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数学教学要以学生发展为本,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组织者和合作者,应关注学生的主体参与,学生通过独立思考、自主探索、动手实践、合作交流、阅读自学等学习活动,在感受和体验数学知识的发生、发展和应用过程中,学会学习,学会思考,学会创新,在“问题空间”中进行自主探索和做数学实验.  相似文献   

2.
正今天上午,丁婷婷到我家来玩。她一进门,就被书架上掉下来的一本漂亮的书给吸引住了。书的名字叫《100层的房子》,它是我小时候非常喜欢的一本绘本呢。和其他绘本不一样的是,其他书都是横着翻的,可它却是竖着翻的。丁婷婷就是翻了几页后,马上发现了其中的奥妙。这本书讲的是一位男生多奇收到了一封奇怪的信,来到了一座100层的房子面前,  相似文献   

3.
立足生本理念,以具体问题为载体,以自主合作探究为途径,可以自然促发深度学习,无痕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和数学素养.本文研究者结合“反比例函数”的教学设计,理性探讨生本理念下深度学习的问题设计策略,从真正意义上让学生学会思维,提高数学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4.
数学教学是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数学活动的过程,而数学活动的完整过程是现实问题数学化、数学内部规律化、数学内容现实化.因而,教学活动必须给学生提供探索交流的空间,组织、引导学生经历观察、实验、猜想、证明等数学活动过程.对学生来说,数学学习不仅要学习数学的思维结果,更要学习数学思维的方式方法,发展数学能力.由此可见,在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是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学习能力的重要环节,也充分体现了“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生本教学理念.当前,教学方法改革中的一个新的发展趋向就是教法改革与学法改革相结合,以研究学生科学的学习方法作为创建现代化教学方法的前提,寓学法于教法之中,把学法研究的着眼点放在纵向的教法改革与横向的学法改革的交汇处,从这个意义上讲,学法指导应该是深化生本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5.
基于数学核心素养下的中考,靠题海战术的模式已经不能满足中考的要求,只有抓问题本质,悟解题通法,才能真正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笔者从课本的例题出发,回归教材,返本溯源,找到知识的“本源点”;从素养出发,举一反三,找到知识的“关联点”;对教材例题进行改编、延伸,找到知识的“衍生点”.回归数学本质,回归数学知识的发生和发展过程,培养学生高阶思维能力.  相似文献   

6.
数学课堂要最大程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充分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理念,需要教师精心地进行教学设计,并且对教学设计作进一步的思考,通过反复修改、不断优化教学设计来提高教学效益.  相似文献   

7.
黄刚锋 《中学数学》2023,(7):22-23+57
文章从一道简单的判断三角形形状的问题出发,以加深学生对边角互化的理解为目的设计课堂教学,主线突出,合理编排问题,恰当设计变式,以学生为本,用课堂“对话”的形式,引导学生自我觉察、自我反省、自我评价与自我调节,深度学习数学思想及方法,达到训练思维,落实逻辑推理核心素养的培养目标.  相似文献   

8.
本文以“圆锥曲线的光学性质”为例,从而通过指导学生进行阅读来加深学生对数学知识点的认知和理解,深入探究让阅读走进高中数学课堂的途径,切实增强学生的数学能力,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  相似文献   

9.
阅读是人类获得知识的主要手段和认识世界的重要途径.现代社会要求人们具有包括语文阅读能力、外语阅读能力、数学阅读能力、科技阅读能力等在内的综合阅读能力.随着数学知识问题化、生活化、社会化,数学阅读能力的培养已不容忽视.近年来,阅读理解题成了高考中的新亮点,具有很强的选拔功能,很多学生对此类题感到难以下手,因为看了题目搞不懂是什么意思,这是数学阅读能力差导致的.教材是教师执教的根源,更是学生学习数学的主要材料,具有极高的阅读价值.教师如何充分利用教科书这一资源,通过课堂上的有效引导培养学生自主提问的习惯,以问题驱动为手段,提高阅读的有效性,从而切实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呢?  相似文献   

10.
二期课改树立的“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现代教育基本理念,如今虽然已深入人心,但是否真的已将它内化到每一个教师的教学行为过程中,达到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以完善学生的学习方式为特征,进而促进每个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呢?为此,笔者对经过小学完整的一轮二期课改新教材学习的六年级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进行了检测,结果不能令人满意.这不仅反映了教师的观念和意识不够更新,而且也表现在学生受传统教育的习惯势力影响比较大,以至于即使有了新课程理念,  相似文献   

11.
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不仅对提高教学质量有益,而且对学生将来在工作中获取知识,进一步学习也是非常重要的。如何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本文试结合自己的做法谈点体会,不妥之处,请同行们指正。一、培养学生阅读数学课本的习惯和兴趣很多学生没有阅读数学课本的习惯,把课本当成练习册使用,认为只有语文、外语等课本才需要阅读。为了克服学生中的这一偏见,教师在教学中应尽早培养学生阅读数学课本的习惯。对刚进入初中的新生就应进行阅读数学书的训练和培养,并对阅读提出一定的要  相似文献   

12.
一、激发阅读兴趣   兴趣是获取知识和发展能力的最大动力.但是,在教学教学中,学生对于阅读数学文本很少感到有兴趣,这就需要教师引导和帮助,激发学生阅读的动机和兴趣.……  相似文献   

13.
陈吉 《数学之友》2023,(9):35-37
以提升小学数学教学质量为目的,围绕生本理念的具体概念展开分析,综合具体的教学案例,阐述了提升学生数学观察能力的具体策略,改善传统教学过程中群体合作缺失、观察对象单一、观察道具多元性不足、观察结果缺少反馈的矛盾问题,提出了多元化的教学引导方案,强调通过任务进行引导,增强学生自主观察意愿,科学组织观察实验,强化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合理进行活动延展,强化学生创新意识,这对于小学生观察能力的提升有极强的促进作用,更可以提高数学教学的质量与效率.  相似文献   

14.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崛起和不断迭代,尤其是大数据技术的兴起与盛行,重新赋予精准教学鲜活的生命力.精准教学实质上是基于学生学情的生本分析,即基于学生已有的数学知识、积累的数学经验和认知水平等,制定教学目标,借助信息技术平台开展高效的教学活动,达到精准学习,实现技术赋能.  相似文献   

15.
苏教版高中数学教材“探究·拓展”栏目配置了一些“阅读题”,文章从三个层次阐述了提升“阅读题”教学地位的必要性:关注阅读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选题新颖,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数学热情;最后链接高考,有利于凸显“阅读题”的教学地位.  相似文献   

16.
项目教学法所指的项目活动是指对现实生活中的某一事物(具有学习和研究价值并且是学生感兴趣的事物)进行深入地、直接地了解、观察,从亲身经历中获得经验和学习的一种以学生为本的教育活动.项目教学体现的正是美国教育家杜威所提倡的“做中学”的教育思想.尽管项目教学在强调实践性的中职教育中运用得比较普遍,但由于受学科特点所限,在中职数学教学中,还在尝试探索阶段.  相似文献   

17.
"望闻问切"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课堂上学生动态发生的信息有些是预料之中的,有些是预料之外的;有些是对后续教学有促进作用的,也有些是会起到干扰作用的.这些信息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本真性,不管是哪一类信息,都是学生的真实想法.因此,数学教师要用心读懂学生的这些本真信息,如学生的思路、想法、理由、疑惑等,特别是要读懂学生表象背后的东西,仔细揣摩他们是怎样思考的.只有切实读懂了这些信息,才能有的放矢地应对它.  相似文献   

18.
新课改是实现素质教育的一大举措,其目标是改革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收式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合作交流,让每个学生动起来,从"灌输"知识的泥潭中走出来,投入到"培养"学生能力的新理念下的教育中去。新课程要求"以学生为本",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这就要求学生必须具备自主学习的能力、表达能力和自我表现能力。教学要由重教师"教"向重学生"学"转变,要"授人以渔"而不是"授人以鱼"。  相似文献   

19.
在数学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不但应该是整个活动的设计者、示范者,更应该成为组织者、启发者和鼓励者.传统的教学重视教师的讲解,教师是主体,学生是被动的接受体,学习数学具有被动和接受的特点,但是,数学的学习不仅是学习一门科学知识,更重要的是敢于参与,学会思考和分析.“以学生为本”,学生是主体,目的是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而“互动”则是达到此目的的重要方法之一.那么何为师生互动呢?笔者认为是师生间平等、真诚、和谐、愉快地双向学习的过程,课堂教学过程也就变成了师生共同探索研究的过程.  相似文献   

20.
连续时间LQ控制主要本征对的算法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5  
本文首先提出了离散时间LQ控制的本征值方程当△t→0时怎样退化成为连续时间LQ控制的本征值方程.在建立了分离出的n阶连续时间的本征值方程,并保证了其本征值必定都在左半平面后,本文提出计算其最靠近于虚轴的若干个本征对,可以通过Ae=eA的矩阵变换.Ae的本征值全在单位圆之内.本征向量不变,至于本征值则只要做一次对数运算就可以求得原阵的本征值.Ae阵的最接近于单位圆的若干个本征对的算法,可以通过共轭子空间迭代解解决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