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电负性     
Pauling在1932年首先提出元素电负性的概念,他认为电负性是“原子在分子中吸引电子的能力”,自从这个概念提出到现在已有三十余年,目前在化学的很多分支、很多方面应用了这个概念。这个概念不论是涵义、计算方法、应用范围、理论根据都在不断发展和争论中。苏联在1962年4月5—6日专门召开了一次电负性概念的讨论会。现把各方面的情况介绍如下。 (一)电负性值的计算到目前为止计算电负性值的方法很多,大体上可分如下几类: (1)Pauling的热化学法:这是Pauling首先提  相似文献   

2.
氧化物碱标与Sanderson电荷分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琳  魏锡文 《应用化学》1998,15(4):83-85
目前的酸碱理论中,以Lewis酸碱理论最具概念上的广泛性和本质上的深刻性.但其应用还局限于定性,为使这一方法定量化,并解决固体体系酸碱性的表征问题,miffy提出了光学碱度概念D’.对一些氧化物的光学碱度值,在理论上可由Pauling电负性进行计算,实验中通过探针离子光谱跃迁测定.但DUffy的方法还仅限于对主族氧化物体系的应用.在Pauling电负性基础上发展起来的Sanderson电负性能更好地表示化合物中原子的特征,在标度氧化物特性方面应比Pauling电负性具有更精确的意义.本文从Sanderson电负性均衡原理“咄发,由Sanderson电荷分…  相似文献   

3.
氢的电负性值是氢元素性质的重要参数,1932年Pauling犤1~3犦定量确定氢的相对电负性值等于2.1,1961年Allred犤4,5犦用更准确的实验数据对Paul-ing电负性标度进行了修正,氢的电负性值被确定为2.2,目前这两个数值都在采用。元素的电负性值是与元素的性质紧密相关的,一个合适的电负性标度应该至少反映所有重要元素的电负性值,氢的化合物比任何其它元素都多,理应有一个基本的准确电负性值,然而一些电负性标度中却缺乏这样的数据。在Murphy等四人犤6犦最近发表的论文中,对Pauling电负性标度又进行了深入考查与…  相似文献   

4.
1932年鲍林(Pauling)首次提出元素电负性概念,经化学家和物理学家长期运用与研究,其定义、计算方法、应用范围和理论根据等方面都得到了广泛发展与许多成功改进。  相似文献   

5.
电负性是近似地表征分子性质的重要参数.第一套电负性标度是Pauling于1932年提出的.其后有许多计算电负性的公式发表,其中Allred-Rochow根据原子核对电子的静电引力算出的电负性在化学界采用颇广.Allred-Rochow电负性的优点是所需数据(电子结构和单键共价半径)对于大多元素是已知的.然而,由于此法中的有效核电荷是  相似文献   

6.
通过在Pauling公式中引入Mulliken电负性的概念,获得了较原Pauling电负性估算精度更高的H2在一系列过渡金属表面的解离吸附热数据(包括相应的表面键能值);利用该表面键能值,采用CFSOBEBO方法对H2分子在相应金属表面的吸附活化能进行了计算,发现H2。易在这些金属上发生解离吸附。  相似文献   

7.
许泽胜 《大学化学》1989,4(1):49-51
在不对称烯烃加成反应中,马氏规则及反马氏规则都是非常熟悉的一个反应,但在反应机理的解释上却不尽一致,而应用氧化数的概念很容易统一马氏规则和反马氏规则. 1.氧化数概念对马氏规则的应用氧化数的概念是建立在经典的化合价学说和元素电负性的基础上,在一定程度上标志着元素在化合物中的化合状态.规定: (1)电负性相同的两个元素之间的结合,则这两个元素的氧化数为零.  相似文献   

8.
原子的价态电负性与价键轨道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振明 《化学通报》1993,(10):54-58
电负性概念自Pauling提出以来,在化学学科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相继出现了多种经验或半经验的计算方法。Allred等将原子核作用于价电子的静电力定义为原子的电负性,使得电负性具有较直观的物理含义,是最广泛采用的标度之一。Mulliken将原子电负性定义为该原子的第一电离势和第一电子亲和能的平均  相似文献   

9.
原子电负性的数据大都间接计算而得,目前已有多种经验的或半经验的计算公式。除 Pauling、Mulliken、Sandersen 以外,其他学者如 Gordy、Allred、Heкpacoв、刘遵宪、孙承谔、李世瑨、高孝恢等也从不同角度提出若干种计算电负性的方法。迄今为止,由不同方法计算所得的结果,就绝大多数元素而言,都十分接近,但因有关电负性的理论尚未臻十分成熟,从实验测定电负性值仍然有困难,所以还不能作定论。作者  相似文献   

10.
原子的电负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原子的电负性在化学中有许多应用.求极性键键长、极性分子分解能以及用分子轨道法求分子轨函等,均应用电负性概念. 至目前止,原子的电负性已有数种度量标尺,其中Mulliken的电离势及电子亲合势平均值度量法的理论根据较好,而Pauling的热化学数据度量法应用较广. 为求得各种原子的电负性,已有多种可供计算的公式.刘遵宪由原子价壳层电子  相似文献   

11.
电负性均衡     
杨忠志 《化学进展》2012,24(6):1038-1049
电负性是分子中一个原子把电子拉向它自身的能力,是化学理论的基本概念之一。继Pauling建立第一个电负性标度后,提出了众多的电负性标度。只是在密度泛函理论的基础上,电负性概念和电负性均衡原理,才被精密地论证。近二十多年来,电负性理论的重要发展是:应用电负性均衡模型或方法,可以快速地计算分子体系的电荷分布,从而确定分子的其他性质,甚至包括分子的结构和反应性指标。通常的电负性均衡方法只把分子划分到原子区域,虽然简单直观,但其精度和应用范围受到限制。原子与键电负性均衡方法,把分子划分到包括原子区域、化学键区域和孤对电子区域,能够较快速精密地计算分子的电荷分布和其他性质,并被应用到构建新一代可极化或浮动电荷力场的探索中,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2.
通过价层电离能、价键轨道能量用有效核电荷数法建立了周期表中 90种元素的电负性新标度。χ=0 .41 2 3 -EV,该式表明电负性值与价键轨道能量的绝对值的平方根成正比 ,所得数值是一套无量纲的相对参数。元素电负性值随价态的升高与元素非金属性的增强相对应 ,元素电负性的大小不仅与单个成键电子有关 ,而且也与参加价键作用的多个电子甚至整个价层都有紧密的联系。氢的元素电负性值不同于Pauling值、等于 1 .52。用 1 6种氢化物中键的额外离子能Δ′对 (χA-χB) 2 作图 ,两者之间确实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本方法充分体现了目前公认的三大电负性标度的优点 ,该标度同时也是价层电子在价键状态下的一种能量标度 ,是对元素周期律的定量描述和反映。  相似文献   

13.
电负性和价态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元素的电负性和它的价态直接有关,这一点首先为Sanderson所认识。后来,Haissinsky应用鲍林(Pauling)的热化学方法计算了部分变价元素在某些价态的电负性,发现电负性随着原子价数的增加而增加。然而Haissinsky关于相同原子间的正常共价键能(M—M)在M变价时保持不变的假设是非常成问题的,因而他的结果值得怀疑。Gordy、高孝恢、袁汉  相似文献   

14.
根据万有引力势与电势的关系式和系统的对比质电比(单位电量的质量)的物理意义, 定义了系统的强度电势——单位质量的电势. 研究表明, 元素电负性XSc与原子核在原子边界面上的强度电势Vic和价层电子电量qcj成线性关系. 采用回归分析法, 对周期表中除零族、氢及放射性元素之外的77种元素的Pauling电负性(XP)进行回归分析, 得到了一个无量纲的综合性的电负性计算公式, 相关系数(R=0.9844)和回归方程F检验的显著性水平(Sig.=0.0000)表明, XSc与Vic和qcj密切相关, 77种元素的拟合值与XP十分接近, 平均绝对误差仅为0.084; 并预测出较为合理的稀有气体元素的电负性. 用该式可以方便而更准确地计算除氢以外的所有元素的电负性; 同时也给出一条获取离子电负性和基团电负性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15.
李鹏 《广州化学》2016,(5):42-45
依据Bratsch计算基团电负性的方程,根据Pauling原子电负性标度,提出了一种计算较大基团电负性的方法,该方法基于超原子思想。使用该方法做了大量的基团计算,并和引用其他文献计算结果做对比,结果表明提出的方法更加适用于计算较大的基团。  相似文献   

16.
电负性是化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在基础化学课程中起着关键作用。本文将电负性研究过程分为三个阶段,简述了关于电负性标度的认识不断深入、逐步发展的过程,在讨论不同电负性标度的基础上,着重讨论了绝对电负性标度和Pauling类型电负性标度的差别性、Allen电负性标度及其修正的Rahm标度等,对深刻理解电负性标度这一基本概念及促进无机化学教学内容的改革均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原子电负性是一应用十分广泛的重要物理量,已有很多表示方法,有关评论文章也很多。Pauling把电负性定为为“原子在分子中吸引电子的能力”。按Pauling电负性定义,键合原子不同,分子中原子吸收电子的能力也不同,因此原子电负性不是恒定值。为了  相似文献   

18.
氮和氯的L. Pauling电负性相同,非金属性相同。但是氮和氯的原子半径、电离能、电子亲和能、电负性等都是有差别的,这些差别都从某个角度或方面反映出它们的非金属性差异。最直接的氮和氯的非金属性比较的依据还是电负性,不是静态电负性(如L. Pauling电负性),而是动态电负性(如轨道电负性),以三氯化氮为例比较氮和氯的非金属性。  相似文献   

19.
李国胜  郑能武 《化学学报》1994,52(5):448-455
本文将价电子的轨道平均半径~n~l(n、l为轨道的主量子数和角量子数)引入电负性函数中,并采取与常规方法不同的方式确定有效核电荷数Z'。在此基础上,提出新的电负性标度-Z'/~n~l。该标度与Mulliken电负性有良好的线性关系,与Pauling电负性有大体上一致的周期性变化趋势。新标度有一定的物理含义,它代表价电子的平均核势,并且完全可由理论计算得到。  相似文献   

20.
原子价壳层电子量子拓扑指数与元素电负性的关系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在基态原子价壳层电子隐核图的基础上, 基于拓扑化学原理以及原子价壳层电子结构特征, 构建了原子价壳层电子量子拓扑指数(AEI), 它对基态原子实现唯一性表征, 结合原子价壳层电子平均化能(∑niEi/∑ni)等参数, 建立了一套新的元素电负性标度: XN=-0.588710AEI1+0.761214AEI2+0.154982(∑niEi/∑ni)-0.080929. 该式给出了周期表中氢至镅共95种元素的电负性, 结果表明新电负性标度XN与Pauling电负性标度颇为一致. 进一步从原子价轨道量子拓扑指数确定了sp, sp2, sp3杂化轨道的电负性. 新标度在元素和物质的结构-性质研究中具有一定的适用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