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1 毫秒
1.
高中化学新课程、新教材对事实为本的教学设计提出了挑战,也为观念为本的教学设计提供了很好的平台.本文以"新世纪"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1(必修)>第2章第1节"元素与物质的分类"的教学设计及实施为例,阐述了在高中化学新课程中如何进行基于核心观念建构的教学设计这一理论和方法.  相似文献   

2.
高中化学新课程、新教材对事实为本的教学设计提出了挑战 ,也为观念为本的教学设计提供了很好的平台。本文以“新世纪”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 1(必修 )》第 2章第 1节“元素与物质的分类”的教学设计及实施为例 ,阐述了在高中化学新课程中如何进行基于核心观念建构的教学设计这一理论和方法。  相似文献   

3.
《化学教育》2010,31(Z2):341-347
一直以来元素化合物的单元教学是以知识的系统性和完备性为教学目标的,然而实际的教学效果并不理想。为此本研究提出了基于学科观念建构的元素化合物单元教学设计,目的在于通过观念建构实现知识的结构化和功能化,进而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山东科技版《化学1必修》教材中"硫的转化"单元为例,本研究提出以建构"转化观"为核心的单元教学目标,研究了"转化观"有效建构的2个重要标志,即学生能够自主建构以价态和类别为横纵坐标的二维物质转化关系图,能够利用转化关系及规律解决实际问题,实现观念的工具化。研究了有效建构"转化观"的教学策略:(1)由整体到局部的策略,即先建构转化关系再利用整体结构指导学生认识重要代表物的性质,实现思维的系统化、有序化和结构化;(2)从自然现象→实验室→工业生产→环境等多角度建构和应用转化关系,以实现知识的工具化;(3)依据各课时教学内容的特点,选择开放程度适当的教学方式,保证教学的实效性。以山东科技版《化学1必修》教材中"材料家族的元素"单元为例,提出了建构"材料观"的单元核心教学目标。具体而言,就是要帮助学生建立从化学的视角认识材料的思路和角度,即认识材料的性能、加工、制备、用途等与物质性质的关系。研究确立了教学的基本思路是:以铝为载体建构基本认识框架,以铝的重要化合物为载体深化认识思路和方法,最后应用该思路和方法认识硅及其化合物的性质与相关材料问题。在教学实践的基础之上,本研究对单元教学的实效性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基于学科观念及方法建构的元素化合物单元教学设计的一般思路和方法:明确单元核心基本观念及思想方法→选择与核心观念相匹配的知识载体→合理分配各部分知识载体的功能→合理设计单元中每一课时的教学情境、问题和学生活动→精心设计课时之间的衔接。  相似文献   

4.
何彩霞 《化学教育》2013,34(1):16-18
基于对"弱电解质的电离"教学课例的再研究,从教学活动设计的角度阐述了以化学观念为统领设计教学整体框架,以实验为支撑体现概念的建构过程,通过系列问题引导学生在问题分析解决过程中形成相应的认识思路与方法等内容,对如何实施化学观念教学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5.
通过比较3套现行高中化学教材有关“化学反应的方向”内容编排特点,进行有代表性的教学案例分析和教学论问题分析,重新设计了以能量转化观念和微粒观念建构为本的教学,并提出模块整合教学的建议.  相似文献   

6.
随着中学化学教学由"知识为本"向"观念为本"的转变,基于化学基本观念建构的教学正日益受到一线教师的关注和重视。研究选择当前高中化学教学中的重要元素化合物"氨"为依托,进行了基于化学基本观念建构的教学设计。  相似文献   

7.
陈瑞雪 《化学教育》2013,34(1):19-21
"微粒观"是化学学科的基本观念之一,具有微粒观能促进学生对化学知识深入系统地理解。在中学化学教学中,微粒观是从不同阶段、不同维度、不同水平进行建构的。"弱电解质的电离"教学设计基于学生"微粒观"的建构,以促进学生对"弱电解质的电离"的深层理解。分析了学生对"微粒观"的理解和认识基础,设计了"弱电解质的电离"的关键教学活动。  相似文献   

8.
金剑锋 《化学教育》2014,35(19):24-27
以苏教版选修《有机化学基础》“芳香烃的来源与应用”为例,在分析教材的基础上阐述了以观念建构为目的来设计教学过程,让课堂呈现师生生命成长气息的设计思想。结合教学流程和课后反思,具体论述了以观念建构为目的,关注情境,回归教学本真;关注问题,架构知识纽带;关注活动,提升学习能力;关注反思,丰富认知结构的策略,从而实现由“知识课堂”走向“生命课堂”的价值追求。  相似文献   

9.
吴永才 《化学教育》2015,36(23):13-17
针对《化学1》中"物质的分离与提纯",阐述了基于学科观念的教学设计思想、教学过程实录以及教学反思。教学形式上求新,模仿央视2套"是真的吗"节目的环节开展讨论;教学内容上求实,联系"物质的分离与提纯"在生活、生产等方面的实际应用;教学方法上求变,从原理的迁移、装置的改进和仪器的选择等角度引导学生学习,通过提出有思考价值的问题以及开展实验探究活动,引导学生主体参与和理解,以求引领学生从"知识为本"转向"观念建构",促进学生的认识发展、思维发展和个性发展。  相似文献   

10.
基于二阶段测试和半结构化访谈法对高中二年级学生“电离平衡”心智模型进行测评,发现学生建构了共计11种非科学心智模型,具体包括在“强弱电解质”中建构了平衡依据模型、水解依据模型、导电依据模型、成键依据模型,在“电离平衡的状态”中建构了静止模型、常数依据模型,在“电离平衡的移动”中建构了限度迷思模型、错误类比模型、缺失联结模型,在“电离平衡常数”中建构了K-Q迷思模型、能量影响模型。同时,结合试题和访谈内容对学生非科学心智模型的成因进行了初步探讨,提出了教学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   

11.
论述了单元教学是落实化学新课程三维目标的基本教学过程,同时对教学单元的含义、教学单元的选择与建构、化学单元教学设计及其意义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12.
This paper focuses on the detailed construction of the National Demonstration Center for Experimental Chemistry Education of Xiamen University. It contains the accurate design and construction of engineering systems, supply and exhaust air, water, electricity, etc., and furniture. Therefore, this paper provides practical experience for the detailed design and construction of chemistry teaching laboratories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相似文献   

13.
"产学研用"是高等教育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途径。本文在"产学研用"教学一体化背景下,为提高仪器分析课程教学效果,强化课程对学生专业能力、科研能力和解决企业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在分析目前课程教学存在问题的基础上,对仪器分析"产学研用"教学机制、教学方法、资源共享平台建设、教学团队建设、教学考核等问题进行一体化建设探索,以期通过"产学研用"教学建设促进人才培养质量进一步提升,并对高校培养人才与企业实际需求人才的有效衔接问题提供一定的解决思路。  相似文献   

14.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高分子物理实验"课程是2006年安徽省精品课程,作者结合教学研究和精品课程建设经验,总结出了"三个及时融入"的教材建设理念,本文结合实例对该理念的具体含义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15.
In response to the impact of the Covid-19 epidemic on organic chemistry laboratory teaching, this article analyzes and discusses the current limitation of traditional organic chemistry laboratory teaching. Taking the "preparation of n-bromobutane" as an example, a new "online-offline and virtual-actual combination" teaching mode with the combination of "Tencent Meeting, MLabs, laboratory and WeChat group" is introduced. The practice of the new mode of teaching includes the following steps: pre-class online guiding by teacher, student preview and practice based on the virtual simulation platform, students and teacher discussion and operation in laboratory, and post-classcomprehensive assessment and Q&A", and good teaching effects have been received. It is significant in cultivating and improving the independent innovation and practical ability, and provides reference for the organic chemistry laboratory teaching reform and also lays a foundation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outstanding course" of organic chemistry.  相似文献   

16.
Design of experiment (DoE) is applied to establish the optimum ionization conditions for analyzing synthetic polymers via coupled size exclusion chromatography electrospray ionization mass spectrometry (SEC‐ESI‐MS) yielding maximum ionization efficiency. The ion source conditions were optimized with regard to the ionization efficiency, the amount of fragmentation, as well as the formation of salt adducts. A D ‐optimal experimental design was employed for this purpose and the recorded data were evaluated by a quadratic response surface model, accounting for possible interactions between the individual source settings. It was established that the ionization efficiency can be improved by up to one order of magnitude without compromising the softness of the ionization process and that optimal ionization conditions are found at similar source settings regardless of the charge state. The present optimization exercise therefore provides a hands‐on guide for the use of experimental design to determine optimum ionization conditions during the SEC‐ESI‐MS of functional polymers.

  相似文献   


17.
"无机物热稳定性"是元素化学内容教与学的难点之一。本文选取代表性实例,通过分析、比较和归纳影响无机物热稳定性的根本影响因素,对其进行结构化、本源化理解,构建认识无机物热稳定性的思维导图,建立无机物热稳定性的认识模型。以"无机物热稳定性"为知识载体,探讨知识"建构式"的学习模式在元素化学教学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8.
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给高等教育带来了机遇与挑战。本文以互联网和信息技术交融下的高等农业院校公共基础课基础化学实验(I)的改革与构想为例,指出了当前高校公共基础课程教学中面临的实际问题、进行改革的必要性和紧迫性,为互联网背景下推进教育观念转变、课程建设、资源建设和课程考核改革提出了可行的方案和建议。  相似文献   

19.
目前,基于慕课的混合式教学存在反馈手段单一,教学无法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的问题,结合多种手机APP,构建了便携式多元反馈机制,分别对课前、课中和课后及单元学习进行多元反馈。基于反馈信息优化教学设计,充分利用各种信息技术,打造讨论型课堂,进行混合式教学。这种"反馈指导教学,教学中有反馈"的教学模式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意愿和教师的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20.
以师范院校面向学科教学(化学)专业教育硕士开设的"教育技术在中学化学教学中的应用"课程为例,研究了SPOC课程教学资源建设的内容、方法,分析了采用翻转课堂的SPOC教学流程的教学设计策略,比较了应用SPOC教学模式前后的学生学习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