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 毫秒
1.
改性膨润土催化乙醇流化床脱水制乙烯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浸渍法制备的改性膨润土为催化剂,在自行设计的流化床装置上评价了乙醇脱水制乙烯的催化性能;采用X-射线衍射(XRD)、傅里叶变换红外(FT-IR)、扫描电镜(SEM)、比表面分析(BET)和热重分析(TG)等手段对催化剂的理化性能进行表征,同时考察了不同催化剂制备条件和催化反应条件等工艺因素对催化剂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当硫酸质量分数为44%,水洗至pH值为4~5,添加0.15g混合氯化稀土,反应温度为270℃,乙醇的进样流速为013mL/min,催化剂用量3g,催化反应的活性最佳,出口乙烯气体的体积分数可达8.56×10^-1。  相似文献   

2.
在加压固定床反应器中研究了碱金属K对褐煤加氢气化的催化作用,考察了温度、压力和催化剂添加量对褐煤加氢气化反应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碱金属K对褐煤加氢气化具有良好的催化效果,气化反应的碳转化率约为95%,产品气中甲烷的质量分数可达89%;升高温度、提高压力和增加催化剂添加量均能明显提高气化反应性能,催化剂的饱和添加量约为15%。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气体吸附/脱附分析,对不同催化剂添加量煤样的表面形态和孔结构进行分析,发现比表面积和孔容积随K添加量的增加先减少后增大。  相似文献   

3.
在加压固定床反应器中研究了碱金属K对褐煤加氢气化的催化作用,考察了温度、压力和催化剂添加量对褐煤加氢气化反应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碱金属K对褐煤加氢气化具有良好的催化效果,气化反应的碳转化率约为95%,产品气中甲烷的质量分数可达89%;升高温度、提高压力和增加催化剂添加量均能明显提高气化反应性能,催化剂的饱和添加量约为15%.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气体吸附/脱附分析,对不同催化剂添加量煤样的表面形态和孔结构进行分析,发现比表面积和孔容积随K添加量的增加先减少后增大.  相似文献   

4.
压降法测量煤灰的初始粘结温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自制的实验装置上,以特定的压力将3 g~5 g的混合煤灰在内径8 mm~10 mm电熔刚玉管内压制成柱状,采用2 ℃/min~4 ℃/min的温升速率和10 mL/min~40 mL/min的空气流量,通过测量灰柱两端的压降随温度的变化关系,绘制压差温度曲线。曲线中最大压差点所对应的温度就是混合煤灰的初始粘结温度。利用此方法测量了IHI(Ishikawajima Harima Heavy Industries CO. LTD)循环流化床锅炉飞灰和秦皇岛北山热电厂循环流化床锅炉飞灰的初始粘结温度分别为900 ℃±10 ℃和1 300 ℃±10 ℃,从一个侧面解释了IHI循环流化床锅炉结焦严重,无法正常运行的原因。  相似文献   

5.
针对碱木质素难降解的特点,在间歇式反应器中,以Ru/C纳米管为催化剂,对碱木质素在超临界水中的气化进行研究。分别探讨了碱木质素在不同温度、水密度、反应时间、反应浓度、催化剂量的影响,并且分析了Ru/C纳米管催化剂的催化效率。通过单因素实验分析,确定了Ru/C纳米管催化剂催化气化碱木质素的最佳反应条件为,反应温度600 ℃、水密度0.128 4 g/cm3、反应时间60 min、反应质量分数3.0%、催化剂量0.5 g/g(碱木质素)。结果表明,碱木质素在超临界水气化过程中,高温、高水密度(或压力)、长反应时间、低反应物浓度及适量的催化剂将更有利于碱木质素的气化。在最佳反应条件下碱木质素的气化率和碳气化率分别达到73.74%和56.34%,且制氢能力也得到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6.
福建无烟粉煤催化气化   总被引:21,自引:5,他引:16  
报导了福建无烟粉煤在碱性催化剂作用下的催化气化工作进展,在小型Φ18mm固定床与Φ20mm流化床中,进行了水蒸气气化、混合气(空气/水蒸气)气化,采用复合1催化剂添加量8%,850~900℃及流化床条件下,即可获得产气率V>3m3/kg煤(无催化剂时,V<1.6m3/kg煤)及煤气热值QLVH>9MJ/m3(水蒸气气化)与>6MJ/m3(混合气气化)的结果,并与无烟煤气化的工业装置进行了比较,这为无烟粉煤有效转化的工业化试验提供了最重要的依据  相似文献   

7.
连续流化床(内径123mm、高1.2m)中,采用工业纯碱(碳酸钠)为催化剂进行了高变质程度无烟煤一福建永安煤(低挥发分k=5.47%、高灰Aad=29.45%)混合气(空气/水蒸气)催化气化的研究,考察了催化剂质量分数、气化温度、水汽比等操作参数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工业纯碱作为催化剂添加5%可使碳转化率增加3倍,实现了煤的高效转化;气化温度有明显催化气化促进作用,超过900℃时,流化床内易结渣。从同时满足高产气率及高煤气热值两个指标出发,在适宜操作条件(碳酸钠质量分数5%、850℃~880℃、适宜水汽比)下,产气率提高2倍,从无催化剂时的2.13m^3/kg~2.15m^3/kg提高到4.2m^3/kg~5.1m^3/kg;煤气热值提高5倍,从1.0MJ/m^3左右提高到5.0MJ/m^3;表明工业纯碱进行高变质福建无烟煤流化床混合气催化气化具有重要的工业应用价值和现实的开发意义。  相似文献   

8.
高灰煤小型流化床混合气催化气化研究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在内径28mm流化床中,对阳泉高灰煤在碱性催化剂(固碱和黏胶废碱液)作用下进行了混合气(空气/水蒸气)催化气化研究,两种碱性催化剂的适宜添加量均为6%。不加催化剂,气化温度830℃~900℃与900℃~920℃下,气化反应的表观反应级数n分别约为2/3与1/3;有催化剂(3%固碱)时,表观反应级数有两个明显的温度段,在830℃~860℃,催化气化的表观反应级数n=1;在860℃~920℃,催化气化的表观反应级数为n=1/3。  相似文献   

9.
以转筒干燥方式考察了福建无烟粉煤与工业废碱催化剂MA同时进行混合浸渍与干燥脱水的过程,讨论了煤的粒径,干燥温度,时间、气速、转筒转速、催化剂含量和转筒处理量等因素对煤与催化剂混合浸渍与干燥过程的影响。研究表明采用转筒干燥的方式,进口干燥空气温度在80 ℃~160 ℃、转筒处理量为214 kg/m3·h~1834 kg/m3·h、干燥气速0.12 m/s~0.30 m/s、干燥时间20 min内,混合物料的湿含量可降至<5%,且催化剂与煤浸渍充分均匀,满足流化床操作的要求,实现了最佳的催化气化效果。基于实验数据拟合了煤和废碱催化剂转筒干燥的传热系数方程,通过物料与能量衡算,模拟了混合物料连续干燥时沿转筒的湿含量的变化。  相似文献   

10.
气流床粉煤气化的Gibbs自由能最小化模拟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用Gibbs自由能最小化方法对粉煤气化过程进行了热力学平衡分析。对一混合煤种,在3.0 MPa和气化温度限制在1 200 ℃~1 450 ℃时,研究了氧-煤比、蒸气-煤比对气化炉出口气体组成、温度和有效气产率的影响,并由此确定了可行的操作域是氧-煤比545m3/t~605 m3/t、蒸气-煤比为152.64 kg/t~313.92 kg/t及其对应的工艺指标。从操作域中选择有代表性的工艺条件为氧-煤比578 m3/t、蒸气-煤比为187 kg/t,对应的气化炉出口温度1 358 ℃,CO+H2干基体积分数为91.5%,有效气产率为2.123(CO+H2)m3/kg。同时,研究了碳转化率和热损失对气化工艺指标的影响,其影响是显著的。  相似文献   

11.
对影响生成气组成及含量的气化条件进行了考察,提出了用K 值作为衡量催化剂影响气化反应速率和变换反应速率相对关系的指标。并对如何调整碱金属复合催化剂的组成、改变反应温度和初始水碳比sp_0以制取CO 含量较低的合成氨原料气和具有适宜H_2/CO 比的合成气作了试探性研究,提出了较合适的催化剂和较适宜的气化条件。  相似文献   

12.
流化床半焦等温热重CO2气化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采用等温热重法对400-900℃温度下流化床制得的神木煤半焦进行了CO2气化动力学研究。结果显示,排除反应初始阶段脱挥发分的影响后,不同制焦温度下的半焦的气化反应活性基本相同,这是由于所用热重实验条件下半焦脱挥发分后得到的焦具有相近的孔结构及活性点浓度造成的。实验得到了流化床半焦在950-1050℃范围内的气化动力学参数。  相似文献   

13.
在加压固定床反应器上研究了Fe催化剂在不同比表面积煤焦中分散性对催化加氢气化性能的影响,利用XRD、BET、H2-TPR、FT-IR、TEM、拉曼光谱对煤焦及催化剂进行了分析表征。结果表明,煤焦活性位点和石墨化程度并非影响催化气化反应的唯一因素,而催化剂的分散性对反应影响更大。煤焦的比表面积越大,Fe催化剂在煤焦表面的分散更均匀,催化剂活性组分平均晶粒粒径越小,并可以促进煤催化加氢气化中间相产物Fe3C的生成,甲烷收率越高。对于比表面积较高的900-char,在氢气压力为2 MPa,温度为750 ℃,Fe负载量为5%(质量分数)时,催化加氢气化甲烷收率可达53%。在900-char上考察了Fe催化剂负载量对催化加氢气化的影响,甲烷收率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Fe负载量存在饱和点。  相似文献   

14.
改性纳米HZSM-5催化剂上甲苯与甲醇的烷基化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Si,P,Mg复合改性的纳米HZSM-5为催化剂,进行了甲苯与甲醇的烷基化反应;并采用X射线衍射,NH3程序升温脱附,红外和低温N2吸附等方法研究了改性前后催化剂酸性质和孔结构的变化.在小型固定床反应器上,考察了载气量、反应温度和重时空速等反应条件对烷基化反应性能的影响.在2h-1,460℃,甲苯/甲醇比,水/烃比和...  相似文献   

15.
生物质流化床气化焦油析出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生物质气化中焦油的存在严重地影响了气化设备的正常运行。为了了解生物质流化床气化过程中焦油的析出和脱除特性,以花生壳、稻草以及木屑为原料,采用流化床气化反应系统,研究了气化温度(750℃~850℃)、空气当量系数(0.15~0.35)以及催化剂(白云石、橄榄石与菱镁矿)的添加等对气体产物中焦油的析出组成特性的影响,并采用色谱 质谱联用仪对焦油的主要成分进行了分析。实验结果表明,随着温度的升高,焦油的量快速降低;催化剂的添加也有类似的结果。这说明高温和催化剂有利于大分子焦油的催化裂解。  相似文献   

16.
 对B2O3/TiO2-ZrO2催化环己酮肟气相Beckmann重排制己内酰胺的反应条件进行了优化研究,系统考察了反应温度、原料空速、载气及其流速和稀释剂等对催化剂催化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当反应温度为300℃、环己酮肟的重时空速WHSV)为0.33h-1、氮气为载气(流速30ml/min)及乙腈为稀释剂时,B2O3/TiO2-ZrO2催化剂的催化性能最佳,连续反应6h,环己酮肟的转化率为100%,己内酰胺的选择性高达98.6%.  相似文献   

17.
准东煤流化床气化飞灰的理化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灰熔点测定仪、X射线荧光光谱仪、扫描电镜和热重分析仪等方法,研究了准东煤流化床气化飞灰的灰熔融特性、物理结构和化学组成及气化反应活性。结果表明,准东煤与其流化床气化飞灰中Si O2、Fe2O3、Na2O和Ca O等矿物质含量存在显著的差异,但飞灰的灰熔点与原煤无明显差异。准东煤气化飞灰具有较宽的粒径范围,呈现双峰分布特征,且不同粒径区间飞灰的元素含量存在显著差异。提高气化温度,有利于提高飞灰的气化反应活性。准东煤流化床气化飞灰石墨化程度比煤焦要高,但其孔隙结构更为发达,含有丰富的中孔和中大孔,使得飞灰的气化反应活性高于煤焦。可通过提高气化温度、循环再气化的方法提高气化效率。  相似文献   

18.
采用灰熔点测定仪、扫描电镜-能谱分析仪和热重分析相结合,研究了神木煤流化床气化带出细粉的灰熔融特性、粒径分布和气化反应活性。结果表明,神木煤流化床气化带出细粉中酸性成分的减少和碱性成分铁、钙等的增加,使神木煤流化床气化带出细粉的灰熔点比原煤低。神木煤流化床气化带出细粉具有较宽的粒径组成,呈现出明显的多峰状分布,带出细粉表面的元素分布存在很大的差异。随着带出细粉粒径的减小,细粉中的水分逐渐减少,灰分含量逐渐增大。气化飞灰的孔隙结构比高温煤焦更发达,具有比较丰富的中孔和大孔,导致带出细粉的反应活性比神木煤焦高。  相似文献   

19.
采用纸浆黑液为催化剂在一热重分析仪中及常压与750℃~950℃下进行了福建无烟煤二氧化碳催化气化的研究以给出催化剂浓度,即在不同3%、5%、8%、10% 钠黑液添加量时对碳转化率的影响。实验表明,在750℃~950℃催化剂浓度8%钠黑液添加量的催化活性比其他浓度更好。在反应控制条件下测定了三种福建高变质无烟煤的碳转化率与气化反应时间的关系。应用均相模型和缩芯模型分别关联了这三种煤的转化率与时间的关系并得出不同温度下的反应速率常数k,进而采用阿累尼乌斯方程 预测了实验所用三种煤的反应活化能Ea 和指前因子A。在适宜催化剂浓度8% 钠 黑液添加量时,其 Ea=76.18kJ/mol~104.22kJ/mol明显小于无催化剂纯煤气化时的Ea=150.93kJ/mol~185.44kJ/mol数值范围,这明显地表明纸浆黑液是一个廉价和有效的煤气化催化剂。  相似文献   

20.
载气流速对高场不对称波形离子迁移谱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载气流速是影响高场不对称波形离子迁移谱(FAIMS)的重要参数.以自制的高场不对称波形离子迁移谱仪为实验平台,在射频电场幅值3 kV/cm,频率500 kHz,占空比0.36的条件下,研究了载气流速对苯离子迁移谱谱峰强度和半峰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 载气流速为3.7 L/min时,苯样品的谱峰强度最大,仪器的灵敏度最高.随着载气流速的增加,谱峰半峰宽变宽,仪器的分辨率下降.载气流速为3 .0~3.7 L/min时仪器综合性能最佳.此结果对于控制迁移谱仪载气流速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