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刘军  许甫荣  郑春开 《物理》2003,32(8):553-557
主要介绍核辐射和核示踪技术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简单介绍我国核农业发展情况.核辐射农业应用分小节介绍辐射育种、昆虫辐射不育、食品辐射储藏保鲜与低剂量辐射刺激生物生长几个方面的基本原理、发展历史和它们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核示踪农业应用简单介绍核示踪技术在土壤和肥料科学以及与农业相关的植物学、动物学、生物技术等领域的应用.  相似文献   

2.
陈佳洱  梁岫如 《物理》1989,18(10):581-586,592
为发展我国的基础学科研究而建造的几台大型加速器工程已相继完成,同时,各类具有广泛用处的小型低能加速器也得到了发展,这标志着我国加速器技术具有相当的水平.本文简要地回顾了我国低能加速器发展的历史,并介绍了几种典型的低能加速器的性能和有关技术的发展情况.  相似文献   

3.
《物理》2007,36(12):I0001-I0004
施士元先生(1908—2007)是我国杰出的物理学教育家和核物理学研究先驱,他于1929年进入法国巴黎大学镭研究所,在居里夫人指导下从事核谱学研究.是居里夫人为中国培养的唯一的一名物理学博士。施士元先生是我国最早从事核谱学研究的学者。他1933年回国后.受聘于中央大学(南京大学前身),从此在南大执教50多年,先后任物理系教授、系主任,是南京大学核物理和金属物理学科的开创者。施先生热爱祖国,热爱科教事业.热爱物理学,为我国物理学教学事业兢兢业业、勤奋刻苦地贡献了一生.为祖国培育出一大批优秀物理学人才。2007年9月28日,施先生走完他多彩的百年人生,在南京安详逝世。施先生虽然已经离去,但他诲人不倦、平易近人.淡泊名利.不求闻达的高贵品质将永远留在人们的记忆中.他为我国物理学发展所做出的宝贵贡献将永不磨灭。为永久纪念施士元先生的功绩.本刊特约施先生的多位学生、同事撰文.刊出此缅怀专题。[编者按]  相似文献   

4.
氮-14远程核四极共振谱仪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满足检测与探头有一定距离的含氮化合物的核四极共振信号,本文研制了一台结构简单,造价低廉的核四极共振操测仪.它利用了脉冲付里叶变换技术,可将获得的核自由感应衰减信号或者回波信号进行相干累加.整个系统分硬件和软件两大部分.前者由射频脉冲放大器(约500W脉冲输出功率),探头,接收机,MCS-96型单片机和PC机构成.后者由单片机上的脉冲序列程序与PC机上的数值信号处理程序组成.利用这台谱仪,可以在几十秒时间内得到距离探头线圈10cm内的典型 ̄(14)N样品的核四极共振谱.  相似文献   

5.
云中客 《物理》2006,35(5):397-397
间距小于纳米量级的一个氧分子是一个小型的哑铃,它是利用两个绕着核飞行的电子的作用键合成的一个分子结构.最近由英国的Birmingham大学、比利时的Catholique de Louvain大学和Leuven大学、法国的de Caen大学以及克罗地亚的Rudjer Boskovic研究所共同组成的国际联合研究组的科学家们成功地制作了一个更小的核分子哑铃.这是一个由两个α粒子利用两个绕动飞行的中子构成的一个核分子结构——铍-10核分子,它呈现为一个哑铃结构,结构的间距只有几个飞米.  相似文献   

6.
远离稳定线丰中子核素的合成和其衰变性质及核结构研究在过去几年中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已成为原子核物理最为活跃的前沿领域之一。本文综述各质量区丰中子远离核的生成和鉴别,重点讨论丰中子远离核奇异衰变性质和核结构研究的重要进展,并简要介绍丰中子远离核研究在天文物理学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核数据包括核反应数据与核结构及放射性衰变数据。核反应数据是描述入射粒子与原子核发生相互作用的数据,核结构数据是反映核素自身基本性质方面的数据。核数据是核能利用、核工程建设、核技术应用以及核物理基础研究等方面不可缺少的基础数据,在核医学、材料分析、资源勘探、环境监测、宇航技术以及核天体物理研究领域也有着广泛的应用。本文简要介绍了核数据的种类、产生及应用,评述了国际核数据研究与应用现状以及发展动态、我国核数据研究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对我国核数据工作未来发展方向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8.
我国早在古代就有了“学起于思,思源于疑”的提法,它深刻地阐述了疑、思、学三者的关系.纵观科学发展史,几乎每一次质的飞跃,都是从问题开始的.科学始于观察,思维源于问题,已成为共识.  相似文献   

9.
叶慧 《物理》1988,(11)
利用极化的原子束可以获得自旋极化的原子核.研究极化核和表面的相互作用,可以探测表面的电磁场分布.这是八十年代发展起来的一种新技术,称为自旋极化的原子核表面谱法.应用这一技术,能直接描述表面的电场梯度,从而知道表面电荷的微观细节,既能分析表面结构,又可利用来研究表面动力学机制.本文介绍了自旋极化的原子核表面谱学的理论,以及三种典型的实验,即核自旋弛豫实验、核能级混合实验和核磁共振实验.阐明实验的原理、方法和结果,井讨论了该技术将来发展的方向.  相似文献   

10.
周建威  杨保联 《物理》1996,25(3):160-166
正在发展的固体高分辨动态核极化(DNP)技术是核磁共振波谱学中一个崭新的分支.DNP是一种电子-核的双共振技术,它利用未配对电子与核的相互作用,在强磁场下用微波激发自由电子跃迁,使相关核的自旋能级分布发生极化,不仅大大增强了核磁共振方法的灵敏度,还提供了微观电子结构的宝贵信息,具有相当重要的理论研究及实际应用价值.目前,DNP方法的应用日益广泛,已成为核磁共振波谱学中一种重要的手段.  相似文献   

11.
1911年,卢瑟福提出原子的核式结构学说.玻尔受此启发,于1912年提出氢原子中核外电子绕核的轨道运动模型,但是人们不知道如何去寻找复杂原子中的量子化条件.怎样才能发展玻尔轨道的思想,使之能适合除氢原子以外的更复杂的原子呢?为此,薛定谔、海森堡和狄拉...  相似文献   

12.
《原子核物理评论》2005,22(4):I0001-I0003
国内工作在理论物理前沿的70位专家于2005年5月25-30日聚集一堂,交流了我国中高能核理论、核结构、核反应及其交叉学科理论研究的丰硕成果,并进行了热烈的讨论,达成了一些很有意义的实质性合作。这对我国理论物理今后的发展和青年理论物理人员的培养都是很有益的。会议期间适逢张启仁教授70寿辰,所有与会专家都以自己的研究成果作为对张启仁教授70寿辰的贺礼,以感谢他几十年来在理论物理教学和研究方面所做的贡献。本期《原子核物理评论》汇集了讨论会上的研究报告,供广大读者分享。[编者按]  相似文献   

13.
中国评价核数据库第二版(CENDL-2)包含54个用于核工程的重要核的全套中子核数据,入射中子能量为10^-5eV~20MeV采用国际通用ENDF/B6格式,现在中国计算机化核数字库已建成并投入使用,即用户在计算机终端上可通过完善的计算机软件系统系统在线使国际上几个先进的(包括中国)评价核数据库或EXFOR实验核数据库,直接进行核工程计算或数据评价,享用核数据库资源,为发展其核能和核技术应用服务。  相似文献   

14.
《物理通报》2005,(9):4-5
彭先生是我国理论物理学界一代宗师.解放后,核科学技术在开国初几乎一片空白,在钱三强先生、王淦昌先生、彭桓武先生等老一辈科学家的领导下,我们白手起家,开辟了中国核科学技术领域.彭先生以他深刻的观察物理实质的本领、认真求实和科学联系实际的思想,不断地开辟一个又一个新的领域.  相似文献   

15.
戴闻 《物理》2007,36(2):97-97
硅(Si)是当今世界上最重要的材料之一,微电子和信息产业以它为基础.最近,来自法国Grenoble核研究中心的Bustarret E等发现,当高比例(百分之几)的硼(B)掺杂进入硅,该化合物能够在常压和0.3K的低温下成为超导.尽管0.3K的转变温度对应用来说有点儿低,但专家认为:这是固态物理学中的一项突破性进展;Bustarret等制备样品的新技术开拓了对硅进行高掺杂研究的平台.  相似文献   

16.
刘军  许甫荣  郑春开  沈文庆 《物理》2003,32(5):332-336
第一讲和第二讲系统地介绍了核科学发展历史,特别是核科学中的历史性发现和重大应用.主要综述核科学的早期发展历史,总体介绍核科学中最基本的重大发现,如放射性、电子、质子、中子、原子核裂变和衰变的发现.介绍人类认识原子和原子核的历史过程,包括与之相关的著名实验和理论.通过介绍核科学的发展和应用,展示了核科学技术对自然科学本身及其对人类社会的深远影响和巨大贡献.  相似文献   

17.
戴闻 《物理》2007,36(2):97-97
硅(Si)是当今世界上最重要的材料之一,微电子和信息产业以它为基础.最近,来自法国Grenoble核研究中心的Bustarret E等发现,当高比例(百分之几)的硼(B)掺杂进入硅,该化合物能够在常压和0.3K的低温下成为超导.尽管0.3K的转变温度对应用来说有点儿低,但专家认为:这是固态物理学中的一项突破性进展;Bustarret等制备样品的新技术开拓了对硅进行高掺杂研究的平台.  相似文献   

18.
同位素与辐射技术是核科学技术向非核科学领域扩展和渗透而形成的一门交叉技术.它分为七项应用技术.同位素仪表、核医学、同位素示踪、辐射加工、固体材料辐射改性、核分析技术和核农业.同位素仪表是不接触被测物的控制手段,它是核技术应用中经济效益最大的一个方面.同位素示踪,其示踪剂不改变所加体系的原有状态和特性,探测灵敏度极高甚至可做到对原子数目一个个地进行计量.利用辐射可对物质或材料进行改性和对医疗用品进行消毒.核分折技术灵敏度高,准确性好,又不损坏样品,可作痕量或超痕量元素分析.总之,同位素与辐射技术具有其他技术不可替代的优点,已经而且将为人类带来越来越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是一门应用广泛的新技术.  相似文献   

19.
原子核同核异能态诱发辐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介绍了同核异能态的特点和诱发同核异能态的几种机制,如直接光激发、电子跃迁诱导核激发(NEET)和电子俘获诱导核激发(NEEC)。同核异能态的诱发辐射研究目前在国际上竞争激烈,尤其是对最近提出的NEEC的研究。同时探讨了在我国开展这些研究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20.
中国核学会 《物理》2007,36(5):357-360
2007年5月28日,是我国享誉世界的德高望重、科学成就斐然的核物理学家王淦昌教授诞辰100周年纪念日.在1997年纪念王淦昌90寿辰学术报告会上,当时的温家宝副总理祝贺王淦昌90寿诞时的情景还历历在目,如今王老虽已离开我们9年,但是他仍实实在在地活在我们心中.他的科学成就永载史册,他的科学道德行为永远是我辈的行为风范,他那热爱祖国,勇于牺牲个人利益的精神是我辈学习的榜样.我们今天纪念他,就是要学习他一生勤奋,孜孜以求,在科学的殿堂里永不知倦,在科研事业上勇攀高峰的精神,就是要学习他一生无私无畏,把自己融化在为祖国的发展强大、为人民谋自由、幸福的事业中的这种崇高的道德情操.今天我们纪念他,在核学会工作过的同志们更忘不了他在核工业“第二次创业”的艰难阶段,为推动核事业的发展所做出的巨大贡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