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陆天虹等编著"十二五"国家重点图书。本书是《电化学丛书》分册之一。书中全面系统地阐述了各种常用和新型化学电源,包括一次电池、二次电池、燃料电池和金属-空气电池等,结合作者们在该领域研究的心得与成果,重点介绍这些化学电源的工作原理、发展概况、最新研究成果、应用前景和存在问题等。  相似文献   

2.
陆天虹等编著
  “十二五”国家重点图书。本书是《电化学丛书》分册之一。书中全面系统地阐述了各种常用和新型化学电源,包括一次电池、二次电池、燃料电池和金属-空气电池等,结合作者们在该领域研究的心得与成果,重点介绍这些化学电源的工作原理、发展概况、最新研究成果、应用前景和存在问题等。
  本书可供能源、材料和化学电源等相关领域科研人员与技术人员使用,也可作为高校相关专业高年级本科生、研究生的学习参考书。  相似文献   

3.
本文研究了稀土聚乙炔在水溶液中进行电化学掺杂和化学掺杂,及稀土聚乙炔的电位;用掺杂后的稀土聚乙炔作为水溶液体系一次电池的阴极,以镁作阳极构成半塑料电池;并研究了以稀土聚乙炔作为有机电解质体系可再充式电池的阴极,以锂作阳极的化学电源的电性能。  相似文献   

4.
液态二氧化硫电池是一种新型的用于低温环境中的化学电源。在目前虽然它还不能象其他低温化学电源,如:镁电池、高氯酸电池、和耐寒干电池那样“定型”和在实际生活中广泛地被应用着,但是它是一种很有发展前途的低温化学电源。一般化学电源它的电化学反应都是在水溶液中进行的,可是液态二氧化硫电池  相似文献   

5.
一次电池又叫做原电池,是化学电源中资格最老的一类,在现代与蓄电池(二次电池)同为化学电源中应用最广泛的一类。在这一类电池中,所包括的成员不仅有因型号和形式不同的分别,而且也有因电化学体系不同的成员。关于前者是由制造工厂视具体的使用情况和要求决定的问题,在此不拟详加讨论。而后者,将涉及到整个化学电源的研究方向的问题,因此作者将着重在这一方面介绍一些情况,也发表一些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6.
锂-空气二次电池因拥有超高的理论能量密度及巨大的应用潜力, 有望替代锂离子电池成为下一代高性能化学 电源. 高效、稳定电极的制备以及新型锂-空气电池器件的开发是提升电池电化学性能, 促进其应用的关键. 针对以上 问题, 本文对空气正极材料的开发与设计、锂负极的修饰保护以及锂-空气二次电池器件进行了简要介绍, 并对该领域 进行总结展望  相似文献   

7.
《电化学》2012,(5):474-475
中国化学会电化学委员会专题研讨会第一届:锂离子电池高比能量化关键技术与前瞻时间:2012-11-18~2012-11-19地点:苏州主办单位:苏州大学化学电源研究所承办单位:苏州大学化学电源研究所/轻工业化学电源研究所联系人:李德成  相似文献   

8.
全钒液流电池作为一种电化学储能装置在电网调峰、山区供电、电动车充电电源、应急电源等方面具有很广阔的应用前景。隔膜是全钒液流电池的关键组件之一,其结构和性能决定电池的效能。隔膜的离子传导率和钒离子的渗透率分别影响电池的电压效率和电流效率。隔膜的化学稳定性决定电池的长期运行的稳定性和使用寿命。本文根据隔膜的类别不同,分别阐述了含氟离子膜、非氟离子膜及多孔膜的制备与上述性能的关系,并展望了隔膜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9.
电池作为电能与化学能的高效转化装置,在能源存储及应用方面具有重要作用。锂/钠离子等二次电池作为绿色高能电池,是便携式电子设备、电动汽车及新能源储能的理想电源。研究新型电极材料是研制新一代高性能电池的基础。磷资源丰富,理论比容量高,可用于电池负极材料。目前对磷材料的认知还存在很多不足,阻碍了磷材料的发展和应用,尤其是在储能方面。本文综述了磷各种同素异形体的性质,介绍了近几年磷作为电极材料在储能领域的研究进展,包括复合材料的制备、材料结构对电化学性能的影响等,重点介绍了载体材料结构对磷电化学性能的调控作用,并展望了储能磷材料的未来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0.
以锂为负极、硫为正极的锂/硫二次电池,由于其较高的理论能量密度(2 600Wh/kg),而成为最具发展潜力的新型高能化学电源体系.但是,硫正极材料存在的活性物质利用率偏低和循环性能较差等缺点制约了锂/硫电池的快速发展.本文主要综述了基于多孔碳材料负载硫来构筑硫/碳复合材料,进而改善硫电极材料电化学性能的研究进展,多孔碳...  相似文献   

11.
电化学的绿色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春涛  畅云仙 《化学教育》2001,22(12):3-4,12
本文从电化学工业、化学电源、金属腐蚀和防护、水的电化学消毒等方面阐述了电化学在绿色化学中的作用及其前景展望。  相似文献   

12.
固态锂电池具有安全性好、能量密度高等优点,在新能源汽车和智能电子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然而,由化学/电化学和物理因素引起的界面副反应与高界面阻抗问题制约了其进一步发展。先前的综述已对解决化学/电化学界面问题的方法有了相对全面的阐述,但并未细致讨论不同结构固态电池中物理界面的影响及应对策略。本文将简要介绍化学/电化学界面问题及其解决方案;重点按结构特点将固态锂电池分为三明治结构、粉末复合结构和3D一体化结构,细致地分析不同电池结构的物理界面特点与优化策略,并对各种策略的优缺点进行比较分析;最后,对固态锂电池电极/电解质界面的未来研究方向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13.
液流电池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和通常熟悉的以固体或气体材料作电极的化学电源不同,液流电池的活性物质是流动着的电解质溶液,是一种可实现规模化储能的电化学装置.本文简要综述液流电池的发展历史及其研究现状,瞻望发展前景,并提出它存在的主要问题.  相似文献   

14.
黄征  池波  蒲健  李箭 《化学进展》2013,(Z1):260-269
以锂为负极,空气为正极的锂-空气二次电池,由于其较高的理论能量密度(5 210 Wh.kg-1)而成为最具发展潜力的新型高能化学电源体系。通过近几年的研究和开发,人们对这一体系的了解不断深入。虽然对其电化学过程中的复杂反应机理尚没有完整系统的理论描述,但是在氧还原催化剂、空气电极材料及电解质材料等方面已开展了一些研究工作。本文综述了锂-空气电池的最新研究进展,对电池的正极材料、电解质和负极材料三个方面的研究进行了介绍,分析了该体系的缺陷及存在的问题,并展望了锂-空气电池的发展方向和前景。  相似文献   

15.
向兴德  卢艳莹  陈军 《化学学报》2017,75(2):154-162
钠离子电池作为一种新型的化学电源,因钠资源储量丰富、成本低廉等优势,在规模储能领域具有应用前景,近年来受到了人们的广泛关注.为了获得比能量高、循环寿命长和快速充放电能力强的先进钠离子电池,人们正致力于开发比容量高、循环性能好和倍率性能佳的储钠电极材料和离子电导率高、电化学窗口宽的功能电解液,并取得了重要进展.目前,有前景的正极材料主要有高容量的层状氧化物、高电位的氟磷酸盐和长寿命的磷酸盐;可用的负极材料主要包括循环稳定性强的钛基层状氧化物和碳材料、比容量大的金属/非金属单质和低成本的金属化合物;有效的功能电解液有酯类电解液和醚类电解液.本综述详细总结了上述几类电极材料和电解液的最新研究进展,重点介绍了它们的电化学性质、科学难题及解决策略.  相似文献   

16.
聚苯类共轭聚合物的合成及荧光特性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聚苯类共轭聚合物的合成及荧光特性研究李建科阳明书漆宗能王佛松(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工程塑料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80)关键词聚对苯,共轭聚合物,吸收光谱,荧光光谱,发光共轭聚合物在非线性光学、光电化学池、二次电池等方面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近...  相似文献   

17.
不久前,第25届全国化学与物理电源学术年会在广东惠州市举行,本届年会主要对铅酸蓄电池、碱性电池、锂离子电池、锌锰电池、燃料电池等电源电池进行了学术研讨和交流,并研讨了我国第一部废电池污染防治技术政策等问题。 据了解,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电池生产国,也是世界上  相似文献   

18.
1引言 聚合物电解质膜燃料电池(Polymer electrolyte membranefuel cell,PEMFC)是一种能直接将燃料和氧化剂中的11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电化学装置,具有能量转换效率高、环境友好、比能量高(相对于电池)、操作温度低、启动快的特点,可广泛应用于汽车、电站、移动电源等领域[1-4].  相似文献   

19.
第十一次全国电化学会议初步定于 2 0 0 1年 1 0月在南京市举行 ,会议由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和南京师范大学联合承办。此次会议是 2 1世纪和新千年的第一次全国电化学会议 ,将反映我国电化学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的最新进展 ,除按专题进行学术交流外 ,还将对电化学领域研究前沿问题安排大会报告。热烈欢迎各高等院校、研究所和企业从事电化学研究和应用的人员参加 ,也希望各单位推荐或自荐大会报告的题目。愿大家一起努力 ,开好这次大会 ,以共同促进我国电化学事业的发展。一、征文内容1 .电化学基础研究 ;2 .化学电源 (化学与物…  相似文献   

20.
艾新平  曹余良  杨汉西 《电化学》2012,18(3):224-228
锂-硫电池是在现有锂离子电池基础上最可能实现储能密度大幅提升的实用二次电池体系. 然而,这一电池体系的电化学利用率与循环稳定性仍然难以满足应用要求. 造成锂-硫电池性能不稳定的原因在于硫正极和锂负极的材料结构和反应环境始终处于变化之中,如在充放电过程中,硫-碳反应界面的电化学阻塞、中间产物的溶解流失、正负极之间的穿梭效应等副反应导致正极与负极均难形成稳定的电化学反应界面。针对这些特殊问题,本文简要分析了影响能量利用率和循环稳定性的化学与电化学机制,并提出了构建稳定锂负极与高效硫正极的若干可行性技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