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前言国外对腐植酸化学结构已进行了很多研究工作。近些年来国内对煤炭腐植酸的结构也进行了研究和探讨。但多采用光谱分析,难以对腐植酸中各种结构类型的碳进行定量估算。使用色谱—质谱法虽也可从腐植酸的降解产物或甲基化产物中鉴定出一些组份,但检出的组份在整个腐植酸成份中所占比例甚小。1963年Schnitzer  相似文献   

2.
为了更好地发挥腐植酸促进农作物增产的作用,降低施肥成本,各地积极进行试制腐植酸类肥料新品种。我矿在兄弟单位的协助配合下,初步试制、试用了几种腐植酸类肥料、激素和浸种剂。固体腐植酸钠腐植酸钠是一种植物生长刺激素,具有促进各种酶的活性,促进作物呼吸作用和细胞分裂,提高作物对营养元素的吸收、输送、分配和积累,加速新陈代谢等功能。对农作物施用适当浓度的腐植酸钠溶液,有利于发芽、壮苗、全苗,加强根系的生长,须根增多,新叶增加,叶色油绿,苗棵健壮,为增加作物产量打下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3.
采用化学法及IR、XRD、XPS等综合解析手段,研究了风化煤腐植酸(HA)、腐植酸钾(HA-K)与磷酸一钙「Ca(H2PO4)2」之间的反应特征,探讨了二者的反应机理。结果表明,磷酸一钙与HA基本未发生反应,而与HA-K反应后生成KH2PO4以及HA与CaHPO4的有机-无机复合物,但该复合物不太稳定,在水溶液中易水解生成腐植酸钙(HA-Ca)和Ca(H2PO4)2。本研究将为研制以煤炭腐植酸为基  相似文献   

4.
本文对某些酸性磷(膦)酸酯与Co(Ⅱ)、Ni(Ⅱ)、VO(Ⅱ)配合物的电子光谱进行了测定,讨论了这类配合物的构型和光谱参数对萃取性能的影响。实验测得并计算了VO(Ⅱ)配合物的ESR波谱参数和键参数,对这类配合物的成键特性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5.
合成了5种含硫Schiff碱,8种相应的金属配合物。并对合成的配体和配合物进行了元素分析,红外光谱分析。对有代表性的化合物还进行了1HNMR和质谱分析。确定了可能的分子结构式。  相似文献   

6.
铜(I)配合物的研究在金属酶的化学模拟和配合物结构及反应性能等研究方面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际意义[1]。但由于铜(I)配合物不稳定,且在多数有机溶剂中的溶解度较小,铜(I)配合物的合成比较困难。我们在铜(I)配合物的合成方面积累了一些经验,合成了一系列含有三苯基膦和氮杂环配体的铜(I)配合物[CuX(PPh3)L]n[2~4](n=1,X=I,L=1,10phen;n=2,X=Br,I,L=C9H7N),并对它们的结构进行了研究。本文报道一个类似的新配合物[CuI(PPh3)(bpy)](I)的合成…  相似文献   

7.
铜(I)配合物的研究在金属酶的化学模拟和配合物结构及反应性能等研究方面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际意义[1].但由于铜(I)配合物不稳定, 且在多数有机溶剂中的溶解度较小,铜(I)配合物的合成比较困难.我们在铜(I)配合物的合成方面积累了一些经验,合成了一系列含有三苯基膦和氮杂环配体的铜(I)配合物[CuX(PPh3)L]n[2~4] (n=1, X=I, L=1,10-phen; n=2, X=Br, I, L=C9H7N),并对它们的结构进行了研究.本文报道一个类似的新配合物[CuI(PPh3)(bpy)](I)的合成和晶体结构, 并把它与其它几个类似的配合物进行了对比.  相似文献   

8.
采用钼蓝比色法测定水中As(Ⅲ)和As(Ⅴ)的含量,实验优化了测定As(Ⅲ)和As(Ⅴ)的条件。结果表明,显色温度在24~28℃范围,配合物在40min后吸光度达到最大;显色温度高于30℃时,还原剂不稳定导致配合物吸光度一直增大;增大抗坏血酸的量可以消除过量的氧化剂对配合物显色的影响,过量的还原剂对配合物显色无影响;砷的检测在5~100μg/L范围线性良好,线性相关系数为0.9989;检出限为5μg/L;相对标准偏差为2.1%~5.9%。采用该方法测定实际水样中无机砷的含量,砷的加标回收率在98.2%~104.5%之间。  相似文献   

9.
本文合成了吡哆醇与锰(Ⅱ)、钴(Ⅱ)、铜(Ⅱ)和镉(Ⅱ)的配合物。通过元素分析确定了配合物的组成。通达摩尔电导、比移值,紫外光谱、红外光谱和核磁共振谱的测定和分析,推断了配合物的结构。  相似文献   

10.
用直接合成法合成了一种新配体-1,7-N,N′-二(邻氨基苯基)-1,7-二氮杂-4,10-二氧杂环十二烷[L]。经元素分析~1H、~(13)C核磁共振、质谱、红外光谱等分析证实了其结构。并藉该配体合成了Cu(Ⅱ),Cd(Ⅱ),Ag(Ⅰ),Ni(Ⅱ)四种固体配合物。经元素分析配合物的组成分别为:[CuCl_2]_2·L,[CdCl_2]_2·2L·2H_2O_2[AgNO_3]_2·L,[NiCl_2]_2·L·H_2O.对配合物进行了红外光谱、紫外光谱、摩尔电导和差热分析。配合物的红外特征吸收峰均有明显位移或分裂;紫外特征吸收峰稍有位移。但摩尔吸光系数改变很大;摩尔电导表明配合物为1:1或接近2:1型电解质;差热分析表明配合物的热稳定性顺序为:Cd(Ⅱ)、Ni(Ⅱ)>Cu(Ⅱ)>Ag(Ⅰ)。对Cu(Ⅱ)配合物进行了ESR谱分析,并且对甲醇溶液中Cu(Ⅱ)与配体(L)的掺入反应动力学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掺入反应为典型的二级反应。  相似文献   

11.
本文采pH电位滴定法和电子光谱法进行了肾上腺素与f区元素[Nd~(3 )、Gd~(3 )和Tm~(3 )]溶液的反应机理、配合物组成、配位原子位置、配位键性质和配合物稳定性等方面的研究。肾上腺素对Nd~(3 )和Tm~(3 )的f-f电子跃迁产生了微扰作用,致使其配合物的吸收谱线红移。在350~650nm区间内,三种f区离子形成的配合物的吸收光谱随pH值的提高而发生紫移现象。  相似文献   

12.
合成了N(1)取代5-氟尿嘧啶乙酸、5-氟尿嘧啶丙酸与铜(Ⅱ)、钴(Ⅱ)、镍(Ⅱ)和锰(Ⅱ)的十种金属配合物。通过元素分析、差热-热重分析确定了它们的化学组成,并对这些化合物进行了红外光谱、氢核磁共振谱,电子光谱的表征。讨论了各配合物中金属离子与配体的配位状态。在Cu(Ⅱ)配合物中,Cu(Ⅱ)是与配体的N~3原子和C~4上的羰基氧原子配位,其他金属配合物中,金属离子是与配体的C~2的羰基氧原子和羧基配位。  相似文献   

13.
利用双齿配体2-氨甲基-1H-苯并咪唑(AMBI)和硫氰酸钾以及硝酸钴或硝酸镍在甲醇-水中反应制备了2个新的异质同晶配合物trans-[M(AMBI)2(NCS)2](1:M=Co2+,2:M=Ni2+)。X-射线衍射单晶结构表明:2个配合物属于单斜晶系,C2/c空间群,M(Ⅱ)与来自AMBI的4个氮原子和异硫氰酸根的2个氮原子配位,形成八面体结构。配合物中的N-H…S氢键和π-π相互作用将配合物连接成三维网络结构。用红外光谱、紫外-可见光谱对配合物1和配合物2进行了表征,并对配合物的热稳定性做了研究。选取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杆菌作为抑菌菌种,研究了配体AMBI和2个配合物的抑菌能力。  相似文献   

14.
采用密度泛函理论广义梯度近似平面波赝势法,结合周期平板模型,探讨了水体环境中Pb(OH)+在高岭石铝氧八面体(001)晶面的吸附行为和机理,确定了吸附配合物的结构、配位数、优势吸附位和吸附类型.结果表明,Pb(II)与高岭石铝氧(001)面的氧原子形成单齿或双齿配合物,其配位数为3-5,均为半方位构型.高岭石表面存在含"平伏"氢原子的表面氧(Ol)位和含"直立"氢原子的氧(Ou)位,后者更易与Pb(OH)+单齿配位,该吸附配合物具有较高的结合能(-182.60 kJ·mol-1),为优势吸附物种;高岭石表面位于同一个Al原子上的"OuOl"位可形成双齿配合物.表面Ol与水分子配体形成氢键,对配合物的稳定性起到关键作用.Mulliken布居和态密度分析表明,高岭石单齿配合物中Pb―O成键机理主要为Pb 6p轨道与Pb 6s―O 2p反键轨道进行耦合,电子转移到反键轨道.双齿配合物"Pb―Ol―H"共配位结构中,受配位氢原子影响,Pb―Ol成键过程成键态电子填充占主导地位.  相似文献   

15.
Cu(Ⅱ)Fe(Ⅲ)Cu(Ⅱ)异三核配合物的合成及表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景志红 《化学研究》2000,11(3):41-42,48
合成了三种以草酸根为桥联配体的异三核配合物。经元素分析、红外光谱、电子光谱、摩尔电导及室温磁矩对配合物的组成和结构进行了表征。研究表明 ,在Cu(Ⅱ ) Fe(Ⅲ ) Cu(Ⅱ )离子间存在着反铁磁相互作用。  相似文献   

16.
合成了配合物(C5H7N2)3AsMo12040·5H2O,对其进行了IR和TG/DTA分析,并用X-射线单晶衍射仪测定了晶体结构。配合物晶体属于单斜晶系,P-1空间群。配合物经N—H…N和N—H…O氢键相连组成超分子化合物,氢键稳定了晶体结构。将该配合物掺杂TiO2制备复合催化剂(C5H7N2)3AsMo12040·5H2O/TiO2,以甲醇、丙酮气体消除反应为模式反应评价该配合物和复合催化剂的光催化性能。结果表明,复合催化剂的催化活性优于配合物本身和TiO2。配合物中的有机分子,对有机物有强的亲和性,更容易吸附有机分子利于光催化反应的进行。  相似文献   

17.
合成了长碳链的二(2-乙基己基)亚砜与锡(Ⅳ)、钯(Ⅱ)、金(Ⅲ)的配合物,通过组成分析、摩尔电导的测定及红外、紫外图谱的研究,确定了配合物的组成,推断了配合物的结构。  相似文献   

18.
合成了N(1)取代5-氟尿嘧啶乙酸、5-氟尿嘧啶丙酸与铜(Ⅱ)、钴(Ⅱ)、镍(Ⅱ)和锰(Ⅱ)的十种金属配合物。通过元素分析、差热-热重分析确定了它们的化学组成,并对这些化合物进行了红外光谱、氢核磁共振谱,电子光谱的表征。讨论了各配合物中金属离子与配体的配位状态。在Cu(Ⅱ)配合物中,Cu(Ⅱ)是与配体的N3原子和C4上的羰基氧原子配位,其他金属配合物中,金属离子是与配体的C2的羰基氧原子和羧基配位。  相似文献   

19.
TATP-铜(II)-L-丝氨酸(L-精氨酸)配合物与DNA的相互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电子吸收光谱、荧光光谱、粘度测定和琼脂糖凝胶电泳方法研究了配合物[Cu(TATP)(L-Ser)(H2O)]·ClO4(1)和[Cu(TATP)(L-Arg)(H2O)]2ClO4·0.5H2O(2)(TATP=1,4,8,9-四氮三联苯, L-Ser=L-丝氨酸, L-Arg=L-精氨酸)与DNA之间的相互作用. 结果表明, 配合物电子吸收光谱的最大吸收峰在加入DNA后产生明显的减色效应, 配合物能极大地淬灭溴化乙啶(EB)-DNA体系的荧光, DNA的粘度随配合物浓度的增加而增大, 表明配合物对DNA有较强的插入作用, 作用力大小为配合物2>1; 另外, 凝胶电泳实验结果表明配合物在维生素C存在的条件下对pBR322 DNA具有显著的断裂作用.  相似文献   

20.
吴玉辉  周欣  张红星 《化学学报》2009,67(3):197-202
采用自旋限制和非限制B3LYP/UB3LYP方法分别优化了系列Os(II)二亚胺配合物[Os(L)2(CN)2(phen)] [phen=1,10-邻二氮杂菲; L=Ph3 (1), 二甲基亚砜(DMSO) (2)]及[Os(PH3)2(phen)Br2] (3)的基态和激发态几何构型. 通过TD-DFT方法结合PCM溶剂化模型计算了配合物1~3在二氯甲烷溶液中的吸收和发射光谱并指认了相应的跃迁性质. 通过理论化学计算, 揭示了π酸配体及π碱配体对配合物磷光发射性质的影响及原因. 并进一步解释了配合物3易于在Os—Br键处断裂而发生反应的量子化学机理. 对配合物在不同溶剂中的磷光发射性质的计算表明, 溶剂对配合物的量子产率存在着影响并且配合物具有溶剂化显色效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