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吴文广 《数学通讯》2007,(9):48-48,F0003
据最新网络资料考证,东汉末年赤壁之战后.刘备阵营对诸葛亮的神机妙算、雄才大略大为钦佩.上下同仁皆向诸葛亮讨教使自己变得聪明的良方,诸葛亮答复:“数学使人聪明”.于是刘备阵营兴起一股学习数学的热潮,刘备和五虎上将纷纷拜诸葛亮为师,择日开堂讲授数学.月余之后,诸葛亮为检查大家的学业水平,出一小题考查.言明次日九时草堂汇报.  相似文献   

2.
新的课程改革中特别强调应该放弃以往的“精英主义”教育模式,提高每个学生所需的数学素养,为每个学生提供终身学习的基础,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的课程目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就是一种很有效的重要的教学和学习方式,为广大教师所采纳.然而,以笔者授课和听课之所见,当前的数学课堂也出现了一些“有趣”的现象:  相似文献   

3.
“夫子循循然善诱人.”这是人们对孔子教学方法的赞誉.当代著名教育家叶圣陶也认为,教师不仅要教,而且要导.如何‘导”呢?他认为:“一要提问,二要指点.宜揣摩何处为学生所不易领会,即于其处提问,令学生思之,思之不得,即为讲明之.”可见,富有艺术性的提问,能启迪学生思维、发展学生智力和培养学生能力.所以说”善教者,必善问.”笔者在多年的数学教学实践中体会到:有“度”方为各‘问”.在教学中十分注意把握设问的“度”,以较好地发挥其效能.现从下列诸方面略陈一些粗陋的管见,意作引玉之举.1广度数学课堂教学的对…  相似文献   

4.
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要关注学生的数学学习过程,而不仅仅是数学学习的结果.在近几年的初中数学学业考试卷中,评价学生学习“过程和方法”的创新试题大量涌现,较好地考查了学生在数学活动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思维方式、思维水平,对活动对象、相关知识与方法的理解深度,从事探究与交流的意识、能力和信心等.  相似文献   

5.
黄建中 《数学通报》2006,45(12):40-41
近年来,随着高中办学规模的扩大,具有不同学业水平的新生涌入高级中学,这给高中起始年级数学教学带来新的问题.当前,新课程正在由点到面推进、不断扩大实验范围、一步步走进学校,走进课堂,走近教师.特别值得注意的是,在课改中成长起来的高一新生,思维活跃,动手能力较强,善于与他人合作与共享,但理性思维有所削弱.在这背景下如何处理好高、初中的衔接,已成为高一年级数学教学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在此以人教版高一数学(必修)“等比数列前n项的和”的教学设计为例,将所思所想整理如下,与同行交流.  相似文献   

6.
“算法”是高中数学新一轮课程改革实施以来新增的标志性内容之一,其目的是在中学数学课程中渗透算法思想,从而逐渐更新、丰富中学数学的知识体系.新的课程标准强调指出:“把算法融入到数学课程的各个相关部分”,“算法思想已经成为现代人应具备的一种数学素养”.随着新课程标准的逐步实施和进一步推广,算法的重要性日益凸现,其广泛应用正在对数学课程内容、数学教学、数学学习等产生深刻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毛良忠 《数学通讯》2005,(12):45-45
亲爱的朋友,欢迎你跨人我们高中数学的命题大家庭.首先自我介绍一下,我是命题家庭中的老大“或”,记号“∪”.很多新朋友刚接触时,总是把我和我的兄弟“且”混淆起来.因为我和“且”(∩)长得实在很相象.不过大家熟悉后,你就发现我“∪”和“∩”兄弟性格完全不一样.只有真正区分了我俩兄弟的特性,你才能在数学世界里自由漫游,才会愉快轻松地学习.因为数学大师们都说:简易逻辑知识是掌握和使用数学语言的基础和工具.  相似文献   

8.
今日数学及其应用   总被引:43,自引:5,他引:38  
《数学通报》1994,(7):F002-F002,1,2
本文的目的是双重和互补的:一是论述数学在国富民强中的重要意义;二是通过近年来数学在我国的许多应用来证实这种意义的真实性,从而希望提高人们对数学的认识.数学与人类文明同样古老,有文明就必须有数学,缺乏数学不可能有科学的文明,数学与文明同生并存以至千古.然而一些人对数学的认识却并未达到应有的高度,他们的眼光受到局部的、短暂的急功好利的限制;只有从国富民强的广阔视野中来考察和研究数学,才能得到正确的符合实际的认识.在我国,邓小平同志提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著名论断是十分正确的,在美国,科学院院士J.G.Glimm也曾幽默地说过:40年前,中国有句名言:“枪杆子里面出政权”;而从90年代起,在全球应“科学技术出政权”.的确,近现代世界史证实:“国家的繁荣昌盛,关键在于高新科技的发达和经济管理的高效率”;“高新科技的基础是应用科学,而应用科学的基础是数学”.这一历史性结论充分说明了数学对国家建设的重要作用、其次,由于计算机的出现,今日数学已不仅是一门科学,还是一科普适性的技术:从航天到家庭,从宇宙到原子,从大型工程到工商管理,无一不受惠于数学技术.因而今日的数学兼有科学与技术的两种品质,这是其它学科所少有的.数  相似文献   

9.
2004年,全国有17个国家级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区的初中毕业学生进行了学业毕业和升学的考试.此前为了保证数学新课程的考试发挥引导“按课程标准理念所提倡的教学方式进行学习和教学”的作用,教育部于2004年2月在北京组织召开了实验区初中毕业学生学业考试命题会议,要求“命题要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注重能力立意.考查学生的实践与探究能力,开放性评价、考查学生的创新意识,联系学生生活实际与社会热点、注重考查学生综合运用所学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指导,编制出有利于学生发挥实际水平的好试题.”纵观我们刊登的实验区的试题,本人认为具有以下共同的特点:  相似文献   

10.
王赛英  鲍斐云 《数学通讯》2005,(9):F0003-F0003
“美是真理的光辉”,黑格尔说:“我赞美数学的优美和力量:它有战术上的技巧与灵活,又有战略上的雄才远虑.而且,奇迹的奇迹,它的一些美妙的概念是支配物理世界的基本结构.”数学的美是内在的美,隐蔽的美,深邃的美,美在数学思想内部.数学美是客观规律的反映.要领悟数学美必须透过“抽象、枯燥”的符号、公式及定理等洞察其内部的数学思想.比如:爱因斯坦创立的相对论可谓内容丰富之极,  相似文献   

11.
一、问题的提出 新课程标准的实施极大地推动了数学课堂教学的改革,教师的教学方式和策略、学生的学习方式及学习内容都发生了变革.初中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应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和“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须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但是,在目前的课堂教学中,  相似文献   

12.
数学娱乐圈     
王赛英  鲍斐云 《数学通讯》2005,(10):F0004-F0004
领略魅力四溢的数学 大数学家克莱因说:“数学是人类最高超的智力成就,也是人类心灵最独特的创作,音乐能激发或慰抚情怀,绘画使人赏心悦目,诗歌能使人获得智慧,科学可改善物质生活,但数学能给予以上的一切.”  相似文献   

13.
范权彪 《数学通报》2005,44(8):60-61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要培养学生“用数学的眼光去认识自己所生活的环境与社会”,学会“数学地思考”.更为关注是否向学生提供了具有现实背景的数学,包括学生生活中的数学.所以,我们教师在今后的数学教学中,要使学生“领悟”出数学知识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引导学生能用数学眼光去观察生活实际,从而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学生感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就在我们的身边.  相似文献   

14.
刘萍 《数学之友》2023,(6):53-54+57
2022版数学课程标准新增“学业质量标准”,针对教学内容提出教学要求给出教学提示,多出评价与命题建议,不仅明确了“为什么教”“教什么”“教到什么程度”,而且强化了“怎么教”的具体指导,注重实现“教-学-评”的一致性.本文就“数学具体学业质量标准”刻画下的“学业成就表现”,谈一谈数学核心素养之一——几何直观,在小学阶段(三个学段)的意识形成和能力培养.  相似文献   

15.
《球面几何》是《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以下简称《标准》)系列3中的一个专题.诚如《标准》在“课程的基本理念”中指出:“必修系列课程是为了满足所有学生的共同需求,选修系列课程是为了满足学生的不同数学需求,它仍然是学生发展所需要的基础性数学课程.”《标准》在“关于课程设置的说明”中指出:系列3和系列4是为对数学有兴趣和希望进一步提高数学素养的学生而设置的,[第一段]  相似文献   

16.
胡典顺 《数学通讯》2005,(24):43-45
数学离不开直觉,无论是数学史上一些数学大师的伟大创造,还是引无数英雄竞折腰的近代数学中的三大难题(费马大定理(1621年),哥德巴赫猜想(1742年),四色问题(1852年)),无不体现数学直觉的魅力,难怪很多大科学家给予数学直觉由衷的赞美.法国大数学家宠加莱提出:“逻辑用于证明,直觉用于发明.”著名数学家外尔曾说:“逻辑仅仅是核准直觉的胜利.”著名物理学家爱因斯坦也说过:“我相信直觉和灵感.”日本数学家(菲尔兹奖获得者)小平邦彦也说:“数学是需要深刻理解的学问,  相似文献   

17.
周超 《数学通讯》2007,(8):48-48,F0003
近年来,数学游戏在数学教学中颇为流行.其原因自二:一是计算机的动画功能为编制各种数学游戏提供了方便;二是数学游戏可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但从目前的教学实际来看,许多游戏“玩”的味道较重,而“数学”的味道却几乎没有.  相似文献   

18.
数学解题教学与数学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傅世球 《数学通报》2004,(11):17-19
“问题是数学的心脏”.只有通过问题的解才能训练学生的数学思维,又只有在充满兴趣的情境下才能训练学生的数学思维,更只有在数学美的氛围中才能对数学解题充满兴趣.什么是数学美呢?它就是数学的优美感.数学家庞加莱说:“数学的优美感,不过就是问题的解答适合我们心灵需要而产生的一种满足感.”  相似文献   

19.
教了45年中学数学,暗自总结全部心得,似乎只是“有趣”、“有用”四字.联想国际数学大师陈省身的题词,“我们欣赏数学,我们需要数学”,倒觉得与“有趣”、“有用”相合.“有用”容易使人感到“有趣”,而对多数学生和社会各界,数学“有趣”恐怕还得首先“有用”.教学,特别是中学数学,究竟有多少用场呢?我们总难回答得理直气壮.为此,我国杰出的数学家华罗庚早在1959年就在《人民日报》上发表过《大哉数学之用》,精辟阐述了“宇宙之大,粒子之微,火箭之速,化工之巧,地球之变,生物之谜,日用之繁,无处不用数学”.紧接着,…  相似文献   

20.
怎样才能使“解题思路来得自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丁志勇 《数学通报》1995,(12):19-21
怎样才能使“解题思路来得自然”丁志勇(陕西省商州中学726000)著名数学家拉哥朗日指出:"一种数学理论应当能向在大街遇到的第一个人解释清楚".杰出数学家怀尼特号召:"让研究工作来得自然".数学解题教学何尝不是如此呢?解题思路要清楚,要来得自然,清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