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 毫秒
1.
答:為了解釋這個问题,我们先解释一下什么叫做液体的沸腾,然後再說明遺两個現象本身。如果我們將液体加熱使其温蜜升高,則當液體底飽和蒸汽壓强等於外壓强時,液體底汽化就不僅在液體底表面進行,而開始在其内部進行,也就是说在液體内部便有汽泡開始形成;這種更為剧烈的汽化叫做沸騰。由此可见,液體沸騰的温度是与外界壓强有关係的。液體沸騰時需要連續不斷地從外界吸收一定的熱量,这就是液體汽化所需要的汽化熱;這些外加的热量在還有液體存在的時候永远是使液體继续不斷地蒸發因而並不提高液體的温度。这樣每种  相似文献   

2.
在初中怎樣講解‘電壓’是目前物理教學中存在着沒有解决的重要問题之一。過去,通常所用液体靜壓强的對比方法,自經中學物理教學大綱(草案)明確指出,已經知道它是不恰當的了。根据蘇聯的先進經驗,新的講授方式應該從電流作功來引起電壓的概念。這也是大綱所指示的一個新的方向,但到底新的講授方式應該怎樣來掌握却是一個問題,本通報在第二卷第五期(1952年11月)曾發表了蘇聯索科羅夫教授所著“在初中如何講解‘電壓”’一文,提出了他所擬定的講解方法,大家對於這一新的講授方式總算有了大體上明確的瞭解。一年多以來,據我們所知,也曾有過一些教師,在這方面學習了蘇聯的先進經驗,發揮了鑽研的  相似文献   

3.
當我講到高中物理第一册二十三節的第三運動律的時候,有一個說明作用和反作用的實驗,是在第四十五頁和第四十六頁兩面上。這一個实驗在教材裏是分成兩個實驗進行的:第一個實驗是說明液體對於浸沒其中的物體產生一個豎直向上的作用力,第二個實驗是說明浸沒在液體裏的物體對液體產生一個豎直向下的作用力。通過這兩個實驗,可以說明液體和固體之間的作用和反作用是量值相等、方向相反的。但是,因為教材上的實驗是分别進行的,所以學生在這兩個實驗中只能先後的看出兩個單方面的作用力,而沒有辦法看出這兩個作用力是同時發生在兩個不同的物體上的。然而在教學大綱(草案)中卻特别指示出在講解第三  相似文献   

4.
高壓送電的基本原理是學習變壓器的功用和電能的输送以及關於國家電力化問題的預備知識。依據教学大綱的規定,初中三年級的学生必須掌握這方面的初步知識。人民教育出版社1953年8月出版的初中物理学下册第65節,講述了關於電能輸送的基本原理。但是書中對减少電路電流的道理只片面的强調了“為了避免導綫過熱,從一定截面積的導綫上所允許通過的電流强度是有一定的,”而忽略了主要的一方面,那就是電流在導綫中發熱的損失隨着電流强度的平方而增加,為了減少無謂的電能消耗,對電路電流的減少是必要的。書中並引用了一個不恰當的例子來說明  相似文献   

5.
在學生學習物理的過程中,常常表現出許多對於物理知識的形式主義的了解。例如,學生在回答問题時能够很熟練的背誦出教科書中的關於物理概念和定律的詞句,但是對它們的意義的了解却非常不够,或者很不透澈。學生能够寫出物理定律的公式,但不能很好地運用它們來解決實際問題。讓我們舉幾個例子來說明一下這個問題吧。高中一年級的學生當學完了牛頓第三運動律後,由於教師的强調,都知道作用和反作用是分別作用在不同的物體上,可是,在他們碰到實際問題時卻忘掉了這一點。例如,當回答‘人為什麼能够跳高’這一問題時,有不少學生是按照如下的理解回答的:‘當人在地面上站着  相似文献   

6.
在物理通報1954年1月號上登載了陳同新同志寫的“質量與重量”一文。我們對於其中關於“重量”方面的叙述有不同的意見,現在寫在下面: 首先是關於重量的定義問題,在該文中寫道:“什么是重量呢?我們知道,物體的重量是由地球的引力產生的,一個物體所受的地球引力的大小就是那個物體的重量,因此重量就是物體所受地球引力的大小的量度,也就是物體所受重力的量度,所以重量是一種力……”。在另一段中又寫道:“一個物體所受的地球引力(F),也就是它的重量(W),可以用下式來表示 W=F=fM/r~2m″  相似文献   

7.
问题解答     
《物理》1954,(11)
问:直流高壓輸電的好處在那裏? 答:直流高壓輸電的好處主要在於沒有電網失掉穩定的問題和較交流高壓輸電更爲經济。交流供電的電網穩定問題是非常重要的。一般的電網里有許多發電機同時運轉。它們的穩率必須同步。當負載漸漸地或突然地改變使發電機過載時就會失去同步。任何一個發電機脫鍵以後,因其他發電機必同時過載,就引起全電網的發電機脫鍵。爲保證穩定和同步就需  相似文献   

8.
取一個一端封閉了的玻璃管A,在酒精灯上弯曲成右圖形狀,再裝入水銀,先使它充滿閉端a,然後由開管管口倒入很少量的液体(例如水),使管倾斜,让一小部液体进入a端(内部不能含有一點空氣泡)。把它插進一個裝有同樣液体(例如水)的烧瓶中,在瓶底加熱,使液体沸腾,於是a端的液體也開始化汽而將閉端水銀柱压下,我們可以看到閉端和开端的水銀柱在这時是相平的,这就說明了液体沸騰時的蒸汽壓强和當時的大气压强是相等的。这个實驗又简单又容易做並且看得很清楚。  相似文献   

9.
金箔驗電器在定性上可以檢驗物體是否帶電,可以判斷物體所帶的電是那種電,還可以試出物體是絕緣體還是導體,這些都是在尋砽o電演示實驗中的用途。在定量上它可以當作一個量度儀器,但它所能量的是一個導體的電勢或者兩個導體之間的電勢差荒苤苯拥囟譁蚀_地指出兩個物體上帶的電量那個多,因此,認為它是比較帶電多少的一種儀器的說法,嚴格說起來是不正確的。金箔驗電器是量電勢差的儀器把帶電的導體用導線接到金箔驗電器的銅球,則金箔張開,但張開的角度不能告訴你導體所帶的電量,它只告訴你導體的電勢  相似文献   

10.
高中物理在講到力的獨立作用原理一節時,常常用射彈器來做課堂的演示實驗。射彈器中的二個小木球,一個平拋,另一個自由下落,用它們同時落地的聲音來說明力的獨立作用原理。我們試驗的結果,發現這種射彈器有下面二個缺點: 第一、由於小球與地板之間具有一定的彈性,我們可以聽到二次連續的碰撞聲音。第二、這種射彈器本身最多祇能說明拋體運動中的特殊情形,即平拋物體所受重力的作用,如果要證實斜拋物體所受重力的作用,射彈器便無能為力了。 為了避免可能發生的誤會,並且擴大同一個儀器的應用範圍,我們裝置了一個非常簡單  相似文献   

11.
问题解答     
《物理》1955,(9)
问:装有半杯水的玻璃杯,杯口用纸蓋上,並用手按住,当把杯子倒过来,將手放開時,水和纸却不掉下来,这是为什麼? 答:在这个傾覆水杯的實驗中,或是由於原來用手掌把紙压上時稍向水杯內凹,或是由於倾覆后少量的水溢出,留在杯緣和紙的交界之處,總之,在最後維持水下墜落時,杯中氣体所佔体積較原來(即在大氣壓時)稍大,因此壓强就稍小於大氣壓,在題中所述的平衡情況下,这内外气體壓强差别是恰好能維持住液重的。我們可以從數量上估計一下:如果杯中水高5厘米,則杯外压强减杯内壓强之差只需約等於大氣壓强的1/200,这就是說,杯內空氣只  相似文献   

12.
《物理》1955,(1)
答;分析X-射线在晶體上的衍射,證明晶體中的粒子是按一定的對稱性排列着的,这叫做空間格子或空間點陣。普通單晶體的外部對稱性就由於此。在格子上的粒子有下面四種情形:(ⅰ)是帶電的原子,即離子,如岩鹽的晶體。所以這種格子叫离子格子。这種晶體的結合力主要靠正負离子间的靜電引力。(ⅱ)是中性的原子,如金钢石。這種格子叫原子格子。它的結合力主要由於原子之電子间的相互作用,引起量子力學中所謂交換力。(ⅲ)是中性的分子,如大多數有機化合物的晶體,這叫分子格子。它的結合力也要由量子力学去說明。  相似文献   

13.
一.基本原理 1.總论變壓器是一種使某值交變電壓轉換成同頻率的另一值的交变電壓而電功率幾乎不變的电器。變壓器的基本構造是兩個线蟠(亦稱线圈或線捲)繞在同一鐡芯上。输入电能的线蟠,也就是接於電源的线蟠,叫做原线蟠;输出電能的线蟠,也就是以電能供給受電器的线蟠,叫做副线蟠。这兩個电路之間根本没有導體相連接,電流是不能從一個电路传導到另一電路上的,電能也不能直接地传遞;伹是兩线蟠繞在同一鐡芯上,原线蟠中的电能可以通过磁场传递到副電路中。这种不藉导线而能传遞电能的现象是  相似文献   

14.
下面就描述一種儀器,這種仪器能給予物理教師連貫地演示通電導體與磁鐵底相互作用現象的方便,這就解决了在講解電磁定律時教學法上的一連串問題。 儀器由一個木製的支架構成,在支架的小柱上裝二根硬的铜制直导体(圖1)。在這二根導體末端的外面和裏面鑽六個圆錐形的凹孔,  相似文献   

15.
高中物理學第二册第九章‘振動與波’中關於叙述波的形成和性質這一部分的教材(自31節至40節)是使學生樹立波動概念的基本知識的。波動是能量傳遞的一種形式。在這以前我們所講的能量傳遞形式,都是從一個物體傳遞給另一個物體。例如風在吹動帆船或風車的時候,風的能量就傳遞給帆船或者風車;水蒸汽用很大的速度衝在汽輪機的葉片上的時候,使葉片和連在葉片上的整個輪機轉動,水蒸汽的能量就傳遞給輪機。所有這些都說明這個物體對另外的物體做功的時候,這個物體的能量就傳遞給另外的物體。而波動却是在彈性體內所有質點相互联繫着作振動的一種運動狀態,它把由於別的物體對它作功而得到的能量在體內  相似文献   

16.
在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高中物理第三册(1953年版)靜電感應一節中,有如圖1的實驗,當帶正電的物體拿近相接通的兩個驗電器时,接近帶電體的金箔上(圖1的a_1),照課本中說是帶負電,筆者在去年曾向蘇州的中學物理教師指出這是有問題的(除非瓶b_1不是導體)。  相似文献   

17.
電學實驗某些教師在学校中作靜電實驗時,濫作實驗,使起電機或充電後的来頓瓶經過學生的身體作为電路而放電。雖然當用尋常的起電機時,這種实驗對儿童生命是沒有危險的,但是對於其中某些人,這是有危害的,因為它給与神經系統以過度的刺激作用。使電流通過身體有同樣的情形。一般地應當禁止同學用手指試驗一下是否有電壓,和“用舌頭”試一試電池。為此必須使学生習惯於使用伏特計或者檢流燈泡。在聯結電路時,建議細心地按照電路圖檢驗所有的连結,而且只有在教師检查後,確信線路是正確時,才可以閉合電路。  相似文献   

18.
一、關於電力線的演示實驗 1953年7月號物理通報介紹了一篇關於電力線的演示實驗的文章。我們認為那個實驗(將細小的石膏晶體撤在上面贴着兩塊可使其帶電的錫箔的玻璃板上)基本上能够說明電場中的電力線問題,使同學能够看得清楚。以前我們也是這樣做的。但是,這個實驗的缺點在於它只能讓我們看到平面的而不能看到立體的圖形,這對同學是不方便的。按照東北人民教育部編譯的高級中學教科書物理學所指出的實驗電力線的方法可以克服這個缺點。課本上的作法是把奎寧粉或石棉屑混合在凡士林或蓖麻油中,然後持入電場內,即可看出結果。但是我們手頭沒奎寧粉或石棉屑、因此就選取了鋸木  相似文献   

19.
銀河 《物理》1954,(10)
衝力作用的演示高中物理學第一册第二章論述牛頓運動定律,第21節孷v力的持續作用和瞬時作用課文指出,作用在物體上的力雖然小。如果作用時間很長時,速度變化也就大了。反之,物體受了很大的力的作用,時間卻非常短,那末它的速度變化也是非常的小。如果作用時間極短,差不多等於零,則物體的速度變化也差不多等於零。對於這些道理,經過課堂講授和作了圖15—17的演示,再經複習和提問後,大部分同學都能了解持續力和衝力作用在物體上所生的效果是不同的。  相似文献   

20.
一点意见     
高中物理第二册氣體的性質一章中的等壓線和等容線說明問題是不够明顯的。等温線是温度不变時壓强与體積關係的圖示,教科書中的圖95很明顯的說明了這個問題。但教科書中的圖97原應說明在压强不变時體積与湿度的關係的,而現在圖97卻只表示出在P不变的条件下,V在变化,但V是怎樣會發生變化的卻沒有表示出來。我們知道,一定質量氣體,當壓强不变時,體積随着溫度的变化而变化。因此,如果改用體積和温度的坐标系來作图,就可以明白表示出這一點。福里斯的普通物理中就是這样來表示的(中譯本第一卷图107)。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