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对苯系统图(HS 图)的三种编码(B 码、F 码和 P 码)进行了的研究。导出了各码之间的互推关系,并得出 B 码是 HS 图的两个必要条件。  相似文献   

2.
M.Farber 等在[2]中引入了“边不交的生成树对”的变换图τ_2(G)的定义,证明了它是连通的.本文讨论了τ_2(G)的连通度,得到了一个下界.特别地,对于2-补树图,即恰含有两个边不交的生成树的图,本文先给出了一种递归方法去构造全体2-补树图,然后证明了2-补树图 G 的τ_2(G)的连通度≥|V(G)|-1,井给出了例子,说明这一下界是最佳可能的.  相似文献   

3.
在[1]中引入了abc—三次图的概念,但仅讨论了两类特殊abc—三次图的结构,本文的目的是解决133一三次图的结构问题。我们用G表示一个连通、无自环、非K_4的三次图,L表示G的最大二部分子图,若S是G的顶点集V(G)的一个子集,则K=[S,]表示G的一个棱截,截指标c(K,L)定义为: c(K,L)=|K∩L|-|K-L|=|L|-|KL|,其中“”表示对称差。本文引用的其它概念与记号见[1]、[2]、[3]。为了叙述方便,我们将133—三次图G的最大二部分子图L的顶点分划集X、Y以两种不同的染色,两个顶点不同色即指它们分属L的不同顶点分划集合。  相似文献   

4.
对abc—三次图的存在定理与某些特殊图类的结构,[1]、[2]、[3]中已作了一些讨论,本文的目的是讨论其中未解决的115—三次图和124—三次图的结构。所用概念与记号均与[1]、[2]、[3]相同,其它概念和记号见[4],所有图中的实线表示E(L)中的棱,虚线表示E(G)—E(L)中的棱。一、115—三次图的结构引理1 设G是一个115—三次图,L是它的最大二部分子图,则L中任一长为5的初等路必定含在L的一个6回中。  相似文献   

5.
给定简单图G1和G2,G1的顶点标记为v1,v2………,vn1.图G1和G2的冠图G1.G2被定义为取n1个G2的拷贝,然后连接vi与相应的G2的第i个拷贝中的每一个点(i=1,2………,n1)所得到的图.在文献[2]中,对连通图G1和任一正则图G2,S.Barik,S.Pati和B.K.Sarma给出了G1.G2的邻接谱的完整的表达式.继文献[2]的工作进一步考虑当G2是非正则图时冠图G1.G2的邻接谱.本文完全确定了冠图G1.Km1,m2的邻接谱,其中Km1,m2是完全二部图.  相似文献   

6.
B.Hedman在文[1]中介绍了构造线团图的一个算法.本文用这一算法得到了线团图的一些性质.它们涉及到图的连通度、直径和色数.  相似文献   

7.
关于图的最大特征根的若干定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设 G 是简单图.A(G)是 G 的邻接矩阵,A(G)是非负的对称阵,其特征根全是实数,故必有最大特征根.文献[2]中讨论了图的最大特征根(以下简称大根)的某些变化规律,进行了这方面的研究.本文将继续讨论图的大根问题.主要结果是:1、给出图的大根变化规律的一个一般性定理.此定理类似于文献[3]的定理.运用它可以推广文献[2]中结果到更一般的情形.2、给出一个以一定方式联出某些子图而构成的图类的大根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8.
张恭庆在文[1],[2]中,不仅建立了变分方法与上、下解结合研究非线性方程多解性的抽象定理,而且分别应用于二阶半线性椭圆方程的Ambrosetti-Prodi型问题;一类共振问题和非线性特征值问题,获得了一系列结果.本文运用[1],[2]同样的方法,继续研究了类似的问题,所得的结果或者推广了已有的结论,或者减弱了相应的条件.设Ω(?)R~n是具有光滑边界(?)Ω的有界开集,B是边界算子,例如Dirichlet算子或Neumann 算子.记  相似文献   

9.
<正> 一引言对于Fuzzy超图,A·Kaufmann曾在[1]中给出了一个定义,本文考虑到吴望名在[2]中关于Fuzzy图定义的思想方法更有利于体现图的特点,另给出了一个Fuzzy超图的定义,此定义比[1]中的定义更广。然后将[2]中关于Fuzzy图的α割图,分解定理等推广到了Fuzzy超图,文章的后一部分  相似文献   

10.
苯系统的一个连通子图被称为一个T型广义苯系统,简记为TGB.当它没有1价顶点,并且每一内面的边界是一个六边形.在这篇论文中.我们把苯系统的典型P—V路的概念推广到T型广义苯系统,证明了一个TGBH有Kekule结构当且仅当从H中删除一条典型P—V路后所得的图有Kekule结构.进而,我们证明了在一个TGB的边界上至少存在两条典型P一V路.基于上述结果,辨识T型Kekulean广义本系统的一个简单有效的算法被建立.当一个TGBH是Keku1ean,这个算法能够生成H的一个Kekule结构.关键词  相似文献   

11.
Buckley 指出找寻自中心图的特征是一个困难的任务.作为这一工作的开始,找出一些自中心图类看来非常必要.文[1]定理3中证明当 k=■或 n≤k≤[(1/2)n(n-1)]时,n 个顶点 k 条边的自中心图存在.本文建议以基回数为出发点构造自中心图,并确定了基回数为2,即 k-n=1的全部自中心图.本文还纠正了[1]中的一个疏忽.设 G=(V,E)是简单图,u,v∈V(G),d(u,v)为 u,v,两点的距离.定义1 图 G 的半径 r(G)=(_{(v,w)}定义2 图 G 中顶点“的最远距离  相似文献   

12.
出度与入度均为u(≥2)的有限有向图可以视为一种传递信息的系统,人们称之为V-信息图.本文通过构造两类信息图回答了康韦和盖伊在[1]中提出的两个有关信息图的未解决问题,  相似文献   

13.
G是k-可着色的连通图,如果对于G中的所有边uv,都有G-u-v是(k-2)-可着色的,则称图G是双临界图.由Erdo?s和Lova′sz提出了一个长期未能解决的猜想:完全图是唯一的双临界图[1].连通图G称为边双临界图,如果G中包含多对不相邻的边,并且对于任意一对不相邻的边e1,e2,都有χ(G-e1-e2)=χ(G)-2,其中χ(G)表示图G的色数.Kawarabayashi等人[2]及后来的Lattanzio[3]证明了完全图是唯一的边双临界图.文章证明了在图G中,对于任意的两个点u,v∈V(G),如果ch(G-u-v)=ch(G)-2,则图G是完全图,其中ch(G)表示G的选择数,还证明了完全图是唯一的列表双临界图.  相似文献   

14.
补数图是为了研究特殊的R L电路网络结构而引入的,它的定义如下:设G是连通图,若存在两棵生成树T_1和T_2,且满足G=T_1UT_2,T_1 ∩T_2=φ,则称G是补树图,或称G具有补树结构。对这种图的性质,已有人作了一些讨论。本文的目的在于_2将补树图的概念推广到n-补树图,并讨论它的一系列性质。这样,[1]中定义的补树图即为本文定义的n-补树图的一个特例-2-补树图,而[2]中所论的补树图的一些性质也成为本文讨论的n-补树图的性质的直接推论。  相似文献   

15.
本文讨论以下的一类捕食系统,即一类弱耦合椭圆型偏微分方程组的零边值问题 -d_1Δu=au-a_1u~2-a_2f_1(u)v -d_2Δv=bv-b_1v~2+b_2f_2(u)v x∈Ω u=v=0 x∈(?)Ω其中d_1,d_2,a_1,a_2,b_1,b_2都是正常数,a和b是可变实参数,Ω为R~n中的边界光滑的有界区域,f_i(i=1,2)满足一定的增性条件,我们利用上、下解、分歧和解耦的方法证明方程组(0.1)正解的存在性和唯一性。  相似文献   

16.
本文讨论了有限非链环R=Fp+uFp+vFp上的循环码.通过环R上的循环码与多项式环Rn=(Fp+uFp+vFp)[x]/(xn-1)的理想的对应关系给出了R上循环码的刻画.最后定义了一个Gray映射,并刻画了R上的循环码在该映射下的像.  相似文献   

17.
<正> 关于Banach空间中非膨胀映射的不动点的逼近,Z.opial[1]在他的著作中已作了介绍。B.Joseph[2]对于满足条件:  相似文献   

18.
运用矩阵零空间的性质证明了复数域上两个不同的非零幂等矩阵P,Q的组合a_1P+b_1Q+a_2PQ+b_2QP+…+a_(2n-1)(PQ)~(n-1 )P+b_(2n-1)(QP)~(n-1 )Q+a_(2n)(PQ)~n(其中a_1,b_1,…,b_(2n-1),a_(2n)∈C,a_1,b_1≠0)在条件(QP)~n=0(n≥2)下的秩与系数的选取无关,进而证明了其群逆存在.另外,还得到了组合aP+bQ+cPQ+dQP在条件(QP)~n=0下的群逆表达式.  相似文献   

19.
在酶动力学计算中,King与Altman~([2])首先提出了用图论方法处理的技术,此方法为Volkenstin与Goldstein~([3])及Fromm~([4])所改进。他们的方法以计算图的支撑入树为基础。最近,周国城等~([1])提出一个以Coates图为基础的方法,把此类计算归结为计算赋权图的1—因子(概念见[1]及[5]),此方法一般比前述方法更方便,且计算量少([1]以例子表明了这一点)。事实上,以一m顶点完全有向图而论,其1—因子个数为n,而支撑入树的数目则远大于此(见[6],51页,定理21),仅具固定顶的支撑  相似文献   

20.
David P.Sumner在[1]中引入了随意匹配图的概念;如果图G的任意匹配都能扩充为G的完备匹配,则称G为随意匹配图.他证明了当且仅当G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