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黄志伟  陈金铠 《光学学报》1994,14(10):1009-1016
实验获得了Ar+激光514.5nm线诱导23Na39K分子产生的D1∏→X1∑+跃迁荧光谱.通过测量激光感生荧光光谱强度随泵浦功率、热管炉温度及缓冲气压变化规律,详细研究了其跃迁机制.用最小二乘法拟合获得23Na39K分于X1∑+态振动常数.理论计算了各跃迁谱支波长值及Franck-Condon因子和光谱强度值,与实验观测值符合得相当好,充分表明本文对激光感生荧光光谱的归属以及对各支谱线振、转量子数的赋值是合理的.  相似文献   

2.
吕志伟  李路 《光学学报》1996,16(8):092-1095
理论计算了钾双原子分子2^1∑^+u--X^1∑^+g跃迁所得到的扩散带荧光谱,并与Gondal等和Luh等以及Milosevic等的实验结果进行了比较,计算结果与Luh等和Milosevic等的实验结果符合很好,排除了600nm附近扩散带来自K22^1∑^+u-x^1∑^+g跃迁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3.
李云静  林美荣 《光学学报》2000,20(11):580-1584
采用激光诱导荧光技术对InC1分子C^1Ⅱ1→X^1∑^+荧光光谱进行了分析和归属,在发射谱中探测到v′=1向下的跃迁,证明C态预离解只能发生在v′=1之上。并对C^1Ⅱ1→X^1∑^+的荧光衰变曲线进行了观测,得到InC1分子C^1Ⅱ1(v′=1)态的无碰撞辐射寿命τ0≈11ns及电子跃迁矩│Re│^2≈5.95D^2。  相似文献   

4.
通过比较园偏振和线偏振两种激发方式下,钠分子的等频双光子跃迁谱线的强度变化和23Ⅱg→α3∑+u辐射谱的数值拟合计算,对23Ⅱg←X1∑+g的双光子跃迁进行了标识.  相似文献   

5.
本文报道了三光子共振条件下CO的A^1П←X^1Σ^+跃迁的多光子电离光谱。并研究了谱线强度的反常压力效应以及谱线的位移和不对称加宽。通过园偏振激光实验,证实了此光谱来源于CO分子吸收其自身介质中的激光诱导的三次谐波;并利用相位匹配条件在理论上解释了实验中所观察到的谱线强度的反常压力效应。与此同时,研究了ACStark效应引起的谱线位移和不对称加宽。并首次对此效应进行了定量计算,其结果和实验观测值  相似文献   

6.
实验获得了Ar~+激光488nm线诱导Na_2分子产生B~1Π_u→X~1Σ~+_g跃迁荧光谱,其谱线的跃迁机制是分属于不同Q、P、R支系列的较高转动能级的B~1Π_u→X~1Σ~+_g电子态跃迁。研究了钠蒸气温度对Na_2分子激光诱导荧光光谱强度的变化关系,表明是由于荧光跃迁的上下能级不同弛豫过程的影响。分析了缓冲气体Ar对Na_a分子B~1Π_u态的碰撞猝灭作用,得出谱线强度与总气压的等轴双曲线关系,所得数据拟合曲线与实验很好地一致。  相似文献   

7.
首次提出了I~Ⅵ族元素组合NaS新型激光介质构想,并采用量子化学从头计算法计算了NaS的X^2П,A^2∑^+,B^2∑^-,C^4∑^-,D^4П态的势能曲线,证实了NaS的存在,获得了NaS各态光谱常数的理论值,比较了NaS同HS及NaO能级结构的差异。  相似文献   

8.
用直流放电产生CF2自由基,在超声射流冷却下获得了CF2A^1B1←X^1A2 250nm附近的激光诱导荧光激发谱。对不同带系的39个振动带做了归属,其中23个振动带是新标识的。澄清了前人对CF2A↑ ̄←X↑ ̄跃迁的一些不能肯定的归属。对K结构分辨谱的近100个子带的分析,从实验上确定了CF2A↑ ̄态两个伸缩振动频率分别是v1'=1012.1cm^-1,v3'=1180.2cm^-1。并获得了一些  相似文献   

9.
用紫外激光泵浦Na2分子高位电子态,观察到了位于0.981.04μm谱区峰值在1.0μm附近的近红外发射谱,判断其来源于单三重态分子间能量转移后的23∏u→13∑+g跃迁。  相似文献   

10.
邓宏贵  林榕 《光学学报》1998,18(10):464-1466
用共振多光子电离光谱技术,检测钠分子X^1∑^+g→2′Пg在16574.5cm^-1~16590.5cm^-1之间的共振电离信号激发谱,根据有关分子常数和德哈姆展开式,标识了其中三条谱线,借助于电流时间衰减曲线,测量得出上述三条谱线对应的振动能级的动力学参数。  相似文献   

11.
本文首次报道一类新型半导体材料:含Co++离子的稀磁半导体Zn1-xCoxSe晶体的光谱特性研究实验结果。对组分X=0.001,0.0097,0.030,0.037系列样品,在73K—300K范围内分别在可见和近红外区测量了吸收光谱和光致发光谱。实验观测到一系列与X值无关的吸收峰和光致发光峰,两者—一对应,它们分别对应于具有几对称的晶体场中Co++离子不同能级间的跃迁,对这些峰进行了初步指认。从光致发光谱实验结果给出能隙随X值的变化。  相似文献   

12.
潘永乐  马龙生 《光学学报》1994,14(5):60-464
通过比较园偏振和线偏振两种激发方式下,钠分子的等频双光子跃迁谱线的强度变化和2^3Пg→α^3Σ^+u辐射谱的数值拟合计算,对2^3Пg←X^1Σ^+g的双光子跃迁进行了标识。  相似文献   

13.
周chi声  林周 《光学学报》1990,10(1):9-24
本文报道了HCL中八条ArII光电流光谱的实验研究结果.观察了HCL的荧光光谱和激光感生荧光光谱,提出一个经验公式解释Ar~+光电流光谱的主要机理.发现每条谱线光电流信号达到最大值时的放电电流与该跃迁的上能级能量之间有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14.
研究了K+对NaCl(OH-)中(F+2)H心的形成及其光谱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K+的存在抑制了F+2型心的形成,改变了(F+2)H心的光谱性质,拓宽了发射谱的半功率谱宽。从而修正了Polock的实验结果。同时指出,研制具有更宽波长发射范围的Na1-xKxCl(OH-)复合基质F+2型色心激光材料是可能的  相似文献   

15.
吕志伟  王骐 《光学学报》1996,16(2):56-161
用紫外激光泵浦Na2分子高位电子态,观察到了位于0.98-1.04μm谱区峰值为1.0μm附近的近红外发射谱,判断基来源于单三重态分子间能量转移后的2^3Πu→^Σ^+g跃迁。,  相似文献   

16.
理论计算了钾双原子分子21∑+u─x1∑+g跃迁所得到的扩散带荧光谱,并与Gondal等[4]和Luh等[5]以及Milosevic等[6]的实验结果进行了比较。计算结果与Luh等和Milosevic等的实验结果符合很好,排除了600nm附近扩散带来自K221∑+u─x1∑+g跃迁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7.
从JuddOfelt理论和群链方案出发,在考虑了YVO4晶体中Nd3+的4f25g1组态或7阶奇晶场的影响下,理论上导出了晶场作用下电偶极跃迁矩阵元公式,据此计算Nd3+∶YVO4有关光谱跃迁相对强度和偏振性质.与只考虑4f25d1组态的影响相比,4F3/2→4I11/2跃迁谱线相对强度的RMS值由008降为005,计算结果与实验更加一致  相似文献   

18.
塞曼调制磁旋转激光光谱方法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陈金海  蔡佩佩 《光学学报》1996,16(5):12-617
首次在可见光波段采用塞曼调制磁旋转激光光谱技术有效地将磁旋转信号(n+,-n-)从激光本底以及高阶磁旋转信号中分离出来,因而有非常高的测量灵敏度与信噪比以及无吸收本底,同时又可以抑制高转动量子态的跃迁谱线,减少谱线重叠现象,非常适合许多自由基分子的测量。文中给出了这种光谱技术的理论分析,并以NO2分子作为检验对象,由理论模拟计算所得谱线的强度,线型和位相与实测结果符合较好,因此也可利用这种光谱方法  相似文献   

19.
在490-500nm波长范围内观测了超声射流冷却PH2自由基的激光诱导荧光激发谱,得到了在转动K的情况下PH2A^2A1←X2B1适中(0,0,0)←(0,0,0),(0,1,0)←(0,0,0)和(0,2,0)←(0,0,0)三个振动谱带的转动分辨光谱,对这三个谱带中的约220条转动谱线进行了归属,其中52条谱线是我们新标识的。从转动结构,我们获得了气相PH2自由基的全部分子常数,其中εbb,ε  相似文献   

20.
林岳明  何慧娟 《光学学报》1997,17(6):17-722
用RKR(Rydberg-Kleinn-Rees)方法计算了Cs2分子的X^1∑g和A^1∑u的势能曲线,求解了Cs2分子核运动的径向薛定谔方程,获得X态与A态间跃迁的Franck-Condon因子和1.06μm附近区域的吸收光谱,并与实验测得的吸收光谱作了比较,两者相当符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