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前的物理教学侧重理论而轻视应用,学生在学习物理时感到非常抽象.近年来越来越重视物理知识在生活实际中的应用,笔者在教学中也做了一些尝试.  相似文献   

2.
重新解答了第26届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复赛第3题第1小题,指明了该题的参考解答(标准答案)错误.  相似文献   

3.
1.引言 新课改实施整整十个年头了,我们不妨深入教学一线看一看,题海战术、填鸭式教学、科学探究流于形式、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依然屡见不鲜.笔者认为这是由于大家不重视对物理美学的研究、忽视物理美学的作用所造成的.在此,笔者想就物理美学的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谈谈自己的看法. 2.物理美学的研究现状 对此问题,笔者试从国外和国内对物理美学的研究现状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4.
为了更好地开展义务教育阶段物理实验教学,对物理实验方法进行了研究.根据物理实验过程,可将物理实验方法分为实验操作方法和数据处理方法.通过梳理《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2022年版)》中学生必做的物理实验,归纳其所蕴含的实验方法,并在此基础上总结各物理实验方法的内涵和意义,以期为物理实验教学及研究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5.
物理对于初中学生而言,是新的知识,由于新颖性,学生总有一些好奇,不过时间一长,加上物理概念较为抽象,如果教学又是采用的灌输式,那么学生对物理的感觉就会有喜爱变得平淡,甚至于感觉物理学习索然无味.如何让物理教学兴趣黯然呢?笔者认为我们教师在进行知识讲授的过程中,总要添加点什么,笔者在思考和实践中发现,拣选生活中的物理现象,还有多做实验,这两个方法非常有效,能够很好的固化学生的学习情绪,并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物理思维.本文就如何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和如何充分挖掘实验资源谈几点笔者的看法.  相似文献   

6.
为纪念宇宙线物理诞生100周年,文章介绍了中国的几位老一辈的物理学家在宇宙线和粒子物理研究中曾做出的卓越贡献,回顾了中国60年来,特别是最初阶段,新中国的宇宙线研究的发展历程,对研究的不同阶段取得的成果举例做了介绍.  相似文献   

7.
贵刊2001年第6期中发表的傅和平等的《悬浮实验成功的奥秘及其方法》(以下简称傅文)较好地从理论上对悬浮实验的成败进行了分析研究,提出了做好该实验成功的理论依据,即要用粘滞系数较大的液体做实验,并例举了用甘油做实验成功的例子.笔者多年一直从事中教法物理实验教学和指导中学物理教育实习工作,几乎每年实习中都要涉及到初二物理"浮力"一章,因此对悬浮实验及实验教学也曾进行过探讨与实践,并且收到了较好效果.  相似文献   

8.
2007年北京开始实行高中新课程改革,教材发生了很大变化.笔者注意到不少同学将数学知识应用到物理中的能力比较差,因此笔者对新课标人教版高一数学必修教材和教科版物理教材进行了研究,注意到数学教材中有很多方面渗透着物理知识;了解这些,对我们的教学很有好处.  相似文献   

9.
对《文科物理——生活中的物理学》教材进行了全面深入的评介与研究.笔者通过对教材特色的分析,对我国文科物理教材的编写提出了三点建议:诸如注重人文教学、重在讲述概念、加强实例插图.  相似文献   

10.
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物理实验是建立物理概念,掌握物理规律,验证物理定律的需要.学生在学习物理过程中,无论是知识的获取、理解、巩固或观察能力、思维能力、运用能力等,都离不开实验.随着物理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实验教学越来越得到重视与普及.每年的高考物理实验题都占有一定比例.因此,在高中物理总复习中,加强实验内容的复习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如何提高物理教学质量,搞好高考前的物理实验复习更为重要.笔者在此与同行们谈谈以下几方面的做法.  相似文献   

11.
物理,即万物之原理.在研究物理的历程中,都是先根据日常生活中的现象,抽象概括出现象的本质,即物理概念.初中阶段,学生通过学习一些简单的物理现象来学习物理原理,做的题目大多数都是理想化的,一是为了学习一些生活常识,二是为以后进一步学习更复杂的物理知识做铺垫.但是,有的时候,出题者编写出的试题太过理想化,反过来从理论出发编出一些现象,认为是好题,新题,却与真实生活不相符合,违背了我们学习物理的初衷,让我们先来看一些例子.  相似文献   

12.
张先蔚 《物理》1990,19(5):276-279
计算机的大量使用,使物理学研究的途径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但令人奇怪的是它并没有深刻地改变物理教学的方式.即使在计算机技术和普及程度均居世界领先地位的美国亦是如此.仅管用计算机教学的各种报告和文章充满了美国物理教师协会(American AssociationofPhysics Teachers)的各种会议和杂志,但计算机在教室中的实际影响依然是很轻微的.情况之所以会如此,缺少适用的软件是一个重要原因.近二十年来的研究表明,计算机用于物理教学中,将有助于加强近代物理的教学,训练学生的物理学直觉,使他们对复杂系统有更深的了解,同时也给他们一些做研究…  相似文献   

13.
具备一定的观察能力是学习和研究物理学科的前提条件和必要技能,因此,在初中阶段这个学生接触物理学科的起步阶段,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就成为了一个重要的教学目标。在本文中,笔者就结合物理学科的特点,简单总结了几点在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观察能力的措施,希望在观察能力提高的基础上促进学生物理学习能力的提高。  相似文献   

14.
从建模角度探究物理问题编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黄汶 《物理通报》2003,(5):15-16
1 建模过程 关于问题编制的经验总结性的文章,笔者拜读过不少,但心中总有一种缺憾--未能以经验为对象加以深化和提升而给青年教师的业务进修给予方法论高度的指导.笔者以2002年普通高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理综试题中物理部分(以下简称理综物理)为材料,从物理科学方法论的高度建模的角度探究物理问题编制.  相似文献   

15.
陈宗涛 《物理通报》2024,(4):122-124
高考物理真题是命题专家学者集体智慧的体现,折射着最耀眼的学科之光.研究高考物理试题不仅能给复习备考带来诸多思考,还能提升教师专业素养.笔者在教学中发现,公开资料给出的2023年6月浙江高考物理实验第16题第Ⅰ题的第2小题答案有科学性错误.对此,笔者从类比思想和微元思想出发给出了自己的解答,试图澄清试题本质,还原物理真相,并给出了一些教学建议.  相似文献   

16.
演示实验并非仅简单地做实验给学生看,而是需要技巧的.实践表明,同一演示实验,出自不同教师之手,其效果也往往不同.如何做好演示实验,是广大物理教师应重视的问题.笔者根据自己多年的教学实践,浅谈几点做法和体会.  相似文献   

17.
初中物理"热现象"一章,各版本的教材中都安排了一个"探究固体熔化"的分组实验,探究晶体和非晶体的熔化特性,使用的晶体是海波或冰.笔者在教学过程中发现完成该实验的探究过程存在一些问题并做了相应改进.  相似文献   

18.
在物理课堂教学研究过程中,笔者发现部分教师和学生对带电粒子在复合场中运动的一类问题存在错误的理解和认识.下面就将这类问题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9.
付丽萍 《物理通报》2006,(12):46-48
近几年来“物理文化”一词频繁出现在许多物理专业的媒体上,引起了广大物理教育工作者的关注.应该说“物理文化”一词的广泛使用及其讨论表明了关于研究发展物理学的新动向、新思想;同时也表明物理教育者们开始关注物理教育的现代精神。在此,笔者从物理文化这一词语的内在品质和现实意义入手,略陈管见,以就教于同行们。  相似文献   

20.
左庆峰 《物理通报》2012,(5):117-120
在实施新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运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法就物理美学对物理教学的意义做了论述,以引起同行们对物理美学研究及其应用的关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