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15 毫秒
1.
《应用声学》2012,(5):399-400
马大猷先生是我国著名物理学家和教育家、中国现代声学的重要开创者和奠基人、中国科学院电子学研究所和声学研究所的创建者之一。不幸于2012年7月17日因病在北京逝世,享年97岁。马大猷先生将自己的毕生精力无私地奉献给了祖国的声学事业。70多年的科学生涯,在声学的诸多领域做出了里程碑式的贡献,硕果累累,著述等身,桃李满天下,他一生的为人和为学为我们树立了光辉的榜样。为纪念马大猷先生对中国声学事业的发展所做出的不朽功绩,为继承他爱国敬业、严谨治学、淡泊名利的高贵品质与精神,我们特在此刊登了"马大猷先生(1915-2012)生平"(《声学学报》编辑委员会供稿),以高山仰止之情与读者共飨。  相似文献   

2.
作者按在第21届国际声学大会(2013.6.2—7,加拿大蒙特利尔)召开之前(2013.5.27),国际著名声学家、马大猷的同学和挚友Leo Beranek给马公子晓非发来电子邮件,传来了他将在大会的建筑声学领域"马大猷,他对声学的贡献和生活"专场报告(中国声学学会理事长田静和美国伦斯勒理工学院教授N.Xiang(向宁)主持)上的论文手稿,其后,晓非又将它转发给我。文稿中摘录了马大猷和Beranek两人1940年在哈佛大学获得博士学位分手以后,马大猷写给Beranek的23封信件,时间覆盖从1940一1948,1979—1992。1949—1978年间由于中美关系的大局,通信不得不中断。信中既有抗战时期昆明的时局现状,也有平时的生活场景,更有开展研究工作的艰辛和当工学院长的劳累;信中突显出马大猷在那样困苦动荡的环境下,对声学的执着和学术追求的宝贵精神;改革开放、科学的春天到来以后,他说:"(我的科学)生命是从60岁开始的"。这些弥足珍贵的历史资料,本应配合历史事件写入《马大猷传》一书中,为该书增添一抹鲜活动人的亮色。可惜,那时《马大猷传》已经发排付印,机会失之交臂。去年(2012)美国声学学会授予马大猷荣誉会士,这在声学界是被人十分尊崇的称号。它只授予那些在声学中获得卓越成就或对声学有突出贡献的人。从1929年设立至今只有19位科学家(包括马大猷)获得这一称号。1929年第一位荣誉会士是拥有1000多项专利的大发明家爱迪生(Thomas A.Edison,1847—1931),继爱迪生之后第二次1949年授予了美国声学学会的创始人之一、现代言语和听觉研究的先驱、被誉为立体声之父的弗莱车(HarveyFletcher,1884—1981),第三次1954年另一位美国声学学会创始人、马大猷在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的导师建筑声学的先驱孥德森(Vern O.Knudsen,1893-1974)等四人获此殊荣。Leo Beranek是在1994年获得这一称号的。著名声学家声学海洋学的奠基人、创建了苏联声学研究所的布列科夫斯基赫(Leonid M.Brekhovskikh,1917-2005)在1999年获得这一称号。马大猷的学术成就和对声学的贡献是世界公认的,国际声学界能获此等殊荣者寥寥。因而了解他的学术人生、继承他的学术成就、发扬他的学术思想,对我们开拓创新、科学兴国大有裨益。《声学学报》3月期适逢马大猷先生99诞辰,将这批宝贵的信件的译文刊登,既是对历史文献的尊重也是对《马大猷传》的补充,必将使声学工作者和关心声学的人们感到欣慰。信中Beranek作了一些注释,标为白注;作者也加了一些注释,标为作者注,均置于黑括弧中。原文没有分段,为便于阅读,分段是作者后加的。  相似文献   

3.
2004年3月3日下午,中科院声学所马大猷院士的新著《现代声学理论基础》发行仪式暨89岁华诞庆祝活动在中科院声学所德昭楼218会议室举行。马大猷先生偕夫人王荣和先生出席,中科院声学所田静所长专程从全国政协会议上赶来祝贺,张春华、景荣才、潘峰、居琦副所长出席了本次会议,会议由中科院声学所基础研究部刘克主任主持。景荣才副所长代表声学所祝贺马大猷院士新著的出版发行,并高度赞扬了马大猷先生为我国声学事业和声学所发展做出的杰出贡献,号召年轻的科研工作者以马大猷先生为楷模,为繁荣和发展声学事业而努力工作,同时衷心祝福马大  相似文献   

4.
田静 《声学学报》2010,35(2):97-100
<正>2010年3月1日,是国际著名声学家、我国现代声学事业的开创者和奠基者之一、中国科学院资深院士、中国科学院声学研究所研究员、《声学学报》主编马大猷先生95岁华诞,为此,《声学学报》编辑部从先生的部分学生和同事中征集了声学基础和声学应用基础研究方面有代表性的研究论文,专辑出版,以  相似文献   

5.
<正>亲爱的读者:您好!2014年,《声学学报》创刊50周年了。承蒙您持之以恒的关爱和支持,《声学学报》的稿件与编辑水平不断提高,得到国内外同行越来越多、越来越高的关注和重视,在此谨向您致以衷心的感谢和诚挚的问候。并借此机会,让我们共同缅怀以马大猷先生为代表的老一辈声学工作者,向他们致以崇高的敬意。  相似文献   

6.
姜淑华 《应用声学》1984,3(4):46-47,49
马大猷同志撰写的《环境声学》一书最近由科学出版社出版,这是一本值得向广大读者推荐的理论和应用完美结合的书. 《环境声学》一书是这样布局的:它以声学知识为基础,以噪声为主线;基本知识又为研究音质和噪声服务,从而形成本书的一个独到之处.作者将有关物理知识和声学概念恰当地揉合穿插在各章中,从实际需要出发,由浅入深地引出理论阐述和公式计算.  相似文献   

7.
不知不觉间,《应用声学》创刊己20年。这20年不是一个随意的数字;原来,20年前不久打倒了四人帮。当时大家吹呼雀跃,我们参加的游行队伍在长安街上不见首尾,游行回来,该干活了。开研究课题,招研究生。沉寂了整个文化大革命的《声学学报》再生。马大猷先生提议另办一个《应用声学》,汪德昭先生支持,我受命筹备,周永申和刘献铎两位同志奔走联系。对科学出版社,我们便访问过几次。为《应用声学》的刊头词,周、刘两位登门请赵扑初先生提笔,素不相识的赵老爽朗地答应,井且很快写就。到1982年,《应用声学》问世了。 20…  相似文献   

8.
沙振舜  曹天锡 《物理》2006,35(11):979-981
由中科院院士、南京大学教授冯端主编的《科学精神与科学方法——李国鼎早期科学著作》一书已由东南大学出版社出版,该书选编了李国鼎先生从大学时代开始的二十年间,写出的科学前沿著作,内容涉及天文学、原子能、低温物理、声学、科学史等诸多方面,反映当时科技发展的情况,具有重要的科学价值和历史价值,正像冯端先生在《序》中所说:“这弥补了科学史资料上的缺漏.”是李国鼎先生给人们留下的宝贵的学术遗产。  相似文献   

9.
为了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科学文化水平,中国物理学会和科学出版社第四编辑室决定组织力量,有计划地编辑出版一套《物理学基础知识》丛书,这个打算很快得到严济慈副院长的大力支持.陆学善和马大猷等著名物理学家也积极参与了组织筹备工作. 在1978年物理学年会上,丛书编委会成立,确定主编:褚圣麟;副主编:马大猷、周世勋、王治梁、汪容:编委:赵凯华、陆琰等十一人.这次编委会通过了从书的编写方针;拟定出有关的物理学基础知识的35个选题,明确了丛书的读者对象是具有高中以上文化程度的广大青年、干部及非本门专业的科技人员. 会后,从1978年9月到…  相似文献   

10.
提出了施加电磁力于边界层实现流动控制和降低水动力噪声的方法。对未施加与施加电磁力后翼型模型的流场与声场进行数值计算,结果表明:流向电磁力可延缓翼型表面的流动分离,抑制离散小涡生成,减弱翼型表面的湍流脉动压力,达到降低水动力噪声的目的。归纳了电磁力降低水动力噪声效果随雷诺数、攻角和电磁作用参数的变化规律,同时在循环水槽中对电磁力控制翼型水动力噪声的效果进行试验验证。由于转捩区是翼型模型的压力最小区域且面积非常有限,通过研究电磁力的作用方式,发现只在转捩区施加电磁力,即可达到最佳的降噪效果且减小了功耗,并分析了磁泄露带来的影响。研究结果为抑制翼型的水动力噪声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1.
张家騄 《声学学报》2005,30(6):481-486
声学的历史是非常古老的,但是现代声学却是从19世纪末20世纪初开始的。中国现代声学的发展则要稍晚一些。本文将中国现代声学的发展历程分为四个阶段:草创时期、奠基时期、发展时期、创新时期。简述了马大猷在中国现代声学发展中所做出的主要贡献和他的学术成就。可以看到,马大猷作为中国现代声学的奠基人,他也是简正波理论的奠基人之一,在中国现代声学发展中起了重要作用。本文还对马大猷的学术思想和社会贡献作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2.
向宁 《声学学报》2015,40(2):331-337
近年来由于混响室在演艺厅堂工程上的应用,唤发了对耦合空间声场研究的广泛兴趣。本文简短地回顾了马大猷先生对室内声学简正模态理论的贡献,对近代特别是最近15年来室内声学研究在耦合空间方面的发展,做了综述性讨论,包括简正模态分析和模态分解法、统计声学方法、几何声学方法、扩散方程、以及高分辨率实验技术和贝叶斯概率分析在耦合空间研究的应用。值马大猷先生诞辰一百周年之际,以此文缅怀德高望重的声学前辈。   相似文献   

13.
探讨一般科学发现的历程,会对我们如何去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有益的启示.这是因为:(一)科学发现和学生解决问题同样都是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所不同的仅是:科学发现的前沿是人类未知的问题而学生解决的虽对学生是未知的,但对人类则是已知的.学生解决问题,可以得到教师的启发、指导,解决问题  相似文献   

14.
王正行 《物理》2012,41(7):436-450
王竹溪先生是享誉国际的我国著名理论物理学家和物理教育家,他是我国热力学和统计物理学研究的先驱和开拓者,也是我国理论物理学研究和教学的主要推动者之一.从抗日战火纷飞的1938年回国直至改革开放后的1983年,王竹溪先生将自己的一生无私地献给了祖国的物理教育和研究事业,他培养的一代又一代学生为我国的经济、国防建设和科学教育事业创立了丰功伟绩;他的学术名著《热力学》、《统计物理学导论》、《特殊函数概论》(与郭敦仁合著)至今仍为后学者释疑解惑;他为我国物理学期刊建设、物理学名词标准化所付出的宝贵心血依然浇灌着我国的物理出版物,令人长久铭记.2011年12月31日,我国物理学界在北京大学隆重举行了"王竹溪先生诞辰100周年纪念大会".会上王先生的多代弟子纷纷发言,以自己的亲身经历高度赞扬了王先生的学术成就和道德人品,表达了对先生的无限怀念之情.为纪念王竹溪先生对中国物理学发展所做出的不朽功绩和继承他正直无私、献身科学的高贵品质,我们特邀请部分发言者及其他学者撰写纪念文章,以王竹溪先生百年诞辰纪念专题的形式刊出,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5.
正《声学学科现状以及未来发展趋势》程建春李晓东杨军主编科学出版社,2021年6月,北京,480页,定价:248元如果说我看得更远的话,那是因为我站在巨人肩上的缘故。——牛顿在声学发展过程中,Rayleigh的《The Theory of Sound》集当时声学发展之大成,不仅为当时,也为之后,乃至于为现在,声学的认知和发展做出巨大贡献。声学家林赛(R.Bruce Lindsay) 1964年提出声学范围图,基本上是20世纪上半叶的声学总结,现代声学是科学、技术、也是艺术的基础。(马大猷《现代声学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6.
《声学学报》2015,(2):126
马大猷先生长期从事物理声学和建筑声学研究工作。于1937年进入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在声学家努特森(Vern Oliver Knudsen)教授指导下开始科研生涯。1938年提出的简正频率分布定律是波动声学的基本定律之一。同年转入哈佛大学,师从韩特(Frederick Hunt)教授从事房间声场混响研究,与韩特、白瑞奈克(Leo Beranek)合作发表的论文《矩形房间中的声衰变分析》被声学界视为建筑声学发展的里程碑。他  相似文献   

17.
《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让学生"经历科学探究过程,认识科学探究的意义,尝试应用科学探究的方法研究物理问题".物理学是一门以观察、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在物理教学中,教师有意识、有目的地培养学生科学的观察能力,使学生获得全面、深入、正确地观察物理现象的特点、变化规律的能力,进而培养学生科学的实验能力,科学的思维方式、正确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对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具有极其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8.
杜祥琬 《物理》2012,41(11):747-757
2012年是中国物理学会成立80周年.在中国物理学会成立80周年的庆祝大会上,杜祥琬先生肯定了中国物理学会在这80年里的辉煌成就,并对中国物理学未来的发展提出期望.应本刊编辑邀请,杜祥琬先生将其讲话整理成文,以飨读者.杜祥琬先生的文章中,引用了美国著名物理学家亨利·奥古斯特·罗兰(1848-1901)1883年8月15日在美国科学促进会(AAAS)年会上讲演中的一段话,用以激励我国物理学工作者加强基础物理学研究,那段话的最后一句听来极为刺耳,不免令人感到这位教授是在"辱骂"中华民族.其实,在这一句话之后,紧接着的一句话是:"然而,我们的国家也正处于同样的状况",同样"辱骂"了美利坚民族.罗兰所作的这个题为《为纯科学呼吁》的长篇讲演发表在1883年8月24日出版的Science杂志上,曾被誉为"美国科学的独立宣言",激烈地抨击了当时美国在科学研究和教育中流行的种种弊病,提出了重视基础研究、培养科学精神、杜绝急功近利和浮躁浮夸等重要观点.中国科学院《科学时报》社主办的《科学新闻》杂志2005年第5期曾全文发表了这篇演讲的中译文(王丹红译,王鸿飞校,小标题为译者所加).为使本刊读者更为全面理解杜祥琬先生文中引用的这段话的真实含义,我们特征得《科学时报》社同意,在杜文后转载这篇译文.需要说明的是,罗兰做这个讲演时,美国物理学会尚未成立,他担任美国物理学会会长是讲话十几年后1899年的事情了.  相似文献   

19.
浅议《大学物理》教学与素质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物理学研究的是物质世界普遍而基本的规律,是自然学科的基础,是一门理论与实验高度结合的精确科学.面向21世纪经济全球化,高等物理教育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大学物理》的地位与作用也日益提高,它已不仅仅是学习后继课程和解决科技问题的工具,还是培养理性思维的载体.杨振宁先生曾经说过:“《大学物理》不仅要作为理工科专业的必修基础课,而且文科的学生也要学.  相似文献   

20.
编者按1989年10月17日,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召开了《李荫远先生从事科学研究活动45周年座谈会》.会上所长杨国帧教授等分别向李荫远教授赠送了纪念品.中国科学院物理学数学部主任章综教授、副主任马大猷教授,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洪朝生教授等到会祝贺.现将李荫远教授从事科学研究活动45年的主要经历和贡献介绍如下,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