效率更高,但需要进一步降低液晶驱油体系的成本.  相似文献   

7.
Hirsch首创并经片山作了重要改进的重质油核磁共振氢谱电算机解析法,已被公认为在现有~1H-NMR谱图中具有较高精确度并能给出较多结构信息的最完善的解析法之一。此法不仅适用于芳香度极高的煤焦油沥青和石油二次加工芳香性重质油,而且也适用于芳香度低的石油系减压渣油以及环烷烃含量高的石腊基重质渣油。此外,它还能描绘分子中核的构型完全不同的多核结构分子的精确模型。  相似文献   

8.
煤液化油烃族组成的快速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于绍芬 《色谱》1988,6(1):31-34
石油产品和煤液化油烃族组成分析通常采用经典色谱法和高效掖相色谱法。经典色谱法的主要缺点是溶剂消耗大,分析时间长。近年来,国内外色谱工作者用HPLC方法研究了石油及合成油的族组成。J.C.Suatoni等人采用各种方法来分离各族烃,但也只能将试样分为烷烃、烯烃、芳烃三大族,未能将芳烃按环数进一步细分。在检测方面  相似文献   

9.
700.潤滑油化學粗成和不同餾分對其粘-溫性質的影响(1957,№9,11—20)——測定了不同石油的潤滑油、不同精製方法處理的各種潤滑油以及用吸附方法分離的各 種潤滑油的烷、環烷、芳烴部分的-20°~100°的粘度。用粘度此和粘度指數評定了它們的粘-溫性質(Ⅰ)。從不同石油潤滑油分離出來的烷、環烷的(Ⅰ)都很接近,只有含硫石油和恩巴石油的粘度指數更高一些。但是從不同的潤滑油分離出來的  相似文献   

10.
随着我国炼油工业的升级转型,必须突破对石油馏分传统的粗放认知,从分子层次认识和加工原料,从而使每一个石油分子的价值最大化.因此,根据分子组成、结构单元和性质深入认识重质油的催化反应特性,按照重质油分子"易转化"与"难转化"结构单元在催化裂化及加氢改质过程中的反应行为,以及两种差异性分子结构化学键选择性转化与催化剂构效之间的关系,本文阐述了以分子炼油为导向的重质油催化裂化加工策略.首先,提出了加氢工艺协同催化裂化实现烃分子芳环结构的"选形"改质,采用分区转化配合专用催化剂实现环烷环及烷基链结构的"择形"裂化,以及依据原料分子结构、目的产物、以及工艺操作域使用专用裂化催化剂的必要性.以分子炼油为导向,可以推进炼油工艺发展由高转化率向高选择性的转变,为实现重质油高效转化为清洁油品和化工原料提供新的技术路径.  相似文献   

11.
用水基标样替代油基标样,建立X射线荧光光谱测定石油及其产品中微量元素含量的方法。以钒、锰、铁、镍为研究对象,采用乳化技术制备试样,用乳化剂司班80将水基标样和油结合起来,合成油包水型乳状液;采用理论α影响系数法和内标法校准油水差异校正基体效应。实验发现,如果基体组成已知,理论α影响系数法可以校正水基和油基的基体差异,水基标样和油基标样可直接互换;如果基体组成未知,采用内标法校正基体效应,需要将样品合成油水混合液校正才能成功。用原油和燃料油样品进行对比实验,测得结果与标准方法一致。  相似文献   

12.
石油资源的绿色、高效及高值化利用需要从分子层次认识石油分子的组成及转化规律,并构建分子层次的精细化过程模型,由此诞生了分子管理技术路线.石油分子组成及转化过程的高度复杂性使得石油分子管理技术开发面临巨大的挑战.本文阐述了石油分子管理的沿革及内涵,总结了石油分子组成表征及石油加工分子模型的进展及所面临的挑战,并对未来的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3.
在石油重质油的烃组成分析中,液固色谱,质谱和高效液相色谱等已被广泛采用。但是,这些方法均存在着一些缺点,如分析时间长、定量困难等。棒状薄层色谱/氢火焰检测(TLC/FID)法则较好地克服了上述缺点。本文扼要叙述了TLC/FID法的分析原理、试验技术和在石油重质油烃组成分析中的应用实例,并对该技术的发展前景提出了看法。  相似文献   

14.
由源鹤  周雅曼 《色谱》1986,4(5):300-303
汽油馏程测定为诸如重整、催化裂化等石油加工工艺提供了指导数据。美国ASTMD-2887气相色谱测定石油产品馏分沸点范围分布标准方法,为馏程测定建立了快速,精确的标准方法。1973年提出以来,在世界上逐渐得到推广。目前我国广泛用于测定  相似文献   

15.
能源问题举世瞩目。曾经创造历史奇迹的石油不会太久就要枯竭,至今依然丰富的煤炭总有一天也会用完,因此尽量少用现有的石油,以煤代油,合理利用和节约油、气、煤等常规能源以及积极开发太阳能、生物能等新能源或可再生能源,几乎是世界各国的共同  相似文献   

16.
用大口径毛细管柱定量分析灭多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毕富春  王文丽 《色谱》1993,11(5):316-316
国外推荐灭多威的定量分析方法是高压液相色谱法,残留分析用气相色谱法,但需要将灭多威转化成甲基-N-羟基硫代乙酰亚胺酸酯,再进行定量分析。高压液相色谱仪,因其价格昂贵,普及程度远不如气相色谱仪。灭多威是当前国内大力开发的氨基甲酸酯杀虫剂,因此研究其分析方法,具有明显的实际意义。用大口径毛细管柱代替填充柱对农药进  相似文献   

17.
本文用高压液相色谱对海豹油的主要组分进行定性、定量分析;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定性分析了海豹油脂中的脂肪酸部分,并以硬脂酸为内标,用气相色谱方法对海豹油脂肪酸各组分进行了定量分析,分析结果表明海豹油中油脂部分占92%,烯醛类气味物质占6%;海豹油脂中不饱和脂肪酸占脂肪酸总量的82%以上,而且富含γ-亚麻酸。为开发海豹油,从海豹油中分离除去其中气味物质-烯醛类方法的选择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8.
Co—Mo/Al2O3型重整预加氢催化剂的研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考察了不同方法制备的Co-Mo/Al2O3型重整预加氢催化剂对石油加氢脱硫活性的影响,选出了一种工业生产步骤简单,金属含量容易控制,并且不腐蚀设备的碱必等量共浸法制备的DS-948催化剂。该催化剂在温度350℃,压力3.0MPa,液体空速6.0h^-1,体积氢油比70的条件下,满足了双金属重整催化剂对精制石油脑油杂质含量的要求。  相似文献   

19.
石油磺酸盐是一类极其重要的驱油用表面活性剂,从石油磺酸盐的组成测定、结构分析和相对分子质量测定三方面综述了石油磺酸盐的分析研究进展,并对不同的分析方法做了比较。分析了目前存在的问题并展望了未来的发展趋势(引用文献50篇)。  相似文献   

20.
石油加工的近代发展应用了科学技术的最新成就.在所有的技术科学中,从发展的速度来看,石油加工应当被列为最前端的几门之一.而在所有的重工业中,石油加工工业又是发展最快的部分.特别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后,在石油加工工业中发生了重大的技术革命,使炼厂的面貌起了很大的变化.在这一时期中,发动机燃料和润滑剂的需要量空前地提高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