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8 毫秒
1.
The Reaction of phenylmercury(II) acetate with salicylaldehyde morpholine N-thiohydrazone (H2smth) and 2-hydroxyacetophenone morpholine N-thiohydrazone (H2apmth) in dry ethanol under gentle refluxing condition form light yellow complexes [PhHg(Hsmth)] (1) and [PhHg(Hapmth)] (2) involving formation of Hg-S bond from the thiol form of the ligands after deprotonation of the SH proton. The structures of the complexes as determined by X-ray crystallography shows that the complex (1) has a distorted T-shaped geometry while the complex (2) adopts familiar linear coordination geometry. Complex (2) has two independent molecules comprising the asymmetric unit. Both the complexes form two-dimensional supramolecular assemblies due to a combination of weak intermolecular Hg····π and Hg····Hg interactions. The Hg····π and Hg····Hg distances are 3.937 and 4.0216(10) Å, respectively, possibly indicating weak mercuriophilic interactions. The luminescent properties of the complexes in solution and in the solid state at room temperature are also described.  相似文献   

2.
1987年2月初的贝克利,桃花已经盛开,气候宜人。承李远哲教授的盛情款待,在他那可以鸟瞰海湾地区的会客室中,和新迁入的与实验室相连的办公室中,多次与我们促膝谈心。从科学家成长的道路到如何结合中国实际促进科学研究和教学建设,广泛交换了看法。  相似文献   

3.
Two novel silver(I) complexes, namely [Ag23-sac)2(μ-nmpen)]n (1) and [Ag(sac)(mpr)]2 (2) (sac = saccharinate; nmpen = N-methyl-1,3-propanediamine; mpr = 2-methyl-1-pyrroline) have been synthesized and characterized by IR spectra, thermal (TG, DTG and DTA) analysis and single crystal X-ray diffraction techniques. Complexes crystallize in the monoclinic system with the space group C2/c and P21/c, respectively. In 1, Ag(I) ion exhibits a distorted tetrahedral geometry by tridentate μ3-bridging sac and μ2-bridging nmpen ligands. The sac ligand exhibits a new μ3-coordination mode by means of μ2-bridging O atom of sulfonyl group and N atom of imino group. Furthermore, complex 1 exhibits a two-dimensional polynuclear structure. In 2, the silver(I) ion is linearly coordinated by the N atoms of a sac and a mpr ligands, forming mononuclear species. The individual molecules are linked into dimers by Ag···Csac1) interactions between silver(I) ion and phenyl ring of the adjacent complex and these dimers are assembled into two-dimensional layered networks through weak Ag···Ag (3.507 Å), SO···Ag (2.961 Å) and π···π interactions. The most interesting structural features of complexes is the presence of obvious C-H···M hydrogen-bonding interactions between the Ag centers and H atoms of nmpen or mpr ligands.  相似文献   

4.
戴安邦教授提出:“化学实验课是实施全面的化学教育的最有效的教学形式.”最近几年来,我们在无机化学实验课中,努力按此指导思想进行改革,初见成效. 无机化学实验课是对大学生开设的第一门化学实验课,是化学实验教学的入门课.学生在实验室不仅要学习基本操作、基本技能、基本理论,而且也应得到查阅文献、设计方案、  相似文献   

5.
沈玉龙  杨笑春  刘立华 《化学教育》2021,42(16):110-113
吉尔伯特·牛顿·路易斯是20世纪最伟大的化学家之一。在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路易斯通过大力引进人才、提倡学术民主和学术合作、改革人才培养模式,逐步建立起了世界上最强大、最具创造力的化学系之一,培养了一批日后在化学领域做出了重大贡献的博士研究生。介绍了路易斯担任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化学学院院长兼化学系主任期间的教育改革措施。  相似文献   

6.
高考对“蒸馏·分馏”的考查及教学建议  相似文献   

7.
王树建  李莹  吴迪* 《物理化学学报》2012,28(12):2817-2823
采用二级微扰理论(MP2)量子化学研究方法, 对C2H4-nFn···LiH (n=0, 1, 2)二聚体的结构和π锂键性质进行了分析. 结果表明氟原子的取代改变了乙烯分子的π电子云形状, 从而使二聚体体系中的π锂键发生偏移、伸长和弯曲. 通过与类似的π氢键体系C2H4-nFn···HF (n=0, 1, 2)比较, 发现π锂键在二级弱相互作用的影响下, 发生了明显的弯曲, 表现出弱的方向性. 在CCSD(T)/6-311++G(3df, 3pd)理论水平下, 二聚体的相互作用能强弱顺序为: 33.85 kJ·mol-1 (C2H4-LiH)>27.32 kJ·mol-1 (C2H3F-LiH)>21.34 kJ·mol-1 (cis-C2H2F2-LiH)>20.25 kJ·mol-1 (g-C2H2F2-LiH), 说明氟取代削减了乙烯分子与LiH之间的相互作用.  相似文献   

8.
《化学通报》2002,65(12):849-853
研究了壳聚糖对Fe2+的吸附行为,并进行了条件优化,得到了较为理想的合成产物.通过红外光谱和紫外光谱进行了表征,进而用化学分析、元素分析确定了配合物的组成,并利用TG-DSC分析,采用常用的22种机理函数,对非等温动力学数据进行了线性回归拟合处理,求得了配合物主要分解阶段热动力学最可机理函数和动力学参数(E和A).  相似文献   

9.
以NaHSO4*H2O催化苯甲酸与甲醇的酯化反应,合成了苯甲酸甲酯.研究结果表明,NaHSO4*H2O具有较高的催化活性.考察了苯甲酸/甲醇摩尔比、催化剂用量及反应时间对酯产率的影响.在优化反应条件[n(苯甲酸)∶n(甲醇)∶n(NaHSO4*H2O)=1∶2∶0.29,回流8h]下,苯甲酸甲酯产率达85.3%.  相似文献   

10.
采用纳秒级脉冲辐解技术研究了吩噻嗪与CCl3OO··OH的反应, 提出了相应的反应机理, 得到了相关的反应速率常数. 研究结果表明: 吩噻嗪与CCl3OO··OH反应得到的瞬态产物的最大吸收峰都位于380 nm左右, 该吸收峰归属于CCl3OO··OH夺取吩噻嗪氮原子上的氢而产生的吩噻嗪氮自由基. 吩噻嗪与CCl3OO··OH反应的速率常数分别为1.1×109和4.0×109 L·mol-1·s-1. 这些结果将为进一步研究吩噻嗪的抗氧化活性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1.
12.
Ru/ZrO2·xH2O催化喹啉加氢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制备了负载型催化剂Ru/ZrO2·xH2O, 并用XRD、XPS和TEM对催化剂进行了表征, 所制得的催化剂金属钌的平均粒径约为3.8 nm. 在2 MPa和40 ℃的温和条件下, 以水为溶剂时, Ru/ZrO2·xH2O催化喹啉加氢生成1,2,3,4-四氢喹啉的选择性达98.0%, 而且表现出较强的抗氮中毒能力, 催化剂循环使用性能稳定. 对喹啉加氢反应中的催化反应机理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3.
焦雷 《大学化学》2004,19(5):57-60
维克多·格林尼亚是法国有机化学家.他发展了利用有机镁化合物进行有机合成的有效试剂和方法,这些成就至今仍是有机化学的经典内容之一.他不仅是一位辛勤工作的化学家,还是一位颇有成果的教育家,一生取得了光辉的成就.  相似文献   

14.
利用精密自动绝热热量计测定了Nd(Gly)2Cl3·3H2O在80-357K和Pr(Ala)3Cl3·3H2O在80-374K温区的热容. 根据两个化合物的热容计算出了相对于参考温度298.15K的热力学函数(HT?H298.15)和(ST?S298.15). 根据热重(TG)分析结果, 提出了这两个稀土化合物可能的热分解机理. 利用溶解-反应恒温热量计测定相关化合物的溶解焓并设计盖斯热化学循环, 计算出了两个化合物的标准摩尔生成焓.  相似文献   

15.
自1974年发现在面增强喇曼散射效应以来回」;人们已从理论上、实验上对其作了许多研究,由于它有定时、定位、检测极限低等优卢、,近年来人们开始致力于它的应用研究,但到目前为止,这方面的研究尚处于探索阶段,还远远没有充分挖掘其应用潜力.RZOZ·TIOZ固溶体可作为一种性能优良的阳极材料,在氯碱L业等领域已得到广泛使用,实际效果很好*,但各种阴离子在其表面的吸附能力,吸附机理尚不甚清楚,对此研究将有助于这种材料的使用范围的扩大和更多优良材料的开发.本文利用SERS光谱对RllOZ·TIOZ表面一些常见阴离子的吸附能力…  相似文献   

16.
一种测定·OH产生与清除的新化学发光体系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报道一种产生和检测·OH的新化学发光体系。该体系由50μL2.0mmol/LCuCl,50μL1%(φ)H  相似文献   

17.
18.
赫尔曼·埃米尔·费歇尔(Hermann Emil Fischer)是19世纪德国著名科学家、一代化学大师。他发现了苯肼,对糖、嘌呤、肽、蛋白质、立体化学及其他一些化学领域进行了广泛深入的研究,因其在糖类、嘌呤类有机化合物方面的卓越贡献,获得了1902年诺贝尔化学奖。他的研究领域集中在对有机化学中那些与人类生活、生命有密切关系的有机物质探索,提出了“锁-匙”模型,因而被称为生物化学的奠基人。本文回顾了费歇尔的学术生平与重要成就,希望对医药专业相关学术及研究者有所启迪,也希望能为药学专业开展课程思政建设提供教学资源。  相似文献   

19.
合成了新型镧三元配合物La(Glu)(Im)6(ClO4)3·4HClO4·4H2O(Glu, 谷氨酸; Im, 咪唑). 用高精度全自动绝热量热仪测定了该配合物晶体80-390 K温区的热容, 利用实验热容数据, 建立了热容随温度变化的多项式方程; 根据焓、熵与热容的关系, 求出了配合物在80-390 K温区内相对于298.15 K的标准热力学函数(HT-H298.15)和(ST-S298.15). 绝热量热和差示扫描量热(DSC)分析均发现配合物在216和246 K附近存在玻璃态和晶型转变, 其机理可能是配合物中高氯酸根离子重取向运动. 用热重法(TG)检测了配合物的高温热稳定性并提出了可能的热分解机理.  相似文献   

20.
对单电子溴键复合物H3C···Br—Y(Y=H, CCH, CN, NC, C2H3)的结构与性质进行了理论研究. 在B3LYP/6-311++G**水平上计算了稳定构型并做了频率分析. BSSE矫正的相互作用能(EBSSE)和NBO及AIM分析输入的波函数在MP2/6-311++G**水平下完成. 复合物H3C···Br—Y中, CH3(供电子体)自由基均提供一未成对电子与Br—Y中Br(受电子体)形成了单电子溴键, 此单电子溴键也具有“三电子”键的特征. 单电子溴键的形成导致甲基H的背向Y弯曲和Br—Y键的拉长及红移单电子溴键复合物的产生. 考察了电子受体中不同取代基, C(spn)-Br杂化及溶剂的存在对复合物作用的影响, 将单电子氢键, 单电子卤键和单电子锂键的作用强度做了对比, 进一步对Popelier提出的氢键体系中的前三个重要拓扑指标在单电子溴键体系中的重现性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