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自从天才的俄罗斯化学家门捷列夫(Д.И.Менделеев)逝世后,全俄罗斯化学家为了纪念他的功绩而在1907年于彼得堡举行第一届门捷列夫大会以来,这种每隔几年举行一次的大会就成了全苏化学界传统的盛会。到1934年为止,门捷列夫大会一共举行了7次,其中第七届大会是在1934年为纪念门氏诞生一百周年而举行的。今年3月16日到23日在莫斯科举行了第八届普通化学及应用化学门捷列夫大会。这次大会的召开,恢复了曾中断了二十五年的传统。回顾由上次大会到这次大会期间的二十五年中,人们兴奋的看到了在苏维埃政权下化学科学所取得的巨大发展。当时(1984年),在苏联科学院一共只有3个规模不大的化学研究所,而今天除  相似文献   

2.
今年2月8日是俄罗斯天才的化学家门捷列夫(1834—1907)诞生125周年纪念。特选此译文刊出以为纪念。  相似文献   

3.
今年是伟大俄国科学家门捷列夫逝世80周年,特将苏联科学院Shemyakin生物有机化学研究院、蛋白化学研究所所长OCHINNIKOV发表于84年12月《国际化学教育通讯》上的文章译出以资纪念。  相似文献   

4.
我们国家的科学界,在1954年里有两个历史性的日子,那就是伟大的俄罗斯化学家德米特里·伊凡诺维奇·门捷列夫诞辰(1834年2月8日)120周年,和他发现化学元素的周期律85周年。 1869年初,彼得堡大学教授Д.И.门捷列夫将他根据元素的原子量和化学的相似性质制定的元素系统表示式的文件(图1),分送给许多化学家。在1869年3月6日举行的俄罗斯化学学会第十八次会议上,Н.А.门舒特金代表门捷列夫,作了关於发现周期律和与其相联系的化学元素系统的第一个报导。  相似文献   

5.
对中学化学实验教学的实证探索和理性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怀乐 《化学教育》2004,25(9):38-41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这历来是化学同仁们信奉的经典;"理论为本,实践为源",这同样是没有争议的治学之道.著名化学家门捷列夫讲过:"科学的威力和力量在于无数的事实中;而科学的目的在于概括这些事实,并把它们提高到原理的高度".  相似文献   

6.
今年是杰出的法国化学家摩瓦桑(H.Moissan)制得单质氟一百周年。九月,氟化学家们已在与其有密切关系的地方——巴黎集会,以纪念这一化学史上的重大事件。我国是世界上氟资源极为丰富的少数几个  相似文献   

7.
苏联社会主义劳动英雄,苏维埃时代最杰出的化学家尼古拉.德米特里埃维奇.泽林斯基(НнколанДмитриевичЗелинскии)1861年诞生于俄罗斯南部的奇拉斯波拉(Тираспола),他四岁时就失去了双亲,在他外祖母的抚养之下成长起来。正如伟大的门捷列夫的母亲对这位天才学者的教养曾发生很大作用一样,泽林斯基的外祖母对泽林斯基的成长,对他的性格和爱好  相似文献   

8.
门捷列夫的化学元素周期律是一个伟大的自然法则,它揭露了物质世界的秘密,反映了化学元素的相互联系和相互依赖关系。周期律把看来似乎是互不相关的元素统一起来,构成了一个统一完整的自然体系——化学元素周期系。周期系是门捷列夫化学元素周期律的具体表现方式,它对化学的继续发展起着極其重要的作用。自门捷列夫化学元素周期律的本質被阐明以后,遂确定了化学元素性質的周期性变化是原子结构中周期性的反映。因此,一种能够清楚地表示原子电子结构的周期系的设计实在是必要的。这一问题也会引起不少学者的重视,  相似文献   

9.
杜争艳  袁振东 《化学通报》2022,85(9):1133-1138,1132
1871年,门捷列夫依据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预见了“类锰”(即锝元素)的存在;至20世纪,随着科学家对原子核变化的研究进展、回旋加速器的发明以及人工放射性元素的发现,化学家和物理学家一起用回旋加速器加速的氚核轰击钼靶得到了锝元素。锝成为了第一个人工合成的元素,是化学家与物理学家合作的结晶。它的发现不仅显示了先进的科学方法和科学仪器的重要作用,也证明了学科间合作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0.
大家都知道,化学是一门实验科学,化学的全部理论都是由实验中得出来的,并且某一理论的被证实或被推翻也是通过试验或实验完成的。每一个化学家,不论他学什么事业,不论他在那里工作,除了可能有少数的例外情形,主要都是做实验性的工作,实验室——这是化学家  相似文献   

11.
在1957年2月2日伟大的俄罗斯科学家门捷列夫逝世已经五十周年的时候,从数字资料来分析一下:周期律的建立是怎样地便利了和促进了新化学元素的发现,那是很有意义的。如果认为报导把元素分离为自由状态的第一篇论文发表的那一年当作元素的发现日期,以四分之一世纪作为划分时间的单位,我们可得出下列图解(见附表)。曲线的第一个最高点(见图)位于十九世纪的前25年,是和应用电解方法从化合物中析离出金属元素有  相似文献   

12.
伟大的十月社会主义革命——人类进步事业的灯塔,今年渡过它的光辉的四十周年,全世界进步人类都以无限兴奋的心情庆祝这一伟大的节日。四十年来,苏联的经济文化科学建设事业在不可战胜的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指导下取得了辉煌的成就,特别从第二次世界大战到现在,还只不过十几年,苏联的科学技术已经超过了美国而  相似文献   

13.
一百年以前,1860年12月6日,俄国最伟大的学者——化学家之一尼古拉·谢苗诺维契·庫尔纳科夫,在俄国誕生了。在这篇文章中,我打算在研究他的著作和我与他最后十一年共同工作的经验基基上对他的生活和活动做一简述。  相似文献   

14.
我们根据教学大纲,在精读高中化学第三册“元素的周期律和周期表”的基础上,研究这一章在整个中学化学教学上的地位和作用,初步进行了以下的教材分析和几点教学上的意见,提出来供同志们参考,由于我们的水平关系,其中错误和缺点是不免有的,希望大家给予指正。一、本章的目的 1.使同学明瞭门捷列夫对化学所做出的伟大贡献。门捷列夫发现周期律,是正确地反映出自然界物质客观的关系。从学习它的发现史中,启发同学领会到这位伟大的俄国化学家艰苦奋斗的精神和勤劳的品性,这个卓越的周期律的发现,也是和以往  相似文献   

15.
李怀强  钱胜 《化学教育》2012,33(2):79-80
2011年是"国际化学年",也是居里夫人获得化学诺贝尔奖100周年.世界各地举行了主题鲜明、形式各异、精彩纷呈的庆祝活动.为此,笔者反复研究讨论,共同撰写了一篇演讲稿:近代化学的创立可以追溯到17世纪中叶.1661年罗伯特·波义耳在《怀疑派的化学家》一书中,首次提出了元素概念,明确把化学看成是认识自然的一门学问.恩格斯曾高度评价:"是波义耳把化学确立为科学."从那以后,化学脱离了世俗和宗教的樊篱,走上了一条快速而科学的发展道路.在近几百年的岁月里,涌现出大批闪耀着思维理性、智慧光芒的化学巨人.拉瓦锡、李比希,星光熠熠;波义耳、诺贝尔,如雷贯耳;门捷列夫、居里夫人,更是家喻户晓……  相似文献   

16.
在中华全国自然科学专门学会联合会的支持和鼓励下,由中国化学会所筹备召开的纪念门捷列夫诞生120周年座谈会顺利地于1954年2月7日下午2时至6时,在中国化学会会议室举行。参加座谈会的有候德榜、会昭抡、黄子卿、刘遵宪、诸圣麟、李景晟等52位专家和青年科学干部。这个座谈会是由张青莲主席,朱民纲(整理人)、贺健、刘美德任记录。会议自始至终是在热烈的空气中进行。会开得很好,收获也很大。这主要是我们化学工作者认真地学习苏联的成果,同时也因为我们贯彻了集体主义的精神。兹将这次座谈会的记录依发言次序刊登于此,凡未经发言人本人校阅的部分,如有错误由记录整理人负责。又本刊本期发表了‘关于门捷列夫译名的讨论’一文,以后在正式译名未公布以前Менделеев译名在本刊内一致地用门捷列夫。  相似文献   

17.
在苏维埃政权的年代里,苏联的有机化学,也和其它各门科学一样,有了光辉的成就。远在这个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建立之前,俄罗斯的化学即已占着世界科学中的光荣地位。罗蒙诺索夫、门捷列夫、布特列罗夫、齐宁、马尔考夫尼科夫,早已成为化学史中的光辉的姓氏,受到每一个化学家的景仰。但是,沙皇政府的统治,不可能让潜在于人民中的创造天才获得发展的机会。那时的化学科学仅局限于少数几个中心城市,而全国也只不过有千余名受过高等教育的化学家。  相似文献   

18.
门捷列夫所预言的尚未发现的元素(锗、镓、钪)性质得到了证实。使化学家对寻找新元素发生了广泛的兴趣,这些新元素应该填满周期表上的空位。但是惰性气体一族元素的发现是完全出人意料的。门捷列夫预见到氢与锂之间有一个元素存在,但他没有能够预见到一族元素。惰性气体中最先被发现的是氩。1882年J·瑞利想要证实谱劳特的假说,着手测定氢和氧的密度以便证实或否定它们的原子量(1:16)。经过十年后他宣布,氢和氧的原子量比实际上是1:15.882。  相似文献   

19.
叶青 《大学化学》2013,28(1):85-85
"一种科学的历史,是那门科学最宝贵的一部分。科学只能给我们知识,而历史却能给我们智慧。……作为科学的继承者,我们应当知道前辈的成就,前辈的成就不但是后辈的榜样,而且也是路标。明白了发展的途径,常常可以使我们避免许多弯路"。著名化学家傅鹰的这段话似乎是专为这本书而说。王治浩先生撰写的《中国化学家与化学会》于2012年4月由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该书从多角度  相似文献   

20.
最近我国翻譯出版了苏联巳故著名的石油化学家C.C.納繆特金院士的經典专著——石油化学。这一部既敘述得全面系統,又具很高的科学意义的著作,是納繆特金院士终生劳动的結晶之一。在紀念伟大的中苏友好同盟条約签訂十周年的日子里,把这本珍貴的著作介紹給我国的讀者,是很可喜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