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电阻式核磁共振(RDNMR)测量是1988年由德国马普所的von Klitzing研究小组针对GaAs二维电子气中少量核自旋的探测而提出的一种具有超高灵敏度的实验技术. 目前, RDNMR已经成为研究单层或双层GaAs二维电子气核自旋和电子自旋特性的重要手段. 由于为实现电阻式核磁共振测量所建立的动态核极化方法强烈依赖于GaAs特有的材料属性, 至今这一技术一直没有扩展应用到其他半导体低维系统中. 最近,本研究小组发展了一种动态核极化新方法,成功实现了对典型窄带半导体锑化铟(InSb) 二维电子气的电阻式核磁共振测量.本文在介绍电阻式核磁共振测量工作原理及已建立的典型动态核极化方法的基础上,着重讨论所提出的动态核极化新方法的机理、 实验结果以及对今后研究的展望.  相似文献   

2.
叶慧 《物理》1988,(11)
利用极化的原子束可以获得自旋极化的原子核.研究极化核和表面的相互作用,可以探测表面的电磁场分布.这是八十年代发展起来的一种新技术,称为自旋极化的原子核表面谱法.应用这一技术,能直接描述表面的电场梯度,从而知道表面电荷的微观细节,既能分析表面结构,又可利用来研究表面动力学机制.本文介绍了自旋极化的原子核表面谱学的理论,以及三种典型的实验,即核自旋弛豫实验、核能级混合实验和核磁共振实验.阐明实验的原理、方法和结果,井讨论了该技术将来发展的方向.  相似文献   

3.
氧化物纳米材料的多种应用与其表面结构和性质密切相关.近年来,固体核磁共振波谱在相关研究中提供了关键信息.本综述总结了近期发展的、以固体核磁共振波谱为主的两种表征氧化物纳米材料表面结构和性质的方法,包括表面选择的同位素标记17O核磁共振波谱与动态核极化表面增强核磁共振波谱,并对氧化物纳米材料的固体核磁共振波谱研究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4.
第九届全国波谱学学术年会征文通知中国物理学会波谱学专业委员会关于第九届全国波谱学学术年会的征文通知如下:会议时间、地点:1996年9月,河北省承德市.征文内容:有关核磁共振、电子顺磁共振、磁共振成像、核四极矩共振、光磁共振、原子束和气体波谱(包括毫米...  相似文献   

5.
微波诱导光学核极化(Microwave-Induced Optical Nuclear Polarization,MIONP)技术利用光激发三重态样品来极化电子,再用微波将处于非热平衡态的电子极化转移到待检测原子核,将原子核的检测灵敏度提高几个量级甚至更多.这种灵敏度极化增强方法可以用来进行蛋白质结构和动力学检测、光化学和光物理进程的基础研究、量子计算和低场核磁共振(Low-field 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Low-field NMR)与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应用研究.该文简要分析了MIONP的物理原理及其在核极化增强中的优势,结合实验条件综述了一些重要的成果.最后,对微波诱导光学核极化的前景作了展望.  相似文献   

6.
该文介绍了一种自行设计和构建的可扩展脉冲动态核极化谱仪,可以实现核磁共振波谱与磁共振成像的功能.该仪器的新颖设计主要有:1) 采用基于PCIe 的分布式总线结构,能够极大地提高数据传输效率和通信可靠性,实现精确控制脉冲序列;2) 采用外部高速的DDR 芯片存储脉冲序列元素和FID 数据,可以极大的提高脉冲序列的执行速度,减少快速成像序列的TR 时间间隔;3) 采用时钟移相技术,可以精确产生分辨率为纳秒级别的数字脉冲.最后对该仪器的动态核极化-磁共振波谱与核磁共振成像功能进行了实验验证.  相似文献   

7.
叶 朝 辉物理学家 .194 2年出生于四川简阳 .196 5年毕业于北京大学无线电电子学系 .中国科学院武汉分院院长 ,中国科学院武汉物理与数学研究所研究员 .在核磁共振波谱学方面作出了较系统的重要研究成果 :固体高分辨率核磁共振波谱学方面提出了旋转固体中非均匀相互作用的普遍性 ,建议了一种快速测定魔角的方法 ,并在一种固体中发现了纵向弛豫时间的空间取向相关性 ;发展了Raman磁共振波谱学 ,并建议了直接测量多量子弛豫时间的方法 ;与他人合作研究了辐射阻尼效应及其对核磁共振线型的影响 ,并发展了研究核自旋动力学的转动算符方法…  相似文献   

8.
雷皓  魏黎  刘买利 《物理》2006,35(4):294-298
纳米尺度物质的生物效应研究是近年来在纳米科技发展过程中派生出来的一个崭新的、发展很快的且多学科高度交叉的领域,需要把纳米科学、物理学、化学以及生物医学等多学科的研究手段结合起来,进行综合研究.核磁共振波谱与成像,作为一种原位、无损、动态、实时、多信息的检测手段,在此领域的研究中将发挥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文章分3个方面简要介绍核磁共振波谱与成像技术在纳米尺度物质生物效应研究中的应用:(1)纳米尺度物质在生物组织及个体内的检测与分析;(2)纳米尺度物质与生物大分子相互作用的核磁共振波谱研究;(3)纳米尺度物质生物效应的核磁共振代谢组学研究.  相似文献   

9.
一.引 言 谱分析是物理学的一个重要内容.在光谱学、电子顺磁共振波谱学、核磁共振波谱学、无线电物理、音响与振动等等物理学领域里都要进行谱分析.傅里叶变换一直是谱的理论分析依据.随着数字计算技术的发展,1965年 Cooley和Tukey提出了快速傅里叶变换(FFT)方法[1],使离散傅里叶变换的复数乘法运算次数由N2次减小到(N/2)log2N次,大大降低了运算量,提高了运算速度,可以用数字计算机实现傅里叶谱分析了.FFT技术应用到上述诸领域,出现了傅里叶光谱学、脉冲傅里叶核磁共振波谱学等新分支;在实验技术上出现了傅里叶光谱仪、脉冲傅里叶核磁…  相似文献   

10.
第七届全国波谱学学术会议于1992年10月11日-16日在河南郑州市召开,河南省和郑州市有关领导参加了开幕式,并发表了热情洋溢的欢迎词。 会议共收到论文260篇,内容涉及理论研究和应用研究的最新成果,广泛交流了核磁共振,电子顺磁共振,核四极共振等方面的波谱学研究方法、技术以及在物理、化学、生物、地质、农业、测量等方面的应用,反映了波谱学为我国的国民经济建设服务的可喜形势。会议特邀大会报告10篇,分四个组口头报告86篇,论文墙展交流170篇。  相似文献   

11.
一、为了纪念我国著名物理学和波谱学家王天眷先生,鼓励立足国内为发展中国波谱学事业而作出贡献的中国青年科学家,王天眷基金会特设立王天眷波谱学奖. 二、王天眷波谱学奖评选条件: 1.满足以下条件之一的成果可以评奖: a.在波谱学理论或实验中有较为重要的发现,是对波谱学发展有较大贡献的成果.该成果应该包括已经发表一年以上并已在学术界引起重视的论文. b.在波谱学技术研究工作中有重要发明、创造或改进,对推动波谱学技术的发展或应用有重要的贡献. 2.立足于国内且取得上述成果时年龄在45岁以下的青年波谱学家可以…  相似文献   

12.
仲氢诱导核极化(PHIP)技术能极大地增强核磁共振(NMR)信号的灵敏度,已被应用于磁共振成像、原位化学反应监测等领域.除了不断提高不同分子极化后的灵敏度外,延长和保存高极化度状态对PHIP技术的应用也至关重要,其中将极化后的状态制备成核自旋单重态是目前被研究较多的一种方法.本文以能被PHIP技术极化的己烯分子为研究对象,通过设计优化控制脉冲,对分子中的一个五自旋体系进行操控,制备了多种核自旋单重态,结果表明:己烯分子的碳-碳双键上存在三种不同的核自旋单重态,它们的寿命均长于仲氢极化后产生的初始态的寿命,可以作为延缓极化度衰减的一种中间态;通过对比单重态的寿命与相应自旋的纵向弛豫时间发现,将极化后己烯的状态转化为纵向磁化可能也是一种保存极化度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3.
该文介绍了一种自行设计和构建的可扩展脉冲动态核极化谱仪,可以实现核磁共振波谱与磁共振成像的功能.该仪器的新颖设计主要有:1)采用基于PCIe的分布式总线结构,能够极大地提高数据传输效率和通信可靠性,实现精确控制脉冲序列;2)采用外部高速的DDR芯片存储脉冲序列元素和FID数据,可以极大的提高脉冲序列的执行速度,减少快速成像序列的TR时间间隔;3)采用时钟移相技术,可以精确产生分辨率为纳秒级别的数字脉冲.最后对该仪器的动态核极化-磁共振波谱与核磁共振成像功能进行了实验验证.  相似文献   

14.
12位诺贝尔奖金得主对核磁共振波谱学的重要贡献──纪念凝聚态核磁共振波谱学创立50周年毛希安(中国科学院武汉物理研究所波谱与原子分子物理国家重点实验室,武汉430071)50年前,哈佛大学的E.M.Purcell和斯坦福大学的F.Bloch各自独立地...  相似文献   

15.
前言     
侯广进  徐舒涛 《波谱学杂志》2021,38(4):前插3-前插4
韩秀文研究员是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核磁共振波谱学的奠基人,长期从事核磁共振波谱及其在结构化学、催化化学的应用研究,在有机化合物、天然产物、生物分子、匀相和多相催化剂的结构研究分析方面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同时,韩老师在多年的科研生涯中,培养了许多核磁共振波谱学人才,他们目前在多个科研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韩老师连续多年担任中国物理学会波谱专业委员会委员和《波谱学杂志》编委,成功组织承办了第十二届全国波谱学学术会议.她多次为我国波谱学科和期刊的发展建言献策,为国内波谱学领域作出了突出的贡献.  相似文献   

16.
核双共振     
一、引 言 双共振是磁共振的重要发展.在同一种被测样品中激发一种共振跃迁,同时监视另一种共振跃迁称为双共振.通过这两种共振跃迁的相互影响,可以获得更多的波谱学信息,扩大单一共振的研究范围.研制各种类型的双共振技术方案,提出各种双共振的恰当理论描述,开展各种双共振的实际应用是当今磁共振领域中最活跃的方向之一.本文讨论核共振中的双共振,这包括核磁共振(NMR)和核四极共振(NQR)中的双共振. 核双共振主要是:(1)探测微弱的共振信号;(2)判明复杂核共振谱中各谱线的归属从而判定结构,相应地也可以达到精确测定回磁比以及耦合常数.…  相似文献   

17.
快速定性并有效地确定代谢物结构是代谢组学、植物化学和天然药物发现等研究的重要内容. 本文以迷迭香的两种溶剂提取物(氯仿/甲醇=3/1和50%含水甲醇)作为模型样品,通过分析其中的一些化学成分,展现了HPLC-DAD-SPE-CryoNMR-MS无缝联仪技术在确定代谢物结构方面的应用潜力. 基于高效液相色谱、紫外吸收、核磁共振波谱及质谱数据,具有代表性的6个迷迭香代谢物的结构得到了确定,它们分别为1个酚类二萜(鼠尾草酚)、2个酚酸(迷迭香酸和咖啡酸)、2个黄酮(6-甲氧基木樨草素-7-葡萄糖苷和高车前甙)和1个香豆酸 (顺-4-香豆酸葡萄糖苷). 该技术使分析型HPLC柱所分离的组分可以获得高质量同核及异核二维核磁共振波谱,从而能够更加便捷地确定微量成分的结构. 这些研究结果不仅提供了上述6种代谢物详细的谱学数据,而且证实HPLC-DAD-SPE-CryoNMR-MS技术是天然产物以及其他复杂体系结构分析的重要工具,即使同一色谱峰中含有浓度相差一个数量级的多个代谢物时,该方法依然有效.  相似文献   

18.
动态核极化法(Dynamic Nuclear Polarization,DNP)是利用热平衡下的电子在磁场中的高自旋极化率转移到原子核自旋的技术,从而极大的提高原子核自旋极化率.多种动态极化靶材料已广泛的用于自旋物理散射实验.本文介绍一种简单实用,共同开发的日本山形大学DNP系统,包括超导磁场,氦4蒸发恒冷器,微波系统以及NMR核磁共振检测系统,测得中子靶材料氘带丁醇(D-butanol)中氘核的极化率在2.5 T/1.3 K达到+6.5%.  相似文献   

19.
动态核极化法(Dynamic Nuclear Polarization, DNP)是利用热平衡下的电子在磁场中的高自旋极化率转移到原子核自旋的技术,从而极大的提高原子核自旋极化率。多种动态极化靶材料已广泛的用于自旋物理散射实验。本文介绍一种简单实用,共同开发的日本山形大学DNP系统,包括超导磁场,氦4蒸发恒冷器,微波系统以及NMR核磁共振检测系统,测得中子靶材料氘带丁醇(D-butanol)中氘核的极化率在2.5T/1.3K达到+6.5%。  相似文献   

20.
在现代药物的研发过程中, 能够检测药物分子化学组成、结构及其与生物分子相互作用的新方法、新技术始终是人们最关注的科学问题之一。而光谱分析(包括红外、紫外和核磁共振)是最常用的分析手段。其中, 核磁共振波谱技术通过检测组成有机化合物分子的原子核在周围化学环境影响下的跃迁规律, 来获得反映核相关性质的参数, 而这些参数包含了详尽的有机化合物分子结构和分子间相互作用的信息。核磁共振波谱能在液态、固态、气态, 甚至在生物原位环境等多种复杂条件下, 提供体系中分子组成、原子水平分辨率的三维结构、相互作用和动态过程等丰富信息, 特别是药物研发中极其重要的药物分子与生物大分子的相互作用信息。因此核磁共振波谱在药物研发中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近年来在药物研发领域的应用是越来越广泛。而有关核磁共振波谱专门应用于药物研发方面的综述并不多见。由此, 在简单阐述核磁共振波谱基本原理的基础上, 从药物靶标生物大分子受体的结构与动力学、药物设计与筛选, 以及药物代谢三方面综述了近年来核磁共振波谱在药物研发中的最新应用进展, 以期系统的为分析工作者们提供核磁共振波谱在该领域目前的研究概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