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采用喷雾热解的方法合成了单相的尖晶石LiMn2O4的颗粒,结构研究结果表明用这种喷雾造粒的方法可以得到颗粒细小匀的LiMn2O4粉体,其组装的电池具有良好的电化学容量和循环性能,表明这是一种可推广的合成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LiMn2O4粉体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简化的溶胶凝胶法合成LiMn2-xLaxO4及电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以水溶液作为反应介质的简化的溶胶凝胶法制备了LiMn2O4和稀土La掺杂的LiMn1.98La0.02O4粉体材料, 此方法工艺简单, 容易控制, 制备周期短. 利用XRD, SEM对材料粉体进行结构形态表征, 并以合成的材料为正极活性材料测试其充放电性能、循环伏安性能、 电化学阻抗谱性能. 实验结果表明: 材料LiMn2O4和LiMn1.98La0.02O4具有较好的尖晶石结构, 且颗粒分布均匀, 掺杂La的材料循环性能有较大改善. 以LiMn2O4为正极活性物质的扣式电池首次放电比容量129.38 mAh · g-1, 循环20次后容量保持在94%, 以LiMn1.98La0.02O4为正极活性物质的扣式电池首次放电比容量106.77 mAh · g-1, 循环20此后容量保持在96.2%.  相似文献   

3.
文章介绍了目前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球形化制备的情况,对乳液法二次造粒的方法及其机理进行了初步探讨.以微波合成法制备的LiMn2O4作为一次颗粒,采用一种特殊的乳液法二次造粒,初步制备了球形LiMn2O4正极材料.对二次造粒的产物进行了SEM、XRD分析,测试了其振实密度,发现在二次造粒过程中一次颗粒有一定生长,二次颗粒球状形貌还不够理想,分析了原因,为进一步研究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4.
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LiMn2-xCrxO4电化学性能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针对尖晶石型LiMn2O4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的容量衰减,提出了相应的抑制方法,所合成的LiMn2-xCrxO4(0相似文献   

5.
文章介绍了目前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球形化制备的情况,对乳液法二次造粒的方法及其机理进行了初步探讨。以微波合成法制备的LiMn2O4作为一次颗粒,采用一种特殊的乳液法二次造粒,初步制备了球形LiMn2O4正极材料。对二次造粒的产物进行了SEM、XRD分析,测试了其振实密度,发现在二次造粒过程中一次颗粒有一定生长,二次颗粒球状形貌还不够理想,分析了原因,为进一步研究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6.
尖晶石型LiMn_2O_4的低温制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锂锰氧化物作为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一直引起人们很大的兴趣.其原材料成本低、资源丰富,用它作成的电极具有电压高、循环寿命长、耐过充放电性能好以及无毒性等优点.而尖晶石型LiMn2O4则是作为下一代锂离子电池最有前途的电极材料之一.经典的制备方法采用固相反应法,煅烧温度高,反应时间长,产物易团聚形成大颗粒.近年来发展了一些低温技术合成锂锰氧化物材料,如溶胶凝胶法[1],沉淀法[2],Penichi法[3]等.这些方法的煅烧温度较低,易得到颗粒小,比表面积大的锂锰氧化物.我们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了纳米颗粒的尖晶石型结构的LiMn2O4,用TEM、XRD…  相似文献   

7.
锂离子电池LiMn2O4正极材料的高温改性;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尖晶石;LiMn2O4;包覆  相似文献   

8.
柠檬酸溶解废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求废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LiMn2O4在柠檬酸溶液中的溶解条件,为废旧电池的进一步回收利用奠定基础。采用单因素与正交实验相结合的方法,对废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LiMn2O4在柠檬酸溶液中的溶解条件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废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LiMn2O4在柠檬酸溶液中适宜的溶解条件为:柠檬酸浓度1.0mol.L-1、溶解温度45℃、H2O2加入量5.0%、料液比60g.L-1,在此条件下正极材料LiMn2O4在柠檬酸溶液中的溶解率达到99.56%。对柠檬酸溶解废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LiMn2O4的机理进行了探讨,认为在加入H2O2之前,尖晶石LiMn2O4中的Mn3+发生歧化反应生成Mn2+以及MnO2,而Mn4+在溶液中水解生成MnO2。MnO2与柠檬酸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丙酮二羧酸及Mn2+。加入H2O2之后,H2O2作为还原剂能够将剩余的MnO2全部还原为Mn2+,使正极材料LiMn2O4在柠檬酸溶液中的溶解率得以提高。  相似文献   

9.
LiMn_2O_4的高温比容量衰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高温固相法合成了LiMn2 O4电极材料 ,运用电化学和阴极膜X射线衍射等方法研究了LiMn2 O4在高温 (≥ 50℃ )下 ,循环时比容量衰减的现象及其衰减机理。结果表明 ,温度越高 ,LiMn2 O4的自放电越严重 ;贮存时间越长 ,LiMn2 O4的可逆容量损失越大 ,平均放电电压越低 ;高温下LiMn2 O4中Mn的溶解是造成比容量衰减的重要原因。通过掺杂微量元素的方法能有效地改善尖晶石LiMn2 O4的高温循环性能  相似文献   

10.
掺稀土的LiM0.02Mn1.98O4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自1991年Ohzuku[1] 、 Tarascon[2]等成功地将LiMn2O4用于锂离子电池正极以来, 人们对尖晶石LiMn2O4的电化学性质进行了广泛的研究[3]. 尖晶石LiMn2O4的一个缺点是充放电过程中, 特别在较高温度(如50 ℃)下, 其容量下降明显. Zhou等[4]详细研究了该过程, 发现造成容量下降的主要原因是充电状况下正极LiMn2O4的溶解, 由于Jahn-Taller效应生成不稳定的两相结构以及电解液的分解等. 为了提高LiMn2O4的充放电循环稳定性, 人们除了优化合成条件和溶液组分外, 主要采用添加少量掺杂元素(M), 部分替代LiMn2O4中的Mn, 制得LiMxMn2-xO4, 以抑制溶解和Jahn-Taller效应引起的结构变化.  相似文献   

11.
采用高温固相反应法制备改性的LiMn2O4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利用SEM、XRD等方法表征产物的结构特性.结果表明:所得产物均具尖晶石型LiMn2O4结构,该样品经Li2CO3改性后用作锂离子电池正极,于常温和高温下的循环性能均得到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12.
用固相反应合成了LiCoO2掺杂改性的LiMn2O4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优化了LiMn2O4的改性路径及制备条件.利用SEM、XRD对产物的结构进行了表征,并测试了产物的电化学性能.结果表明:所得产物均具有尖晶石型LiMn2O4结构.LiCoO2的掺入增加了尖晶石结构的稳定性,改善了尖晶石型LiMn2O4的充放电循环性能.  相似文献   

13.
正尖晶石LiMn_2O_4电化学性能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采用高温固相反应合成了尖晶石LiMn2 O4 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 ,并对其性能进行研究 .综合考察了影响材料电化学性能的主要因素 ,诸如原材料的选择、合成温度、Li/Mn比以及添加金属元素Co等 .研究了材料在高温下的电化学性能和影响因素 ,并分析了LiMn2 O4 在电解质中的溶解和引起容量衰减的原因  相似文献   

14.
尖晶石LiMn_2O_4的表面改性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采用溶胶_凝胶法合成尖晶石LiMn2 O4 ,并以LiCoO2 对其进行包覆 ,用XRD、SEM、EPMA等方法对修饰的尖晶石结构和性能进行研究 .结果表明 ,经包覆的LiMn2 O4 在 70 0℃焙烧 10h所得的晶粒是表层富含Co的立方尖晶石 ,而且晶粒中Co3+的含量呈现出从表到里递减的梯度分布 .以该材料作锂离子电池正极 ,虽初始容量稍有降低 ,但能有效地降低Mn2 +在电解质中的溶解 ,而且对Jahn_Teller效应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包覆的LiMn2 O4 尖晶石正极材料比未包覆的有更好的循环性能  相似文献   

15.
调研了全球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LiCoO2、LiNiO2、LiMn2O4、LiFePO4 LiNi0.8 Co0.2 O2和Li(CoMnNi)1/3O2的学术研究论文和技术专利申请与授权数按年和语言分布情况。综述了前4种材料作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尚存在的问题和解决对策进展。例如,通过掺杂其他元素、表面包覆、细化材料颗粒及改善正极结构设计来提高正极材料的充放电容量、寿命、功率密度和电池高功率密度使用时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6.
以MnSO4为原料,采用溶液结晶法先制备球形MnO2。以所制得的MnO2和LiOH·H2O为原料,采用高温固相法制备了球形LiMn2O4粉体材料。将间苯二酚和甲醛按1:2的摩尔比均匀混合继续搅拌1h,在85℃下干燥后,球磨2h,得到橘红色碳凝胶粉末。以80:20的质量比将所制得的球形LiMn2O4和碳凝胶混合后,在550℃下烧结6h,得到碳包覆的球形LiMn2O4颗粒。从XRD结果可以看出,包覆碳前后的LiMn2O4结晶程度较好,没有杂质峰出现。在2?=18.76,36.28,44.17,58.36,64.14°分别出现对应于(111),(311),(400),(511),(440)晶面的衍射峰,可归属为单一的尖晶石结构。由于裂解碳属于无定型态并且含量较少,因此在XRD图谱中观察不出其衍射峰。但从图中可以看出,碳的存在并不影响尖晶石LiMn2O4的晶体结构。从SEM图像中可以看,球形颗粒的表面有一层致密的碳包覆层。EDX检测得出,锰、氧和碳含量分别为66.68%、26.9%、6.42%。组装的电池采用锂片作为负极,电解液为1mol·L-1 LiFP6/EC DEC(1:1体积比)。恒流充放电测试在3.2~4.4V范围内进行:以0.5C的电流密度,碳包覆球形LiMn2O4电极在25℃和55℃温度下首次放电容量分别为122 mAh·g-1和115 mAh·g-1,而未包覆的电极其对应的首次放电容量分别为119 mAh·g-1和112 mAh·g-1。同时测评两种电池的循环性能,25℃下碳包覆和未包覆电极循环100次后容量分别为111 mAh·g-1,102 mAh·g-1,容量保持率为91%和86%;55℃下,循环50次后容量衰减率分别为0.3%和0.5%。由此可见,碳包覆LiMn2O4材料的放电及循环性能都优于未包覆材料,可归结于以下原因:裂解的无定形碳提高了电极材料的电子电导率,增强了离子在电极表面的传递速度,两种协同作用使得含有少量碳的电极材料可以充放电完全,库仑效率较高,循环过程中减小电极表面的极化;在高温环境下,LiMn2O4电极容量衰减主要是由于电解液中含氟电解质电离出F-所形成的HF对电极具有强的腐蚀性。采用包覆的方法,在球形颗粒表面形成的碳层可以减少活性物质在电解液中的裸露面积从而减少其对电极的侵蚀,提高电池的循环寿命;另外,碳保护层可以使活性物质颗粒保持良好的接触,循环多次后仍能保持较高容量。利用交流阻抗技术及renew软件对所得阻抗谱进行拟合,可以得出包覆与未包覆的两种电极的电荷转移电阻为16.28O和45.02O。由此表明,碳包覆层增强了Li 在电极表面的脱嵌能力,抑制了Jahn-Teller效应以及电化学极化。  相似文献   

17.
周华  张海朗 《合成化学》2007,15(B11):55-55
锂锰尖晶石LiMn2O4被认为是当前最有前途的锂离子电池的正极材料之一;特别在用于动力锂离子电池方面。但是LiMn2O4在充一放电循环过程中会发生严重的容量衰减:而产生容量衰减的主要原因是其结构的不稳定性、锰的溶解和John-Teller效应。通过降低材料中的Mn^3+来抑制Jahn-Teller效应的发生,可部分改善LiMn2O4尖晶石的循环性能。  相似文献   

18.
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LiMn2O4的低热固相合成与性能表征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锂离子电池具有比能量高、环境污染小等优点,广泛应用于手提电话、便携式电脑、摄像机等设备中。其正极材料的研究是锂离子电池的研究重点。层状结构的LiCoO2、LiNiO2和尖晶石结构的LiMn2O4是仅有的三种能在3.5V以上电位可嵌入Li的正极材料[1~3]。目前市售的锂离子电池主要采用LiCoO2作正极材料,但由于Co资源缺乏和价格相对昂贵,而锰资源丰富,价格低廉且无毒,对环境友好,因此世界各国都在大力进行以LiMn2O4为正极材料的锂离子电池的实用化研究。LiMn2O4传统的制备方法是高温固相反应合成法[4~7],但由于Mn的变价多,与Li形成贫Li或…  相似文献   

19.
尖晶石LiMn2O4作为锂离子电池正极可大电流放电,且成本低、环境友好.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尖晶石LiMn2O4及Al掺杂材料.使用X-射线衍射(XRD)和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观察材料结构与形貌.结果表明,复合材料颗粒尺寸300-500 nm,呈类球形.电化学恒流充放电测试表明,Al掺杂尖晶石LiMn2O4电极的循环性明显提高,Al掺杂5%LiMn2O4(by mass,下同)正极在1C倍率充放电100周期循环后的容量保持率为98.2%,1C倍率充电、5C倍率放电下,100周期循环后其容量保持率为99.0%,表现出较优的电化学循环性能.  相似文献   

20.
尖晶石LiMn2O4的改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由于资源丰富、价格便宜、易制备、对环境无污染、可回收利用等优点,尖晶石型LiMn2O4成为锂离子二次电池中最有希望的正极材料[1~3]。然而,在高电压充、放电条件下,由于电极中锰的溶解和Jahn鄄Teller效应的发生,会造成LiMn2O4容量迅速衰减[4~6]。为了改善LiMn2O4的电化学性能,研究者主要通过优化合成条件及合成方法来控制产品的粒径分布与形貌,以利于锂离子的脱、嵌[7,8];用掺杂的方法以稳定其结构,抑制Jahn鄄Teller效应的发生[9,10];用表面修饰的方式来减少活性物质与电解液的直接接触从而降低Mn的溶解[11,12]。掺杂方面,Co3 不仅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