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采用三台可调渚激光实施孤立实激发,分三步将处于基态的Ba原子激发到6P1/2nd(J=1,3)和6p3/2nd(J=1,3)自电离态上,获得了分别从6snd1D2(n=7-15)和6sad3D2(n=7-12)激发而得到的6p1/2nd(J=1,3)和6p3/2nd(J=1,3)自电离光谱,重点对主量子数n较低的自电离态进行了实验研究.通过光谱的线形拟合得到了上述能级的位置和宽度等数据,进而获得了量子弓损和约化宽度等信息.通过对不同系列的自电离光谱的分析和比较,详细讨论了这些自电离态的光谱特征及其复杂光谱结构的成因.  相似文献   

2.
薛智丽  沈礼  戴长建 《发光学报》2018,39(12):1679-1686
通过共振激发技术和速度影像法对铕原子4f76pns(n=7,8)自电离态进行了系统性的研究。首先采用三步共振激发技术探测光谱,通过前两步固定波长的激光将铕原子激发到4f76p2态上后扫描第三步激光的波长,使得三步激光的能量总和位于铕原子4f76pns(n=7,8)自电离态能域附近,从而得到该自电离态的光谱;然后采用速度影像法对其动力学过程进行探测,经过数据分析得到铕原子4f76pns(n=7,8)自电离态的衰变分支比和弹射电子的角分布。不仅从光谱中观察到了强烈的组态相互作用并且确定了部分能态的总角动量,从自电离弹射电子角分布中观察到铕原子4f76pns(n=7,8)自电离态复杂的物理机制,还在该能域内观测到了粒子数反转。最后,本文还对孤立实激发技术在探测低n值自电离态光谱的适用性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3.
利用R-矩阵方法计算了N原子基态在光子能量为1-3Ry范围内的光电离截面,给出了自电离态2s2p3(5S'0)np4P(n=3~10)的共振能量,我们的结果与已有的多组态Hartree-Fock理论计算(MCHF)及最近的实验结果相比符合得很好.  相似文献   

4.
Yb原子里德伯态及价态的场电离阈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用偏振激光两步激发得到Yb原子不同|m|值的里德伯态和4f~(13)5d6s6p价态,采用脉冲场电离方法测定了6sns~1S_0(n=21—28),m=0和6snd~1D_2(n=20—27),|m|=0,1各里德伯态及4f~(13)5d6s6p价态的电离阈值。引入stark有效量子数n_s对电离阈值作了计算。对实验和计算结果作了对比分析。讨论了场电离过程中价态与里德伯态之间的相互作用及其对电离阈值的影响。 关键词:  相似文献   

5.
本文用脉冲电场光电流光谱的实验方法测定Ne原子ns'(n=15—31)和nd'(n=13—30)两通道的35条自电离态能级,用参数拟合得出Ne原子ns'和nd'通道的电离阈值,计算了每条能级的量子亏损,实验用脉冲电场代替直流放电,基本上消除了Stark效应在光电流光谱测量中的影响。 关键词:  相似文献   

6.
为了得到用于平均原子模型中的自电离速率,采用准相对论组态平均的方法系统计算了Au的不同电离度、不同自电离态的自电离速率,计算时使用的波函数由Cowan程序得到;通过组态到组态的自电离速率得到了nl层次的单电子自电离速率(初态平均、末态平均);在此基础上计算出了n层次的单电子自电离速率,这些数据可用于平均原子模型中自电离及其逆过程的计算。为了验证计算出的数据是否可靠,用细致能级层次的程序计算了部分数据点。通过比较和分析认为,除了少量高l的数据点计算得不够准确之外,当前的数据较为可靠,并用其它程序的计算结果对不准确的数据进行了替换。  相似文献   

7.
董晨钟  邹宇  王建国  李家明 《物理学报》1995,44(11):1712-1718
双电子复合是一种共振辐射复合过程,在这一过程中,一个具有特定能量的自由电子与电离度为q的离子A~(+q)碰撞,形成有两个电子激发的自电离态n_(?)l_(?)nl,该自电离态进一步发射光子,复合成A~(+(q-1))离子,一系列n(?)l_(?)nl自电离态(n_(?)l_(?)l固定,n从有限到无限变化)形成一个通道,本文在相对论单组态理论基础上,具体探讨了类氦铁离子(3s_(1/2)~nP_(1/2))J=(?)通道中,双电子复合速率随n的变化规律,根据本文得到的规律,可以很方便地计算任意离子的任意一 关键词:  相似文献   

8.
采用一个13通道多通道量子亏损(MQDT)模型对Ba原子6pns(J=1)自电离态的光谱进行了计算,并获得了它们的理论计算光谱。通过分析它们的自电离态光谱的特性,对6pns(J=1)自电离系列之间的组态相互作用现象进行了解释。  相似文献   

9.
王靖  沈礼  杨玉娜  戴长建 《发光学报》2017,(12):1611-1616
采用孤立实激发技术,对铕原子4f~76p_(3/2)ns(n=7,8)自电离态的光谱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同时是首次在不同激光偏振组合下进行的研究。首先,用前两束激光分步将铕原子从基态4f~76s~2经中间4f~76s6p态激发至4f~76sns里德堡态,然后再用第三束激光通过离子实4f~76s~+→4f~76p~+_(3/2)的跃迁将其进一步激发至4f~76p_(3/2)7s自电离态或4f~76p_(3/2)8s自电离态。对铕原子4f~76p_(3/2)ns(n=7,8)自电离态复杂的光谱分别给出了详细的解释,从中我们可以获得一些重要的光谱信息,比如自电峰的能级位置和线宽等,同时还可以观察到收敛于不同离子限的自电离系列之间的组态相互作用。最后,通过比较不同激光偏振组合下的自电离光谱,确定了一些自电离态的总角动量的值。  相似文献   

10.
曾民勇  何志贤 《物理学报》1995,44(2):196-203
使用组态相互作用理论详细分析He的双重激发自电离态,以及第一电离阈植附近非谐振区e-He~+散射的位相移动,这种位相移动反映了非谐振区内电子——电子短程相互作用.获得了单重态和三重态的S,P,D分波的高精度位相移动,与现有理论计算结果相比,符合得很好. 关键词:  相似文献   

11.
本文采用速度影像技术对Eu原子的自电离弹射电子的动力学过程进行了系统研究.实验采用三步孤立实激发方法分步从基态4f76s6s8S7/2经中间态4f76s6p6P5/2激发到4f76s8s8P7/2Rydberg态上,然后将其进一步共振激发至4f76p1/2(J=3)8s和4f76p1/2(J=4)8s自电离态.根据所用的激发路径及其选择定则可以得出自电离态的总角动量的可能取值;通过自电离过程能量守恒和角动量守恒原理推测自电离衰变对应的离子终态信息.利用电子透镜对上述自电离过程中产生的弹射电子进行聚焦和成像,通过位置敏感探测器对其动能进行分辨,运用速度影像技术进行数学变换和计算得到弹射电子的能量分布,分析并给出Eu原子自电离衰变分支比.同时通过调谐第三步激光的波长,得出了分支比随光子能量的变化规律,探讨了实现Eu离子粒子数反转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2.
采用一个13通道多通道量子亏损(MQDT)模型对Ba原子6pns(J=1)自电离态的光谱进行了计算,并获得了它们的理论计算光谱.通过分析它们的自电离态光谱的特性,对6pns(J=1)自电离系列之间的组态相互作用现象进行了解释.  相似文献   

13.
董晨钟  周效信 《物理学报》1996,45(4):556-562
在对类Ne La离子及其近邻的类Na、类Mg和类Al离子的n=3—n=2跃迁的波长和跃迁几率详细计算的基础上,考虑了等离于体中单个谱线的展宽和谱线之间的重叠.在高温条件和局部热动平衡近似下,得到了这些电离态离子同时存在时产生的具有带状分布特征的谱带的中心波长和半最大全宽度.解释了已有的实验结果,并预言了存在于更长波段上的谱带的结构 关键词:  相似文献   

14.
利用全实加关联方法得到的波函数计算类锂离子(Z=11~20)1s23d-1s2nf(4≤n≤9)的偶极跃迁振子强度,三种规范下的计算结果符合的很好.将分立态的振子强度结果与单通道量子亏损理论相结合,计算在电离阈附近(|E|≤I/2)分立态间的束缚态-束缚态跃迁振子强度与束缚态-连续态跃迁的振子强度密度,实现了具有较大核电荷数的类锂离子量子跃迁特性的全能域理论预言.  相似文献   

15.
采用多组态相互作用方法及Rayleigh-Ritz变分法,计算了类铍离子等电子系列(Z=4-10)激发态1s22p2 3Pe的非相对论能量,利用截断变分方法得到能量改进量,进一步考虑相对论效应和质量极化效应,从而获得了高精度的能量计算值.给出了类铍离子等电子系列激发态1s22p2 3Pe的相对论能量修正和质量极化效应随核电荷数Z变化的情况.同时还计算了激发态1s22p23Pe的精细结构能级和劈裂,以及1s22s2p3Po到1s22p2 3Pe态的辐射跃迁波长.计算结果与其他理论和实验符合得很好.  相似文献   

16.
在准相对论框架下,以多电子原子精细结构哈密顿的球张量形式为基础,借助不可约张量和角动量耦合理论,导出类铍离子1s22snp(n=2-6)3P态精细结构(包括自旋-轨道相互作用、自旋-其它轨道相互作用和自旋-自旋相互作用)和精细结构参数的解析表达式,并利用我们所开发的程序,对各项进行了具体地计算,计算结果与文献符合地较好.  相似文献   

17.
首先运用孤立实激发技术将Eu原子从基态4f~76s~(28)S_(7/2)经中间态4f~76s6p共振激发到4f~76sns Rydberg态,然后再将其进一步激发至4f~76p_(3/2)ns(n=7,8)自电离态.其次,采用速度影像技术对Eu原子自电离弹射出的电子进行探测,以便来研究自电离衰变分支比和弹射电子角分布.在研究自电离衰变分支比时,重点讨论了粒子数反转的可能性,并依据此现象可为实现自电离激光器提供有价值的信息.另外,还探讨了各向异性参数对弹射电子角分布的影响;以及在Eu原子不同自电离几率位置处,讨论了弹射电子角分布形状的变化情况.  相似文献   

18.
采用鞍点变分方法和鞍点复数转动方法,井考虑相对论修正和质量极化效应,计算了类铍内壳激发态1s2p^33P^o的俄歇宽度、俄歇电子能量和俄歇分支率.同时还对1s2p^33P^o态到1s^22p3P^3P^e态(Z=4~10)的振子强度和辐射跃迁率进行了计算,计算结果和其他理论结果和实验数据符合的很好。  相似文献   

19.
用全实加关联(FCPC)方法计算类锂离予体系(Z=11~20)1s2nd(n=6,7)态的非相对论能量.相对论及质量极化效应对能量的修正用微扰论计算,量子电动力学(QED)修正利用有效核电荷方法估算.在此基础上计算了1s23p-1s2nd(n=6,7)的跃迁能及振子强度,对现有的关于1s2nd(n=6,7)态的精细结构的实验数据的可靠性提出质疑.  相似文献   

20.
采用速度影像技术研究了Eu原子4f76p1/28s自电离态的弹射电子角分布,能量覆盖了60600.0~61860.2cm-1的范围。实验采用三步孤立实激发方法分步从基态4f76s28S7/2经中间态4f76s6p 6P5/2激发到4f76s8s8S7/2Rydberg态上,然后将其进一步共振激发至4f76p1/2(J=3)8s和4f76p1/2(J=4)8s自电离态。根据所用的激发路径及其选择定则可以得出自电离态的总角动量的可能取值;通过自电离过程的能量守恒,角动量守恒和宇称守恒原理推测出其向不同离子终态衰变所对应的弹射电子的能量范围和特性。利用电子透镜对上述自电离过程中产生的弹射电子进行聚焦和成像,通过位置敏感探测器对其动能进行分辨,运用速度影像技术进行数学变换和计算得到弹射电子的角向分布。同时,通过调谐第三步激光的波长,得出了角分布和各向异性参数随光子能量的变化规律,并给出了相应的物理解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